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轻小说产业的市场分布和发展情况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轻小说产业的市场分布和发展情况

市场上各类轻小说平台虽多如雨后春笋,在资本的加持下野蛮生长,但不论是传统网文平台还是垂直的创业平台更像是在把轻小说当作一个纯商业上的概念来运作。

中国轻小说产业的市场分布和发展情况

广义上的轻小说,可以分为原创向的轻小说和衍生向的同人文。

同人文是建立在既有的动漫、游戏、小说、影视作品等基础上,利用原有的人物、故事背景进行的二次创作,属于原作粉丝的自发性行为,更像是一种围绕着原作诞生的文化,创作门槛很低。但是同人文的版权问题一直处于灰色地带,其是否合法完全取决于版权方的态度,2016年,金庸状告《此间的少年》的作者江南侵权,并索赔500万元,此消息一出,迫使一批原本游离于版权灰色地带的同人文作者和机构不得不正视版权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同人文商业化运作的空间。因此,对于同人文不作过多的讨论,仅就原创向的轻小说来看看现阶段在国内的市场分布情况。

中国轻小说在国内的市场分布

轻小说的概念起源于日本,其重点在于“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轻”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轻量级”、“轻松”、“年轻”等等,日本的轻小说产业主要由讲谈社、集英社等出版社掌控,走得是传统的出版模式;而国轻的发展正好遇上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随着传统纸媒的逐渐没落、电脑和手机等智能设备应用场景的增多,轻小说的内容消费渐渐地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依目前国轻的发展来看,其市场分布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虽然三个类别的轻小说平台均以网络为媒介,都不同程度地将消费转移到了线上,但彼此之间仍有很多区别。

传统的网文平台诸如起点、创世、晋江都选择在站内开通二次元、轻小说专区,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利用在网文时代积累起来的流量优势在短时间内就能使产品得到不菲的曝光和关注,并且,由于轻小说专区对整个平台来说属于二级目录,其试错成本低,入行成本小;劣势在于轻小说所面向的读者多是95、00后等在未来几年会成为主流的青少年群体,与在传统网文时代所积累的用户之间的重合度极低,直接影响了轻小说专区流量的转化,其次,船大难掉头,十多年的网文运营使得这些传统平台缺少二次元基因,对二次元文学缺乏一定的了解,其次,轻小说作为平台试水产品,在资源的获取上与主流业务相比即处于一个不平等的位置。种种因素综合考量,似乎都表明传统平台入局轻小说不容乐观,但各家都在积极地尝试。

围绕着轻小说展开的垂直创业平台有很多,随着国内消费市场刮起的一股二次元热,这些创业平台纷纷获得了投资,所以竞争情况非常激烈。其在发展轻小说方面的优势就在于和传统平台相比往往有着更专业的素养,在业务上更聚焦,并且,由于其独立发展的特性,在运营方面就有着更自主的选择,而没有网文平台下二次元专区的种种限制。

除了以上两类国产原创轻小说平台以外,腾讯也依托自有的动漫平台积极地布局轻小说,不过腾讯强调的是引进版权,先是在2015年携手国际知名的轻小说资源供应商天闻角川,从日本引进了优质轻小说的电子网络版权,开辟了轻小说专页,之后又在2016年收购了天闻角川41%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基本上控制了角川书店在中国的发行渠道。当然,腾讯目前在大力发展国产漫画,也不排除以后进军国产轻小说的可能性。

国轻的盈利模式

从商业模式上看,目前主流的盈利模式还是以内容付费为主。传统网络文学通过月票、打赏、订阅等实现内容收费的运营模式,被完美地运用到了轻小说上;其次,IP的出现,让轻小说的发展又多了内容衍生的方向,版权的商业化运作使得轻小说在下游产业中承担了内容源头的角色。

不过显而易见一个问题就是,轻小说的一个重要属性无非在于“轻”字,“轻”就包括有“轻量级”的含义。传统网文时代,各平台采取的内容付费模式,是导致网文篇幅越写越长的根本原因,这套运营理念直接运用在轻小说的培养上,结果可想而知,无论是平台还是作者,出于盈利方面的考虑,都会有意识地拉长文本,个别平台甚至出现有累累数百万字篇幅的作品,如此鸿篇巨制另轻小说不再“轻”,违背了轻小说最初的定义,使所谓的“中国轻小说”徒有名而无实,更像是成了一种商业上的概念,容易产生悖论。

其实,不管是传统纸媒出版还是现代化的网络媒体,区别仅仅在于传播媒介的不同,替代不了内容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日本的轻小说平均每卷在8万字左右,完本的作品也通常保持在20万字以内,以这个标准来评价目前的国产轻小说,几乎都是变相的传统网文。

独树一帜的是,在当前不胜枚举的轻小说平台中,花生故事轻小说另辟蹊径,在运营模式上追求创新,取缔了主流平台按字付费的阅读模式,以纯IP孵化为主,将原创的内容的以免费的形式开放给读者,从源头上解决了轻小说篇幅越写越长的问题。

说起IP的运作,在国内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概念。事实上,日本虽然没有IP这样的说法,但业内很早就将这套理念贯穿了整条产业链,并催生出了下游产业繁复的衍生物,支撑起了日本繁荣的二次元文化。那么在国内也一样,要以IP的形式向下游产业输出轻小说,必然要有过硬的质量。

什么是优质的IP

一个优质的轻小说IP应当有如下特点:

1、  具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和表现形式。

2、  拥有一个好的故事情节,完整的世界观。

3、  支撑起全系列的线索和价值观。

目前的泛娱乐经济对IP的内容有着很高的要求。泛娱乐的主体包括了文学、动漫、影视、游戏等娱乐内容,轻小说即属于泛娱乐内容的一部分,而所谓的泛娱乐则可以理解成是一个战略性的布局,将一个优质的IP往多种形态去开发和打造,在这个过程中,IP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不断扩大,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这里,内容的质量是事关成败的重要的因素,平庸的IP对于泛娱乐方向的开发没有价值,日本的轻小说市场之所以一片繁荣,除了成熟的产业链外,另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能够持续输出优质的内容。

国轻未来的发展

市场上各类轻小说平台虽多如雨后春笋,在资本的加持下野蛮生长,但不论是传统网文平台还是垂直的创业平台更像是在把轻小说当作一个纯商业上的概念来运作,正如前文所说,以起点二次元为代表的传统平台和以SF为代表的垂直平台的商业模式都是内容付费为主,内容付费并非绝对的不可行,事实上,在优质内容越发稀缺的今天,为内容买单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按章节按字数付费的模式对轻小说领域的发展是否有益很值得商榷,毕竟,在此模式下诞生的传统网文一度不被主流文学界认可,甚至成为快餐文化的代名词,所以,很难不怀疑延用这种模式输出的轻小说会成为下一个快餐文化的代名词。

借鉴日本轻小说的成功经验,国轻的发展应以IP运营为主,在内容收费上或许可以尝试采取传统纸媒时代按本付费的方式;其次,随着大版权时代的到来,内容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了,国轻的起步相较于日本晚了很多年,因此在这方面更需要脚踏实地,急功近利显然不符合一个新事物的发展规律;另外,优质的内容应建立在专业性的基础上,在内容创作方面,国内的轻小说作者以初高中生和大学生为主,想法很清奇,但大多文笔稚嫩,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在专业编辑的指导下完成创作。

而为了打破目前国轻的这种僵局,就需要有破冰者做出尝试性的探索。比如采用编辑、作者,一对一辅导创作的模式,对内容的质量精益求精,并以IP的运作为主要的商业模式,积极地探索将国产轻小说融入泛娱乐产业的可行性。在做好这一切之后,国产轻小说是否会迎来发展的春天,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轻小说产业的市场分布和发展情况

市场上各类轻小说平台虽多如雨后春笋,在资本的加持下野蛮生长,但不论是传统网文平台还是垂直的创业平台更像是在把轻小说当作一个纯商业上的概念来运作。

中国轻小说产业的市场分布和发展情况

广义上的轻小说,可以分为原创向的轻小说和衍生向的同人文。

同人文是建立在既有的动漫、游戏、小说、影视作品等基础上,利用原有的人物、故事背景进行的二次创作,属于原作粉丝的自发性行为,更像是一种围绕着原作诞生的文化,创作门槛很低。但是同人文的版权问题一直处于灰色地带,其是否合法完全取决于版权方的态度,2016年,金庸状告《此间的少年》的作者江南侵权,并索赔500万元,此消息一出,迫使一批原本游离于版权灰色地带的同人文作者和机构不得不正视版权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同人文商业化运作的空间。因此,对于同人文不作过多的讨论,仅就原创向的轻小说来看看现阶段在国内的市场分布情况。

中国轻小说在国内的市场分布

轻小说的概念起源于日本,其重点在于“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轻”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轻量级”、“轻松”、“年轻”等等,日本的轻小说产业主要由讲谈社、集英社等出版社掌控,走得是传统的出版模式;而国轻的发展正好遇上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随着传统纸媒的逐渐没落、电脑和手机等智能设备应用场景的增多,轻小说的内容消费渐渐地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依目前国轻的发展来看,其市场分布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虽然三个类别的轻小说平台均以网络为媒介,都不同程度地将消费转移到了线上,但彼此之间仍有很多区别。

传统的网文平台诸如起点、创世、晋江都选择在站内开通二次元、轻小说专区,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利用在网文时代积累起来的流量优势在短时间内就能使产品得到不菲的曝光和关注,并且,由于轻小说专区对整个平台来说属于二级目录,其试错成本低,入行成本小;劣势在于轻小说所面向的读者多是95、00后等在未来几年会成为主流的青少年群体,与在传统网文时代所积累的用户之间的重合度极低,直接影响了轻小说专区流量的转化,其次,船大难掉头,十多年的网文运营使得这些传统平台缺少二次元基因,对二次元文学缺乏一定的了解,其次,轻小说作为平台试水产品,在资源的获取上与主流业务相比即处于一个不平等的位置。种种因素综合考量,似乎都表明传统平台入局轻小说不容乐观,但各家都在积极地尝试。

围绕着轻小说展开的垂直创业平台有很多,随着国内消费市场刮起的一股二次元热,这些创业平台纷纷获得了投资,所以竞争情况非常激烈。其在发展轻小说方面的优势就在于和传统平台相比往往有着更专业的素养,在业务上更聚焦,并且,由于其独立发展的特性,在运营方面就有着更自主的选择,而没有网文平台下二次元专区的种种限制。

除了以上两类国产原创轻小说平台以外,腾讯也依托自有的动漫平台积极地布局轻小说,不过腾讯强调的是引进版权,先是在2015年携手国际知名的轻小说资源供应商天闻角川,从日本引进了优质轻小说的电子网络版权,开辟了轻小说专页,之后又在2016年收购了天闻角川41%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基本上控制了角川书店在中国的发行渠道。当然,腾讯目前在大力发展国产漫画,也不排除以后进军国产轻小说的可能性。

国轻的盈利模式

从商业模式上看,目前主流的盈利模式还是以内容付费为主。传统网络文学通过月票、打赏、订阅等实现内容收费的运营模式,被完美地运用到了轻小说上;其次,IP的出现,让轻小说的发展又多了内容衍生的方向,版权的商业化运作使得轻小说在下游产业中承担了内容源头的角色。

不过显而易见一个问题就是,轻小说的一个重要属性无非在于“轻”字,“轻”就包括有“轻量级”的含义。传统网文时代,各平台采取的内容付费模式,是导致网文篇幅越写越长的根本原因,这套运营理念直接运用在轻小说的培养上,结果可想而知,无论是平台还是作者,出于盈利方面的考虑,都会有意识地拉长文本,个别平台甚至出现有累累数百万字篇幅的作品,如此鸿篇巨制另轻小说不再“轻”,违背了轻小说最初的定义,使所谓的“中国轻小说”徒有名而无实,更像是成了一种商业上的概念,容易产生悖论。

其实,不管是传统纸媒出版还是现代化的网络媒体,区别仅仅在于传播媒介的不同,替代不了内容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日本的轻小说平均每卷在8万字左右,完本的作品也通常保持在20万字以内,以这个标准来评价目前的国产轻小说,几乎都是变相的传统网文。

独树一帜的是,在当前不胜枚举的轻小说平台中,花生故事轻小说另辟蹊径,在运营模式上追求创新,取缔了主流平台按字付费的阅读模式,以纯IP孵化为主,将原创的内容的以免费的形式开放给读者,从源头上解决了轻小说篇幅越写越长的问题。

说起IP的运作,在国内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概念。事实上,日本虽然没有IP这样的说法,但业内很早就将这套理念贯穿了整条产业链,并催生出了下游产业繁复的衍生物,支撑起了日本繁荣的二次元文化。那么在国内也一样,要以IP的形式向下游产业输出轻小说,必然要有过硬的质量。

什么是优质的IP

一个优质的轻小说IP应当有如下特点:

1、  具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和表现形式。

2、  拥有一个好的故事情节,完整的世界观。

3、  支撑起全系列的线索和价值观。

目前的泛娱乐经济对IP的内容有着很高的要求。泛娱乐的主体包括了文学、动漫、影视、游戏等娱乐内容,轻小说即属于泛娱乐内容的一部分,而所谓的泛娱乐则可以理解成是一个战略性的布局,将一个优质的IP往多种形态去开发和打造,在这个过程中,IP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不断扩大,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这里,内容的质量是事关成败的重要的因素,平庸的IP对于泛娱乐方向的开发没有价值,日本的轻小说市场之所以一片繁荣,除了成熟的产业链外,另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能够持续输出优质的内容。

国轻未来的发展

市场上各类轻小说平台虽多如雨后春笋,在资本的加持下野蛮生长,但不论是传统网文平台还是垂直的创业平台更像是在把轻小说当作一个纯商业上的概念来运作,正如前文所说,以起点二次元为代表的传统平台和以SF为代表的垂直平台的商业模式都是内容付费为主,内容付费并非绝对的不可行,事实上,在优质内容越发稀缺的今天,为内容买单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按章节按字数付费的模式对轻小说领域的发展是否有益很值得商榷,毕竟,在此模式下诞生的传统网文一度不被主流文学界认可,甚至成为快餐文化的代名词,所以,很难不怀疑延用这种模式输出的轻小说会成为下一个快餐文化的代名词。

借鉴日本轻小说的成功经验,国轻的发展应以IP运营为主,在内容收费上或许可以尝试采取传统纸媒时代按本付费的方式;其次,随着大版权时代的到来,内容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了,国轻的起步相较于日本晚了很多年,因此在这方面更需要脚踏实地,急功近利显然不符合一个新事物的发展规律;另外,优质的内容应建立在专业性的基础上,在内容创作方面,国内的轻小说作者以初高中生和大学生为主,想法很清奇,但大多文笔稚嫩,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在专业编辑的指导下完成创作。

而为了打破目前国轻的这种僵局,就需要有破冰者做出尝试性的探索。比如采用编辑、作者,一对一辅导创作的模式,对内容的质量精益求精,并以IP的运作为主要的商业模式,积极地探索将国产轻小说融入泛娱乐产业的可行性。在做好这一切之后,国产轻小说是否会迎来发展的春天,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