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在这里潜伏了一个月,想搞清“饭圈”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在这里潜伏了一个月,想搞清“饭圈”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

你以为偶像是一种崇拜,其实偶像是一场养成。你以为粉丝是一群花痴?其实粉丝是一个工种。

作者:李春晖

影版《三生三世》粉丝“锁场”,TFBOYS四周年“唯粉”对峙,《醉玲珑》男女主忙撕“番位”……这个夏天,战斗力强大的粉丝群体刷足了存在感。并且终于“出了圈”,向大众科普“新词”若干。

新型的星粉生态正显露出其惊人能量,粉丝既是娱乐产业的末端,也是其始端。他们扮演对偶像进行经营推广的角色,最终倒逼媒体、大众、片方、品牌关注。

你以为偶像是一种崇拜,其实偶像是一场养成。你以为粉丝是一群花痴?其实粉丝是一个工种。

图片来自《工人日报》

我们通常看到粉丝的战场,是新浪微博。但在微博这样的大众媒体,我们很难绘清“饭圈”全貌,经常看到的粉丝在各处控评留言,是粉丝面对路人的行动姿态。最近,硬糖君被小侄女安利了00后追星利器——兴趣部落,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得以一窥“饭圈”内部的组织形态。

兴趣部落2014年上线,是依托于手机QQ的兴趣社交平台,既可以通过手机QQ登陆,现在也有自己独立的“兴趣部落”App。其中包括本地、心理、星座、人群等等兴趣聚合内容。但最活跃的还是明星类部落,所以今年开始明显专注在星粉互动了,通过明星空降、线上直播、线下探班、包场观影等线上线下打通的互动模式,聚集了大批粉丝用户。

如今被热议的“锁场”,只是粉丝集体活动的冰山一角。依托于移动互联网,粉丝们为“守护”爱豆而活跃于线上线下。这一切,甚至不止源于对爱豆的爱,还有“饭圈”自有的游戏法则。

我爱你,与你有关

在展开深入研究前,硬糖君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粉丝和“饭圈”。

顾名思义,粉丝的圈子,就是“饭圈”。但并不是所有粉丝都在饭圈之中。事实上,数量最广大的粉丝都在默默萌着,她们可能会约三五好友看爱豆的电影,却不会为爱豆“锁场”。她们是粉丝里的“沉默的大多数”。

那些混“饭圈”的粉丝,才是真正制造出一个个数据神话和舆论热点的生力军。正所谓一入江湖岁月催,一入“饭圈”,便是选择了“光荣与梦想”,也注定要与“腥风血雨”为伴。

“饭圈”所引领的专业化追星浪潮,不止催生了一代“小鲜肉”的爆红,也令一些追星媒体也随之崛起。追星早已从硬糖君当年默默买周杰伦CD,变成一场资本逻辑下媒体共谋的游戏。

各种性质的“打榜”是每个粉丝都要做的基础工作。其劳动强度,比之“半夜鸡叫”亦不逊色。但却无需外力催促,都是自动自发。

在兴趣部落的排行榜中,鹿晗长期雄踞第一,tfboys紧随其后。

这一排行榜是根据部落粉丝签到人数而定。兴趣部落设立了签到环节,依照签到次数设立不同勋章,粉丝们每天在爱豆的部落进行日常签到,这样升级的模式也带给粉丝们极大的成就感。一点一滴,都是为爱豆做的贡献。

通常来说,打榜远不是点一个“签到”那么简单,而是有各种复杂的流程和玩法,粉丝会在粉丝高层的指挥下,有组织有纪律的完成打榜行为。

粉丝已经成为造星工业不可缺少的一环,她们深信不疑:自己的付出会直接影响偶像的命运。因此也要求与爱豆建立更加共生共荣的关系。

不同于当年硬糖君只能在演唱会的最低票价座位远远望着大屏幕里的偶像,现在的粉丝有更多机会和爱豆互动。而能和爱豆互动,特别是线下的直接互动,也成为各平台吸引粉丝参与的关键。

兴趣部落联合酋长发起的影视剧发布会应援、生日应援、剧组探班、提前观影、包场观影等活动超过300场,带领超过近万名位粉丝与爱豆近距离接触。

8月21日,胡夏就空降腾讯深圳总部,接棒张天爱开启兴趣部落三周年福利季的第二弹。这个唱着《那些年》的情歌王子,不止大展歌艺,竟然还和腾讯员工、粉丝当场开黑,连赢三局,让一众粉丝迷妹大呼“求带上分”。

粉丝以强大的组织性、纪律性为偶像生产“人气”。在这一体系里,粉丝从来不只是偶像的追随者,他们对偶像的消费,绝不是被动的。在这种全方位的互动式追星中,“饭圈”成长为影响文化市场的重要力量。

“卧虎藏龙”的饭圈

过去的“追星”,是一个人的喜欢。现在的“饭圈”,则是一群人的狂欢。特别是90后、00后,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对个性化有更高要求。但同时他们又倍感孤独,所谓“宅男”“宅女”的一代,更渴望与人交流、获得关注。

加入“饭圈”,既是社交需求,也是在个人主义时代对集体生活的渴望。

日常生活中,哪有机会投入打榜、控评、反黑这样充满使命感的集体活动?在每个人都沦为孤岛的现代社会,再次饱尝团结的力量,确实令人热血豪迈。

这点在兴趣部落中就很明显。崇尚个性化的年轻粉丝们,因为自家爱豆,而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她们找到了和自己相似的人,社群加强了粉丝的身份认同感和彼此间互动分享。而兴趣部落的“附近”等功能,使粉丝间的线下互动也成为可能,社交边界被大大拓展。

当追星已经变成分工明确、组织完备的一群人的狂欢,“饭圈”自然也有其层级划分。要在“饭圈”安身立命,甚至进入更高阶层。除了要“打榜”卖力气,更要有“一技之长”才能脱颖而出。

为偶像做贡献,不光是花钱,更要有“产出”。一方面可以巩固内部建设,另一方面吸引“路人粉”。

饭圈最受欢迎的“产出”是画图、写文、剪视频。从鹿晗部落新闻组招新来看,要求其实还不低……

“饭圈”里卧虎藏龙,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工作、不同年龄的粉丝们,根据自己的特长自发的形成了分工与合作,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爱豆。

为何粉丝战斗力如此惊人?因为他们都非常在乎自己在“粉丝圈”的地位。不管是集资、买周边、发微博、产出,他们必须不断向同道证明“我对爱豆是真爱”。

要进入一个粉丝圈,你必须先抛出自己为偶像的付出来自证身份。你不能口头热爱,必须有实际行动、物质付出。“白嫖粉”会被整个粉丝群体嘲笑排斥。

而获得粉丝圈认同,也就意味着自我价值的实现。粉丝群体共同完成一桩桩大事,既获得在集体中的安全感和力量感,也能从中获得日常生活难以企及的崇高感。

那些追星教我的事

对于“饭圈”,总有一种将其妖魔化的倾向。不管是“锁场”还是“控评”,路人发出的最多感慨往往是,“现在学生作业这么少吗?”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大量尚未有工作经验的年轻粉丝,竟能策划如此周密复杂的应援案,其执行力更是叹为观止(试问哪个雇主能雇到粉丝这样执行力的员工?),难道本身不是一种历练和价值?

2016年9月,QQ兴趣部落、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兴趣报告》指出:不同年龄段放弃兴趣的比例中,00后放弃的概率最低,而80后放弃的概率最高。00后对“兴趣”更感兴趣,面对选择考虑的更多的是自己是否对其感兴趣,对于自身的兴趣有着更高的忠诚度。

兴趣部落崛起的背后也同样离不开QQ的年轻用户,不仅接入手机QQ平台,还拥有独立的APP,使得腾讯成功将年轻用户的兴趣社交需求分散到各个“部落”中,让无数粉丝凭借着兴趣“抱团取暖”。

正所谓“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越是年轻,兴趣越是生活的主调。对市场来说,这是巨大的商机,对他们自己来说,这就是青春本身。

“饭圈”不止是成人眼中的狂热和浪费。事实上,在兴趣部落里可以看到,通过追星,粉丝们自学了视频剪辑、图片PS、画图写文、组织活动……

追星本身,伴随着“偶像即我”的心理投射。粉丝将个人梦想投注在偶像身上,参与了偶像的成长,把偶像推上人生巅峰,自己也获得巨大满足。甚至不少粉丝,在偶像的激励下,真的也成为了更好的自己,配得上爱豆的自己。

近年来,粉丝群体一定程度上被“脑残粉”的称呼污名化了。当有一天,可能已脱圈,可能还在战,他们回望这段岁月,或许也会说:我想起那天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在这里潜伏了一个月,想搞清“饭圈”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

你以为偶像是一种崇拜,其实偶像是一场养成。你以为粉丝是一群花痴?其实粉丝是一个工种。

作者:李春晖

影版《三生三世》粉丝“锁场”,TFBOYS四周年“唯粉”对峙,《醉玲珑》男女主忙撕“番位”……这个夏天,战斗力强大的粉丝群体刷足了存在感。并且终于“出了圈”,向大众科普“新词”若干。

新型的星粉生态正显露出其惊人能量,粉丝既是娱乐产业的末端,也是其始端。他们扮演对偶像进行经营推广的角色,最终倒逼媒体、大众、片方、品牌关注。

你以为偶像是一种崇拜,其实偶像是一场养成。你以为粉丝是一群花痴?其实粉丝是一个工种。

图片来自《工人日报》

我们通常看到粉丝的战场,是新浪微博。但在微博这样的大众媒体,我们很难绘清“饭圈”全貌,经常看到的粉丝在各处控评留言,是粉丝面对路人的行动姿态。最近,硬糖君被小侄女安利了00后追星利器——兴趣部落,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得以一窥“饭圈”内部的组织形态。

兴趣部落2014年上线,是依托于手机QQ的兴趣社交平台,既可以通过手机QQ登陆,现在也有自己独立的“兴趣部落”App。其中包括本地、心理、星座、人群等等兴趣聚合内容。但最活跃的还是明星类部落,所以今年开始明显专注在星粉互动了,通过明星空降、线上直播、线下探班、包场观影等线上线下打通的互动模式,聚集了大批粉丝用户。

如今被热议的“锁场”,只是粉丝集体活动的冰山一角。依托于移动互联网,粉丝们为“守护”爱豆而活跃于线上线下。这一切,甚至不止源于对爱豆的爱,还有“饭圈”自有的游戏法则。

我爱你,与你有关

在展开深入研究前,硬糖君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粉丝和“饭圈”。

顾名思义,粉丝的圈子,就是“饭圈”。但并不是所有粉丝都在饭圈之中。事实上,数量最广大的粉丝都在默默萌着,她们可能会约三五好友看爱豆的电影,却不会为爱豆“锁场”。她们是粉丝里的“沉默的大多数”。

那些混“饭圈”的粉丝,才是真正制造出一个个数据神话和舆论热点的生力军。正所谓一入江湖岁月催,一入“饭圈”,便是选择了“光荣与梦想”,也注定要与“腥风血雨”为伴。

“饭圈”所引领的专业化追星浪潮,不止催生了一代“小鲜肉”的爆红,也令一些追星媒体也随之崛起。追星早已从硬糖君当年默默买周杰伦CD,变成一场资本逻辑下媒体共谋的游戏。

各种性质的“打榜”是每个粉丝都要做的基础工作。其劳动强度,比之“半夜鸡叫”亦不逊色。但却无需外力催促,都是自动自发。

在兴趣部落的排行榜中,鹿晗长期雄踞第一,tfboys紧随其后。

这一排行榜是根据部落粉丝签到人数而定。兴趣部落设立了签到环节,依照签到次数设立不同勋章,粉丝们每天在爱豆的部落进行日常签到,这样升级的模式也带给粉丝们极大的成就感。一点一滴,都是为爱豆做的贡献。

通常来说,打榜远不是点一个“签到”那么简单,而是有各种复杂的流程和玩法,粉丝会在粉丝高层的指挥下,有组织有纪律的完成打榜行为。

粉丝已经成为造星工业不可缺少的一环,她们深信不疑:自己的付出会直接影响偶像的命运。因此也要求与爱豆建立更加共生共荣的关系。

不同于当年硬糖君只能在演唱会的最低票价座位远远望着大屏幕里的偶像,现在的粉丝有更多机会和爱豆互动。而能和爱豆互动,特别是线下的直接互动,也成为各平台吸引粉丝参与的关键。

兴趣部落联合酋长发起的影视剧发布会应援、生日应援、剧组探班、提前观影、包场观影等活动超过300场,带领超过近万名位粉丝与爱豆近距离接触。

8月21日,胡夏就空降腾讯深圳总部,接棒张天爱开启兴趣部落三周年福利季的第二弹。这个唱着《那些年》的情歌王子,不止大展歌艺,竟然还和腾讯员工、粉丝当场开黑,连赢三局,让一众粉丝迷妹大呼“求带上分”。

粉丝以强大的组织性、纪律性为偶像生产“人气”。在这一体系里,粉丝从来不只是偶像的追随者,他们对偶像的消费,绝不是被动的。在这种全方位的互动式追星中,“饭圈”成长为影响文化市场的重要力量。

“卧虎藏龙”的饭圈

过去的“追星”,是一个人的喜欢。现在的“饭圈”,则是一群人的狂欢。特别是90后、00后,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对个性化有更高要求。但同时他们又倍感孤独,所谓“宅男”“宅女”的一代,更渴望与人交流、获得关注。

加入“饭圈”,既是社交需求,也是在个人主义时代对集体生活的渴望。

日常生活中,哪有机会投入打榜、控评、反黑这样充满使命感的集体活动?在每个人都沦为孤岛的现代社会,再次饱尝团结的力量,确实令人热血豪迈。

这点在兴趣部落中就很明显。崇尚个性化的年轻粉丝们,因为自家爱豆,而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她们找到了和自己相似的人,社群加强了粉丝的身份认同感和彼此间互动分享。而兴趣部落的“附近”等功能,使粉丝间的线下互动也成为可能,社交边界被大大拓展。

当追星已经变成分工明确、组织完备的一群人的狂欢,“饭圈”自然也有其层级划分。要在“饭圈”安身立命,甚至进入更高阶层。除了要“打榜”卖力气,更要有“一技之长”才能脱颖而出。

为偶像做贡献,不光是花钱,更要有“产出”。一方面可以巩固内部建设,另一方面吸引“路人粉”。

饭圈最受欢迎的“产出”是画图、写文、剪视频。从鹿晗部落新闻组招新来看,要求其实还不低……

“饭圈”里卧虎藏龙,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工作、不同年龄的粉丝们,根据自己的特长自发的形成了分工与合作,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爱豆。

为何粉丝战斗力如此惊人?因为他们都非常在乎自己在“粉丝圈”的地位。不管是集资、买周边、发微博、产出,他们必须不断向同道证明“我对爱豆是真爱”。

要进入一个粉丝圈,你必须先抛出自己为偶像的付出来自证身份。你不能口头热爱,必须有实际行动、物质付出。“白嫖粉”会被整个粉丝群体嘲笑排斥。

而获得粉丝圈认同,也就意味着自我价值的实现。粉丝群体共同完成一桩桩大事,既获得在集体中的安全感和力量感,也能从中获得日常生活难以企及的崇高感。

那些追星教我的事

对于“饭圈”,总有一种将其妖魔化的倾向。不管是“锁场”还是“控评”,路人发出的最多感慨往往是,“现在学生作业这么少吗?”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大量尚未有工作经验的年轻粉丝,竟能策划如此周密复杂的应援案,其执行力更是叹为观止(试问哪个雇主能雇到粉丝这样执行力的员工?),难道本身不是一种历练和价值?

2016年9月,QQ兴趣部落、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兴趣报告》指出:不同年龄段放弃兴趣的比例中,00后放弃的概率最低,而80后放弃的概率最高。00后对“兴趣”更感兴趣,面对选择考虑的更多的是自己是否对其感兴趣,对于自身的兴趣有着更高的忠诚度。

兴趣部落崛起的背后也同样离不开QQ的年轻用户,不仅接入手机QQ平台,还拥有独立的APP,使得腾讯成功将年轻用户的兴趣社交需求分散到各个“部落”中,让无数粉丝凭借着兴趣“抱团取暖”。

正所谓“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越是年轻,兴趣越是生活的主调。对市场来说,这是巨大的商机,对他们自己来说,这就是青春本身。

“饭圈”不止是成人眼中的狂热和浪费。事实上,在兴趣部落里可以看到,通过追星,粉丝们自学了视频剪辑、图片PS、画图写文、组织活动……

追星本身,伴随着“偶像即我”的心理投射。粉丝将个人梦想投注在偶像身上,参与了偶像的成长,把偶像推上人生巅峰,自己也获得巨大满足。甚至不少粉丝,在偶像的激励下,真的也成为了更好的自己,配得上爱豆的自己。

近年来,粉丝群体一定程度上被“脑残粉”的称呼污名化了。当有一天,可能已脱圈,可能还在战,他们回望这段岁月,或许也会说:我想起那天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