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人类为什么要和动物说话 它们又听不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人类为什么要和动物说话 它们又听不懂

人们喜欢对着他们的小猫小狗或者仓鼠说话,这种行为最终揭示的更多是关于人而不是宠物。

(baobao ou / Getty)

“我一天要和纳尔曼(Nermal)说很多次我爱她,你会觉得奇怪吗?”

我的姐姐问这句话时,家里6个月大的猫咪蹭着她的脸,她的声音从猫毛底下传出来,含混不清(猫的名字取自《加菲猫》里的一只猫)。我们坐在她公寓的客厅里,纳尔曼和往常一样,争抢我们的注意力——拿爪子抓我们的头发,沿着我们后面的沙发背走来走去,横趴在我们的膝盖上,抬头用她那明亮的大眼睛看着我们。她简直可爱得过分了,而且激发出一种需要由言语抒发的爱。如果我姐姐不那么做,我反倒觉得更奇怪。

这个问题让我思考起自己的两只猫,以及一天当中我们频繁而且花样百出的互动。我在家工作时会发现自己常对着它们讲述我要做的事(“好的,马丁(Martin),不刷推特了”),或是哼着即兴小曲(“开饭啦,到饭点儿啦”)。我告诉它们我爱它们,有时我会问它们知道我有多爱它们吗。在我外出的日子里,我回到家时会和它们打招呼,问它们今天过得怎么样。并不是说我期待它们能理解或者回应,这些问候比较自然地就发生了。我此前从未多想过这个事。把宠物当作人一样,和它们说话,我并不认为自己这么做就是个怪人,即使只是因为有那么多宠物主人会做相同的事。但是我们为什么做这种事呢?我电话联系了西卡罗莱纳大学的教授,人与动物学家哈尔‧贺札格(Hal Herzog),和他深聊这个话题。

“首先,”贺札格说,“和我们的宠物说话是绝对自然的。人类天生就是把动物人性化的好手,这意味着我们天生地倾向于在生活中,把各种想法和意义【加诸】在别的事物上。”

人类几乎可以在任何事物上这么做——一个人可能因为一套彩色铅笔从没被使用过而感到难过,或者对手机电池续航能力变差感到生气,或者因为新闻里一个搭便车的机器人曾遭受过虐待而感到悲伤。不过这种冲动在碰到活着的,或者看似有生命的东西时,会变得格外强烈,比如动物或是人工智能——还有碰到宠物时,人们经常把它们看作家庭里的小成员。所以人们当然会和它们说话。但是即使你觉得自己和宠物说话的方式与和其他人说话方式相同,研究显示这两者之间有着固有的差别。

人们想象出一个能理解自己的心智,并且和它说话。

在人与动物学研究中,贺札格说,研究中使用的宠物几乎总是狗(他解释说,这是因为人类和狗之间有着长久羁绊,也是因为狗的陪伴有治疗效果的好处)。如果人们对他们的宠物说话,人们通常说简短、语法正确的句子。很少有人会问开放式问题(看来,我问米拉(Mila)和马丁它们一天过得怎么样,属于少数行为),而且他们说话用的是高音。这与人们和宝宝说话的方式类似,宝宝大大的眼睛、纽扣一样的鼻子,可爱得诱发出我们的父母天性,想要照顾它们——那么大眼睛、鼻子像纽扣一样的宠物激发的是一种类似的反应。

不过尽管这种赋予他物人性的本能是先天的,后天环境因素会让一些人更有可能这么做。在2008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员对驱使人们把非人类实体当作会思考、有感觉的人类的两种动机进行试验:第一,人若缺少社交,则会需要“创造”出一个可以一起闲逛的人;第二,人若缺乏对环境的控制,则会想要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更有安全感,赋予他物人性让他能够基于人际关系的经验预测一个动物的行为。这两种假设都被证实。与社交生活活跃的被试者相比,长期孤独的被试者更加有可能在描述他们的宠物时,使用表示宠物提供了情感支持的词语——有思想,体贴,有同情心;再者,自我定义为在日常生活中有控制欲的被试者,更加有可能给陌生的狗强加情绪和意识,而那些更愿意交出控制缰绳的人则不会这样,可以这么说。

朋友很少或没有的人对待宠物更像对待一个人类朋友,这种推想并不牵强。同时,人们和他们的宠物说话,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愿意去相信动物能够理解;而人们愿意相信动物能够理解可能是因为,除此之外的可能性有点儿可怕。试想,和一个你无法理解其想法、无法预期其行为的生物共享一个家,就相当于生活在一种不可预测、不相连接的状态中。因此人们想象出一个能理解自己的心智,并且和它说话。

但是从这些单边谈话中,人们——和他们的宠物得到的还有更多。通常情况下,这些也完全不是真的单边谈话。

“它们给我们很多反应!”贺札格说。“当你和它们说话时,它们回应你。你的狗可能竖起脑袋,给你一个有点探寻的表情,像是,啊?我说‘你想去外面吗?’然后我的猫会到我跟前来喵喵叫。我不认为她处理这些词语的方式和我们一样,但是我们有一个建立在语言之上的交流系统。”

“我过去养过宠物蛇,但我很少对它们说话。原因就是,蛇是聋的。”

除了狗之外,还有少数对动物如何理解语言的研究,但是确实有证据表明,狗处理语言的方式和人类相似。在匈牙利的家养狗项目的一次研究中,那些愿意进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机器的狗,会听到它们的驯养者的录音,然后它们的大脑,就像我们的一样,在左半球处理熟悉的词语,在右半球处理声音语调。就此便说狗能够理解语言,有点狡猾,但是可以说它们至少能够识别语言。或者其中一部分语言。

不过在和宠物说话的冲动方面,似乎它们如何理解我们的话是无关紧要的。和宠物说话的那些人,这么做可能不是因为他们相信宠物们在处理这些语言。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想要在宠物身上看到人性化的东西——而宠物的可爱萌态和回应行为加强了这种倾向。

“我过去养过宠物蛇,但我很少对它们说话,”贺札格说。“原因就是,蛇是聋的。我敢确定有些人还会对着他们家鱼讲话呢。”

做过这种事的人不应该因此就觉得自己愚蠢。行为科学家尼古拉斯·艾普利(Nicholas Epley),是《心智:为什么我们会误解别人的想法、信仰、感受和需要》(Mindwise: Why We Misunderstand What Others Think, Believe, Feel, and Want)一书的作者,也是领导上述那项2008年研究的其中一位研究员,根据他的观点,对宠物说话——任何宠物——是智力的象征。这一过程和我们用于识别他人意志的心理过程是一模一样的,艾普利还写道,“这是对我们大脑最好的能力的反映,而不是我们愚蠢的标志。

所以,放轻松去问你的猫(或者蛇,或者蕨类植物,或者笔记本电脑)它今天过得如何吧——这就是人类本性。

(翻译:李雪)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大西洋月刊

原标题:Why Do Humans Talk to Animals If They Can’t Understand?

最新更新时间:08/27 17:41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人类为什么要和动物说话 它们又听不懂

人们喜欢对着他们的小猫小狗或者仓鼠说话,这种行为最终揭示的更多是关于人而不是宠物。

(baobao ou / Getty)

“我一天要和纳尔曼(Nermal)说很多次我爱她,你会觉得奇怪吗?”

我的姐姐问这句话时,家里6个月大的猫咪蹭着她的脸,她的声音从猫毛底下传出来,含混不清(猫的名字取自《加菲猫》里的一只猫)。我们坐在她公寓的客厅里,纳尔曼和往常一样,争抢我们的注意力——拿爪子抓我们的头发,沿着我们后面的沙发背走来走去,横趴在我们的膝盖上,抬头用她那明亮的大眼睛看着我们。她简直可爱得过分了,而且激发出一种需要由言语抒发的爱。如果我姐姐不那么做,我反倒觉得更奇怪。

这个问题让我思考起自己的两只猫,以及一天当中我们频繁而且花样百出的互动。我在家工作时会发现自己常对着它们讲述我要做的事(“好的,马丁(Martin),不刷推特了”),或是哼着即兴小曲(“开饭啦,到饭点儿啦”)。我告诉它们我爱它们,有时我会问它们知道我有多爱它们吗。在我外出的日子里,我回到家时会和它们打招呼,问它们今天过得怎么样。并不是说我期待它们能理解或者回应,这些问候比较自然地就发生了。我此前从未多想过这个事。把宠物当作人一样,和它们说话,我并不认为自己这么做就是个怪人,即使只是因为有那么多宠物主人会做相同的事。但是我们为什么做这种事呢?我电话联系了西卡罗莱纳大学的教授,人与动物学家哈尔‧贺札格(Hal Herzog),和他深聊这个话题。

“首先,”贺札格说,“和我们的宠物说话是绝对自然的。人类天生就是把动物人性化的好手,这意味着我们天生地倾向于在生活中,把各种想法和意义【加诸】在别的事物上。”

人类几乎可以在任何事物上这么做——一个人可能因为一套彩色铅笔从没被使用过而感到难过,或者对手机电池续航能力变差感到生气,或者因为新闻里一个搭便车的机器人曾遭受过虐待而感到悲伤。不过这种冲动在碰到活着的,或者看似有生命的东西时,会变得格外强烈,比如动物或是人工智能——还有碰到宠物时,人们经常把它们看作家庭里的小成员。所以人们当然会和它们说话。但是即使你觉得自己和宠物说话的方式与和其他人说话方式相同,研究显示这两者之间有着固有的差别。

人们想象出一个能理解自己的心智,并且和它说话。

在人与动物学研究中,贺札格说,研究中使用的宠物几乎总是狗(他解释说,这是因为人类和狗之间有着长久羁绊,也是因为狗的陪伴有治疗效果的好处)。如果人们对他们的宠物说话,人们通常说简短、语法正确的句子。很少有人会问开放式问题(看来,我问米拉(Mila)和马丁它们一天过得怎么样,属于少数行为),而且他们说话用的是高音。这与人们和宝宝说话的方式类似,宝宝大大的眼睛、纽扣一样的鼻子,可爱得诱发出我们的父母天性,想要照顾它们——那么大眼睛、鼻子像纽扣一样的宠物激发的是一种类似的反应。

不过尽管这种赋予他物人性的本能是先天的,后天环境因素会让一些人更有可能这么做。在2008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员对驱使人们把非人类实体当作会思考、有感觉的人类的两种动机进行试验:第一,人若缺少社交,则会需要“创造”出一个可以一起闲逛的人;第二,人若缺乏对环境的控制,则会想要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更有安全感,赋予他物人性让他能够基于人际关系的经验预测一个动物的行为。这两种假设都被证实。与社交生活活跃的被试者相比,长期孤独的被试者更加有可能在描述他们的宠物时,使用表示宠物提供了情感支持的词语——有思想,体贴,有同情心;再者,自我定义为在日常生活中有控制欲的被试者,更加有可能给陌生的狗强加情绪和意识,而那些更愿意交出控制缰绳的人则不会这样,可以这么说。

朋友很少或没有的人对待宠物更像对待一个人类朋友,这种推想并不牵强。同时,人们和他们的宠物说话,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愿意去相信动物能够理解;而人们愿意相信动物能够理解可能是因为,除此之外的可能性有点儿可怕。试想,和一个你无法理解其想法、无法预期其行为的生物共享一个家,就相当于生活在一种不可预测、不相连接的状态中。因此人们想象出一个能理解自己的心智,并且和它说话。

但是从这些单边谈话中,人们——和他们的宠物得到的还有更多。通常情况下,这些也完全不是真的单边谈话。

“它们给我们很多反应!”贺札格说。“当你和它们说话时,它们回应你。你的狗可能竖起脑袋,给你一个有点探寻的表情,像是,啊?我说‘你想去外面吗?’然后我的猫会到我跟前来喵喵叫。我不认为她处理这些词语的方式和我们一样,但是我们有一个建立在语言之上的交流系统。”

“我过去养过宠物蛇,但我很少对它们说话。原因就是,蛇是聋的。”

除了狗之外,还有少数对动物如何理解语言的研究,但是确实有证据表明,狗处理语言的方式和人类相似。在匈牙利的家养狗项目的一次研究中,那些愿意进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机器的狗,会听到它们的驯养者的录音,然后它们的大脑,就像我们的一样,在左半球处理熟悉的词语,在右半球处理声音语调。就此便说狗能够理解语言,有点狡猾,但是可以说它们至少能够识别语言。或者其中一部分语言。

不过在和宠物说话的冲动方面,似乎它们如何理解我们的话是无关紧要的。和宠物说话的那些人,这么做可能不是因为他们相信宠物们在处理这些语言。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想要在宠物身上看到人性化的东西——而宠物的可爱萌态和回应行为加强了这种倾向。

“我过去养过宠物蛇,但我很少对它们说话,”贺札格说。“原因就是,蛇是聋的。我敢确定有些人还会对着他们家鱼讲话呢。”

做过这种事的人不应该因此就觉得自己愚蠢。行为科学家尼古拉斯·艾普利(Nicholas Epley),是《心智:为什么我们会误解别人的想法、信仰、感受和需要》(Mindwise: Why We Misunderstand What Others Think, Believe, Feel, and Want)一书的作者,也是领导上述那项2008年研究的其中一位研究员,根据他的观点,对宠物说话——任何宠物——是智力的象征。这一过程和我们用于识别他人意志的心理过程是一模一样的,艾普利还写道,“这是对我们大脑最好的能力的反映,而不是我们愚蠢的标志。

所以,放轻松去问你的猫(或者蛇,或者蕨类植物,或者笔记本电脑)它今天过得如何吧——这就是人类本性。

(翻译:李雪)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大西洋月刊

原标题:Why Do Humans Talk to Animals If They Can’t Understand?

最新更新时间:08/27 17:41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