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为什么喜欢竹编?因为它就是又美又实用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为什么喜欢竹编?因为它就是又美又实用啊

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竹编元素也常常得到体现。这种古朴素雅之风,有着天然的、令人心怡的力量。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自古以来就是被歌颂的对象,

它坚韧、顽强,

它笔直向上、高风亮节。

有了大自然馈赠的原材料,

便有了后来的“竹编”。

竹编的历史源远流长,

据考古资料证明,

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

从事简单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

获得的食物总有剩余,

便就地取材,用枝条编成篮、筐等器皿。

聪明的人们发现竹子干脆利落,

开裂性强,富有弹性和韧性,

且能编易织,坚固耐用。

于是,竹子成为了当时器皿编制的主要材料。

瑞昌竹编,

是江西九江瑞昌传统民间手工技艺,

也是中国民间竹编技艺的突出代表。

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

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

传说瑞昌竹编工艺的祖师,

与木匠的祖师鲁班是兄弟,

他们曾比赛造桥,

看谁的技艺更高,

结果竟不分胜负!

瑞昌竹编技艺工序复杂,

要求精密、细腻,

难度大,品种多,

难以用现代机器替代。

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发展,

瑞昌竹编以独特风格,

以及精湛的技艺,享誉海内外,

产品亦远销世界各国。

竹编是个耗时耗力的辛苦活儿!

去蔸、去稍、破竹、劈条,

去篾黄、取层、拣篾、刮篾、煮篾……

经过这些复杂又需要耐心的工序,

才能做好一件完整的竹编制品。

瑞昌竹编国家级传承人——田先敏,

也是南义竹编厂厂长。

他的童年经历坎坷,

一场变故让他落下腿疾,

家境的窘迫又令他过早离开了学校。

1966年,年仅15岁的田先敏

选择了背井离乡、学艺谋生。

好在学艺的道路上,

老天终于眷顾了他。

南义小山竹资源丰富,

民间竹编艺人众多。

田先敏结识了许多能工巧匠,

师傅们的悉心传授,

加上自己的刻苦钻研,

3年后,田先敏学成出师。

之后,他编藤椅、制箩筐,

解决了温饱问题;

搞竹艺,跑销售,

越来越熟悉市场行情。

1983年,他从武宁毅然返乡,

在南义镇与人合办竹编厂。

经历了种种困难,

如今田先敏毅然快乐地学习着,

为他从事了一辈子的竹编事业贡献力量。

田先敏作品——瑞昌竹编鸡篮:传统手工艺,做工精致,栩栩如生。

田先敏作品——瑞昌竹编猫头鹰:细腻精湛的编织技艺,不仅实用,亦能作为独具风韵的艺术品。

在现代家居设计中,

竹编元素也常常得到体现。

这种古朴素雅之风,

有着天然的、令人心怡的力量。

竹编融入了几千年老百姓的生活,

这是大自然馈赠的礼物,

也是老祖宗倾注的智慧与心血。

愿美丽而朴素的竹编艺术,

随着一代又一代人,

继承、创新、成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为什么喜欢竹编?因为它就是又美又实用啊

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竹编元素也常常得到体现。这种古朴素雅之风,有着天然的、令人心怡的力量。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自古以来就是被歌颂的对象,

它坚韧、顽强,

它笔直向上、高风亮节。

有了大自然馈赠的原材料,

便有了后来的“竹编”。

竹编的历史源远流长,

据考古资料证明,

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

从事简单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

获得的食物总有剩余,

便就地取材,用枝条编成篮、筐等器皿。

聪明的人们发现竹子干脆利落,

开裂性强,富有弹性和韧性,

且能编易织,坚固耐用。

于是,竹子成为了当时器皿编制的主要材料。

瑞昌竹编,

是江西九江瑞昌传统民间手工技艺,

也是中国民间竹编技艺的突出代表。

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

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

传说瑞昌竹编工艺的祖师,

与木匠的祖师鲁班是兄弟,

他们曾比赛造桥,

看谁的技艺更高,

结果竟不分胜负!

瑞昌竹编技艺工序复杂,

要求精密、细腻,

难度大,品种多,

难以用现代机器替代。

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发展,

瑞昌竹编以独特风格,

以及精湛的技艺,享誉海内外,

产品亦远销世界各国。

竹编是个耗时耗力的辛苦活儿!

去蔸、去稍、破竹、劈条,

去篾黄、取层、拣篾、刮篾、煮篾……

经过这些复杂又需要耐心的工序,

才能做好一件完整的竹编制品。

瑞昌竹编国家级传承人——田先敏,

也是南义竹编厂厂长。

他的童年经历坎坷,

一场变故让他落下腿疾,

家境的窘迫又令他过早离开了学校。

1966年,年仅15岁的田先敏

选择了背井离乡、学艺谋生。

好在学艺的道路上,

老天终于眷顾了他。

南义小山竹资源丰富,

民间竹编艺人众多。

田先敏结识了许多能工巧匠,

师傅们的悉心传授,

加上自己的刻苦钻研,

3年后,田先敏学成出师。

之后,他编藤椅、制箩筐,

解决了温饱问题;

搞竹艺,跑销售,

越来越熟悉市场行情。

1983年,他从武宁毅然返乡,

在南义镇与人合办竹编厂。

经历了种种困难,

如今田先敏毅然快乐地学习着,

为他从事了一辈子的竹编事业贡献力量。

田先敏作品——瑞昌竹编鸡篮:传统手工艺,做工精致,栩栩如生。

田先敏作品——瑞昌竹编猫头鹰:细腻精湛的编织技艺,不仅实用,亦能作为独具风韵的艺术品。

在现代家居设计中,

竹编元素也常常得到体现。

这种古朴素雅之风,

有着天然的、令人心怡的力量。

竹编融入了几千年老百姓的生活,

这是大自然馈赠的礼物,

也是老祖宗倾注的智慧与心血。

愿美丽而朴素的竹编艺术,

随着一代又一代人,

继承、创新、成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