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只有两国还在建造 中国海军为什么还要这种军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只有两国还在建造 中国海军为什么还要这种军舰?

中国海军首艘901型综合补给舰“呼伦湖”号入列,该舰与美国海军“快速战斗支援舰”概念高度类似,此类舰艇目前只有中美两国建造。中国建造这艘战舰,意义何在?我们来说说。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有不少读者应该看过反映偷袭珍珠港的电影《虎虎虎》,其中有一段,在“长门”号战列舰甲板上召开的军事会议,联合舰队的高级军官们争论着袭击珍珠港的方案。

由于老电影的翻译问题,其中有一段对话让中国读者长期以来感到困惑。就是一位军官站起来高喊:“好啊,那我们第二战斗机联队就单程攻击珍珠港,战斗结束后就降落在水上,让你们都漂漂亮亮的返航!”

其实,这段话的正确翻译应该是:“那我们第二航空战队就单程攻击珍珠港,战斗结束后就飘在海上,让你们都漂漂亮亮的返航!”

与机动部队指挥南云中一硬顶的二航战指挥官山口多闻

这里提到的“第二航空战队”在1941年袭击珍珠港行动中,是由“苍龙”号、“飞龙”号两艘航母为主力构成的日军舰队,这两艘航母满载排水量只有接近2万吨,航程只够单程开到珍珠港。与“赤城”、“加贺”、“翔鹤”、“瑞鹤”这些排水量三四万吨的航母相比,其航程就不够了。41年9月,军令部组织图上作业演习,由包括南云、宇缠桓等高级军官参加,结论是由于海上补给困难,作战不可行。这才有了上面这句争辩。

在《虎虎虎》里,我们还可以看到联合舰队参谋黑岛龟人把自己关在舱里,光着膀子苦苦制定作战计划的场景。他所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舰队开到珍珠港,再返回。

被人邀请去会餐的黑岛龟人的回答,他在忙于将源田实的攻击方案化为可执行的现实

日本海军是按照“九段渐减作战”的思路建造起来的,其舰艇设计上大多强调增强火力,因此在航程性能上就显得不足了,而当时日军油船更是少得可怜。在11月3日决定派出全部6艘航母,共计30艘大小舰艇参加偷袭珍珠港的时候,却只有7艘油船可供使用,而在临出发前却又发现一艘油船“曙光丸”号的加油管口径和舰队不符,无法使用……结果就只有6艘万吨级高速(19-20节)“特设油轮”能够为舰队提供支持了。

神国丸号特设油轮,实际上这6艘特设油轮原本是跑美国航线的商用油船,被联合舰队征用。即使是如此搜刮,机动部队也没有足够的油船伴随舰队出动。这个问题在整个太平洋海战阶段都没有解决。在寥寥几次进攻之后,联合舰队只能坐等美军的进攻动作才能做出反应,不具备主动进攻能力。无他,腿短而已

还要考虑海上作战中遇到恶劣天气,躲避美军巡逻等等问题——要把这个计划做出来,确实是一件绞尽脑汁的事情。

最后,日本联合舰队按照一个极为冒险,中间走错一步都可能失败的海上接力加油计划,实施了偷袭珍珠港行动。

联合舰队不仅把当时能用的所有6艘高速油船倾巢而出,还在战舰上临时加装了备用油箱,甚至将舰内所有空间和通道都堆满了油罐和油桶。

即使如此,计划风险还是很大,根据气象预报,在太平洋上风浪较大海区,海上加油成功率只有10%,即使是气象较好的情况下,成功率也只有40%-50%。这样一来,一些“短腿”护航舰艇就可能因为意外情况,无法海上加油,此时只能中途折返。按计划,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替代它们实施警戒任务的——居然是3艘潜艇。甚至,当时还提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这3艘潜艇要用大型舰艇拖曳航行,以节约燃料……

从这些细节可以窥出,日本这个计划定的有多么捉襟见肘。

这也就罢了,但如果行动中的主力,战列舰、航母无法实施海上加油,问题可就更严重了,可能导致作战直接无法实施。机动部队参谋长曹路龙之介少将在出击时说:“作战实施上的最大难关是战列舰、航空母舰的海上补给。”

在之后的中途岛海战由于腿短,山本不得不制定一个等待太平洋舰队来进攻,然后伏击歼灭的计划,而不是他原本计划主动进攻的“夏威夷攻略”,海上补给的问题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困扰着联合舰队

当然,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日军的这次偷袭行动取得了成功,但大家也都知道,行动并不完美。

由于担心不在港内的美国航母突然杀出,日本舰队在偷袭之后立刻遁走。但12月9日的海上加油行动又遇麻烦,在暴风雨中的加油作业导致多名舰员死亡,并有一艘负责警戒的“零战”坠海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收到联合舰队“在返航途中袭击中途岛”的命令,但机动部队还是以天气不好、加油困难为理由拒绝实施。也算是为后来中途岛海战埋下了伏笔。

总的来说,偷袭珍珠港是一场在海上补给能力有限情况下,勉强实施的作战。有些“事后诸葛亮”说南云忠一应该对珍珠港发动第四波空袭、返航时候应该炸掉中途岛等等这类的说法,其实是没有考虑,为了12月7日清晨为时2小时的空袭行动,日本舰队在海上航行了整整29天,期间每天都在对不同的舰艇实施风险很大的海上加油。可以说偷袭珍珠港整个行动都伴随着恶劣的海况条件和捉襟见肘的计划,本来就认为袭击珍珠港行动不可行的南云在这种行动中必然更加提心吊胆,生怕出错,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就毫不奇怪了。

回顾这段历史,可以看到旧日本海军从1907年提出“九段渐减邀击作战”构想,并按照这个构想建设一支“短腿”海军的短视。

从而也可以理解,山口多闻放弃两艘航母的“勇猛精进”实际上是别无选择下的狗急跳墙,这也就能理解山口在中途岛中“飞龙骑脸”的行为了

 

飞龙号在中途岛战役的最后一刻

  

速吸号给油舰,此后的旧日本海军连续计划了多型给油舰和给粮舰,并且在后续的丸五改造舰计划中大幅增加了补给类舰船的建造数量

 

然而日本捉襟见肘的造船能力已经来不及补充战舰和辅助船只。而更无法招架满太平洋猎杀日军舰船的美军潜艇,速吸号1944年4月服役,8月即被美军蓝背鱼号潜艇击沉

相比之下,美国海军历史上就很重视舰艇续航力和海上补给的重要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更是首创“快速战斗支援舰”概念,早期的“萨克拉门托”级使用战列舰的蒸汽轮机,后来的“供应”级使用4台LM-2500燃气轮机,其动力直接达到海军主力舰水平,确保其能够与航母编队伴随作战。同时快速战斗支援舰的吨位也达到了4-5万吨,一艘舰上可以搭载补满整个航母编队海上作战的所有消耗物资。

供应级快速战斗支援舰

用智能手机的读者对快速战斗支援舰应该理解比较深刻一点,因为它就相当于7500毫安时以上的大容量充电宝,可以确保你的手机从空电状态冲到满,而这个过程中你还可以继续用手机打“农药”。而吨位小一些的补给舰,大概就是那种只够你“续命”的充电宝,往往是它没电了,你的手机电量也还是黄的。看看市面上各种10000毫安时、15000毫安时的标称容量,你就可以理解为何快速战斗支援舰受到海军大国的青睐了。

对于中国海军,前面我们评《战狼2》的时候就说过,未来航母编队的重要任务是在印度洋,乃至非洲沿海维护我国的发展利益,要到那么远的海区长时间维持存在,光靠少数海外基地是不够的。

我们目前在吉布提设立的基地,实际也仅具备对燃料、淡水、食物的保障能力,在这里不可能再储备上重上千吨的舰载武器弹药,等着舰艇来了给它们加装。所以“呼伦湖”及后续舰作为能够搭载全舰队所有主要弹药至少一个基数的海上浮动“弹药库”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901级首舰965呼伦湖号服役

从“呼伦湖”舰入列,我们可以看到,与旧日本帝国建设海军的时候那种扣扣索索、短视愚昧的做法不同,中国海军对于航母为代表的远洋作战力量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在我们的海军刚有两艘航母的今天,就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为未来更大,更多的航母准备快速战斗支援舰了。

当然,回顾当年,中国海军建设也有那么一个扣扣索索的时期,60年代第一代055舰设计的时期,就强行要求其吨位控制在6000吨以下, 试图以此控制造价。80年代海军一度还提出不想要核潜艇……不过中国海军这个时期的“抠”更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无奈。

如今我们有世界最强大的造船工业和最强大的工业基础,世界第二的庞大军费的情况下,我们的海军发展,底气越来越足,在时间、空间维度上,我们都可以考虑得更加长远。

所以,认为中国海军发展到今天可以告一段落的想法,其实是有点小看了中国。“呼伦湖”的出现预示着,未来几年,更大的惊喜还等着大家呢。

来源:观察者网

原标题:一周军评:呼伦湖号入列 中国远洋力量的长远支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只有两国还在建造 中国海军为什么还要这种军舰?

中国海军首艘901型综合补给舰“呼伦湖”号入列,该舰与美国海军“快速战斗支援舰”概念高度类似,此类舰艇目前只有中美两国建造。中国建造这艘战舰,意义何在?我们来说说。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有不少读者应该看过反映偷袭珍珠港的电影《虎虎虎》,其中有一段,在“长门”号战列舰甲板上召开的军事会议,联合舰队的高级军官们争论着袭击珍珠港的方案。

由于老电影的翻译问题,其中有一段对话让中国读者长期以来感到困惑。就是一位军官站起来高喊:“好啊,那我们第二战斗机联队就单程攻击珍珠港,战斗结束后就降落在水上,让你们都漂漂亮亮的返航!”

其实,这段话的正确翻译应该是:“那我们第二航空战队就单程攻击珍珠港,战斗结束后就飘在海上,让你们都漂漂亮亮的返航!”

与机动部队指挥南云中一硬顶的二航战指挥官山口多闻

这里提到的“第二航空战队”在1941年袭击珍珠港行动中,是由“苍龙”号、“飞龙”号两艘航母为主力构成的日军舰队,这两艘航母满载排水量只有接近2万吨,航程只够单程开到珍珠港。与“赤城”、“加贺”、“翔鹤”、“瑞鹤”这些排水量三四万吨的航母相比,其航程就不够了。41年9月,军令部组织图上作业演习,由包括南云、宇缠桓等高级军官参加,结论是由于海上补给困难,作战不可行。这才有了上面这句争辩。

在《虎虎虎》里,我们还可以看到联合舰队参谋黑岛龟人把自己关在舱里,光着膀子苦苦制定作战计划的场景。他所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舰队开到珍珠港,再返回。

被人邀请去会餐的黑岛龟人的回答,他在忙于将源田实的攻击方案化为可执行的现实

日本海军是按照“九段渐减作战”的思路建造起来的,其舰艇设计上大多强调增强火力,因此在航程性能上就显得不足了,而当时日军油船更是少得可怜。在11月3日决定派出全部6艘航母,共计30艘大小舰艇参加偷袭珍珠港的时候,却只有7艘油船可供使用,而在临出发前却又发现一艘油船“曙光丸”号的加油管口径和舰队不符,无法使用……结果就只有6艘万吨级高速(19-20节)“特设油轮”能够为舰队提供支持了。

神国丸号特设油轮,实际上这6艘特设油轮原本是跑美国航线的商用油船,被联合舰队征用。即使是如此搜刮,机动部队也没有足够的油船伴随舰队出动。这个问题在整个太平洋海战阶段都没有解决。在寥寥几次进攻之后,联合舰队只能坐等美军的进攻动作才能做出反应,不具备主动进攻能力。无他,腿短而已

还要考虑海上作战中遇到恶劣天气,躲避美军巡逻等等问题——要把这个计划做出来,确实是一件绞尽脑汁的事情。

最后,日本联合舰队按照一个极为冒险,中间走错一步都可能失败的海上接力加油计划,实施了偷袭珍珠港行动。

联合舰队不仅把当时能用的所有6艘高速油船倾巢而出,还在战舰上临时加装了备用油箱,甚至将舰内所有空间和通道都堆满了油罐和油桶。

即使如此,计划风险还是很大,根据气象预报,在太平洋上风浪较大海区,海上加油成功率只有10%,即使是气象较好的情况下,成功率也只有40%-50%。这样一来,一些“短腿”护航舰艇就可能因为意外情况,无法海上加油,此时只能中途折返。按计划,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替代它们实施警戒任务的——居然是3艘潜艇。甚至,当时还提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这3艘潜艇要用大型舰艇拖曳航行,以节约燃料……

从这些细节可以窥出,日本这个计划定的有多么捉襟见肘。

这也就罢了,但如果行动中的主力,战列舰、航母无法实施海上加油,问题可就更严重了,可能导致作战直接无法实施。机动部队参谋长曹路龙之介少将在出击时说:“作战实施上的最大难关是战列舰、航空母舰的海上补给。”

在之后的中途岛海战由于腿短,山本不得不制定一个等待太平洋舰队来进攻,然后伏击歼灭的计划,而不是他原本计划主动进攻的“夏威夷攻略”,海上补给的问题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困扰着联合舰队

当然,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日军的这次偷袭行动取得了成功,但大家也都知道,行动并不完美。

由于担心不在港内的美国航母突然杀出,日本舰队在偷袭之后立刻遁走。但12月9日的海上加油行动又遇麻烦,在暴风雨中的加油作业导致多名舰员死亡,并有一艘负责警戒的“零战”坠海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收到联合舰队“在返航途中袭击中途岛”的命令,但机动部队还是以天气不好、加油困难为理由拒绝实施。也算是为后来中途岛海战埋下了伏笔。

总的来说,偷袭珍珠港是一场在海上补给能力有限情况下,勉强实施的作战。有些“事后诸葛亮”说南云忠一应该对珍珠港发动第四波空袭、返航时候应该炸掉中途岛等等这类的说法,其实是没有考虑,为了12月7日清晨为时2小时的空袭行动,日本舰队在海上航行了整整29天,期间每天都在对不同的舰艇实施风险很大的海上加油。可以说偷袭珍珠港整个行动都伴随着恶劣的海况条件和捉襟见肘的计划,本来就认为袭击珍珠港行动不可行的南云在这种行动中必然更加提心吊胆,生怕出错,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就毫不奇怪了。

回顾这段历史,可以看到旧日本海军从1907年提出“九段渐减邀击作战”构想,并按照这个构想建设一支“短腿”海军的短视。

从而也可以理解,山口多闻放弃两艘航母的“勇猛精进”实际上是别无选择下的狗急跳墙,这也就能理解山口在中途岛中“飞龙骑脸”的行为了

 

飞龙号在中途岛战役的最后一刻

  

速吸号给油舰,此后的旧日本海军连续计划了多型给油舰和给粮舰,并且在后续的丸五改造舰计划中大幅增加了补给类舰船的建造数量

 

然而日本捉襟见肘的造船能力已经来不及补充战舰和辅助船只。而更无法招架满太平洋猎杀日军舰船的美军潜艇,速吸号1944年4月服役,8月即被美军蓝背鱼号潜艇击沉

相比之下,美国海军历史上就很重视舰艇续航力和海上补给的重要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更是首创“快速战斗支援舰”概念,早期的“萨克拉门托”级使用战列舰的蒸汽轮机,后来的“供应”级使用4台LM-2500燃气轮机,其动力直接达到海军主力舰水平,确保其能够与航母编队伴随作战。同时快速战斗支援舰的吨位也达到了4-5万吨,一艘舰上可以搭载补满整个航母编队海上作战的所有消耗物资。

供应级快速战斗支援舰

用智能手机的读者对快速战斗支援舰应该理解比较深刻一点,因为它就相当于7500毫安时以上的大容量充电宝,可以确保你的手机从空电状态冲到满,而这个过程中你还可以继续用手机打“农药”。而吨位小一些的补给舰,大概就是那种只够你“续命”的充电宝,往往是它没电了,你的手机电量也还是黄的。看看市面上各种10000毫安时、15000毫安时的标称容量,你就可以理解为何快速战斗支援舰受到海军大国的青睐了。

对于中国海军,前面我们评《战狼2》的时候就说过,未来航母编队的重要任务是在印度洋,乃至非洲沿海维护我国的发展利益,要到那么远的海区长时间维持存在,光靠少数海外基地是不够的。

我们目前在吉布提设立的基地,实际也仅具备对燃料、淡水、食物的保障能力,在这里不可能再储备上重上千吨的舰载武器弹药,等着舰艇来了给它们加装。所以“呼伦湖”及后续舰作为能够搭载全舰队所有主要弹药至少一个基数的海上浮动“弹药库”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901级首舰965呼伦湖号服役

从“呼伦湖”舰入列,我们可以看到,与旧日本帝国建设海军的时候那种扣扣索索、短视愚昧的做法不同,中国海军对于航母为代表的远洋作战力量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在我们的海军刚有两艘航母的今天,就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为未来更大,更多的航母准备快速战斗支援舰了。

当然,回顾当年,中国海军建设也有那么一个扣扣索索的时期,60年代第一代055舰设计的时期,就强行要求其吨位控制在6000吨以下, 试图以此控制造价。80年代海军一度还提出不想要核潜艇……不过中国海军这个时期的“抠”更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无奈。

如今我们有世界最强大的造船工业和最强大的工业基础,世界第二的庞大军费的情况下,我们的海军发展,底气越来越足,在时间、空间维度上,我们都可以考虑得更加长远。

所以,认为中国海军发展到今天可以告一段落的想法,其实是有点小看了中国。“呼伦湖”的出现预示着,未来几年,更大的惊喜还等着大家呢。

来源:观察者网

原标题:一周军评:呼伦湖号入列 中国远洋力量的长远支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