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观察员 彭祥萍
班夫中国创始人钱海英 图片来源:钱海英
做班夫山地电影节前,她是写字楼里的工作狂,如果没有成为户外爱好者,可能依然在IBM工作。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从一个影展到全线影展,从国际电影节到本土电影节,从影展制作到内容制作,从几百观众到每年线下十万人次现场观众,她花了8年时间打开了中国户外运动纪录片市场。
Before the banff mountain movie festival, she was a workaholic in an office building, and if she didn't become an outdoor lover, she might still work at IBM. From one person to a team, from a film festival to across the film festival, from th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to the local film festival, from film production to content production, from a few hundred spectators to offline every year hundreds of people of a live audience, she spent eight years to open China's outdoor sports documentary film market.
2017年8月26日,35岁的Philip刚下飞机便马不停蹄坐上出租车,虽然成都下着绵绵细雨,但这丝毫没有减退他的热情。作为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他从杭州专程坐飞机过来,就是为了赶上今年班夫山地电影节的末班车,随行的还有被他影响爱上户外纪录片的5岁双胞胎女儿。
当Philip到达成都卢米埃来福士影城时,外围早已挤满了人,他不得不左右开弓抱起女儿往检票口走。“Have you seen that? It’s amazing!”小女儿Alice在Philip臂膀中激动地对观察家说。
这个周末的狂欢不只属于菲利普一家。数千名像菲利普一样的超级拥趸从全国各地奔赴成都来福士广场,享受这一年一度的视听盛宴,虽然399元的价格对于4场电影来说并不便宜。
2017班夫山地电影节成都站现场 图片来源:钱海英
而将这个影展引入国内的,是一位身材瘦弱,有着健康小麦肤色、齐肩短发、穿着朴素的北京姑娘。她是钱海英。
她创办的班夫中国每年线下已有十万人次的现场观众,旗下囊括班夫山地电影节巡展、国际海洋电影节、磐石影展、热雪映像节、中国户外影像计划、阳光跑步电影节六个影展。同时开设班夫户外嘉年华、班夫中国海洋嘉年华、班夫中国训练营。筹划这样一个项目最初只有钱海英一个人,引进户外纪录片也远没有她刚开始想象得那么简单。
这一切,还得从八年前说起。
始于热爱:远赴海外引入户外纪录片
2008年,钱海英因随丈夫远赴海外辞去了IBM的工作。此前,在IBM工作的钱海英不仅是工作狂,还是一位运动达人:从4000米高空跳伞到30米海下潜水,从征服7000多米的慕士塔格到参加北京马拉松,钱海英对户外运动到了痴迷的地步。
运动达人钱海英 图片来源:钱海英
是时,国内了解户外运动最新技术最好的方式是通过相互传阅的视频电影,“2001年我开始滑雪,到了冬天,我们会找一个咖啡馆租一个房间放映滑雪类影片。2002年开始攀岩,每年夏天去白河野攀的时候,晚上我们会在农家院里放映攀登类影片。”
但那时能找到的片源都比较老,钱海英有了把国外户外运动纪录片带回国内放映的想法。
真正的转折是2009年。
彼时,钱海英刚刚开启了与丈夫的全球居住体验之旅。在悉尼生活时,钱海英动了引进班夫山地电影节到中国的想法,当年还去加拿大参加了加拿大班夫山地电影节。
她发现电影里的导演、探险家就在旁边攀谈家常,“他们都很普通,跟正常人一样。”千人剧院里时不时响起的掌声让钱海英第一次觉得自己不再孤独,“当你很兴奋,想宣泄你的热爱时别人都在与你一起鼓掌。”40多个国家引进班夫山地电影节的成功先例让她认识到可以把热爱的事物当成正常事业来做。
初衷很简单,只是想把优秀影片引进国内与爱好者分享,没有商业观念,可她没想到,这一做就是八年。
位于落基山脉的 Banff Town 图片来源:观察家
从无到有:一个人孤独奋战
2009年,钱海英将一份计划书寄给了班夫文化中心,希望展映班夫山地电影节中国展。“当时还有几家在申请,有国际机构,有中国政府机构,我其实没有想到班夫文化中心最后选择了我。”钱海英笑着说。虽然政府审批流程繁琐,户外纪录片市场也不被看好,但钱海英依然固执地选择坚持。
“我是北京大院长大的,小时候喜欢看露天电影。但我找的场地,一定是一个城市的中心。”钱海英拿出背包里的运动水杯喝了口水,继续回忆道。“第一场影展在北京,我选择北京三里屯美嘉影城,因为三里屯是北京生活方式的中心,而我坚信,我做的不只是电影,我传播的也不只是户外,而是生活方式。”
可户外纪录片太小众,不要说美嘉影城,几乎没有影院愿意做这个看上去一定不挣钱的影展。于是钱海英找到美嘉高层,从人群定位、文化属性、电影情怀谈到品牌影响。最后美嘉不仅同意做班夫山地电影节影展,而且还把周末黄金时段拿出来给班夫。为了保证影院收入和版权费,票价定到了一百元一张,这在2010年已经是很高的票价了。
“场地是有了,可片子要剪辑、做字幕、转换格式、宣发、售票、政府手续、活动执行、网站、设计、印刷品、展示物、活动策划、活动执行、媒体合作等。”钱海英不仅是个门外汉,也没钱去做专家给的方案。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节约成本,她决定硬着头皮自己上,去见各种专家,向他们学习请教。“有一次,老公陪我从中关村电子市场的顶层逛到一层,说他要和他的朋友说:我老婆喜欢逛电子市场!”钱海英笑言。最后终于研究出一套技术方案,这套方案在国内是史无前例的。
影展的最大挑战还有找赞助、找媒体进行宣传。
“现在电影动辄花几百上千万做宣传,我没钱,零宣发费用。”那时候钱海英唯一的优势是对户外品牌很了解。小到街边小店,大到媒体公司,她都挨个儿登门拜访。“我一天能够在北京不同地方见六七拨人,晚上我的脚踩在油门上都会抽筋,睡眠时间时间很少,做梦都在想工作,没有周末假期。”早期拿到少量赞助,也全部被钱海英用来感谢观众和媒体。
“2010年国内互联网不发达,大家了解信息的渠道有限,我就想怎么去扩大售票渠道。”钱海英找到户外运动群、俱乐部、品牌店,并一一去说服,他们都成了她的宣传和售票窗口。正因如此,票数很难统计。“那时候没法对号入座,经常发现卖超了,买不到票的人都会到现场要求买台阶票,坐台阶成了观影传统。”
经过大半年筹备,钱海英终于打通所有关节。2010年10月,首届班夫山地电影节中国展在北京三里屯美嘉电影院黄金时段开幕,440人的影厅座无虚席。
八年长征:专注线下,拓展线上,内容为王
首战告捷,第二年钱海英再去找上海新天地谈合作时,就成功了。“2012年上海UME6个厅爆满,队伍从五层一直排到一层车库。”钱海英对5年前的观影盛况记忆犹新。“从那以后,都是我选择场馆,而不是主动去找允许播放的场馆。”这在国内是首例。
如此庞大工程及所有开支,全压在钱海英一个人头上,前几年她一直没有正式组建团队,现场都是志愿者。为节省费用,做展映时钱海英都尽量选择低成本的交通方式,活动用的一两百多公斤的展架和印刷品都要随身带着重复利用。
“我最大的快乐就是收获了很多善意,包括家人朋友观众合作伙伴陌生人,虽然辛苦但很幸福。”钱海英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影展虽然得到市场热烈反馈,但钱海英还有大量账单要付。短时间内看不到盈利希望,钱海英卖掉了北京的房子。
随着市场需求扩大,钱海英对影节细分,引进国际海洋电影节、磐石影展,并先后创办热雪映像节、中国户外影像计划、阳光跑步电影节三个影展品牌,钱海英鼓励国内户外运动爱好者来稿参选。
她开始在活动中与观众做大量互动:现场寻宝、免费嘉年华、幸运转盘等;巡展中心城市从最开始的北京、上海扩大到北、上、广、深等五个城市,后来又增加了十几个周边城市;频次从单周单场到多周多场。
2013年,钱海英获得了加拿大总督奖章。
2013年钱海英获得加拿大总督奖章 图片来源:钱海英
2015年,钱海英先后开设班夫户外嘉年华、班夫中国海洋嘉年华、班夫中国训练营,活动现场请来大荧幕里的探险家与观众互动,这些项目为班夫中国聚集了更多非户外运动爱好者。
同年底,钱海英开始组建团队,到现在整个团队包括影展、嘉年华、训练营、内容事业部四个板块共十几个人,都是热爱户外运动或热爱电影纪录片的人,有些还是钱海英的“骨灰级”粉丝,其中一位对观察家说:“上天入地,Tina(钱海英英文名)带我认识了不一样的世界,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值得!”
钱海英的团队管理经是:“我在帮助他们成长的同时,也在帮助我自己成长。”她认为领导者与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只有相互包容、相互信任、一起成长才能达到最佳团队凝聚力。
班夫中国现在有了些微盈利,钱海英开始做班夫中国出品。为制作中国户外探险电影,钱海英请来探险电影大师,做了班夫中国探险电影大师班,打造国内独立户外运动记录片团队。
现在,班夫中国也会为品牌做定制内容。比如为华为P9在伦敦举行的国际新闻发布会拍摄了滑雪、攀冰、潜水的图片和视频,为奔驰、宝马MINI和华为定制探险体验项目。
班夫中国商业模式 图片来源:观察家
从引进影片到现在8年时间,钱海英已将班夫山地电影节做成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户外极限运动的文化项目和影展项目,从一个影厅到全部影厅到千人大剧院,每年影展的流量已达到十万人次,目标群众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不再只是户外运动者,一些企业家、VC、商学院校友都会找钱海英做包场,用影片来激励员工。“说明更多人感兴趣这种题材的电影,也感兴趣这种生活方式。”钱海英对国内市场抱有很大期待。
未来五年,钱海英表示将把重心放在内容制作与线上活动中。
班夫中国已采购代理了一些版权,希望将国际上优秀的探险题材户外纪录片带到网络平台,让更多人看到这些优秀运动。“相对来说做线上会更加复杂,要考虑到版权、独家、宣传、收费等问题。之前只做线下,这又是一个挑战。”
同时班夫中国正在与国际优秀团队合作拍摄探险影片,希望在垂直领域做的更垂直,钱海英透露以后将会把班夫出品的电影搬上院线。
“为了制作精良内容,我们会控制商业化的节奏。”钱海英对观察家说。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创家集团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版权事宜请联系:Observer@chuangjia.m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