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近几年在营销界大热,很多组织进行了实践与总结,形成了大量有价值的干货内容。风口之下,有大量社群运营失败的案例,也有成为独角兽的成功榜样。热区老马认为,除了运营功夫以外,更重要的是社群的价值主张。网络直播构建起来的粉丝经济相比其他行业更适合社群运营,但大家对此关注太少,基于主播的社群运营当前还是蓝海。其他行业成功的经验直播行业可以学习,不成功的实践大多是因为领域因素直播行业也可以借鉴。
除了熟人关系社群以外,价值主张越具有影响力的社群越不需要管理,价值主张越弱的社群管理越累,越容易成为死群。价值主张的强弱导致社群运营的三种模式,第一是去中心化无管理的海星模式;第二弱中心化浅管理的蜻蜓模式;第三是强中心化深管理的蜘蛛模式。
▋海星模式
海星模式最典型的是宗教思想。教堂或寺庙等是宗教思想带有利益目的的运营,伟大的宗教思想即便是在没有运营的加持下同样可以发芽传播。信徒们不计个人得失四处布道,没有统一的管理,形成庞大的社群体系。
我国近代史,晚清的改革跟不上人们对国家的期盼,各地、各界纷纷成立社群反清。清廷训练新军中的社群力量发动了武昌起义,动摇了皇权。孙中山、宋教仁只是整合运营了众多社群力量,是时势造就了他们,真正推动历史的是反清社群的价值主张。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主张代表了无产阶级利益,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众多**主义小组,社群越做越大,我们建立了新中国。
港台巨星最初进入大陆的时候,民间自发形成散落粉丝社群。互联网增加了社群的效率,跨越地域限制让同好的人联系在一起。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提出“想唱就唱,唱得响亮”撩动了少男少女的心弦与梦想,自发形成粉丝社群,不仅为爱豆更为了自己去战斗。《中国有嘻哈》在节目中提炼出“Keep real”,嘻哈角落文化触动了大众的G点,形成以众多rapper为核心的文化社群。小众文化突然变成了大众精神需求,很期待第二季。
成功的游戏缔造的虚拟世界也能形成海星模式的社群。游戏外有社区、公会、QQ群等,大家因为兴趣、虚拟利益、现实利益等因素聚集在一起,里面有各种恩怨情仇、喜怒哀乐。游戏的多巴胺奖励是这些去中心化社群存在的原始价值。
▋蜻蜓模式
海星模式的特点是无头部组织,任意的局部都能衍生出个整体。蜻蜓模式是有组织但不过多干预的运营模式。蜻蜓点水,播下种子让其自己生长。社群运营如果没有那么强大的价值主张来驱动,就需要做适当的引导来带动自生产、自传播。
国内最成功的蜻蜓模式社群运营的案例是小米和罗辑思维。极致的产品体验是小米的价值主张,最初的产品是手机操作系统MIUI,通过微博拉新、论坛沉淀、全员客服来运营社群,待到小米手机上市时,仅靠社群营销就实现了热启动,成就了小米今天多元产品体系。
罗振宇老师的成功是主播们最值得借鉴的案例。最初罗老师在视频网站上做了个知识分享的节目《罗辑思维》,节目圈了一大票粉丝,赶上微信群红利,组建了众多的粉丝社群。《逻辑思维》没有局限在内容制造中,而是做起来知识贩卖的行当,先在社群里卖,后来形成了贩卖知识的平台《得到》。尽管有些粉转黑和酸葡萄黑,但并没有影响《得到》估值百亿。罗老师在不同阶段推出很多价值主张,当前主张终身学习。无论《得到》的未来如何,向内容付费的倡导者致敬。
自媒体人通过社群运营放大个人IP从而盈利的案例有很多,以后转载或者整理几篇文章分享。即便是传销类的微商,主张赚钱捷径也能借助社群组建强大的营销网络。这类社群运营的特点是提出打动用户的理念,适时在社群中推出话题或者活动,引导人们在此理念基础上贡献内容,强化社群组织的影响力。
▋蜘蛛模式
很多人看到社群营销的市场机会,跟着学做社群。人们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吸引或者被拉到社群里来。创建者和管理员事必躬亲,还需要一些马甲来活跃气氛。这种人为构建的社群属于蜘蛛模式,成员之间缺少共同的符合社群特质的话题沟通,全靠组织人员建立社群关系。这样的社群运营需要大量的工作,一旦工作停止就沦为死群。
有些运营意识的网络主播做过蜘蛛模式的社群尝试,绝大多数主播连去运营粉丝都没有意识到。谁的粉丝?这是摆在每一个主播面前的问题。哪些是平台的粉丝,哪些是领域(例如游戏、唱歌)的粉丝,那些是你的粉丝!了解一些社群运营知识,维护好自己的粉丝、拉来别人的粉丝,即便采用蜘蛛模式也是值得做的。
▋小结
今天,人们在互联网上重新构建人际关系,基于不同的主题与标签,人们重新在一起。《超级女声》当初成就了百度贴吧的鼎盛时代,网络直播差一点成就了伐木累。如今的主播们可以结合自身观点、直播内容,提炼出对粉丝有益的价值主张,在直播平台社区圈子、微博、QQ群、百度贴吧等运营自己的粉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