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大数据”时代,多少爆款剧是刷出来的? 播放量水分大揭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大数据”时代,多少爆款剧是刷出来的? 播放量水分大揭秘

爆款剧“刷量”并非秘密,自从有了网络视频,“刷量”便如影随形,尤其在这个看重“大数据”的时代,数百亿播放量的影视剧都随处可见,“刷量”似乎已经成了所有影视剧的标配。

从今年开始,爆款剧的网络点击量疯狂地攀升,《欢乐颂2》全网播放量约为252亿;《人民的名义》约为309亿;《楚乔传》突破400亿。实际上,爆款剧的诞生一直伴随着“刷量”的猜测。刷量,即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特定视频内容的访问量。这种猜测在《楚乔传》片方宣布该剧全网播放量突破400亿之后全面爆发。7月29日,编剧汪海林在微博上发了一张图,配文说:“牛,全地球哺乳类动物,一只看一遍《楚乔传》?”

无独有偶,爱奇艺近日以杭州某信息科技公司的“刷量”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为由向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其经济损失500万元。据了解,这也是国内首例因视频网站“刷量”而引发的不正当竞争案件,也让视频网站背后可能存在的“刷量”产业链浮出水面。

视频网站起诉“刷量公司”索赔500万

目前,爱奇艺方并没有披露该杭州公司究竟为哪些影视剧刷过量,而是正在低调处理这件事。为了抵制刷量行为,爱奇艺集结100人成为“反作弊团队”。对于虚假数据进行及时的识别和过滤删除,建立四级防护体系:“一级实时风控、二级实时反刷量、三级离线清洗、四级业务校验”。

其实早在2015年,爱奇艺视频网站就首当其冲,以疯狂刷量为由下架了一部名叫《热舞者之热舞之灵》的网大,意图为行业内疯狂“刷量”的现状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但由于缺少实际的监控措施和法律制裁,仅是下架影片,并未达到显著效果。

8月11日,爱奇艺又公布了视频网站播放量计算标准,将播放量的计算进行严格的限定:只有内容正片和与正片紧密挂靠、高相关度的视频内容可以计算入某内容的总体播放量。意图抑制这颗毒瘤。不过,盗刷者的技术上也在进步。“最开始盗刷行为非常容易识别,但是现在,识别难度越来越大,我们也在不停地加强自己的算法,加强反作弊。”爱奇艺CTO汤兴表示,“(反盗刷是)你没法完全杜绝,要跟着他不停演化的一个过程,永远是矛与盾的一个斗争。”

“刷量”已成所有影视剧标配

其实爆款剧“刷量”并非秘密,自从有了网络视频,“刷量”便如影随形,尤其在这个看重“大数据”的时代,数百亿播放量的影视剧都随处可见,“刷量”似乎已经成了所有影视剧的标配。爱奇艺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之后,盗刷的现象开始慢慢变多,主要出现在一些热门剧和自制剧身上,有个别剧的盗刷量相当高,甚至有一部剧超过90%的数据都是盗刷产生的。

打开百度或者淘宝搜索“视频点击率”等相关字眼,你会发现下面出现相关产品多达十页。而在淘宝中,经过统计得出,成交量排名靠前的店家多数在2015年完成注册认证,每月的成交量少则几十单,多则五六千单。最疯狂的时候,淘宝上“4000万点击300元”,真的是超级便民白菜价,每个人都可以来两个亿。买家花几元钱甚至几毛钱就能刷出一万的播放量,基本上是“立等可取”,价格低廉、立竿见影,用白菜价就能获取相对可观的数值。

从面前国内电视剧市场发展状况来看,每年都有着近500部电视剧被输送至市面上,而这当中“数据造假”的作品不计其数。《三生三世》创造了一天点击量便突破14亿,总点击量328亿的奇迹。《孤芳不自赏》在上映当天,仅仅在乐视平台播放量就突破150亿大关。《幻城》上映只有10个小时点击量破6.5亿,相当于有3.25亿人熬夜看剧。《楚乔传》播放量破400亿,也就是说7亿网民看了17遍!

按照上面动辄数十上百亿的数据进行计算:以目前中国14亿的人口,每人每天需要观看30集才能达标。

数据造假成行业潜规则

“数据造假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大家都在刷量,我们也只能跟着刷,不然会被比下去,那就会牵扯出很多的利益问题,我们也没有办法。”某业内人士透露。事实上,“刷量”已成不少业内人士暗箱操作的“潜规则”,不仅各大片方、制作方、宣传方对此偏爱,就连作为播放平台的视频网站也参与其中,甚至占据重要比例。只是,爆款剧的制作方和发行方都不承认,而外界又很难拿出确凿证据。此次,爱奇艺起诉刷量公司的案子曝光,算是给这条灰色产业链敲响了警钟。

其实,爱奇艺上的影视剧遭遇刷量只是整个行业的一个缩影,在其他视频网站中,刷量情况也或多或少存在,而刷量的主要对象一般都是当下的爆款影视剧。

此外,除去播放量数据“对不上”以外,“买热搜”现象也成为数据造假点。如《楚乔传》在播出期间,播放量破400亿的新闻一直位居微博热搜榜第五。而关于“新浪微博热搜第五”的故事,也已经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默认的广告位。不仅《楚乔传》上过,《大唐荣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热播剧都曾在上半年热搜榜上出现。

刷量行为愈演愈烈牵涉很多原因

对于爆款剧来说,巨大点击量的内容排序自然会排在前面,可以吸引更多的真实用户,从而获取投资方的认可。“刷量”正好可以用极低的成本刷个漂亮的数据,对片方而言,能给观众一种“这部电视剧是'爆款'的假象”,抢夺潜在消费群体的眼球。这样的“爆款”案例,也可以为投资方背书,有助于下一次资本运作的完成。

这也造成了影视剧不比质量了,而直接比刷量的怪诞现象。艺术是复杂,但数据却能直观的,被公众所认知,于是影视剧被粗暴地用一堆数据来量化。

片方把数据当成炫耀的资本,看的人多、收视率越高、点击率越多就说明该作品“火爆”;宣传方则认为数据能够证明一切,播放量越高往往能够为其作品更好的宣传;而制作方则把数据当成是下一次拉赞助的资本。整个市场都醉心于“数字游戏”,而有意无意忽略了剧集本身的质量。

数据越真实 行业发展才越健康

“刷量”虽然能短期提高“刷主”的收益,为网剧、网大带来一时的繁荣,但这种造假行为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

对于视频网站来说,访问者的访问次数、IP地址、访问时间等数据,都是能够影响制定视频内容推荐、版权采购、广告合作、服务器布局等一系列重大经营策略。准确真实的视频访问数据对视频网站、上游的视频内容供应商、下游的广告商以及接受视频播放服务的真实用户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整个行业的数据越真实,行业发展才越健康。

当刷量让连视频网站都失去了可参考的真实数据,那无异于让整个行业都摸黑走路,不仅冲击了正常的播放量数据,影响到平台推荐、广告投放依据,损害到各方合法利益,也破坏了公平竞争,令整个市场陷入恶性循环。

“假的永远真不了”,如果整个行业都沉浸在虚假数据所带来的“萎靡”环境当中,那么影视行业终将成为明日黄花。必须依法打击“刷量”者,让其付出高额的违规成本。

爱奇艺起诉刷量公司只是第一步,毕竟单靠一个视频网站的首当其冲,显然不能起到太大作用。如果所有视频网站都能对“刷量”零容忍,并且适当考虑《刑法》惩处的主张,对违规“刷量”的影视剧加以严惩,将严重违规者纳入广电“黑名单”或许是不错的选择,毕竟提高犯错成本才能够更好的给予警示作用。

最后,希望影视行业能够在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和国家的整合之下回归健康,给予行业良性的影视生态环境。只有戳破泡沫,回归理性,文娱产业才能够务实前行,影视行业不能总活在虚幻的世界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大数据”时代,多少爆款剧是刷出来的? 播放量水分大揭秘

爆款剧“刷量”并非秘密,自从有了网络视频,“刷量”便如影随形,尤其在这个看重“大数据”的时代,数百亿播放量的影视剧都随处可见,“刷量”似乎已经成了所有影视剧的标配。

从今年开始,爆款剧的网络点击量疯狂地攀升,《欢乐颂2》全网播放量约为252亿;《人民的名义》约为309亿;《楚乔传》突破400亿。实际上,爆款剧的诞生一直伴随着“刷量”的猜测。刷量,即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特定视频内容的访问量。这种猜测在《楚乔传》片方宣布该剧全网播放量突破400亿之后全面爆发。7月29日,编剧汪海林在微博上发了一张图,配文说:“牛,全地球哺乳类动物,一只看一遍《楚乔传》?”

无独有偶,爱奇艺近日以杭州某信息科技公司的“刷量”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为由向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其经济损失500万元。据了解,这也是国内首例因视频网站“刷量”而引发的不正当竞争案件,也让视频网站背后可能存在的“刷量”产业链浮出水面。

视频网站起诉“刷量公司”索赔500万

目前,爱奇艺方并没有披露该杭州公司究竟为哪些影视剧刷过量,而是正在低调处理这件事。为了抵制刷量行为,爱奇艺集结100人成为“反作弊团队”。对于虚假数据进行及时的识别和过滤删除,建立四级防护体系:“一级实时风控、二级实时反刷量、三级离线清洗、四级业务校验”。

其实早在2015年,爱奇艺视频网站就首当其冲,以疯狂刷量为由下架了一部名叫《热舞者之热舞之灵》的网大,意图为行业内疯狂“刷量”的现状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但由于缺少实际的监控措施和法律制裁,仅是下架影片,并未达到显著效果。

8月11日,爱奇艺又公布了视频网站播放量计算标准,将播放量的计算进行严格的限定:只有内容正片和与正片紧密挂靠、高相关度的视频内容可以计算入某内容的总体播放量。意图抑制这颗毒瘤。不过,盗刷者的技术上也在进步。“最开始盗刷行为非常容易识别,但是现在,识别难度越来越大,我们也在不停地加强自己的算法,加强反作弊。”爱奇艺CTO汤兴表示,“(反盗刷是)你没法完全杜绝,要跟着他不停演化的一个过程,永远是矛与盾的一个斗争。”

“刷量”已成所有影视剧标配

其实爆款剧“刷量”并非秘密,自从有了网络视频,“刷量”便如影随形,尤其在这个看重“大数据”的时代,数百亿播放量的影视剧都随处可见,“刷量”似乎已经成了所有影视剧的标配。爱奇艺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之后,盗刷的现象开始慢慢变多,主要出现在一些热门剧和自制剧身上,有个别剧的盗刷量相当高,甚至有一部剧超过90%的数据都是盗刷产生的。

打开百度或者淘宝搜索“视频点击率”等相关字眼,你会发现下面出现相关产品多达十页。而在淘宝中,经过统计得出,成交量排名靠前的店家多数在2015年完成注册认证,每月的成交量少则几十单,多则五六千单。最疯狂的时候,淘宝上“4000万点击300元”,真的是超级便民白菜价,每个人都可以来两个亿。买家花几元钱甚至几毛钱就能刷出一万的播放量,基本上是“立等可取”,价格低廉、立竿见影,用白菜价就能获取相对可观的数值。

从面前国内电视剧市场发展状况来看,每年都有着近500部电视剧被输送至市面上,而这当中“数据造假”的作品不计其数。《三生三世》创造了一天点击量便突破14亿,总点击量328亿的奇迹。《孤芳不自赏》在上映当天,仅仅在乐视平台播放量就突破150亿大关。《幻城》上映只有10个小时点击量破6.5亿,相当于有3.25亿人熬夜看剧。《楚乔传》播放量破400亿,也就是说7亿网民看了17遍!

按照上面动辄数十上百亿的数据进行计算:以目前中国14亿的人口,每人每天需要观看30集才能达标。

数据造假成行业潜规则

“数据造假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大家都在刷量,我们也只能跟着刷,不然会被比下去,那就会牵扯出很多的利益问题,我们也没有办法。”某业内人士透露。事实上,“刷量”已成不少业内人士暗箱操作的“潜规则”,不仅各大片方、制作方、宣传方对此偏爱,就连作为播放平台的视频网站也参与其中,甚至占据重要比例。只是,爆款剧的制作方和发行方都不承认,而外界又很难拿出确凿证据。此次,爱奇艺起诉刷量公司的案子曝光,算是给这条灰色产业链敲响了警钟。

其实,爱奇艺上的影视剧遭遇刷量只是整个行业的一个缩影,在其他视频网站中,刷量情况也或多或少存在,而刷量的主要对象一般都是当下的爆款影视剧。

此外,除去播放量数据“对不上”以外,“买热搜”现象也成为数据造假点。如《楚乔传》在播出期间,播放量破400亿的新闻一直位居微博热搜榜第五。而关于“新浪微博热搜第五”的故事,也已经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默认的广告位。不仅《楚乔传》上过,《大唐荣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热播剧都曾在上半年热搜榜上出现。

刷量行为愈演愈烈牵涉很多原因

对于爆款剧来说,巨大点击量的内容排序自然会排在前面,可以吸引更多的真实用户,从而获取投资方的认可。“刷量”正好可以用极低的成本刷个漂亮的数据,对片方而言,能给观众一种“这部电视剧是'爆款'的假象”,抢夺潜在消费群体的眼球。这样的“爆款”案例,也可以为投资方背书,有助于下一次资本运作的完成。

这也造成了影视剧不比质量了,而直接比刷量的怪诞现象。艺术是复杂,但数据却能直观的,被公众所认知,于是影视剧被粗暴地用一堆数据来量化。

片方把数据当成炫耀的资本,看的人多、收视率越高、点击率越多就说明该作品“火爆”;宣传方则认为数据能够证明一切,播放量越高往往能够为其作品更好的宣传;而制作方则把数据当成是下一次拉赞助的资本。整个市场都醉心于“数字游戏”,而有意无意忽略了剧集本身的质量。

数据越真实 行业发展才越健康

“刷量”虽然能短期提高“刷主”的收益,为网剧、网大带来一时的繁荣,但这种造假行为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

对于视频网站来说,访问者的访问次数、IP地址、访问时间等数据,都是能够影响制定视频内容推荐、版权采购、广告合作、服务器布局等一系列重大经营策略。准确真实的视频访问数据对视频网站、上游的视频内容供应商、下游的广告商以及接受视频播放服务的真实用户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整个行业的数据越真实,行业发展才越健康。

当刷量让连视频网站都失去了可参考的真实数据,那无异于让整个行业都摸黑走路,不仅冲击了正常的播放量数据,影响到平台推荐、广告投放依据,损害到各方合法利益,也破坏了公平竞争,令整个市场陷入恶性循环。

“假的永远真不了”,如果整个行业都沉浸在虚假数据所带来的“萎靡”环境当中,那么影视行业终将成为明日黄花。必须依法打击“刷量”者,让其付出高额的违规成本。

爱奇艺起诉刷量公司只是第一步,毕竟单靠一个视频网站的首当其冲,显然不能起到太大作用。如果所有视频网站都能对“刷量”零容忍,并且适当考虑《刑法》惩处的主张,对违规“刷量”的影视剧加以严惩,将严重违规者纳入广电“黑名单”或许是不错的选择,毕竟提高犯错成本才能够更好的给予警示作用。

最后,希望影视行业能够在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和国家的整合之下回归健康,给予行业良性的影视生态环境。只有戳破泡沫,回归理性,文娱产业才能够务实前行,影视行业不能总活在虚幻的世界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