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张耀东:从宝洁到欧莱雅再到阿芙 不满才有更好的发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张耀东:从宝洁到欧莱雅再到阿芙 不满才有更好的发展

进入化妆品行业已经27年了,可以说张耀东是把整个青春都贡献其中了。在这27年里,张耀东在重复一件事情:不满现状,不断挑战。

作者:思敏

张耀东很少活跃曝光于大众媒体,但在化妆品市场上,这是一个重要的名字,从宝洁中国到欧莱雅中国再到阿芙,他的经历代表了国际领导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发展历程和本土品牌的崛起。

一毕业即进入日化行业,第一份工作就进入宝洁,但因为不满于日化产品和大企业的稳定,钟情于美妆品类和小企业的发展空间,时任玉兰油全国销售经理的张耀东毅然决然选择了离开。

1995年加入美宝莲品牌,他从0开始,进行中国市场的开拓。

1996年,美宝莲被欧莱雅集团全资收购,时任美宝莲全国销售负责人的张耀东随之加入欧莱雅中国,出任美宝莲及巴黎欧莱雅销售总监。

2001年,美宝莲及巴黎欧莱雅拆分管理。2002年,张耀东出任巴黎欧莱雅品牌总经理。

据说当时中国日化市场很多品牌都火不过3年,但巴黎欧莱雅却成功实现了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

为了实现品牌的持续增长,在张耀东担任巴黎欧莱雅品牌经理的期间,不满足于一时的增长,带领团队不断地拓展品类、扩张渠道,并根据品类和渠道的组合去发展业务模式和对应的组织架构。从基础大众美妆产品逐步发展出全系列的护肤彩妆,继而拓展到男士、洗护等新品类,从百货专柜发展到KA、专营店、电商渠道,使得巴黎欧莱雅最终发展成为了一个全品类全渠道多模式的立体化品牌。

从2002年2009年,巴黎欧莱雅销售额从6亿元爆发式增长到了60多亿元,整整10倍。

2010年4月,表现卓越的张耀东被擢升为欧莱雅中国副总裁,分管大众化妆品部。在其带领下,大众化妆品部在华年销售额成功突破160亿元,成为欧莱雅中国最大的“现金牛”部门。

张耀东也由此成为欧莱雅集团内部职位最高的中国籍员工之一。

按说,彼时的张耀东的事业已经到达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高度了,如果一直这样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他接下来在欧莱雅的职业发展必然是稳定光鲜的。

但是,这样的人生好像并不是张耀东所喜欢和期望的。在他的血液里,似乎一直都有“冒险”、“挑战”、“求新”的因子在游走。

离开欧莱雅,要放弃的东西实在太多,但是在一眼就能预见和看穿的未来面前,张耀东依然再次选择了新挑战,一条全新的路,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被自己颠覆的生活。

他来到了与以往经历截然不同的本土互联网品牌——阿芙。

与之前打造的外资洋品牌不同,用张耀东自己的话说:“不同于‘海上漂来的’外资品牌或者‘地里长出来的’早期传统的本土品牌,阿芙是一个百分之百原创‘天上来的品牌’。诞生于线下,发展于线上,创新是阿芙天然的基因。”

互联网使入行门槛变低,越来越多有创业梦想的人在源源不断进入这个行业,行业迭代非常迅速,这是好事。同时,这也意味着,已经在行业取得一定成绩的品牌和企业被这些新兴品牌颠覆的可能性更大了。

所以,行业从业者必须时刻保持“不满”的心态,不断创新,才能避免出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情况。

今年天猫618大促中,一向以精油为主打产品的阿芙却推出了“梵高限量版面膜”,还成为当天最受欢迎的单品之一。

对此,张耀东解释道:“差异化的确可以突出品牌,但是仅仅只有差异化也是做不大品牌的,还需要通过创新实现差异化;在市场发展的快车道上,结合市场潮流和自身的特点做自己的差异化。

所以阿芙选择了市场需求量高速增长,接受度高的面膜品类作为其中一个重点的发展品类。

而选择“梵高”这个IP的成功,张耀东认为一方面是因为梵高是被大众所熟知的名人,另一方面他还代表了艺术审美,是文艺青年喜欢的艺术家。既有群众基础,又符合阿芙的品牌调性,两者兼具,非常难得。

中国如今的消费者们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需要与自己有共鸣、甚至可以代表自己个性的品牌和产品,加之零售环境的巨变,这就要求品牌对消费者的洞察更加细致和精准。

所以,除了梵高面膜,阿芙近期还上市了500色口红、精油洗护、精灵宝可梦和Molly合作版等特色鲜明的产品。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面临最大的机会是中产阶级的崛起,是中产阶级崛起带来的消费升级,很多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基本的、大众的消费品,他们正在追求更优秀的品质、更好的体验和更能体现个人品味的品牌。”

或许,张耀东加入阿芙也是体现了他对市场发展方向和机会的判断。

他认为,在过去的这些年,传统模式的本土品牌凭借着对渠道的洞察、对消费者的了解、超强的执行力和反应速度,在大众化妆品领域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几乎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大半壁江山,进步神速。

但是在产品创新、设计、品牌塑造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想要持续赢得如今的消费者和市场,本土品牌必须实现从“销售的成功”迈到“品牌的成功”。

而这些,正是张耀东给自己设置的新挑战。

接下去,张耀东的工作重心就是将阿芙从一个专注精油护肤的品牌发展为一个向消费者输出精油生活方式的立体化品牌。

正如聚美丽对“因为不满”的阐释,张耀东也认为不满是推动行业创新的动力,是推动行业向上的源泉,更是不断丰富他个人人生的助推器。

放弃外资高管光鲜亮丽的生活,放弃人人羡艳的高官厚禄、放弃一条已在脚下的坦途,一切,从头开始。

此前曾有人担心张耀东从跨国公司到本土创业型互联网公司,将面临水土不服。

张耀东坦言:“确实改变巨大,之前我的同事平均年龄在30多岁,在阿芙一下降到20多岁。不过与团队接触以来,我们并没有很大的距离感,跟年轻人一起去创新进步,是很有意思的挑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张耀东:从宝洁到欧莱雅再到阿芙 不满才有更好的发展

进入化妆品行业已经27年了,可以说张耀东是把整个青春都贡献其中了。在这27年里,张耀东在重复一件事情:不满现状,不断挑战。

作者:思敏

张耀东很少活跃曝光于大众媒体,但在化妆品市场上,这是一个重要的名字,从宝洁中国到欧莱雅中国再到阿芙,他的经历代表了国际领导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发展历程和本土品牌的崛起。

一毕业即进入日化行业,第一份工作就进入宝洁,但因为不满于日化产品和大企业的稳定,钟情于美妆品类和小企业的发展空间,时任玉兰油全国销售经理的张耀东毅然决然选择了离开。

1995年加入美宝莲品牌,他从0开始,进行中国市场的开拓。

1996年,美宝莲被欧莱雅集团全资收购,时任美宝莲全国销售负责人的张耀东随之加入欧莱雅中国,出任美宝莲及巴黎欧莱雅销售总监。

2001年,美宝莲及巴黎欧莱雅拆分管理。2002年,张耀东出任巴黎欧莱雅品牌总经理。

据说当时中国日化市场很多品牌都火不过3年,但巴黎欧莱雅却成功实现了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

为了实现品牌的持续增长,在张耀东担任巴黎欧莱雅品牌经理的期间,不满足于一时的增长,带领团队不断地拓展品类、扩张渠道,并根据品类和渠道的组合去发展业务模式和对应的组织架构。从基础大众美妆产品逐步发展出全系列的护肤彩妆,继而拓展到男士、洗护等新品类,从百货专柜发展到KA、专营店、电商渠道,使得巴黎欧莱雅最终发展成为了一个全品类全渠道多模式的立体化品牌。

从2002年2009年,巴黎欧莱雅销售额从6亿元爆发式增长到了60多亿元,整整10倍。

2010年4月,表现卓越的张耀东被擢升为欧莱雅中国副总裁,分管大众化妆品部。在其带领下,大众化妆品部在华年销售额成功突破160亿元,成为欧莱雅中国最大的“现金牛”部门。

张耀东也由此成为欧莱雅集团内部职位最高的中国籍员工之一。

按说,彼时的张耀东的事业已经到达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高度了,如果一直这样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他接下来在欧莱雅的职业发展必然是稳定光鲜的。

但是,这样的人生好像并不是张耀东所喜欢和期望的。在他的血液里,似乎一直都有“冒险”、“挑战”、“求新”的因子在游走。

离开欧莱雅,要放弃的东西实在太多,但是在一眼就能预见和看穿的未来面前,张耀东依然再次选择了新挑战,一条全新的路,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被自己颠覆的生活。

他来到了与以往经历截然不同的本土互联网品牌——阿芙。

与之前打造的外资洋品牌不同,用张耀东自己的话说:“不同于‘海上漂来的’外资品牌或者‘地里长出来的’早期传统的本土品牌,阿芙是一个百分之百原创‘天上来的品牌’。诞生于线下,发展于线上,创新是阿芙天然的基因。”

互联网使入行门槛变低,越来越多有创业梦想的人在源源不断进入这个行业,行业迭代非常迅速,这是好事。同时,这也意味着,已经在行业取得一定成绩的品牌和企业被这些新兴品牌颠覆的可能性更大了。

所以,行业从业者必须时刻保持“不满”的心态,不断创新,才能避免出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情况。

今年天猫618大促中,一向以精油为主打产品的阿芙却推出了“梵高限量版面膜”,还成为当天最受欢迎的单品之一。

对此,张耀东解释道:“差异化的确可以突出品牌,但是仅仅只有差异化也是做不大品牌的,还需要通过创新实现差异化;在市场发展的快车道上,结合市场潮流和自身的特点做自己的差异化。

所以阿芙选择了市场需求量高速增长,接受度高的面膜品类作为其中一个重点的发展品类。

而选择“梵高”这个IP的成功,张耀东认为一方面是因为梵高是被大众所熟知的名人,另一方面他还代表了艺术审美,是文艺青年喜欢的艺术家。既有群众基础,又符合阿芙的品牌调性,两者兼具,非常难得。

中国如今的消费者们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需要与自己有共鸣、甚至可以代表自己个性的品牌和产品,加之零售环境的巨变,这就要求品牌对消费者的洞察更加细致和精准。

所以,除了梵高面膜,阿芙近期还上市了500色口红、精油洗护、精灵宝可梦和Molly合作版等特色鲜明的产品。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面临最大的机会是中产阶级的崛起,是中产阶级崛起带来的消费升级,很多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基本的、大众的消费品,他们正在追求更优秀的品质、更好的体验和更能体现个人品味的品牌。”

或许,张耀东加入阿芙也是体现了他对市场发展方向和机会的判断。

他认为,在过去的这些年,传统模式的本土品牌凭借着对渠道的洞察、对消费者的了解、超强的执行力和反应速度,在大众化妆品领域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几乎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大半壁江山,进步神速。

但是在产品创新、设计、品牌塑造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想要持续赢得如今的消费者和市场,本土品牌必须实现从“销售的成功”迈到“品牌的成功”。

而这些,正是张耀东给自己设置的新挑战。

接下去,张耀东的工作重心就是将阿芙从一个专注精油护肤的品牌发展为一个向消费者输出精油生活方式的立体化品牌。

正如聚美丽对“因为不满”的阐释,张耀东也认为不满是推动行业创新的动力,是推动行业向上的源泉,更是不断丰富他个人人生的助推器。

放弃外资高管光鲜亮丽的生活,放弃人人羡艳的高官厚禄、放弃一条已在脚下的坦途,一切,从头开始。

此前曾有人担心张耀东从跨国公司到本土创业型互联网公司,将面临水土不服。

张耀东坦言:“确实改变巨大,之前我的同事平均年龄在30多岁,在阿芙一下降到20多岁。不过与团队接触以来,我们并没有很大的距离感,跟年轻人一起去创新进步,是很有意思的挑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