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依萌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9月15日下午,北京天意新商城(以下简称天意)市场伴随着《难忘今宵》《万水千山总是情》《友谊地久天长》等老歌和每个摊位前里三层外三层的顾客,拉下帷幕。
“9月15日撤出天意。”孙涛曾经经营着一家手机配件店,彼时,他无精打采地趴在两平米的柜台上,面前的人来人往既是现实,亦即将成为历史。
诞生于1992年11月18日的天意市场是天意的前身,是北京规模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兼零售市场,这里汇聚了3000多个商户,囊括了来自天南海北的13万余种小商品,被外界称作是北京“小义乌”。
曾经的辉煌依旧令人记忆犹新,只是如今,火热了25年的天意散射着最后的余晖,而当它面临消失时,正如孙涛所说,“下一站在哪里,我一无所知”。
截至目前,万通新世界商品批发市场(以下简称万通)已于8月31日关门;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以下简称动批)的12家市场已有9家完成疏解,其余3家今年年内完成疏解;北京大红门地区的45家批发市场,目前已经疏解关停升级38家,到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疏解。
大甩货与疯狂扫货
要关门的消息一经放出,商城内一直人满为患。从天意的一层至四层,从一个商铺到与其紧挨的另一个商铺,要想挪步,可谓是“步履维艰”。
从早上大约7时起至傍晚5时,天意商城一直上演着商家与客户之间的“砍价大戏”。
“赔本甩卖、清仓甩卖、一律五折……”在天意的每一层都会听到抑或是看到如此的标语。
直到关门前一刻,天意一直人满为患。不管是家电百货、衣服玩具,只要还没到关门的最后一刻,就一定会有买家。
据一名买家透露,她已经是第三次来到天意了,每一次都能淘到一些东西回家,“都是过来‘捡漏’的”。
正所谓卖东西的忙生意,买东西的忙算计。一个手电筒标价折后70元,最终却以30元成交;号称赔本价70元的移动电源却始终无人问津。也有不少买家透露,商品价格与平时相比,并没有如商家所说的“大甩卖”,反而是将价格提升一部分后,再降低。
除了生意之外,还有一些对天意有特殊情感的人,赶来怀旧。“20年前,我就时不时来天意逛逛,置办一些东西。万通关门时候我没赶上,天意关门我一定要陪他站完最后一班岗。”说着,这位年过五十岁的大爷有些激动。同这位大爷有一样情怀的人不在少数,市场内外,不少人拿着手机,自拍与天意合影,意欲用影像保存住天意最后的模样。
被疏解的万通动批
“半个多月前,万通也是这般光景。”一位前来天意购物、手里拿着两个大黑色袋子的阿姨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万通关门前,她也曾前往“大扫货”。不少人同她的想法一样,在天意、万通停业前趁着甩货囤些日用百货等。
北京有不少像万通这样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它们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与转型,成为北方乃至全国闻名的批发商圈,更成为了北京地标式的购物符号。
前往动批进货的人
近期,随着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的推进,不少类似万通和天意的大型批发市场加紧了撤市的步伐。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以服装销售和批发为主的“动批”商圈中面积最大、商户最多的世纪天乐市场,将在2017年10月6日18时正式闭市。年底前,动批这一北京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大红门不再红火
在北京的批发市场中,有两个非常著名的服装批发市场。一个是北边的动批,另一个便是南边的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
“这个月底,京都世纪就关了。”周元自2001年开始,便在大红门商圈的京都世纪轻纺城经营服装生意,而今,“京都世纪”的四个大字却早已成为历史。
早在二十年前,大红门商圈原本是一条出售价格低廉服装的地摊街。但是,随着政府政策的不断扶持,只经历了短短十几年,曾经的地摊街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大、实力最强的服装批发集散地之一。
大红门商圈巅峰时期,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的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共有服饰、纺织品、鞋帽等综合商场45家,摊位数28000多个,直接从业人员超过8万人。
然而曾经的一切已成为过去,这个有着20多年历史的服装批发集散地将于2017年11月底全部疏解完成。这里曾经的车水马龙,商户往来即将被时间封存起来。
何处安放小商品城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战略背景下,传统老市场外迁已是大势所趋。从动批商圈到万通、天意,再到红遍中国的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无论曾经风光几何,都摆脱不了被疏解的命运。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定位,作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河北是重要承接地,将成为商品市场新的集聚发展地区。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作为2017年河北省重点项目之一,位于河北廊坊永清的鑫海商贸城将承接北京疏解的商业、物流及批发市场业态,并进行产业优化升级。
那时,鑫海商贸城将协同众多商户一起打造京津冀地区最大的批发零售型商业市场之一。
截至目前,商贸城已引进北京大红门、动物园、木樨园等多个商圈的商户,项目总占地2000余亩,建筑体量200万平方米,总投资高达100亿元,到2019年全部建成。
“虽说市场外迁与承接进行得轰轰烈烈,可我的心里还是会有些不舍。”在京都世纪轻纺城经营服装生意的周元一想到即将离开陪伴自己十余年的大红门时,内心的不舍便不断地涌出。
正如他所说,即便北京不少批发市场都已经找到承接地,可对于部分商户来说,他们心里或多或少会存有对曾经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的担心。
我也不知道去哪儿
相较于周元,有的商户甚至都不知自己该奔向何方。时间、地点,对于他们一切都是未知。
“可能回浙江吧。”孙涛说。
十四年的经营无疑是孙涛生命中最宝贵的记忆和财富,但是当现实横亘于前,不惑之年的孙涛却不再如十四年前一样选择冒险。
在孙涛看来,眼下的市场行情并非轻而易举就能有所转变,像手机配件类商品,人们似乎更愿意网购。“如果天意搬迁至河北,估计不会有人专门为了买个手机壳大费周折。更何况,网上的手机壳种类齐全、款式更多。天意没有好去处的话,回家找个安稳点的工作,再兼职网店吧。”
在动批商圈经营服装生意11年的冯程,没有想到自己会面临无处可去的境地。他表示,早先生意兴隆的时候,一年能挣20万元左右。而今虽说生意不景气,却也能养活一家四口。
“我的小女儿和大儿子最喜欢吃那家真功夫的卤肉饭。”冯程抬起手指向旁边的饭馆,不舍的眼神四处游离,他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可大儿子那句“想回家了”最近却一直挂在他的耳边。
编辑:姜冰 孟伟
图片:管依萌 网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