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茶产区故事(三)—— 与缅甸一江之隔的“巴达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茶产区故事(三)—— 与缅甸一江之隔的“巴达山”

巴达山茶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风格,香气高扬,滋味浓厚,甜香明显。

初听巴达山你想到了什么?广受欢迎的坚果巴达木?不,它可不是零食,而是一座盛产普洱茶的茶山,是一处可能许多人还不太了解的经典茶产区。

巴达山茶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风格,香气高扬,滋味浓厚,甜香明显,刚一入口就能让人瞬间产生好感,为很多茶客所称道。

世界那么大,偏偏想去巴达山

巴达与缅甸仅一江之隔,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西部(大约在北纬22°东经101°)。经数据统计,巴达是西双版纳州古茶树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在贺松大黑山原始森林中就有原始古茶树群落6000多亩。

1962年,在巴达山的原始森林中,一棵树龄达1700年的野生大茶树(它就是后来载入史册的巴达山野生茶树王)被发现,向全世界证明了茶树的起源地来自于中国。从此,巴达山声名远播。现在市场上也有很多品牌在做巴达山的茶品,比如斗记、老同志、八角亭、大益等等。

如果说一颗古茶树,点亮了巴达山;那这些优秀茶企的不断尝试,则点亮了无数茶客想亲自前往一探究竟的心。

只有巴达山,才能出产这种风味的好茶

巴达山如此丰富的古茶树资源,首先得益于祖国最西南端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温暖湿润的气候。古茶树大都散落在藤蔓攀附、物种丰富的常绿阔叶林中,但也正因为如此,至今仍以架梯采摘为主,产量不是很高。

阔叶林里完整的生态系统好比一个富集养分的培育床,为茶树的生长和生生不息的繁衍子子孙孙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且,巴达山隐藏在重重深山之间,甚少受到打扰,生态环境相对比较稳定,让在近几十年种下来的 小树,亦能良好的继承并延续巴达山茶的优良基因。

巴达山的土壤为茶树最喜爱的黄棕壤和黄壤,丰富的降雨量滋润着每一片茶叶,再加上18度的年平均气温、长达126天的年雾罩日,让茶树茁壮成长。正因为这样的风土,才成就了为人所称道的巴达山茶。

和巴达山相依相生的“巴达人”

在巴达山居住的主要是布朗族和哈尼族,是他们最早发现了茶树,他们善于种茶制茶,也很喜欢饮茶。

作为茶叶祖先濮人后裔的布朗族,大约在两千多年前就迁徙于此。老寨都混生于林,茶树是他们生活中很常见的植物。青年男女举行结婚仪式后,新郎和新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敬茶;平常还会将茶叶腌制成菜,作为日常饮食……可以说普洱茶的茶香茶韵,早已浸润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巴达山的优良茶源,吸引着无数制茶人。而他们,又都见证着茶企在探索区域风格的道路上不止的步伐。

在将巴达山地域风土特点清晰地绽放出来的同时,又借助日益增精的制茶工艺,让其在时间的作用下,将这种风味不断丰富、充盈,从而愈加美妙。

泡一杯这样的茶,丰富的植物香气扑面而来,茶汤爽滑有活力,甜度和鲜度指数都非常高,咽下茶汤过后,整个口腔和喉头都会觉得舒爽,生机勃勃的感觉跃然而上。喝茶的同时,对那片土地的向往也不禁更加浓厚。世界那么大,我想去巴达山喝茶,一起吗?

本文来源于茶语网(www.chayu.com),茶语频道商务合作电话:400-799-3998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茶产区故事(三)—— 与缅甸一江之隔的“巴达山”

巴达山茶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风格,香气高扬,滋味浓厚,甜香明显。

初听巴达山你想到了什么?广受欢迎的坚果巴达木?不,它可不是零食,而是一座盛产普洱茶的茶山,是一处可能许多人还不太了解的经典茶产区。

巴达山茶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风格,香气高扬,滋味浓厚,甜香明显,刚一入口就能让人瞬间产生好感,为很多茶客所称道。

世界那么大,偏偏想去巴达山

巴达与缅甸仅一江之隔,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西部(大约在北纬22°东经101°)。经数据统计,巴达是西双版纳州古茶树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在贺松大黑山原始森林中就有原始古茶树群落6000多亩。

1962年,在巴达山的原始森林中,一棵树龄达1700年的野生大茶树(它就是后来载入史册的巴达山野生茶树王)被发现,向全世界证明了茶树的起源地来自于中国。从此,巴达山声名远播。现在市场上也有很多品牌在做巴达山的茶品,比如斗记、老同志、八角亭、大益等等。

如果说一颗古茶树,点亮了巴达山;那这些优秀茶企的不断尝试,则点亮了无数茶客想亲自前往一探究竟的心。

只有巴达山,才能出产这种风味的好茶

巴达山如此丰富的古茶树资源,首先得益于祖国最西南端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温暖湿润的气候。古茶树大都散落在藤蔓攀附、物种丰富的常绿阔叶林中,但也正因为如此,至今仍以架梯采摘为主,产量不是很高。

阔叶林里完整的生态系统好比一个富集养分的培育床,为茶树的生长和生生不息的繁衍子子孙孙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且,巴达山隐藏在重重深山之间,甚少受到打扰,生态环境相对比较稳定,让在近几十年种下来的 小树,亦能良好的继承并延续巴达山茶的优良基因。

巴达山的土壤为茶树最喜爱的黄棕壤和黄壤,丰富的降雨量滋润着每一片茶叶,再加上18度的年平均气温、长达126天的年雾罩日,让茶树茁壮成长。正因为这样的风土,才成就了为人所称道的巴达山茶。

和巴达山相依相生的“巴达人”

在巴达山居住的主要是布朗族和哈尼族,是他们最早发现了茶树,他们善于种茶制茶,也很喜欢饮茶。

作为茶叶祖先濮人后裔的布朗族,大约在两千多年前就迁徙于此。老寨都混生于林,茶树是他们生活中很常见的植物。青年男女举行结婚仪式后,新郎和新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敬茶;平常还会将茶叶腌制成菜,作为日常饮食……可以说普洱茶的茶香茶韵,早已浸润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巴达山的优良茶源,吸引着无数制茶人。而他们,又都见证着茶企在探索区域风格的道路上不止的步伐。

在将巴达山地域风土特点清晰地绽放出来的同时,又借助日益增精的制茶工艺,让其在时间的作用下,将这种风味不断丰富、充盈,从而愈加美妙。

泡一杯这样的茶,丰富的植物香气扑面而来,茶汤爽滑有活力,甜度和鲜度指数都非常高,咽下茶汤过后,整个口腔和喉头都会觉得舒爽,生机勃勃的感觉跃然而上。喝茶的同时,对那片土地的向往也不禁更加浓厚。世界那么大,我想去巴达山喝茶,一起吗?

本文来源于茶语网(www.chayu.com),茶语频道商务合作电话:400-799-3998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