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萨尔曼·鲁西迪新书《戈登家族》 讽刺特朗普上台后的乱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萨尔曼·鲁西迪新书《戈登家族》 讽刺特朗普上台后的乱象

在《戈登家族》中,鲁西迪将古代故事、神话与流行文化、犯罪电影、电影技巧相结合,谱写了一出当代道德故事。

“难懂而诙谐”:萨曼·鲁西迪。

小说喜欢入侵者。双重间谍、皮条客、不请自来的客人、巢中杜鹃(原文为cuckoos in the nest,英语俚语当中也是不速之客的意思——译者注)——它们都是某种爆炸物,这不仅是因为它们炸毁了完美而稳定的现状,更在于它们暴露了现状当中已有的断层线。拷问社会的人、弱势群体,还有失去亲人的人以及童话讲述者,也都算得上是很好的入侵者:想一想《幽情密使》(The Go-Between)、《故园风雨后》(Brideshead Revisited)、《美丽曲线》(The Line of Beauty)、《金翅雀》(The Goldfinch)这几部作品就知道了(这些作品通常是男性中心的,但也不全然如此)。如果你想要知道一个家庭的真相,放个陌生人进来就好了。

《戈登家族》

勒内(Rene)在这部鲁西迪最难懂也最诙谐的寓言中担任旁白,他不需要绕远路走进那间跟他同名的房子:他就住在马路边,住在那个绿树成荫且专属他用的曼哈顿广场。纽约的摩天大楼,豪华大酒店和大剧院也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之内,但鲁西迪笔下拥有不同国籍背景的角色们,大多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封闭世界当中,呆在那个据说特别诗情画意的花园里。这些角色中的头面人物是尼禄·戈登(Nero Golden)——这显然不是他的真名——和他的三个儿子,这几位的名字都有些不同寻常:他们分别叫彼得罗尼乌斯(Petronius,昵称 Petya),路西乌斯·阿布雷乌斯(Lucius Apuleius,昵称 Apu)和狄奥尼修斯(Dionysus,昵称 D)。

奥巴马刚当上总统时,戈登一家正好抵达格林威治村,小说一直进行到奥巴马的后继者——这位后继者此处只被呈现为一个小丑,或者按小说里的说法,是一个“巨大的、势如破竹的绿头发卡通王,带着他那价值超过亿万的系列大片”——上台;此后,美国就变成了一具大型木偶,沦为戈登一家子所操纵的影子戏的工具,它多少是有些可怕的,不时还不受控制。

鲁西迪对那种毫无扭曲的现实主义叙事不太感兴趣,在这部作品中也是一样,他主要通过故意的扭曲来展开他的故事。”

简而言之,尼禄·戈登富可敌国。考虑到他各方面的业务当中以建筑业务尤其成功,我们显然看不出他的钱有用完的可能。他的第一次生命更加不可捉摸,他不愿意说出自己所在的城市名,不过后来被发现是孟买(Bombay,这个名字会慢慢变成Mumbai,算是故事的一部分)。不断进行重塑(reinvention)已经是他的惯用手法和生活方式,名字当中的负面内涵(尼禄是罗马著名暴君,史上名声不佳——译者注)一点没打扰到他——事实可能还恰恰相反。他那几个孩子的身份更是不稳定到了成问题的程度,基本上是在古希腊罗马的历史和神话里乱窜,穿梭于各种小人物或混账之间,总之它运用了各种影射手法——比如,彼得罗尼乌斯就让我们想起《萨蒂利孔》(The Satyricon,古罗马文学家彼得罗尼乌斯的爱情小说——译者注)里面的主角提里马乔(Trimalchio),菲茨杰拉德本来想用这个名字给《了不起的盖茨比》命名的,此书原名叫《西卵的提里马乔》(Trimalchio in West Egg)。

不停在变的还不止是他们的名字。老大 Petya 与陌生恐惧症和不安进行对抗,把自己重塑为一个现代空间当中的最内在部分——也就是电脑游戏——的大师。老二 Apu 变成了一个令人烦扰、使人不安的恐怖艺术家;三弟小 D 则陷入一场漫长的性别危机,且只得到局部解决。他被抛弃到一个相当之无情的俄国女人那里,不得不对家长求婚,就此形成了一幕代际间和同代人之间的大灾难。

鲁西迪对那种毫无扭曲的现实主义叙事不太感兴趣,在这部作品中也是一样,他主要通过故意的扭曲来展开他的故事。严格来说,讲出戈登一家的故事的并不是他,而是勒内,而后者也算不上在讲故事,只不过把它们当作电影剧本的材料而已。各场景很快被展示出来,或是被重做为剧本当中的一个片断,一个不由分说的“截取”或“分解”便意味着是时候往前进一步了;电影在这部小说中的出场方式就像小丑一般的幽灵在闹鬼一样,而其中戏份最大的则不出所料是《教父》。

在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时代,寓言和神话比起日常生活来或许能提供更多创作的契机。类似于科尔姆·托宾(Colm Toibin)和卡米拉·沙姆西(Kamila Shamsie)这样的小说家,最近便转向了古代世界来为自己的新作寻求灵感。鲁西迪向来是个顽皮的神话驾驭者,他就认为——如同这部小说里一般——哪怕是帝王们的一生也能用黑色电影、流行文化以及带有喜剧成分的犯罪故事等形式来加以刻画。《戈登家族》一书中的种种证据表明,他的观点是很正确的。

(翻译:林达)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卫报

原标题:The Golden House by Salman Rushdie – from Nero to Obama, via The Godfather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萨尔曼·鲁西迪新书《戈登家族》 讽刺特朗普上台后的乱象

在《戈登家族》中,鲁西迪将古代故事、神话与流行文化、犯罪电影、电影技巧相结合,谱写了一出当代道德故事。

“难懂而诙谐”:萨曼·鲁西迪。

小说喜欢入侵者。双重间谍、皮条客、不请自来的客人、巢中杜鹃(原文为cuckoos in the nest,英语俚语当中也是不速之客的意思——译者注)——它们都是某种爆炸物,这不仅是因为它们炸毁了完美而稳定的现状,更在于它们暴露了现状当中已有的断层线。拷问社会的人、弱势群体,还有失去亲人的人以及童话讲述者,也都算得上是很好的入侵者:想一想《幽情密使》(The Go-Between)、《故园风雨后》(Brideshead Revisited)、《美丽曲线》(The Line of Beauty)、《金翅雀》(The Goldfinch)这几部作品就知道了(这些作品通常是男性中心的,但也不全然如此)。如果你想要知道一个家庭的真相,放个陌生人进来就好了。

《戈登家族》

勒内(Rene)在这部鲁西迪最难懂也最诙谐的寓言中担任旁白,他不需要绕远路走进那间跟他同名的房子:他就住在马路边,住在那个绿树成荫且专属他用的曼哈顿广场。纽约的摩天大楼,豪华大酒店和大剧院也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之内,但鲁西迪笔下拥有不同国籍背景的角色们,大多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封闭世界当中,呆在那个据说特别诗情画意的花园里。这些角色中的头面人物是尼禄·戈登(Nero Golden)——这显然不是他的真名——和他的三个儿子,这几位的名字都有些不同寻常:他们分别叫彼得罗尼乌斯(Petronius,昵称 Petya),路西乌斯·阿布雷乌斯(Lucius Apuleius,昵称 Apu)和狄奥尼修斯(Dionysus,昵称 D)。

奥巴马刚当上总统时,戈登一家正好抵达格林威治村,小说一直进行到奥巴马的后继者——这位后继者此处只被呈现为一个小丑,或者按小说里的说法,是一个“巨大的、势如破竹的绿头发卡通王,带着他那价值超过亿万的系列大片”——上台;此后,美国就变成了一具大型木偶,沦为戈登一家子所操纵的影子戏的工具,它多少是有些可怕的,不时还不受控制。

鲁西迪对那种毫无扭曲的现实主义叙事不太感兴趣,在这部作品中也是一样,他主要通过故意的扭曲来展开他的故事。”

简而言之,尼禄·戈登富可敌国。考虑到他各方面的业务当中以建筑业务尤其成功,我们显然看不出他的钱有用完的可能。他的第一次生命更加不可捉摸,他不愿意说出自己所在的城市名,不过后来被发现是孟买(Bombay,这个名字会慢慢变成Mumbai,算是故事的一部分)。不断进行重塑(reinvention)已经是他的惯用手法和生活方式,名字当中的负面内涵(尼禄是罗马著名暴君,史上名声不佳——译者注)一点没打扰到他——事实可能还恰恰相反。他那几个孩子的身份更是不稳定到了成问题的程度,基本上是在古希腊罗马的历史和神话里乱窜,穿梭于各种小人物或混账之间,总之它运用了各种影射手法——比如,彼得罗尼乌斯就让我们想起《萨蒂利孔》(The Satyricon,古罗马文学家彼得罗尼乌斯的爱情小说——译者注)里面的主角提里马乔(Trimalchio),菲茨杰拉德本来想用这个名字给《了不起的盖茨比》命名的,此书原名叫《西卵的提里马乔》(Trimalchio in West Egg)。

不停在变的还不止是他们的名字。老大 Petya 与陌生恐惧症和不安进行对抗,把自己重塑为一个现代空间当中的最内在部分——也就是电脑游戏——的大师。老二 Apu 变成了一个令人烦扰、使人不安的恐怖艺术家;三弟小 D 则陷入一场漫长的性别危机,且只得到局部解决。他被抛弃到一个相当之无情的俄国女人那里,不得不对家长求婚,就此形成了一幕代际间和同代人之间的大灾难。

鲁西迪对那种毫无扭曲的现实主义叙事不太感兴趣,在这部作品中也是一样,他主要通过故意的扭曲来展开他的故事。严格来说,讲出戈登一家的故事的并不是他,而是勒内,而后者也算不上在讲故事,只不过把它们当作电影剧本的材料而已。各场景很快被展示出来,或是被重做为剧本当中的一个片断,一个不由分说的“截取”或“分解”便意味着是时候往前进一步了;电影在这部小说中的出场方式就像小丑一般的幽灵在闹鬼一样,而其中戏份最大的则不出所料是《教父》。

在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时代,寓言和神话比起日常生活来或许能提供更多创作的契机。类似于科尔姆·托宾(Colm Toibin)和卡米拉·沙姆西(Kamila Shamsie)这样的小说家,最近便转向了古代世界来为自己的新作寻求灵感。鲁西迪向来是个顽皮的神话驾驭者,他就认为——如同这部小说里一般——哪怕是帝王们的一生也能用黑色电影、流行文化以及带有喜剧成分的犯罪故事等形式来加以刻画。《戈登家族》一书中的种种证据表明,他的观点是很正确的。

(翻译:林达)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卫报

原标题:The Golden House by Salman Rushdie – from Nero to Obama, via The Godfather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