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阿里推出天猫小店,它是新零售时代下的终极武器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阿里推出天猫小店,它是新零售时代下的终极武器吗

作为首家服务于社区用户的天猫小店,可以成为阿里在新零售时代下的终极武器吗?

去年10月,马云在阿里云栖大会的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这个概念,他说:“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

过去一年里,阿里在国内新零售行业动作频频。

2015年8月,阿里巴巴集团与苏宁云商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尝试打通线上线下渠道,苏宁云商全国1600多家线下门店、5000个售后服务网点以及四五线城市的服务站将与阿里巴巴线上体系实现无缝对接。

在今年的上个季度,阿里巴巴以126亿港元收购了银泰商业。此外,阿里推出了盒马鲜生和其他无人零售系列的“新零售”场景。8月28日,阿里加速了它在新零售时代下的布局,以“天猫”命名的线下门店在杭州正式试运营。作为首家服务于社区用户的天猫小店,可以成为阿里在新零售时代下的终极武器吗?

线上电商的进化

国内线上电商在过去十五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自豪的说中国电商已经领先于全球。

回顾阿里的进化之旅:2003年,阿里创立了面向消费者推出的网站淘宝,称为亚太地区较大的网络零售、商圈。2004年,推出在线支付服务支付宝,打通了第三方支付平台。2008年,阿里推出针对消费者销售品牌商品的天猫商城,三年之后,天猫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网站。2012年,天猫不断加重天猫超市的比重,使其成为淘宝天猫商城全新打造的本地网上零售超市。

当然,阿里的进化之旅,不仅仅体现在这几个节点,但这些基于消费者立场的决定,说明阿里电商体系下的大数据是懂消费者的。

此次推出的天猫小店销售的产品类型包括天猫商城中的国际大牌、淘品牌商品以及以农村淘宝为源头的各类商品,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对天猫商城由线上到线下的“复制”。天猫小店基于大数据打造“千店千面”的形式,会根据店面大小、资金状况、方圆一公里内消费者的定位来为该店面量身打造商品的种类。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零售通事业部总经理林小海这样描述“千店千面“的形式,“如果他周围邻居有100条狗,我们会推荐他卖狗粮。如果他附近的邻居有一百个孩子,我们会让他卖尿片。”

连锁零售店的进化

回顾过去十几年,零售业的发展模式呈现出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趋势。

从最初小型、零散的杂货店面,逐渐产生沃尔玛、家乐福这类品类齐全、一站式购齐的大型卖场,这类大型卖场的兴起源于大批量采购的成本优惠,以及综合化经营的优势,一度成为零售行业的巨头。

然而,这种传统的零售模式无法始终与时代的发展相契合,今天的大型卖场所需要付出的场地、人力等各方面的高额成本,已经将当初的资源优势逐渐抹掉。因此近年来,不断衍生出7-11、全家这类24小时服务、低人力、场地成本、小型却密集的连锁便利店。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及线上平台的快速崛起同样对传统大型零售商带来巨大冲击。以2016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为例,仅一天的时间,天猫商城的交易额高达1207亿元,订单量达6.57亿。这意味着,在这场传统零售业态与新零售业态直接干脆的交锋中,形势真的变了。

面临线上线下的双重冲击,传统零售业的巨头逐渐“萎缩”。2016年,中国市场中的沃尔玛卖场已关闭13家。

天猫小店有机会成功吗

线下小店的模式除了7-11、全家,这类连锁型便利店也不断有新的形式出现。

2014年,顺丰速运曾尝试以社区实体店为依托,网购预售与快速配送的形式相结合的形式布局O2O,在全国范围内主要城市的社区或商业中心附近开设了518家“嘿客店”。

然而,这次线下商铺模式的试水,并未成功。

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用户线上消费的习惯养成已经相对成熟,而嘿客店面所需要的是能够与O2O模式相契合的细分客户群体,这种低效率的消费模式,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充分吸引到过于细分目标用户。

另一方面,与电商平台相比,线下店铺在无从参考的前提下,无论是在价格上,还是在商品种类上都不足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并且,对于社区或商圈消费者而言,他们对特定商品的需求已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律,他们是要“奶粉”还是要“狗粮”,这需要一定量的积累、分析与配合。

因此,当初的顺丰嘿客店并未有效转化店面周边的消费需求。相比之下,今天的天猫小店,自家强大的线上平台作为线下店面的依托,加之对不同目标客户的主动、针对性的迎合,这次试水会有成功的可能。

对于零售行业而言,无论形式怎样改变,它的本质始终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方面是销售端利用大数据更懂消费者;一方面以更高的效率供应产品;另一方面则是产品拥有更高性价比。

这些需求,都是新、旧零售业态始终都要面临的问题,天猫小店“千店千面”的形式,正是阿里顺应了时代而做出的选择。

过去几年里,收获互联网红利的BAT,不断收购各个领域的新兴企业,有成功也有失败。那么,天猫小店将会如何发展,交给时间来鉴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阿里巴巴

6.2k
  • 长沙市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2+6”合作框架协议
  • 卓驭科技接入阿里通义大模型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阿里推出天猫小店,它是新零售时代下的终极武器吗

作为首家服务于社区用户的天猫小店,可以成为阿里在新零售时代下的终极武器吗?

去年10月,马云在阿里云栖大会的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这个概念,他说:“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

过去一年里,阿里在国内新零售行业动作频频。

2015年8月,阿里巴巴集团与苏宁云商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尝试打通线上线下渠道,苏宁云商全国1600多家线下门店、5000个售后服务网点以及四五线城市的服务站将与阿里巴巴线上体系实现无缝对接。

在今年的上个季度,阿里巴巴以126亿港元收购了银泰商业。此外,阿里推出了盒马鲜生和其他无人零售系列的“新零售”场景。8月28日,阿里加速了它在新零售时代下的布局,以“天猫”命名的线下门店在杭州正式试运营。作为首家服务于社区用户的天猫小店,可以成为阿里在新零售时代下的终极武器吗?

线上电商的进化

国内线上电商在过去十五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自豪的说中国电商已经领先于全球。

回顾阿里的进化之旅:2003年,阿里创立了面向消费者推出的网站淘宝,称为亚太地区较大的网络零售、商圈。2004年,推出在线支付服务支付宝,打通了第三方支付平台。2008年,阿里推出针对消费者销售品牌商品的天猫商城,三年之后,天猫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网站。2012年,天猫不断加重天猫超市的比重,使其成为淘宝天猫商城全新打造的本地网上零售超市。

当然,阿里的进化之旅,不仅仅体现在这几个节点,但这些基于消费者立场的决定,说明阿里电商体系下的大数据是懂消费者的。

此次推出的天猫小店销售的产品类型包括天猫商城中的国际大牌、淘品牌商品以及以农村淘宝为源头的各类商品,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对天猫商城由线上到线下的“复制”。天猫小店基于大数据打造“千店千面”的形式,会根据店面大小、资金状况、方圆一公里内消费者的定位来为该店面量身打造商品的种类。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零售通事业部总经理林小海这样描述“千店千面“的形式,“如果他周围邻居有100条狗,我们会推荐他卖狗粮。如果他附近的邻居有一百个孩子,我们会让他卖尿片。”

连锁零售店的进化

回顾过去十几年,零售业的发展模式呈现出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趋势。

从最初小型、零散的杂货店面,逐渐产生沃尔玛、家乐福这类品类齐全、一站式购齐的大型卖场,这类大型卖场的兴起源于大批量采购的成本优惠,以及综合化经营的优势,一度成为零售行业的巨头。

然而,这种传统的零售模式无法始终与时代的发展相契合,今天的大型卖场所需要付出的场地、人力等各方面的高额成本,已经将当初的资源优势逐渐抹掉。因此近年来,不断衍生出7-11、全家这类24小时服务、低人力、场地成本、小型却密集的连锁便利店。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及线上平台的快速崛起同样对传统大型零售商带来巨大冲击。以2016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为例,仅一天的时间,天猫商城的交易额高达1207亿元,订单量达6.57亿。这意味着,在这场传统零售业态与新零售业态直接干脆的交锋中,形势真的变了。

面临线上线下的双重冲击,传统零售业的巨头逐渐“萎缩”。2016年,中国市场中的沃尔玛卖场已关闭13家。

天猫小店有机会成功吗

线下小店的模式除了7-11、全家,这类连锁型便利店也不断有新的形式出现。

2014年,顺丰速运曾尝试以社区实体店为依托,网购预售与快速配送的形式相结合的形式布局O2O,在全国范围内主要城市的社区或商业中心附近开设了518家“嘿客店”。

然而,这次线下商铺模式的试水,并未成功。

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用户线上消费的习惯养成已经相对成熟,而嘿客店面所需要的是能够与O2O模式相契合的细分客户群体,这种低效率的消费模式,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充分吸引到过于细分目标用户。

另一方面,与电商平台相比,线下店铺在无从参考的前提下,无论是在价格上,还是在商品种类上都不足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并且,对于社区或商圈消费者而言,他们对特定商品的需求已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律,他们是要“奶粉”还是要“狗粮”,这需要一定量的积累、分析与配合。

因此,当初的顺丰嘿客店并未有效转化店面周边的消费需求。相比之下,今天的天猫小店,自家强大的线上平台作为线下店面的依托,加之对不同目标客户的主动、针对性的迎合,这次试水会有成功的可能。

对于零售行业而言,无论形式怎样改变,它的本质始终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方面是销售端利用大数据更懂消费者;一方面以更高的效率供应产品;另一方面则是产品拥有更高性价比。

这些需求,都是新、旧零售业态始终都要面临的问题,天猫小店“千店千面”的形式,正是阿里顺应了时代而做出的选择。

过去几年里,收获互联网红利的BAT,不断收购各个领域的新兴企业,有成功也有失败。那么,天猫小店将会如何发展,交给时间来鉴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