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百度音乐总经理王磊:甘做音乐产业的阿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百度音乐总经理王磊:甘做音乐产业的阿甘

“除非一年投入是其他平台的几倍以上,那这种可能性还存在,否则的话都不可能了。我觉得应该看清现状,结合自身的特点,再去踏踏实实做事情就好了。”

这是我有嘉宾发布的第552篇文章

3909字 | 阅读6分钟

王磊离开他一手缔造的网易云音乐加入百度音乐已经一年多了,这一年多里百度音乐移动端App共迭代21个大小版本。这些版本优化了移动时代被远远抛掷于后的百度音乐——音乐社交、曲库、甚至全新的icon……王磊试图在冗陈的百度音乐身上重新梳理出一个属于现代音乐产品的逻辑。

「百度音乐首先要做的是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可能再去争第一了。」

采访前刚刚结束午饭的王磊给自己泡了一杯茶,他说「除非一年投入是其他平台的几倍以上,那这种可能性还存在,否则的话都不可能了。我觉得应该看清现状,结合自身的特点,再去踏踏实实做事情就好了。」

与音乐生活在一起

王磊的办公桌上放着三只音箱和一台黑胶唱机,这不只表明了他一个「音乐人」的身份,同时也是为他日常的工作生活带去一些慰藉的必要工具。

「The Beatles的唱片,我听了无数遍,但黑胶那个沙沙的声响出现时,就好像回到了初中第一次听到那些歌曲的感觉,甚至在大学里,无数遍听那些唱片的那种感觉。」

高中时,王磊在北京青年报学通社做学生记者,那时北京中学校园里,玩音乐是一件很时髦的,尤其能参加校园音乐比赛并获得奖项是很酷的事情。作为学生记者的王磊会去报道这些玩音乐的中学生,「初中就很爱听音乐,我那时候就比较坚定了,就有一个梦想,希望将来毕业以后就能够从事跟新闻和音乐都相关的工作。」

王磊在高二的暑假认识了后来摩登天空的创始人兼CEO沈黎晖,「我念大学的时候特别巧,他的办公室就在我们学校隔壁。」那时候沈黎晖开着一家小小的印刷公司,因为经营得还不错,颇有一些资本,「我那时候经常去找他玩儿,一开始的愿望也特别朴素,就是去找他去改善一下生活,每次去找他都会请我吃饭,他会带我去办公室门口那个小餐馆,会请我吃肉,哈哈。还有一个就是因为他有很多的唱片,大学生很穷,那个时候也没有太多的听音乐的渠道,音乐基本就是听电台和去买唱片,而且主要是买磁带,因为当时CD太贵了。」

买空白磁带翻录、蹭听唱片,王磊和沈黎晖的友情在音乐中愈加深厚,「我那时候就给他兼职打点杂,做做文案,做做制作助理,做做企划助理,后来给他办的《摩登天空》杂志写稿,好像我是这本杂志写稿最多的作者。所以严格算起来,我应该是摩登天空历史上第四个员工。」

直到十几年后的今天,王磊再谈起那段时光仍然会感叹「真好,特单纯」。关于音乐的审美体系,也是那时候建立的。「那时候正是崔健、郑钧、高旗以及魔岩三杰所带动的’新音乐的春天’,所以受到这些影响还挺大的。现在每次听到这些还会起鸡皮疙瘩。」

除了听唱片和为摩登天空打杂,王磊通过沈黎晖还认识了一大批音乐人,「这些音乐人有的现在都算是挺有名的,当然他们的知名度或许都还是在摇滚乐和独立音乐这个领域。有的已经成为现在很有名的,很响当当的,有的人现在也不知所终了,但实际上他们绝大多数人都很爱音乐,而且对音乐都有比较深入的思考。那时候跟他们交流,坦白说其实是跟他们去学习,学到了很多东西。」

现在随着工作越来越忙,王磊能够坐下来听黑胶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有时候也很烦躁,因为面临很多外界,尤其很多工作的压力,确实很难静下心来听。但加班到很晚的时候,拿出一张黑胶唱片来听,又觉得做这个工作还是挺幸福的。」

王磊的《Abbey Road》

说着这句话的王磊坐在不甚宽大的办公桌后面,身上穿着一件胸口印着 1976 的T恤。这是他上个月带着百度音乐人「伴星计划」的三组获选音乐人前往伦敦Abbey RoadStudios录音时买的。「这些好多都是限量版的,我觉得在中国的,不说在北京,中国没多少人穿这个。」已经年逾不惑之年的王磊脸上隐隐透着骄傲,充满少年气,这一刻的王磊是会看100次《情书》的文艺青年、因为弹了一下保罗·麦卡特尼爵士弹过的钢琴而兴奋的「迷弟」、录音时偷偷亲吻约翰·列侬录《All you need is love》时用的麦克风的「朝圣者」。

「知道份子」王磊

一手创建网易云音乐的王磊从网易离职,出于一个很「接地气」的原因。

2016年底,网易北京宣布将从「宇宙中心」五道口搬家到西北旺,王磊的反应是:「公司要搬到当时手机都没有信号的地方,离音乐中心地区非常遥远。每天上下班的所花费的时间过于漫长,平均6小时,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彼时,王磊作为网易云音乐高级总监,一手从0累积了2亿云音乐用户,「现在不管大家所津津乐道的版权大战也好,抢人大战也好,音乐行业的运营模式也好,实际上它只是整个产业链链条的一部分。」王磊认为,想在音乐市场分得一杯羹,绝不能仅仅只做播放器,一定要想办法尽可能地打通这个产业上的上中下游。

但这番构想却没有得到网易的支持,网易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整个网易公司有唱片公司背景的,只有王磊一人,王磊的想法和抱负不能在网易得到施展,2016年7月,网易正式对外宣布王磊辞职,并发布官方新闻稿送上祝福。

辞职之后,王磊应朋友之约,录制了个人音乐脱口秀节目《忽略音乐,记住秘密》。「我有个朋友,做短视频创业,他跟我说,我们这儿要拍各种的短视频节目,现在没有音乐类型,你干脆来给讲一下得了。」恰逢王磊第二本个人乐评集《青春散场,留住音乐》出版,「他说你正好一起宣传」王磊就接下了这个活儿。

参加过多档音乐综艺、选秀节目录制的王磊总能快速的在就一个话题发表十分有见地、中肯的评述,多年的音乐行业从业经验和高强的记忆力让他与坐办公室的高管截然不同,「其实那些节目就用了一天,录了十六期还是二十期,具体记不清了,反正那个脱口秀节目就一天录完,我也没有什么准备,内容都在我脑海里,我只需要克服在讲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减少打磕巴和一些语气助词。」而节目所谓的提纲,仅仅是王磊把那些需要讲到的人名字列出来,「就喷了一天,哈哈。」王磊爽朗的笑着说。

这是一个无心插柳的作品,流量却意外地还不错,据说全网VV超过了3千万。随后直播平台太阳Live找到王磊,太阳Live的CEO李科和COO侯亮都曾经是王磊在网易时的同事,他们希望能一起策划一个音乐类型直播节目。由太阳Live、百度音乐联合播出,王磊主持的《王道音乐》就这样诞生了。

王磊笑称自己是「知道份子」,「我也不是什么大V,也不是网红,也没有兴趣成为网红,就是去给朋友帮忙。」从第一期的不足两万在线观看人数到如今平均每期七八十万,互动的观众越来越多。「一开始别人开玩笑说我们是花钱买的观众,我还真没那么多闲钱干这事儿。做到现在这样一个情况,对我而言其实都是无心插柳,而且也没有太想让这个节目有更大的一个规划。」

但赶着这个知识付费的年代,未经大面积宣传就有这样成绩的节目实属难得,但王磊却完全不在意这个成为「名人」的机会,「这个节目现在有人想来投资,来找我让我自己出来做这样一个节目。我就哈哈一笑说别开玩笑了,我也没有兴趣往这边真的去发展,还是先把手上的本职工作做好吧。」

为歌者鼓掌的人

著名作家、诗人胡赳赳在给王磊的第二本乐评集《青春散场,留住音乐》的推荐语中这样写,「王磊对音乐的热忱是有目共睹的,他甚或是这个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总有些事做着做着,人会越来越少,最后变成一个人的事。即便那时,世界上只剩下一个歌者,旁边亦会站着一个一边鼓掌、一边拍照,同时发表评论,另外还要上传给外太空的人——这个人就是王磊。」

两本书,38万字。这当然不是王磊多年间全部的乐评,据他自己估算,这些年的乐评起码要200万余字,集结成册也没有仔细考虑过市场因素,「说直白点,出第一本书的时候其实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写了这么多年的东西,给自己留下一个证明吧。我是一个写字的人,一个乐评人,我当然希望能够有一本书留下来。」

在筛选乐评时,王磊会认真的考虑某张唱片在当时的影响力,还有一些个人审美,即使是销量稀少的冷门音乐人,比如说杭天。「其实现在我跟杭天失去联络了,当年在中国有这种布鲁斯的专辑挺难得的,当然了,专辑销量也不好,可是我觉得这是能够代表那个时代中国的流行乐坛或者摇滚乐坛,是有不同声音的,我觉得总应该把这些呈现给大家。如果很多年以后,有人假设啊,也算是奢望,会拿我的书去研究中国的流行音乐,至少他们能够看到一个相对的全貌。」

除了作为乐评人努力去为这些音乐「少数派」留下一点声音外,在百度音乐的王磊也致力于将更多「底层」的声音推向大众。「其实现在真正所谓独立音乐人头部就那几个人,十个都不到,就那几个。现在都在收割这些头部极少数几个,从某个角度来讲,这些人不需要所谓的扶持计划,真正需要去扶持的其实还是比较偏底部的,嗷嗷待哺的。这种底部不是他们水平不够,而是知名度在底部的,可是实际上这些扶持计划里真正关心这些人的有多少呢?」

从「伴星计划」到「发光计划」发掘新人、孵化原创作品,王磊将这些工作形容为「开荒」,「愚公移山嘛,别人会把那个把山挪走的人骂成愚公对吧?但是很多人都是希望那个路开通了,自己先去走。或者很多国人也都觉得阿甘特傻,觉得自己自命不凡,天下第一。那没关系,我们也不是说就从来不做任何收割的事情,但我们是敞开怀抱的,从最早期的做起也行,如果已经到了后期再来参与也行。对我们来讲不设这种一定要在什么阶段的结果,一定要怎么样。」

采访最后,我有嘉宾请王磊为现在的年轻人推荐一位华语乐坛遗珠式的歌手,他沉思了两秒,笑着说,「我给很多90后,尤其是很多大学生,推荐一个歌手吧,他叫蔡蓝钦。他去世的时候是个大学生,他有张专辑是在他去世以后才发表的,是一张demo,叫《这个世界》。他本来跟唱片公司已经签了合约,要录正式的专辑,这个时候突然就去世了。你现在来听一听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是多么有创造力。」

「在原地骂人是没有意义的,你应该正视这个世界的现状,并且思考如何修正。」说出这句话的王磊是那个从0做出2亿用户的网易云音乐的前创始人,也是在众人不解中毅然走进百度音乐,告诉世人,「我们一年后再聊」的百度音乐总经理。但更多的,他是那个为歌者鼓掌,永远与音乐生活在一起,率真的音乐人——王磊。

(文 / 吴寒雪)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百度音乐总经理王磊:甘做音乐产业的阿甘

“除非一年投入是其他平台的几倍以上,那这种可能性还存在,否则的话都不可能了。我觉得应该看清现状,结合自身的特点,再去踏踏实实做事情就好了。”

这是我有嘉宾发布的第552篇文章

3909字 | 阅读6分钟

王磊离开他一手缔造的网易云音乐加入百度音乐已经一年多了,这一年多里百度音乐移动端App共迭代21个大小版本。这些版本优化了移动时代被远远抛掷于后的百度音乐——音乐社交、曲库、甚至全新的icon……王磊试图在冗陈的百度音乐身上重新梳理出一个属于现代音乐产品的逻辑。

「百度音乐首先要做的是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可能再去争第一了。」

采访前刚刚结束午饭的王磊给自己泡了一杯茶,他说「除非一年投入是其他平台的几倍以上,那这种可能性还存在,否则的话都不可能了。我觉得应该看清现状,结合自身的特点,再去踏踏实实做事情就好了。」

与音乐生活在一起

王磊的办公桌上放着三只音箱和一台黑胶唱机,这不只表明了他一个「音乐人」的身份,同时也是为他日常的工作生活带去一些慰藉的必要工具。

「The Beatles的唱片,我听了无数遍,但黑胶那个沙沙的声响出现时,就好像回到了初中第一次听到那些歌曲的感觉,甚至在大学里,无数遍听那些唱片的那种感觉。」

高中时,王磊在北京青年报学通社做学生记者,那时北京中学校园里,玩音乐是一件很时髦的,尤其能参加校园音乐比赛并获得奖项是很酷的事情。作为学生记者的王磊会去报道这些玩音乐的中学生,「初中就很爱听音乐,我那时候就比较坚定了,就有一个梦想,希望将来毕业以后就能够从事跟新闻和音乐都相关的工作。」

王磊在高二的暑假认识了后来摩登天空的创始人兼CEO沈黎晖,「我念大学的时候特别巧,他的办公室就在我们学校隔壁。」那时候沈黎晖开着一家小小的印刷公司,因为经营得还不错,颇有一些资本,「我那时候经常去找他玩儿,一开始的愿望也特别朴素,就是去找他去改善一下生活,每次去找他都会请我吃饭,他会带我去办公室门口那个小餐馆,会请我吃肉,哈哈。还有一个就是因为他有很多的唱片,大学生很穷,那个时候也没有太多的听音乐的渠道,音乐基本就是听电台和去买唱片,而且主要是买磁带,因为当时CD太贵了。」

买空白磁带翻录、蹭听唱片,王磊和沈黎晖的友情在音乐中愈加深厚,「我那时候就给他兼职打点杂,做做文案,做做制作助理,做做企划助理,后来给他办的《摩登天空》杂志写稿,好像我是这本杂志写稿最多的作者。所以严格算起来,我应该是摩登天空历史上第四个员工。」

直到十几年后的今天,王磊再谈起那段时光仍然会感叹「真好,特单纯」。关于音乐的审美体系,也是那时候建立的。「那时候正是崔健、郑钧、高旗以及魔岩三杰所带动的’新音乐的春天’,所以受到这些影响还挺大的。现在每次听到这些还会起鸡皮疙瘩。」

除了听唱片和为摩登天空打杂,王磊通过沈黎晖还认识了一大批音乐人,「这些音乐人有的现在都算是挺有名的,当然他们的知名度或许都还是在摇滚乐和独立音乐这个领域。有的已经成为现在很有名的,很响当当的,有的人现在也不知所终了,但实际上他们绝大多数人都很爱音乐,而且对音乐都有比较深入的思考。那时候跟他们交流,坦白说其实是跟他们去学习,学到了很多东西。」

现在随着工作越来越忙,王磊能够坐下来听黑胶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有时候也很烦躁,因为面临很多外界,尤其很多工作的压力,确实很难静下心来听。但加班到很晚的时候,拿出一张黑胶唱片来听,又觉得做这个工作还是挺幸福的。」

王磊的《Abbey Road》

说着这句话的王磊坐在不甚宽大的办公桌后面,身上穿着一件胸口印着 1976 的T恤。这是他上个月带着百度音乐人「伴星计划」的三组获选音乐人前往伦敦Abbey RoadStudios录音时买的。「这些好多都是限量版的,我觉得在中国的,不说在北京,中国没多少人穿这个。」已经年逾不惑之年的王磊脸上隐隐透着骄傲,充满少年气,这一刻的王磊是会看100次《情书》的文艺青年、因为弹了一下保罗·麦卡特尼爵士弹过的钢琴而兴奋的「迷弟」、录音时偷偷亲吻约翰·列侬录《All you need is love》时用的麦克风的「朝圣者」。

「知道份子」王磊

一手创建网易云音乐的王磊从网易离职,出于一个很「接地气」的原因。

2016年底,网易北京宣布将从「宇宙中心」五道口搬家到西北旺,王磊的反应是:「公司要搬到当时手机都没有信号的地方,离音乐中心地区非常遥远。每天上下班的所花费的时间过于漫长,平均6小时,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彼时,王磊作为网易云音乐高级总监,一手从0累积了2亿云音乐用户,「现在不管大家所津津乐道的版权大战也好,抢人大战也好,音乐行业的运营模式也好,实际上它只是整个产业链链条的一部分。」王磊认为,想在音乐市场分得一杯羹,绝不能仅仅只做播放器,一定要想办法尽可能地打通这个产业上的上中下游。

但这番构想却没有得到网易的支持,网易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整个网易公司有唱片公司背景的,只有王磊一人,王磊的想法和抱负不能在网易得到施展,2016年7月,网易正式对外宣布王磊辞职,并发布官方新闻稿送上祝福。

辞职之后,王磊应朋友之约,录制了个人音乐脱口秀节目《忽略音乐,记住秘密》。「我有个朋友,做短视频创业,他跟我说,我们这儿要拍各种的短视频节目,现在没有音乐类型,你干脆来给讲一下得了。」恰逢王磊第二本个人乐评集《青春散场,留住音乐》出版,「他说你正好一起宣传」王磊就接下了这个活儿。

参加过多档音乐综艺、选秀节目录制的王磊总能快速的在就一个话题发表十分有见地、中肯的评述,多年的音乐行业从业经验和高强的记忆力让他与坐办公室的高管截然不同,「其实那些节目就用了一天,录了十六期还是二十期,具体记不清了,反正那个脱口秀节目就一天录完,我也没有什么准备,内容都在我脑海里,我只需要克服在讲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减少打磕巴和一些语气助词。」而节目所谓的提纲,仅仅是王磊把那些需要讲到的人名字列出来,「就喷了一天,哈哈。」王磊爽朗的笑着说。

这是一个无心插柳的作品,流量却意外地还不错,据说全网VV超过了3千万。随后直播平台太阳Live找到王磊,太阳Live的CEO李科和COO侯亮都曾经是王磊在网易时的同事,他们希望能一起策划一个音乐类型直播节目。由太阳Live、百度音乐联合播出,王磊主持的《王道音乐》就这样诞生了。

王磊笑称自己是「知道份子」,「我也不是什么大V,也不是网红,也没有兴趣成为网红,就是去给朋友帮忙。」从第一期的不足两万在线观看人数到如今平均每期七八十万,互动的观众越来越多。「一开始别人开玩笑说我们是花钱买的观众,我还真没那么多闲钱干这事儿。做到现在这样一个情况,对我而言其实都是无心插柳,而且也没有太想让这个节目有更大的一个规划。」

但赶着这个知识付费的年代,未经大面积宣传就有这样成绩的节目实属难得,但王磊却完全不在意这个成为「名人」的机会,「这个节目现在有人想来投资,来找我让我自己出来做这样一个节目。我就哈哈一笑说别开玩笑了,我也没有兴趣往这边真的去发展,还是先把手上的本职工作做好吧。」

为歌者鼓掌的人

著名作家、诗人胡赳赳在给王磊的第二本乐评集《青春散场,留住音乐》的推荐语中这样写,「王磊对音乐的热忱是有目共睹的,他甚或是这个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总有些事做着做着,人会越来越少,最后变成一个人的事。即便那时,世界上只剩下一个歌者,旁边亦会站着一个一边鼓掌、一边拍照,同时发表评论,另外还要上传给外太空的人——这个人就是王磊。」

两本书,38万字。这当然不是王磊多年间全部的乐评,据他自己估算,这些年的乐评起码要200万余字,集结成册也没有仔细考虑过市场因素,「说直白点,出第一本书的时候其实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写了这么多年的东西,给自己留下一个证明吧。我是一个写字的人,一个乐评人,我当然希望能够有一本书留下来。」

在筛选乐评时,王磊会认真的考虑某张唱片在当时的影响力,还有一些个人审美,即使是销量稀少的冷门音乐人,比如说杭天。「其实现在我跟杭天失去联络了,当年在中国有这种布鲁斯的专辑挺难得的,当然了,专辑销量也不好,可是我觉得这是能够代表那个时代中国的流行乐坛或者摇滚乐坛,是有不同声音的,我觉得总应该把这些呈现给大家。如果很多年以后,有人假设啊,也算是奢望,会拿我的书去研究中国的流行音乐,至少他们能够看到一个相对的全貌。」

除了作为乐评人努力去为这些音乐「少数派」留下一点声音外,在百度音乐的王磊也致力于将更多「底层」的声音推向大众。「其实现在真正所谓独立音乐人头部就那几个人,十个都不到,就那几个。现在都在收割这些头部极少数几个,从某个角度来讲,这些人不需要所谓的扶持计划,真正需要去扶持的其实还是比较偏底部的,嗷嗷待哺的。这种底部不是他们水平不够,而是知名度在底部的,可是实际上这些扶持计划里真正关心这些人的有多少呢?」

从「伴星计划」到「发光计划」发掘新人、孵化原创作品,王磊将这些工作形容为「开荒」,「愚公移山嘛,别人会把那个把山挪走的人骂成愚公对吧?但是很多人都是希望那个路开通了,自己先去走。或者很多国人也都觉得阿甘特傻,觉得自己自命不凡,天下第一。那没关系,我们也不是说就从来不做任何收割的事情,但我们是敞开怀抱的,从最早期的做起也行,如果已经到了后期再来参与也行。对我们来讲不设这种一定要在什么阶段的结果,一定要怎么样。」

采访最后,我有嘉宾请王磊为现在的年轻人推荐一位华语乐坛遗珠式的歌手,他沉思了两秒,笑着说,「我给很多90后,尤其是很多大学生,推荐一个歌手吧,他叫蔡蓝钦。他去世的时候是个大学生,他有张专辑是在他去世以后才发表的,是一张demo,叫《这个世界》。他本来跟唱片公司已经签了合约,要录正式的专辑,这个时候突然就去世了。你现在来听一听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是多么有创造力。」

「在原地骂人是没有意义的,你应该正视这个世界的现状,并且思考如何修正。」说出这句话的王磊是那个从0做出2亿用户的网易云音乐的前创始人,也是在众人不解中毅然走进百度音乐,告诉世人,「我们一年后再聊」的百度音乐总经理。但更多的,他是那个为歌者鼓掌,永远与音乐生活在一起,率真的音乐人——王磊。

(文 / 吴寒雪)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