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互联网视频平台试水自制综艺,综艺节目数量逐年递增,市场的火热带来投入的增加,节目质量也有不同程度提高。在资本催化下,每年都会有一两档综艺成为爆款,前两年马东的《奇葩说》,汪涵跨界网综的《火星情报局》,今年则是《中国有嘻哈》扮演了黑马角色。
作为今夏现象级的音乐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掀起了一轮全民嘻哈潮。对于一档综艺的成功,分析探讨其成功之处成为媒体热衷的话题,然而娱乐鲜声(xianshengyule)认为,爆款本身并不具可复制性,前几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跟风之作也必无前途。所有内容都是为解决焦虑而生,综艺节目也属于内容经济,一档综艺成为爆款的背后一定有其底层规律,对其加以分析研究进而指导自身工作才是正途。
“嘻哈”让年轻人释放荷尔蒙
选择嘻哈说唱作为选秀的唯一音乐形式,无疑是一次冒险。
嘻哈说唱这个在美国发源四十余年并已进入主流的音乐形式,以其反叛的精神特质受到全球年轻人喜爱。在中国,尽管已经有近二十年发展,似乎一直以小众音乐形式在地下徘徊,不过嘻哈文化其实一直在茁壮成长。说唱只是嘻哈文化的一个分支,其他街舞、DJ、beatbox、涂鸦也都分别拥有不少年轻拥趸。
像大多数流行文化一样,嘻哈精神主要寄托于潮流服饰、街头景观和时尚的年轻人,而这些只能来自现代城市。过去十几年,正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一边是写字楼、商场、高层住宅、高速路拔地而起,一边是未完全改造的旧城区的贫困和混乱,我们正在经历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正像嘻哈音乐诞生时期那种失衡的城市景象。
不管是成长于城市,还是为了工作进入城市,“城市生活”几乎成为90后至00后年轻人的标签,孤独的城市生活催生了陌陌、直播,年轻人的表达更为直接,而嘻哈说唱更接地气的唱词、快速多变的节奏,刚好切中了年轻人的表达诉求,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更为直接的情绪宣泄渠道,释放了他们对工作、生活、社交的焦虑。
能够让全球年轻人躁动的嘻哈说唱,无疑也引燃了中国的青少年。
“嘻哈”切中了观众的猎奇心理
嘻哈说唱选秀从音乐上革了音乐选秀节目的命。
在我们十几年的音乐选秀节目中,一直都在流行音乐范围内选来选去,而对于摇滚、爵士、民谣等音乐风格几乎很少涉猎,只有个别选手会有不同音乐风格的表现。但实际上,各种不同风格音乐早已在中国地下潮起云涌。
曾在《中国好歌曲》夺冠的杭盖乐队是一支民族摇滚乐队,这档节目里张岭也曾以《喝酒blues》把布鲁斯音乐带到大众视野。去年在《新歌声》上夺冠的蒋敦豪则是以民谣俘获了观众的心。
从上述受欢迎的歌手能看出,观众对不同音乐形式接受度颇高,而我们的音乐综艺似乎习惯了把“流行音乐才是大众喜爱”当做政治正确。
当嘻哈说唱选秀出现在大众视野的时候,不仅以音乐形式吸引了大众,新鲜的音乐形式尽管不一定都是精品,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对好音乐越来越少的焦虑,而且Rapper们的嘻哈造型、脏辫、穿孔更进一步激发了大众的猎奇心理。
一档“嘻哈”比赛的剧情真人秀
以真人秀的手法选秀成为这档网综的口碑保证。
“一部电视剧有很多人物,他们中间有恩怨情仇各种故事。《中国有嘻哈》当然是存在比赛逻辑的,但我们是以比赛为载体突出的是这些选手和制作人一路走来发生的各种故事。比赛是我们的底层逻辑,只不过我们的剪辑和后期呈现是以电视剧的方式呈现,所以我们称它为剧情式真人秀。”导演车澈在接受采访中清楚诠释了《中国有嘻哈》的制作逻辑。
其实无论真人秀还是选秀大家并不陌生,但两种综艺模式的嫁接才是这档网综新鲜感爆棚的真实理由。而两个多小时的时长也足够将故事展开。
综艺节目形式的不断创新成为常态的当下,这种融合式的微创新更具实操性。
爱奇艺平台赋能催化“嘻哈”
作为《中国有嘻哈》的制作单位和独家播出平台——爱奇艺所掌握用户的商业价值足以比肩中国的任何一家电视台,而同样首播的《中国有嘻哈》,其赞助费甚至就超过了当初浙江卫视第一季《中国好声音》的全部广告收入。
如今的网综早已不是前些年刚入局之时,近年来在移动端突飞猛进下,被带火的视频网站大有超越传统电视媒体的趋势,广告收入更是水涨船高,有了金主的网综无论是投入还是制作质量都不断提升。此番《中国有嘻哈》光制作费即号称2亿,的确可以让大部分电视综艺咋舌。
而视频网站的优势还远不止于此,爱奇艺更是围绕自身平台优势,通过多元的互动方式实现玩法打通。Rapper空降爱奇艺泡泡社区,实现与用户与的近距离接触,Rapper“燥”访直播间等与奇秀直播多环节的整合合作,爱奇艺充分运用平台上聚集的海量用户与Rapper之间建立联系,进而实现《中国有嘻哈》的推广和自身用户沉淀。
而在线下,爱奇艺也将PG ONE、小白、VAVA、鬼卞、孙八一等人气Rapper们捆绑进 8月19日的爱奇艺“尖叫之夜”北京演唱会,同时举办《中国有嘻哈》主题日等活动集聚人气,同时为下一步嘻哈文化产业拓展铺路。
除此之外,与其他节目以往公关一向惧怕争议不同的是,《中国有嘻哈》从海选即曝出黑幕,各种嘻哈圈内diss,到freestyle各种黑梗满天飞,话题不断更给节目贴上了各种标签,也正是在不断的争议中让《中国有嘻哈》引爆社交圈,进而一步步完成了播放量纪录。
这种更有态度的传播引导或更值得各节目组借鉴,年轻人的社交圈里“丧”并不意味着真的不好。
转载请注明来源--娱乐鲜声(xianshengyule),侵权必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