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木匠
最近,一大批带着文艺气息的七个字剧名出现在观众视野,比如《秦时丽人明月心》《春风十里不如你》《轩辕剑之汉之云》《人间至味是清欢》等好像事先商量好一样纷纷在各大卫视上星。与此同时,由华视娱乐出品,丁黑执导,苏晓苑编剧,孙俪、陈晓领衔主演的《那年花开月正圆》也在东方卫视、江苏卫视上星,腾讯视频播出。
据编剧苏晓苑透露,本剧之所以起了一个这么长的名字,故事得从导演丁黑说起,“原来叫‘大义秦商’,我们觉得太正了,太阳刚了,不符合周莹的气质;观众也许会以为是秦朝的故事;或者会感觉是一部商战戏,其实我们更想写人生、写人间百态。这件事讨论了有一年多都没有定论,就在快要开机的时候,我记得丁导说了七个字——那年花开月正圆。其实就是岁月的流逝,人生的得失,也是站在人生的终点回望人生起点的怆然。”
《那年花开月正圆》的故事主线很简单,就是周莹在乱世之中一步步成长为一代传奇女商圣的故事。但其中主创们所花的心思,编剧一步步铺垫每个人成长轨迹的过程,却没有看上去那么“轻松”,从创作之初到剧本定稿,苏晓苑称,已经记不清改了多少版了,“按照我现在电脑上的记录,大纲应该有八稿,分集大纲有三稿,剧本有五稿,还有若干扉页,有一次导演跟我说,断断续续发给他的扉页有一千多页,我记不清了,也没统计过。”她还提到,最大的难点是可供参考的史料很少,都是一些碎片,但是这也恰恰是编剧可以发挥的空间。
编剧苏晓苑(右)和主演孙俪(左)合影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哪怕再多一点点,他们的命运都是另一种走向
本剧节奏清新明快,在叙事风格上也是非常细腻化的,尤其是对男性人物性格的打磨有足够的耐心。沈星移的阳光单纯、潇洒不羁;吴聘的温文尔雅、慷慨仁厚;杜明礼的不择手段、阴郁多谋;赵白石的正直爱民。每个光鲜的外表下都有着沉重的家族使命,不仅是社会的强势群体,往往也是家族强大的人肉阶梯,在讲述“女性反抗命运,改写人生”的母题下,也把隐藏在男性内心世界的情感暴露出来。
继期待白浅为什么还不跳诛仙台之后,网友纷纷开始期待,导演、编剧、剪辑能不能再让吴聘活一集,不要这么早“领盒饭”,但吴聘的饰演者何润东最终还是在大家的“担心”中“领了盒饭”。周莹和吴聘之间伉俪情深、举案齐眉,从最初的好奇、好感、了解到互相吸引,吴聘可谓宠妻模式全开,观众根本看不腻。即使是这样,编剧也很无奈,苏晓苑称,改编的尺度一直坚持的原则是八个字,“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比如周莹十七八岁出嫁,在新婚不久丈夫和公公去世,终生未嫁,包括她在四十岁左右去世,包括吴家最后成为了陕西首富。这是历史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一直都没有动摇过,不管观众怎么哭着喊着,这真是改不了了。
沈家作为泾阳第二大富商,家大业大,沈星移作为家里的二少爷,花1000两(银子)听姑娘唱曲,花500两(银子)打发上门讨风流债的姑娘更是成为家常便饭,而父亲沈四海和哥哥沈月生却为了一张利润几千两(银子)的订单前后奔走,更加衬托出沈星移玩世不恭的公子哥形象,吃喝玩乐成为他最大的爱好,但同时我们也能通过细节看到他骨子里的善良和细心,去看望守门的手下,不忘带上两个馅饼;拿鞭子打周莹的时候,手悬在半空的不忍;编剧赋予了他诸多可爱之处,包括最基本的仗义,对正义公理的追求等。苏晓苑认为,沈星移的变化是生活以及时代对他施加影响的过程。
除此之外,编剧对反派人物的丰满化创作,想要打破好人一味好、坏人一味坏以图成就主角们不阿正直人设的状况,其中最大的悬念就在于俞灏明饰演的杜明礼。他身上那股子不紧不慢道出阴谋、理所应当般的阴狠,让人过目不忘。因为利益斡旋而摆弄周莹生死时,又真实得不能忽略。然而当他坐在轿中,第一次看到站在街边的胡咏梅,眼神里的那份温存和他每次一肚子坏水,还哼起声腔的他仿佛判若两人,苏晓苑认为他是一个可怜的人,他在不停地设局,不知不觉自己也成了局中人:
“一个人好或者坏其实都是立场先行,在周莹生死一刻、命悬一线的瞬间,我内心深处最痛惜的两个人,一个是杜明礼,一个是胡咏梅,但是我在下笔的时候并没把他们当成坏人来写,他们只是无力而已,他们再多一点毅力、再多一点决心、再多一点取舍,他们的命运可能会是另外一种走向,只是差了一点点而已,我也会替他们委屈。”
编剧苏晓苑(左)和主演俞灏明(右)合影
孙俪诠释了周莹的“升级版”
没有“玛丽苏”的环境,也不是“玛丽苏”的人设
“大女主”已经在荧屏、剧组、策划案上泛滥成灾,谈及本剧在“大女主”戏上的突破时,苏晓苑却说,在创作伊始,就没想着突破,“写作过程的心态就是老老实实地写一个人物,按照情节逻辑和心理逻辑来塑造人物,推进情节,哪怕是一个小小配角的人生都有一条非常清晰合理的线条。”
提到“大女主”,还有另外一个紧随其后的关键词“玛丽苏”,苏晓苑也有自己的一份解读:
“周莹靠着自己的努力和牺牲,在清末那个动荡的时代突出重围,不仅仅包括男尊女卑的一个阶级壁垒,还有时代背景下的东西方文明的碰撞。没有‘玛丽苏’的环境,也不是‘玛丽苏’的人设。”
《那年花开月正圆》在传奇和励志的故事性基础上,注入的是忠厚为本、诚实不欺、不尚空言的秦商文化,更有现实主义的表达。一个卖艺的江湖丫头,心中了无牵挂,唯一的亲人养父周老四更是江湖上的老油条,爷俩生活得逍遥自在。她大声说话、随便闯祸、乐观开朗,可是慢慢得自己爱的人离开了,自己尊敬的人蒙冤入狱,亲眼见证了吴家东院从泾阳第一到家道中落,她的心境开始发生了转变,执着为家族洗冤,一人扛起吴家的家业兴衰,最后成就吴家的商业盛况。这些都具有现实意义,也是成为吸引编剧,爱着并深信这个故事的主要原因。
从市井小人到民族大义,从机灵敏捷到大气成熟稳重,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孙俪演绎的淋漓尽致。苏晓苑称,“历史上的周莹不是很漂亮,我担心观众会不会因为孙俪太好看,而忽略了这个人物本身。看到成片之后,孙俪全身心地去塑造一个坐没坐相、站没站相,行为举止比较粗俗的女孩子,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真实、热爱表演的演员,这点和周莹很像”。苏晓苑还谈到,编剧能够遇到一个好演员是可遇不可求的,她能把你想象的人物立体地展现在你面前,而且是一个“升级版”。孙俪用完全不一样的表演方法塑造了一个与以前完全不一样的人物,这个对演员来说是蛮大的冒险,但是她成功了。
无论是“朱砂痣”还是“白月光”
不存在依附关系的感情,更符合现代人审美
对比毫无根据的相爱,《那年花开月正圆》多了些生活本身的味道,既有恬静相守、也有刻骨般的共同患难,具有独立人格、不存在依附关系的感情,更符合现代人审美。
如果说,她与吴聘之间的爱是不知不觉,那么与沈星移则是后知后觉,苏晓苑也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做出了比喻:
“周莹是一个有现代灵魂的人物,从一而终确实可贵,也令人向往,但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心目中都有红玫瑰、白玫瑰,有朱砂痣、白月光。作为一个女性的编剧,我更愿意女性活得更精彩一点,无论是在职场上,在感情生活中也有更多的选择,能够勇敢地去决定自己的人生。”
74集的体量,计算一下,要搬着小板凳在电视机前坐一个月了。苏晓苑提到,剧本创作和剪辑的过程中也一直在做减法,其实取舍反而是创作过程中比较大的难题,回到了最初做这个剧的宗旨,我们想通过100多年前,一群年轻商人的精神风貌来表述对现实的关注,凡是能贴近这个原则的,不论主线还是支线都会保留,稍微偏离的就砍掉。
自1996年至今的20年间,苏晓苑先后创作了数十部影视剧作品,电视剧作品《花木兰传奇》《拥抱星星的月亮》也在当时取得不俗的成绩,她认为,写剧本最重要的是人生阅历,生活最重要。
山河虽长是飘摇,幸而有花好月圆。《那年花开月正圆》一直隐隐的表达:“所有的欢乐和痛苦往往都是转瞬即逝,只有记忆可以长存。”就像浪漫的月夜梨花,无法改变生存的选择和命运的拨弄。本剧秉承了大剧的厚重性、反思性的优良基因,用浪漫主义手法表达对现实主义的关注,值得我们参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