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No More Furries"背后的兽迷之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No More Furries"背后的兽迷之争

你也许会问,这里提到的“Furry”到底是什么呢?Furry,准确的说应该是“Furry Fandom”,中文可以译为“兽迷”或“兽控”。

操作拟人化的乌贼少年少女,用各式各样的武器上演喷墨大战的TPS新作《splatoon2》,已于上月底在Nintendo Switch上全球同步发售。作为游戏一大特色,玩家可以在游戏广场上观看其他人上传的自定义图片。而前些时候,许多美服的玩家发现自己的广场上,满是与“Furry”相关的图片。如此突如其来的现象也是让他们看的一脸懵逼。

虽然还无定论,不过据说事件的起因就是下面这则推文,更准确点是其中一位玩家的图片中写着“No More Furries!”的字样而起。尽管看起来,这只是两个立场不同的玩家以图代文在进行着争论而已,但在这事件背后,其实还隐藏着部分欧美人对于“Furry”根深蒂固的歧视,以及部分玩家向这种歧视表示的抗议。今天白鹅君就和大家来聊聊“欧美Furry文化”这个话题。

你也许会问,这里提到的“Furry”到底是什么呢?Furry,准确的说应该是“Furry Fandom”,中文可以译为“兽迷”或“兽控”,指的是受到动画文化的影响,而喜欢拟人化动物角色的群体。兽迷圈的粉丝则被称为“Furry Fans”,或直接简称“Furries”。而如今,“Furries”除了能用于指代兽迷粉丝外,也可以用于指代拟人化的动物角色。上图中的Furries,应该指的就是后者。

由于欧美兽迷群体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了西方动画,尤其是迪士尼动画的影响。因此,欧美的兽迷与日系的“兽娘控”不同,倾向于兽类要素更浓一些的“兽人控”。当然,在日本也有着不少专业的兽迷,比如著名的漫画家手塚治虫就是其中的一位典范。除了从他创作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外,手塚治虫在平时的练笔或是画贺年图时,也会经常绘制一些拟人动物的图片。

在他去世之后,就连锁在柜子里的一些不为人知的“遗作”也被后人拿出来公诸于世,同时也变相将他的兽迷属性昭告天下。如果他本人在天有灵,不知会对此作何感想?

某种意义上,这应该也可以算是一种“公开处刑”

下面就用这张盛传于网络的“兽化度等级图”,来对“什么是Furry”做个简单的说明吧。

其中的“级别1”,就是如今日系作品中常见的兽娘,基本保有着人类的造型,附加有兽耳兽尾等元素。但这种等级的角色,在欧美正统兽迷眼中并不能算是Furry;而到了“级别2”,角色身上开始出现动物的体毛,脸部和手脚也有了动物脚爪的特征。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准Furry;至于“级别3”,角色的头发和身体已经全部变为兽类的体毛,而四肢的兽爪特征更为明显。由于体毛覆体,因此即使不穿衣服也问题不大。而这个阶段的角色,才能算的上是正统的Furry。

而到了“级别4”,除了能够两足站立和行走,以及类似人类的表情和动作外,基本已经没有人类的元素了。所以,这个等级差不多可以算是Furry的极限。如果到了连两足步行要素都失去的“级别5”的话,差不多半只脚已经出了界。至于连类似人的表情都不复存在的“级别6”,那就完全OUT了。因此,就如下图所示,人与兽各占50%的角色,才称得上是最标准的Furry。

那么,这里出现了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在欧美人气很高的儿童向作品“彩虹小马”中的那些角色算不算Furry呢?……emmmmm……按照上面的等级图来划分的话,小马的位置应该在“级别5”。但考虑到这些小马也会用前蹄做些人类的动作,所以可看做是“级别4.5”,勉强能够卡线进入到Furry圈。不过,喜欢“彩虹小马”的爱好者们,自己也有着“Brony”(Brother+Pony的造词)这种的独特称呼。而他们与Furries的关系,大概就与“大友和宅”的情况有些类似吧。

如果是这种造型的话,那就没有争议了

看到这里,各位也能够隐约察觉到所谓Furry,指的是将四足步行的动物拟人化。而作为这次事件主战场的《splatoon2》中,有着触手等特征的乌贼少年少女的原型,并不是四足步行且毛茸茸的兽类动物,这与Furry的原教旨出现了冲突。那这是否表示着,本作在这次的事件中纯粹属于无端躺枪呢?

关于这点,实际上在兽迷群体中也有着的分歧。正如上面所说,部分奉行原教旨的兽迷认为,只有四足步行并有体毛的哺乳动物拟人化,才能算是真正的Furry。因此,像是鸟类、鱼类、昆虫、宝可梦(!?)等拟人化都属于“邪道”。所以,在他们眼中,乌贼拟人化其实并不能算是Furry。

不过,也有部分兽迷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Furry的定义也应该被扩大化,只要是动物的拟人化都能被视为Furry。目前,关于这方面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定论,所以本文也就点到为止,不再就此继续展开了。

那么下面,让我们再回到这次的事件中来。其实,在事件发生前,部分兽迷已经在游戏中进行过小规模的Furry图投稿活动。之后就有人发图对此活动表示了反对,作为本次事件导火线的那条推特图文就是其中的一例。而这种妨碍创作自由并带有歧视意味的言辞,激起了许多兽迷的愤慨。于是他们投稿了更多的图片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而反对方也同样以发图来应战,因此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番景象。

之所以欧美的兽迷会对于反对的声音出现如此大的反应,也是由于社会一直以来都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兽迷群体而导致。在欧美,兽迷这个群体是在2000年左右,经过媒体报道才被大众所得知。不过,当时媒体报道的内容较偏负面,让大众产生了有此爱好的人都是些性癖怪异的危险分子的印象。作为其中一例,在2003年播出的美国人气电视剧系列“CSI:科学搜查班”中,出现了男性穿着女性的动物人偶服装,以及兽迷因口角而引发犯罪事件的情节。虽然,当时兽迷群体也对此进行过抗议,认为这是存在着偏见的描写。但因为那时兽迷群体势单力薄,他们微弱的声音并没能产生足够大的影响力,所以最终也没能够改变社会大众对于兽迷群体的负面印象。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说到这里,各位宅文化爱好者是不是觉得以上的经历有些似曾相识呢?其实,当年在日本因为宫崎勤杀人事件,再加上媒体经常报道一些罪犯家藏有大量色情漫画等之类的消息,也让许多日本民众心中有了“宅男都是变态,宅物有害身心”的看法。这对当时日本宅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而在国内有一段时期,很多家长也是因为各种负面报道,而将游戏视为洪水猛兽,认为孩子不学好都是游戏的错,连不少爱玩游戏的孩子自己都觉得问心有愧,只能偷偷摸摸的。稍微上点年纪的读者们都应该还对这些记忆犹新吧?

不过,随着近年来各种动画影片的热映,票房也是屡创新高,大大增加了宅文化的曝光度,让其中所蕴藏着的巨大经济效益也开始渐渐的被社会所认知。因此,媒体对宅文化相关报道的风向出现了从抵制,到认同,甚至开始帮助推广的变化。而这些正面的声音,也让大众对于宅文化的接受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随着欧美兽迷群体人数不断扩大,其举办的各种活动影响力也不断增强。由此而让媒体和大众对于他们以及他们的爱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兽迷的负面印象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不过,长久以来形成的偏见并未因此而完全消失。所以,兽迷们对于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尤其是对一些负面的声音相当敏感。而这也是引发本次事件的一个要因。

至于为什么会采用在游戏中的广场,换种说法就是在“公共场所”斗图的做法,这与欧美人习惯通过各种方式公开的表现自己的社会文化有着一定的关系。即使是在兽迷群体人数并不多的过去,欧美的兽迷们也没有因此而偷偷摸摸的搞着“地下工作”,反而会经常举行各种游行和活动,穿着动物的布偶装上街自我宣传,或是拍摄视频上传YOUTUBE等,用这些行动来让大众知道“我们兽迷,就是这样的”。

不过,对于这次的事件,在兽迷圈里也有着不同的看法。既有人赞同通过这种高调的方式来彰显兽迷群体的存在感,让更多的人能对此群体有所认识。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有些做过了头,反而会引起大众不必要的反感,应该更为慎重一些。这就是我们在其他领域也能经常见到的“激进派”和“温和派”之间的意见分歧了吧。

而本鹅认为,兽迷们的喜好应该得到尊重,但也不能因此去影响其他人的游戏体验。不过,如果仅仅是广场斗图的话,并不会对游戏本身造成影响,而且如果想眼不见为净的话,作为最终奥义还能在游戏设置中关掉图片显示。更何况这还是在倡导“自由民主”的欧美,PO个不违反游戏规则的图,那也是玩家应有的权利。如果不尊重这种自由,那就是一种歧视。所以,既要战那便战。本着“谁敢反对Furry?那就打爆他的狗头!”的信条,去为捍卫自己的“信仰”而战吧。当然,如果两方能各自组队开黑,通过游戏来战个痛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欢迎大家写评论对此话题发表你的感想和看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No More Furries"背后的兽迷之争

你也许会问,这里提到的“Furry”到底是什么呢?Furry,准确的说应该是“Furry Fandom”,中文可以译为“兽迷”或“兽控”。

操作拟人化的乌贼少年少女,用各式各样的武器上演喷墨大战的TPS新作《splatoon2》,已于上月底在Nintendo Switch上全球同步发售。作为游戏一大特色,玩家可以在游戏广场上观看其他人上传的自定义图片。而前些时候,许多美服的玩家发现自己的广场上,满是与“Furry”相关的图片。如此突如其来的现象也是让他们看的一脸懵逼。

虽然还无定论,不过据说事件的起因就是下面这则推文,更准确点是其中一位玩家的图片中写着“No More Furries!”的字样而起。尽管看起来,这只是两个立场不同的玩家以图代文在进行着争论而已,但在这事件背后,其实还隐藏着部分欧美人对于“Furry”根深蒂固的歧视,以及部分玩家向这种歧视表示的抗议。今天白鹅君就和大家来聊聊“欧美Furry文化”这个话题。

你也许会问,这里提到的“Furry”到底是什么呢?Furry,准确的说应该是“Furry Fandom”,中文可以译为“兽迷”或“兽控”,指的是受到动画文化的影响,而喜欢拟人化动物角色的群体。兽迷圈的粉丝则被称为“Furry Fans”,或直接简称“Furries”。而如今,“Furries”除了能用于指代兽迷粉丝外,也可以用于指代拟人化的动物角色。上图中的Furries,应该指的就是后者。

由于欧美兽迷群体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了西方动画,尤其是迪士尼动画的影响。因此,欧美的兽迷与日系的“兽娘控”不同,倾向于兽类要素更浓一些的“兽人控”。当然,在日本也有着不少专业的兽迷,比如著名的漫画家手塚治虫就是其中的一位典范。除了从他创作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外,手塚治虫在平时的练笔或是画贺年图时,也会经常绘制一些拟人动物的图片。

在他去世之后,就连锁在柜子里的一些不为人知的“遗作”也被后人拿出来公诸于世,同时也变相将他的兽迷属性昭告天下。如果他本人在天有灵,不知会对此作何感想?

某种意义上,这应该也可以算是一种“公开处刑”

下面就用这张盛传于网络的“兽化度等级图”,来对“什么是Furry”做个简单的说明吧。

其中的“级别1”,就是如今日系作品中常见的兽娘,基本保有着人类的造型,附加有兽耳兽尾等元素。但这种等级的角色,在欧美正统兽迷眼中并不能算是Furry;而到了“级别2”,角色身上开始出现动物的体毛,脸部和手脚也有了动物脚爪的特征。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准Furry;至于“级别3”,角色的头发和身体已经全部变为兽类的体毛,而四肢的兽爪特征更为明显。由于体毛覆体,因此即使不穿衣服也问题不大。而这个阶段的角色,才能算的上是正统的Furry。

而到了“级别4”,除了能够两足站立和行走,以及类似人类的表情和动作外,基本已经没有人类的元素了。所以,这个等级差不多可以算是Furry的极限。如果到了连两足步行要素都失去的“级别5”的话,差不多半只脚已经出了界。至于连类似人的表情都不复存在的“级别6”,那就完全OUT了。因此,就如下图所示,人与兽各占50%的角色,才称得上是最标准的Furry。

那么,这里出现了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在欧美人气很高的儿童向作品“彩虹小马”中的那些角色算不算Furry呢?……emmmmm……按照上面的等级图来划分的话,小马的位置应该在“级别5”。但考虑到这些小马也会用前蹄做些人类的动作,所以可看做是“级别4.5”,勉强能够卡线进入到Furry圈。不过,喜欢“彩虹小马”的爱好者们,自己也有着“Brony”(Brother+Pony的造词)这种的独特称呼。而他们与Furries的关系,大概就与“大友和宅”的情况有些类似吧。

如果是这种造型的话,那就没有争议了

看到这里,各位也能够隐约察觉到所谓Furry,指的是将四足步行的动物拟人化。而作为这次事件主战场的《splatoon2》中,有着触手等特征的乌贼少年少女的原型,并不是四足步行且毛茸茸的兽类动物,这与Furry的原教旨出现了冲突。那这是否表示着,本作在这次的事件中纯粹属于无端躺枪呢?

关于这点,实际上在兽迷群体中也有着的分歧。正如上面所说,部分奉行原教旨的兽迷认为,只有四足步行并有体毛的哺乳动物拟人化,才能算是真正的Furry。因此,像是鸟类、鱼类、昆虫、宝可梦(!?)等拟人化都属于“邪道”。所以,在他们眼中,乌贼拟人化其实并不能算是Furry。

不过,也有部分兽迷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Furry的定义也应该被扩大化,只要是动物的拟人化都能被视为Furry。目前,关于这方面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定论,所以本文也就点到为止,不再就此继续展开了。

那么下面,让我们再回到这次的事件中来。其实,在事件发生前,部分兽迷已经在游戏中进行过小规模的Furry图投稿活动。之后就有人发图对此活动表示了反对,作为本次事件导火线的那条推特图文就是其中的一例。而这种妨碍创作自由并带有歧视意味的言辞,激起了许多兽迷的愤慨。于是他们投稿了更多的图片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而反对方也同样以发图来应战,因此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番景象。

之所以欧美的兽迷会对于反对的声音出现如此大的反应,也是由于社会一直以来都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兽迷群体而导致。在欧美,兽迷这个群体是在2000年左右,经过媒体报道才被大众所得知。不过,当时媒体报道的内容较偏负面,让大众产生了有此爱好的人都是些性癖怪异的危险分子的印象。作为其中一例,在2003年播出的美国人气电视剧系列“CSI:科学搜查班”中,出现了男性穿着女性的动物人偶服装,以及兽迷因口角而引发犯罪事件的情节。虽然,当时兽迷群体也对此进行过抗议,认为这是存在着偏见的描写。但因为那时兽迷群体势单力薄,他们微弱的声音并没能产生足够大的影响力,所以最终也没能够改变社会大众对于兽迷群体的负面印象。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说到这里,各位宅文化爱好者是不是觉得以上的经历有些似曾相识呢?其实,当年在日本因为宫崎勤杀人事件,再加上媒体经常报道一些罪犯家藏有大量色情漫画等之类的消息,也让许多日本民众心中有了“宅男都是变态,宅物有害身心”的看法。这对当时日本宅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而在国内有一段时期,很多家长也是因为各种负面报道,而将游戏视为洪水猛兽,认为孩子不学好都是游戏的错,连不少爱玩游戏的孩子自己都觉得问心有愧,只能偷偷摸摸的。稍微上点年纪的读者们都应该还对这些记忆犹新吧?

不过,随着近年来各种动画影片的热映,票房也是屡创新高,大大增加了宅文化的曝光度,让其中所蕴藏着的巨大经济效益也开始渐渐的被社会所认知。因此,媒体对宅文化相关报道的风向出现了从抵制,到认同,甚至开始帮助推广的变化。而这些正面的声音,也让大众对于宅文化的接受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随着欧美兽迷群体人数不断扩大,其举办的各种活动影响力也不断增强。由此而让媒体和大众对于他们以及他们的爱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兽迷的负面印象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不过,长久以来形成的偏见并未因此而完全消失。所以,兽迷们对于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尤其是对一些负面的声音相当敏感。而这也是引发本次事件的一个要因。

至于为什么会采用在游戏中的广场,换种说法就是在“公共场所”斗图的做法,这与欧美人习惯通过各种方式公开的表现自己的社会文化有着一定的关系。即使是在兽迷群体人数并不多的过去,欧美的兽迷们也没有因此而偷偷摸摸的搞着“地下工作”,反而会经常举行各种游行和活动,穿着动物的布偶装上街自我宣传,或是拍摄视频上传YOUTUBE等,用这些行动来让大众知道“我们兽迷,就是这样的”。

不过,对于这次的事件,在兽迷圈里也有着不同的看法。既有人赞同通过这种高调的方式来彰显兽迷群体的存在感,让更多的人能对此群体有所认识。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有些做过了头,反而会引起大众不必要的反感,应该更为慎重一些。这就是我们在其他领域也能经常见到的“激进派”和“温和派”之间的意见分歧了吧。

而本鹅认为,兽迷们的喜好应该得到尊重,但也不能因此去影响其他人的游戏体验。不过,如果仅仅是广场斗图的话,并不会对游戏本身造成影响,而且如果想眼不见为净的话,作为最终奥义还能在游戏设置中关掉图片显示。更何况这还是在倡导“自由民主”的欧美,PO个不违反游戏规则的图,那也是玩家应有的权利。如果不尊重这种自由,那就是一种歧视。所以,既要战那便战。本着“谁敢反对Furry?那就打爆他的狗头!”的信条,去为捍卫自己的“信仰”而战吧。当然,如果两方能各自组队开黑,通过游戏来战个痛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欢迎大家写评论对此话题发表你的感想和看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