正在阅读: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人类文明全景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人类文明全景游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开始建造的馆舍是由安省政府和多伦多大学共同出资;最初的馆藏,就是来自师范学校的博物馆。1914年正式对外开放。

文 | 周慧齐

编辑 | 美龄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开始建造的馆舍是由安省政府和多伦多大学共同出资;最初的馆藏,就是来自师范学校的博物馆。1914年正式对外开放,时任加拿大总督的Connaught公爵亲自剪彩。在此后的很长时间里,ROM与多伦多大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起共享资源和专家;在1955年前甚至由多伦多大学管理。

历史上,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有过多次扩建,最轰动的当属2002年的Renaissance ROM,耗资达2.7亿元,其中联邦和省政府资助6千万。在外观上最奇特醒目的,就是博物馆的附属建筑 “水晶宫”,是由著名建筑师丹尼尔·李伯斯金所设计。水晶馆。新建的两层主体结构是丹尼尔标志性的棱角美学和水晶形状,这是扩建的重点和亮点,是解构主义作品的结晶形态结构。钢框架,外墙装饰为25%玻璃和75%铝合金。新馆水晶宫的造型也已成为多伦多的一个著名的地标,相当吸引眼球。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这幢结晶体现代建筑,犹如一把把刺向苍穹的剑,从优美的古典建筑里破墙而出,无论白天黑夜,始终熠熠闪光。就算你早已有对各色各样的建筑产生了审美疲劳,但只要你匆匆一瞥而过,这栋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建筑必然会让你过目不忘。

纵观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你能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它既是艺术馆、文化馆、历史馆、考古馆、文物馆,同时还是自然馆、科普馆。走进安大略博物馆,透过人类文明进步和文化艺术的结晶,它会把你引入一条探索历史的通道,既可以了解加拿大的历史,也能深入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

博物馆拥有藏品600多万件,分布在三个楼层的展馆空间。主楼第一展览厅主要展览中国文物珍品,以收藏丰富的中国艺术品而享誉于国际,据传它是海外博物馆中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一家博物馆。馆内设有四个中国展厅,分别是:古代艺术、佛教艺术、建筑艺术和雕塑造像。包括来自山西的巨幅元代壁画、菩萨造像、三彩罗汉等在内的展品都可称为精美绝伦。

中国展区两侧的两个小厅分别是韩国和日本展区。

二层主要是自然史陈列,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恐怕就是列部分了。除了一层延伸上来的恐龙展区外,还有矿物、岩石、陨石、恐龙、化石、宝石;也少不了飞禽类和哺乳类动物的标本,还有多个生物多样性陈列馆。

人文厅主要在三楼,展览了主要包括埃及、古罗马、伊斯兰、希腊以及伊达拉里亚,青铜时代到一战时期的军事武器。你可以看到玛雅文明的文物、意大利武士服、欧洲玻璃制品、埃及陶罐和木乃伊以及玻利维亚的水晶。此外,博物馆内还摆放了 20世纪20、30年代法国最流行的装饰派艺术品,20世纪欧洲北美的犹太人的日常生活物品,中世纪到20世纪的装饰艺术的演变,玻璃工艺等等。

在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中,自然与文化两大主题不仅运用交互式手法来表现,而且通过建造空间的魅力进一步得到明朗和深化。这样的博物馆不再是19 世纪的静态建筑,而是使观众仿如置身于一幕幕真实的场景,体现了博物馆征服自然与珍藏文化的主旨。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内有一座较为完整的中国清代墓葬,由石像生、雕刻精美的墓门、石五供和墓冢组成,墓冢有一米多高的石雕八角形裙围,八面雕满了民间传说故事。

墓葬来自北京清河永泰庄,为明代将领祖大寿的墓。入馆时间为1919年,展品的提供者为克罗夫茨。克罗夫茨为英籍皮货商,当时在天津做生意。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委托克罗夫茨在中国采购一套完整的明清高官显爵墓葬,克罗夫茨最终选择了祖大寿墓,经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认可后购买并运到加拿大。

不过这座说了近百年的祖大寿墓,却在2013年被否定了。当时辽宁兴城出土祖大寿谕祭碑,证实祖大寿顺治十三年死后葬在了辽宁宁远的“镇国将军祖公茔”,“无碑不考古”得到再次印证。

《弥勒佛说法图》壁画长11.11米,高5.22米,来自山西省稷山县的兴化寺,大约在1925年被古董商从古寺中剥走。

1928年,中华圣公会河南教区主教、加拿大人怀履光得知壁画正被藏匿在太原待价而沽。他只看过照片,不待查验真迹就急电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馆长古莱里,建议迅速筹款买下壁画。在怀履光的斡旋下,壁画以5000元银洋出售给博物馆,并于翌年1月从天津出口,就此离开了故国的土地,被分装成63箱,经波士顿转运至多伦多。为了将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壁画重新拼接安装,古莱里煞费苦心,特别聘请了当时美国文物修复的顶级专家——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的史道特。1933年夏天,壁画修复完成,在博物馆新馆开幕时和观众如期见面。

1926年、1938年,清华大学的李济教授及怀履光派遣的两名中国学生先后实地考察了兴化寺,发现了保存于后殿北壁之上的画工题记,其中有“大元国”戊戌的明确纪年,并记录了壁画的作者:“……襄陵县绘画待诏朱好古,门徒张伯渊……”到1950年永乐宫壁画被发现,纯阳殿南壁的两条画工题记中也出现了朱好古的名字。朱好古被尊为导师,壁画的作者是他的“门人”张遵礼、李弘宜等一干画师。从此,我们知道了“朱好古画派”,而这些壁画同属于山西“晋南寺观壁画群”。

馆藏的两幅《朝元图》原为山西平阳府万圣观的壁画,20世纪30年代被日本商人盗运出国并转售给加拿大。万圣观原址在山西平阳襄陵西齐村,是元朝著名画家,永乐宫壁画作者朱好古的故乡。因此万圣观壁画和永乐宫壁画是一个风格。

两幅壁画高3.20米,长10.37米,集中表现朝元的主要神祇与部属。西壁以勾陈星官天皇大帝、东华上相木公青童道君和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为中心。前导者为天猷副元帅、佑圣真武、九官太乙,后随十二元神;东壁以中宫紫微北极大帝、大上昊天玉皇上帝、后土皇地只为中心,向北行进。前导者为天蓬大元帅、翊圣黑煞将军、北斗七星,后随者为五星、五行,精美绝伦。两壁主神均为立像,并聚集在画面中部,这就减少了侍从部属以及仪仗等的描绘,而可以利用有限的画面主要刻画朝元诸神的形象。两壁仙班形形色色,正是世间朝廷景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人类文明全景游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开始建造的馆舍是由安省政府和多伦多大学共同出资;最初的馆藏,就是来自师范学校的博物馆。1914年正式对外开放。

文 | 周慧齐

编辑 | 美龄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开始建造的馆舍是由安省政府和多伦多大学共同出资;最初的馆藏,就是来自师范学校的博物馆。1914年正式对外开放,时任加拿大总督的Connaught公爵亲自剪彩。在此后的很长时间里,ROM与多伦多大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起共享资源和专家;在1955年前甚至由多伦多大学管理。

历史上,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有过多次扩建,最轰动的当属2002年的Renaissance ROM,耗资达2.7亿元,其中联邦和省政府资助6千万。在外观上最奇特醒目的,就是博物馆的附属建筑 “水晶宫”,是由著名建筑师丹尼尔·李伯斯金所设计。水晶馆。新建的两层主体结构是丹尼尔标志性的棱角美学和水晶形状,这是扩建的重点和亮点,是解构主义作品的结晶形态结构。钢框架,外墙装饰为25%玻璃和75%铝合金。新馆水晶宫的造型也已成为多伦多的一个著名的地标,相当吸引眼球。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这幢结晶体现代建筑,犹如一把把刺向苍穹的剑,从优美的古典建筑里破墙而出,无论白天黑夜,始终熠熠闪光。就算你早已有对各色各样的建筑产生了审美疲劳,但只要你匆匆一瞥而过,这栋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建筑必然会让你过目不忘。

纵观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你能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它既是艺术馆、文化馆、历史馆、考古馆、文物馆,同时还是自然馆、科普馆。走进安大略博物馆,透过人类文明进步和文化艺术的结晶,它会把你引入一条探索历史的通道,既可以了解加拿大的历史,也能深入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

博物馆拥有藏品600多万件,分布在三个楼层的展馆空间。主楼第一展览厅主要展览中国文物珍品,以收藏丰富的中国艺术品而享誉于国际,据传它是海外博物馆中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一家博物馆。馆内设有四个中国展厅,分别是:古代艺术、佛教艺术、建筑艺术和雕塑造像。包括来自山西的巨幅元代壁画、菩萨造像、三彩罗汉等在内的展品都可称为精美绝伦。

中国展区两侧的两个小厅分别是韩国和日本展区。

二层主要是自然史陈列,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恐怕就是列部分了。除了一层延伸上来的恐龙展区外,还有矿物、岩石、陨石、恐龙、化石、宝石;也少不了飞禽类和哺乳类动物的标本,还有多个生物多样性陈列馆。

人文厅主要在三楼,展览了主要包括埃及、古罗马、伊斯兰、希腊以及伊达拉里亚,青铜时代到一战时期的军事武器。你可以看到玛雅文明的文物、意大利武士服、欧洲玻璃制品、埃及陶罐和木乃伊以及玻利维亚的水晶。此外,博物馆内还摆放了 20世纪20、30年代法国最流行的装饰派艺术品,20世纪欧洲北美的犹太人的日常生活物品,中世纪到20世纪的装饰艺术的演变,玻璃工艺等等。

在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中,自然与文化两大主题不仅运用交互式手法来表现,而且通过建造空间的魅力进一步得到明朗和深化。这样的博物馆不再是19 世纪的静态建筑,而是使观众仿如置身于一幕幕真实的场景,体现了博物馆征服自然与珍藏文化的主旨。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内有一座较为完整的中国清代墓葬,由石像生、雕刻精美的墓门、石五供和墓冢组成,墓冢有一米多高的石雕八角形裙围,八面雕满了民间传说故事。

墓葬来自北京清河永泰庄,为明代将领祖大寿的墓。入馆时间为1919年,展品的提供者为克罗夫茨。克罗夫茨为英籍皮货商,当时在天津做生意。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委托克罗夫茨在中国采购一套完整的明清高官显爵墓葬,克罗夫茨最终选择了祖大寿墓,经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认可后购买并运到加拿大。

不过这座说了近百年的祖大寿墓,却在2013年被否定了。当时辽宁兴城出土祖大寿谕祭碑,证实祖大寿顺治十三年死后葬在了辽宁宁远的“镇国将军祖公茔”,“无碑不考古”得到再次印证。

《弥勒佛说法图》壁画长11.11米,高5.22米,来自山西省稷山县的兴化寺,大约在1925年被古董商从古寺中剥走。

1928年,中华圣公会河南教区主教、加拿大人怀履光得知壁画正被藏匿在太原待价而沽。他只看过照片,不待查验真迹就急电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馆长古莱里,建议迅速筹款买下壁画。在怀履光的斡旋下,壁画以5000元银洋出售给博物馆,并于翌年1月从天津出口,就此离开了故国的土地,被分装成63箱,经波士顿转运至多伦多。为了将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壁画重新拼接安装,古莱里煞费苦心,特别聘请了当时美国文物修复的顶级专家——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的史道特。1933年夏天,壁画修复完成,在博物馆新馆开幕时和观众如期见面。

1926年、1938年,清华大学的李济教授及怀履光派遣的两名中国学生先后实地考察了兴化寺,发现了保存于后殿北壁之上的画工题记,其中有“大元国”戊戌的明确纪年,并记录了壁画的作者:“……襄陵县绘画待诏朱好古,门徒张伯渊……”到1950年永乐宫壁画被发现,纯阳殿南壁的两条画工题记中也出现了朱好古的名字。朱好古被尊为导师,壁画的作者是他的“门人”张遵礼、李弘宜等一干画师。从此,我们知道了“朱好古画派”,而这些壁画同属于山西“晋南寺观壁画群”。

馆藏的两幅《朝元图》原为山西平阳府万圣观的壁画,20世纪30年代被日本商人盗运出国并转售给加拿大。万圣观原址在山西平阳襄陵西齐村,是元朝著名画家,永乐宫壁画作者朱好古的故乡。因此万圣观壁画和永乐宫壁画是一个风格。

两幅壁画高3.20米,长10.37米,集中表现朝元的主要神祇与部属。西壁以勾陈星官天皇大帝、东华上相木公青童道君和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为中心。前导者为天猷副元帅、佑圣真武、九官太乙,后随十二元神;东壁以中宫紫微北极大帝、大上昊天玉皇上帝、后土皇地只为中心,向北行进。前导者为天蓬大元帅、翊圣黑煞将军、北斗七星,后随者为五星、五行,精美绝伦。两壁主神均为立像,并聚集在画面中部,这就减少了侍从部属以及仪仗等的描绘,而可以利用有限的画面主要刻画朝元诸神的形象。两壁仙班形形色色,正是世间朝廷景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