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浮萍
猫眼微影整合的大事件,沸沸扬扬传闻很久之后,终于在昨天晚上尘埃落定!
这场今年最大的互联网合并案中,猫眼将注入全部业务,包括电影和演出票务业务、行业专业服务、电影投资宣发等。微影时代将电影票务、演出业务及相关资产合并注入新公司,原人员、业务也一同进入新公司,两者共同构成了新猫眼微影,获得腾讯在流量、资金等多方位的资源扶持,一个泛娱乐新庞然大物诞生。
同时,在新公司人事方面,王长田将担任公司董事长,林宁任副董事长,原猫眼CEO郑志昊任CEO。
从此,在线票务市场只剩下新猫眼微影和淘票票2家,背后分别站着腾讯和阿里两个超级互联网公司,排位战已经结束,剩下的将是市场终局之战。
在这场新的战役即将开始之际,新的猫眼微影底气更足,拥有光线的上游内容资源支持+腾讯的渠道流量优势+猫眼和微影双方叠加的品牌和市场占有率+美团的流量入口,这是任何一家都无可比拟的优势,新猫眼微影拥有了一手好牌。
新猫眼微影,新征程,也自然有了新目标。
长期以来,票补是困扰所有在线票务平台的共同难题,它像黑洞一样吸食着产业和资本,让票务平台负重前行,稍有不慎都有可能折戟。当市场只剩下2家的时候,票补应该不是竞争的重点,能否深度整合产业链资源并拓展泛娱乐的新空间才是未来竞争的关键。
通过票务平台的底层数据基础,整合上游内容制作与宣发资源、下游渠道资源,以实现整体盈利;同时还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将电视、综艺、演出等泛娱乐内容资源进一步整合,才是猫眼微影接下来的核心任务。
唯其如此,新猫眼微影才能如其所愿成为一家真正的中国文娱领军企业。
猫眼微影合并,这是一个多赢的结局
猫眼微影合并事件太过于重大,以至于有许多细节可以深入解读。在这里,文娱商业观察提出三个关键点,简要勾勒出历史性事件背后的与众不同:
1、新猫眼微影成为这场合并案中最大的赢家,同时坐拥腾讯+光线+猫眼微影+美团四家资源,打通了影视产业链的上下游,在光线的帮助下又实现了自身的盈利,离上市只有一步之遥。微影时代则通过资产置换股权,获得了在新公司发展中的增值空间。
2、腾讯由幕后走向台前,正式表明自己支持新猫眼的态度。腾讯将微信入口等资源装进瑞海方圆里面,作价8.43亿元。据悉,在本次交易中,腾讯旗下产业基金林芝利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也是瑞海方圆唯一的股东,持有新猫眼6.56%股权,并给予巨大的流量支持。
如果说之前微影和猫眼,一个是“亲儿子”,一个是“干儿子”,在对抗阿里旗下的淘票票这件事情上放不开手脚,现在终于打消了所有的顾虑,集中资源在新猫眼微影身上,全力支持其独立发展。
3、美团点评,在这次交易中虽然明面上看直接持股比例有所降低,但去年与光线换股之后其通过光线传媒间接持有新公司的股份,仍然使其作为新公司主要股东拥有足够的话语权。但,与此前不同的是,美团点评这次与光线、腾讯深度结盟,实际是为猫眼争取到了更雄厚的资源、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样的交易方案,其实是一个多赢的结局。正如林宁所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安排都是为了使猫眼微影成功、各方获得最佳收益。
票补终结,下一步深入整合全产业链
随着猫眼微影的合并,在线票务经历四进二半决赛,如今进入决赛阶段。
从最初市场上猫眼、微影、淘票票和百度糯米四家“斗地主”,剩下猫眼、微影和淘票票“三国杀”,再到猫眼微影合并,现在市场上只剩下猫眼微影和淘票票两家了。
但两家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显然是不对等的。
淘票票目前为止还处在砸钱票补,持续亏损的状态。根据2016年阿里影业的半年报,补贴淘票票的市场推广费用高达9.59亿,2017年半年报中阿里影业亏损4.85亿元,大部分也是由于淘票票市场推广产生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易观的数据今年暑期档淘票票市场份额仅有30.94%,而整合之后的新猫眼,市场份额将会达到51.56%,超过半壁江山;并且猫眼已经实现了很好的盈利,据光线最新公布的数据,2017年1-5月份,猫眼营收超10亿,净利润7000万左右。
业内人士都明白,两家背后分别站着腾讯和阿里两家巨头,所以新猫眼VS淘票票本质上是腾讯VS阿里,下半场才真正进入短兵交接的终局之战。
但是进入到下半场,在线票务市场的逻辑已然发生改变,相比通过票补等价格战拼抢市场份额的粗放式竞争行为,下半场更应该比拼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和泛娱乐业态的重塑能力。
最基础的还是通过B端产业链整合和服务创新,提升行业效率和服务品质。之前,猫眼CEO郑志昊不止在一个场合表达过,猫眼要致力于打造行业的基础设施,提供底层数据服务。猫眼愿意做苦活、脏活、累活,愿意做最基础的数据产品开发和服务。通过实时票房、实时播放量、实时收视率等数据服务,帮助娱乐内容创业者们更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理解这个行业。
其次才是C端流量的整合和用户体验的优化,持续保持用户触达优势。新的猫眼微影拥有包括美团入口、大众点评入口、猫眼、微信入口在内的四大入口核心流量优势,以及其他股东的泛娱乐资源优势,拥有猫眼、格瓦拉等核心品牌。这些流量和用户触达优势,是其它市场参与者不具备的。
“现在新公司的打法是往整个产业链环节的深处走,去做电影发行、影视项目投资、做影院数据营销服务等。”郑志昊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道。
“单靠互联网票务业务获得的发展规模是很有限的,而纵向的产业链深度拓展却能够持续加深这个护城河。我们必须在电影产业链里不断加强一鱼多吃的能力,然后再向其它领域从广度上逐步扩展。”
猫眼微影未来的目标是用互联网+抢滩泛文娱
互联网+正在加速重塑泛娱乐的业务形态,打通线上线下、多领域融合发展正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以2016年6月份成立的阿里大文娱为例,其近2年来整合的大优酷事业群、大UC事业群、阿里音乐、阿里文学、阿里影业,乃至最新成立的现场娱乐事业群,都是围绕着互联网如何与传统业务嫁接发展。
提到阿里大文娱,不得不说腾讯的泛娱乐战略,这两家互联网巨头在文娱商业贴身缠斗,区别于阿里的3+X战略,腾讯将腾讯游戏、阅文集团、腾讯动漫、腾讯影业、腾讯电竞五大实体业务平台共同整合成的腾讯互娱,建立起了泛娱乐业务矩阵。
而猫眼也同样如此。合并之后,新猫眼微影的泛娱乐产业的互联网化升级探索,也将成为一个新标杆。
文娱商业观察注意到,猫眼APP的名称已经从“猫眼电影”悄悄变更为“猫眼”,并且在首页下方的第四栏增加了“演出”的栏目。虽然猫眼方面还没有正式对外开发布会宣布这件事,但已经客观地标志着猫眼跨入演出赛事领域。
同时猫眼专业版方面,在以前电影票房的基础上,增加了网大票房、网播量、收视率等数据,预示着猫眼想用海量的用户和数据服务切入电视剧、综艺、网剧和网大等领域。
这表示猫眼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泛文娱计划。在合并之后,猫眼微影势必会将自己在影视领域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演出、音乐等其他泛文娱领域中,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原微影总裁顾思斌将带领微影票务和演出等团队加入猫眼微影。
而猫眼微影CEO郑志昊的邮件也暗示了这一信息,郑志昊邮件表示新公司将坚持“新文娱、大梦想”,希望成为中国文娱产业的领军企业。这意味着,猫眼微影将拓宽赛道,加速泛文娱布局。
在邮件中,郑志昊表示,猫眼微影接下来将 “一方面将继续改善精细化互联网票务服务,另一方面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为行业合作伙伴提供大数据、营销、发行、交易等专业服务。为此新猫眼微影将实现平台升级、服务升级和战略升级,加快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步伐,成为用户和合作伙伴信任的市场领导品牌。”
毕竟,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才500亿,而整个数字娱乐市场的盘子将是3000亿。显然,合并后的猫眼微影发力重点已经不仅仅是在电影票这个领域,而是提前布局拓展未来泛文娱新的、更具想象力的发展空间。
附:猫眼微影CEO郑志昊公开信
各位伙伴们:
今天,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通过各方努力,猫眼和微影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组建一家新公司猫眼微影,以新的格局开展业务,持续创新探索。感谢猫眼和微影所有的兄弟姐妹们,感谢一路支持我们的合作伙伴们。
根据双方战略合作协议,新公司将以猫眼为主体整合双方相关业务,为此,猫眼将注入全部业务,包括电影和演出票务业务、行业专业服务、电影投资宣发等。微影时代将电影票务、演出业务及相关资产合并注入新公司。光线、微影、腾讯、美团点评将成为公司主要直接股东,微影原股东在新公司的股份通过微影持有。王长田将担任公司董事长,林宁任副董事长,我将担任CEO。
这次合作得到了光线、腾讯、美团点评等双方股东的全力支持,他们仍将作为新公司独立发展的坚强后盾,为我们提供战略资源,新公司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将会进一步提升。
一路走来,猫眼的发展与时代的脉搏热血共振,成长从未止步。2013年1月卖出我们第一张选座电影票;2014年10月《心花路放》开创“电影预售”发行新模式;2015年推出猫眼专业版,实现行业数据透明化,成为电影行业权威的数据平台;2016年首次主控电影宣发,助推《驴得水》、《情圣》、《使徒行者》等多部黑马影片,迅速跻身一线发行阵营;2017年业务边界继续扩大,演出版块成长迅速,交易额行业领先;实时票房和票房预测成为行业标杆;2017年在线电影票务持续保持市场第一,1至8月份市场份额稳定超过40%、8月份近43%,在此基础上,继续深耕文娱产业,推出了影院营销平台、电影宣发平台、影视人合作平台和影视数据平台。
微影时代在创始人林宁带领下,依托微信的资源支持,迅速崛起为国内重要的互联网票务平台之一,在电影票务、演出业务领域,均进入行业前三。这次战略合作要感谢微影团队的信任,也欢迎微影小伙伴们的加盟和融合,让我们从之前的相互竞争,到今后一个团队,无分彼此,共同作战,为共同目标奋斗。
这次合作是一个行业里程碑事件,新的猫眼微影将拥有光线的行业资源、拥有包括美团入口、大众点评入口、猫眼、微信入口在内的四大入口核心流量优势,以及其他股东的泛娱乐资源优势,拥有猫眼、格瓦拉等核心品牌,更重要的是拥有猫眼和微影两个团队的优秀人才。
志在千里,砥砺前行。新猫眼微影与全行业一起,正在经历中国电影和文娱产业的巨变,这是机遇更是使命。我们希望成为中国文娱产业的领军企业,服务好行业、为国人提供更好的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一方面将继续改善精细化互联网票务服务,另一方面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为行业合作伙伴提供大数据、营销、发行、交易等专业服务。为此新猫眼微影将实现平台升级、服务升级和战略升级,加快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步伐,成为用户和合作伙伴信任的市场领导品牌。使命当必达,原则要坚持:
创业文化:保持创业精神,激情、务实、有担当;
创造价值:为用户创造价值,为行业创造价值;
勇于创新:保持好奇心,鼓励尝试。
过去我们从未停止过对新领域新模式的探索,并一直保持着持续长大的好奇心。新公司的出现,仍将延续这样的血液和热情,更勇敢的继续我们一起的征程。
“岁月弹指间,梦想心无间”。新文娱,大梦想。前路漫漫,不忘初心,携手同行!
郑志昊Peter
2017年9月21日
附件:微影时代CEO林宁公开信
各位同学:
今天,我们将正式宣布一个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消息:微影将和猫眼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微影将电影票务、演出票务等相关业务合并注入新公司。合并的新公司,拥有猫眼、娱票儿、格瓦拉等多个票务品牌,同时拥有腾讯、新美大的入口流量,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最大的娱乐票务平台。这对于我们两家公司以及整个泛娱乐行业,都是一个巨大的新里程碑。
合并公司将由双方联合团队组成,王长田先生任董事长,我担任副董事长。郑志昊(Peter)任公司CEO,顾思斌(Teddy)任总裁。微影将和光线、腾讯、新美大等一起成为合资公司的最主要的股东。
微影公司原有内容开发、IP衍生、电影发行、股权投资等平行子业务,将继续放在微影时代、娱跃文化、微影资本的体系下运营。微赛体育作为独立运营的控股子公司,继续获得微信钱包、手Q钱包的体育票务入口。这些业务都和“猫眼微影”合资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继续得到互联网数据及服务方面的支持。基于更大的流量和数据平台,微影的整体泛娱乐发展战略,将获得更大的舞台,继续领跑行业。
过去三年,微影和猫眼,一直都是行业奔跑最快的两驾马车。虽是对手,但我们共同经历和实践,用互联网的能力,深刻改变着电影、演出这两个百年产业。双方的团队都做了很多的创新,飞速地撬动行业的互联网化。
从“不打不相识”,到“一笑泯恩仇”,从让我们敬畏的对手,到成为一家人,其实,我们两个公司像磨刀石,互相磨砺,共同成长,更像镜子的两面,鉴照彼此,理想一致,愿景趋同,又互相欣赏。抱负相同,能力匹配,我想这也正是我们最终战略选择走到一起的最大动因。
另一个层面,双方的合并使得中国在线电影演出票务的格局,因此而改变,两架马车合并成绝对意义的“龙头企业”:
1)不必要的恶性竞争、烧钱模式将成为历史。合资公司包括我们的各项子业务都将进入更良性的循环。
2)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合资公司将组建更好的团队,以更具规模的运营优势给双方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3)用户规模的绝对领先,将使我们加速为上下游、供应链提供更好的互联网服务。
合并只是一个开始,完美的融合将是接下来的重点。我和Peter总,在我还没有做微影的时候,就有很多的交流。他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领导者,正直、高效、也很睿智,我也了解到他对人才的关注和渴求。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有不少票务线的同事将在Teddy的带领下,加入到新公司。Peter和Teddy也曾在同一阶段共事,在工作中的默契和身上的腾讯基因,一定会给我们的融合降低很多难度。我非常坚信,他们会共同努力,给所有有抱负的同学们,搭建一个更加宽阔的平台。
写着这封邮件,回想这三年的创业历程,一切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三年时间,微影全体同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一直在引领着行业的脚步。微影时代完成了泛娱乐文体领域,从零到一的布局。在每一个风口来临的时候,在每一个关键决策点,我们基本上都抓住了最佳的爆发性增长机会。引以自豪的战役和成果,可谓比比皆是。
创业之初,我记忆非常深刻的事情,是我在办公室的白板上画了个三角形,渠道、内容、产业资本,这是竞争的三个关键纬度。
资本不用说了,放眼接下来的三年,“猫眼微影”的业务里,两股“流量”汇聚而成的“渠道之河”即将形成,会拥有澎湃的超级动力。而微影时代的同事,将一起努力,利用数据优势和行业资源,开始攀登“内容之巅”。再三年,这“山与川”的画卷即将展开,这就是中国“互联网+娱乐”最美好的图景。
在不断求新求变的时代里,唯一不会改变的是我们出发那一刻的初心,让我们一起在新的起点上,整好行装,拥抱变化,拥抱未来,全新出发!
祝福猫眼微影、祝福微影时代、也祝福大家!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林宁
2017年9月21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