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成都“中优”规划优化方案出炉 容积率人口密度全面降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成都“中优”规划优化方案出炉 容积率人口密度全面降低

2017年,“中优”区域预计改造老旧院落649个,共计412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53个,共计428万平方米。

《成都市“中优”规划优化方案》日前已经成都市规委会审查通过。这是成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中首个完成并稳定的规划落实成果,下一步成都将按照《方案》逐步实施。

“中优”规划范围

以五环为界,涉及“11+2”区域

根据方案,按照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重塑经济地理的规划思路,主要以五环路为界形成“中优”规划范围。

涉及“11+2”的区域

总面积:

1264平方公里

“11 ”

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全部区域及温江区、双流区、龙泉驿区、新都区、青白江区、郫都区部分区域。

“2”

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部分区域。

“中优”规划中包含哪些区域?

优化“中优”区域功能

总体实现短期见成效,两年内有较大提升,制定五年行动计划,

基本实现“中优”区域“三降两提”的目标:

三降

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

两提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

降低人口密度

措施

通过降低容积率, 降低规划人口密度。

疏解非核心功能, 降低人口密度。

置换现代服务业, 优化人才结构。

目标

根据优化后的方案,“中优”区域将通过各种方式调减规划人口185万人,调减后规划人口将为1155万人,调减后规划人口密度从1.58万/平方公里,下降到1.36万/平方公里。

绕城高速内共调减规划人口110万人,调减后规划人口约为800万人。规划人口密度从1.86万/平方公里,调减为1.63万/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分布图

具体怎么调?

主要将通过疏解非核心功能、降低容积率来调整。

比如,将调迁一般性制造业、调迁商品市场及一般仓储物流、调迁中等职业教育,疏解人口。产业将由原有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服务密集型转变。

经估算,疏解非核心功能置换出的用地,40%用地将引入新兴业态,作为现代服务业用地,60%用地补充公共服务设施及绿地。

降低开发强度优化形态分“三区”

形态格局优化后示意图

核心区:指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轴线、城市中心区,为建设强度相对较高的区域;

特别地区:指中心城历史片区、滨水区、依山区、城市风道区,环城生态区等区域,对建设强度进行严格管控;

一般地区:除核心区及特别地区以外的城市区域。

在此基础上,降低住宅基准容积率。三类分区分别限制最高容积率,实行平均容积率和最高容积率双向控制。

降低建筑尺度

《方案》提出,要通过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及详细城市设计,编制城市设计导则,加强城市建筑尺度管控。

空间形态

四边建筑形态控制示意

建筑形态

滨水地区建筑形态控制示意

临主要滨河地区、历史文化片区、主要临山地区、主要公园周边、环城生态区,地块内50米以内建筑高度应不超过24米,50米以外的高层建筑之间的高差比不宜小于25%,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形态。

建筑形体

建筑形体控制示意

30亩以上建设用地内的建设项目, 高层建筑之间的高差比不宜小于25%, 面向城市开敞空间和主要道路应形成高低错落的天际轮廓线。

中国-欧洲中心

商业办公建筑不宜出现3栋及以上简单重复。

住宅建筑不宜出现6栋及以上简单重复

提高产业层次构建“ 双核联动、 多中心支撑”网络化功能体系,强化“ 中优”区域“ 五中心一枢纽”核心功能,打造现代服务业增长极核, 提升产业层次▼

强化“ 五中心一枢纽” 核心功能

经济中心

(高端商业服务业核心区、 西部生产性服务业中心、 国际性总部集聚中心)

主要为功能总部、 区域性营运中心。

金融中心

主要为西部金融中心。

科技中心

(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科技研发孵化和技术扩散中心、 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主要为先进生产服务业、 先进科技服务业。

文创中心

(文化创意中心、 国际文化交流与展示中心、 国际演艺活动中心、 国际文体活动中心、 国际医疗服务中心、 国际教育及职业培训中心、 媒体及信息发布中心)

主要为时尚产业聚集区。

对外交往中心

( 国际组织与机构集聚中心、 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国际贸易中心、 国际产业合作示范区)

主要为国际化交流区、 生活区。

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 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 国际区域物流中心、 国际性区域通 信及信息枢纽)

主要为信息中心和交互平台。从新产业培育入手,加快建设产业生态圈,

注入新兴业态,提升产业层次

①培育特色产业生态圈

②建设环高校知识经济圈

③建设泛成都历史文化创意街区

④建设泛城市绿道的休闲旅游体验区

⑤建设泛成都中心的商业商务服务区

⑥发展区域性功能总部

成都金融城

提高城市品质

提升城市品质主要从塑造特色、 完善配套、 改善交通、 提升环境、 彰显文化等方面进行。

塑造特色:

塑造“ 蜀风雅韵、 大气秀丽、 国际时尚”的城市特色,分片区确定风貌特色。

保护特色风貌片区及特色风貌街道。

铁像寺水街

强化城市天际线及色彩管控

总体管控: 在总体层面, 引导高层簇群布局, 形成高低错落的城市总体天际线。

分区指引: 在次区域层面, 形成高地错路空间格局。

特色塑造: 在河流、 公园、 山体周边等重点地区, 通过重要地段城市设计塑造近人尺度的特色天际轮廓线。

完善配套:

按照国家中心城市标准, 建设一批大型公共设施

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 建设城市音乐厅、露天音乐广场、 四川大剧院、 国际足球中心、 成都科学馆、 奥体中心、 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重大公共设施。

锦城广场露天音乐主题公园

形成以轨道交通、 公共交通、 慢行系统多网融合的城市交通体系

以“ 增加慢行资源, 优化慢行系统,提升慢行品质” 为规划策略, 构建自行车交通网、 步行交通网和锦城步道城市特色慢行线。

提升中心城区水网体系,增加小游园、 微绿地,全面构建天府绿道体系。

总体布局:构建河、 渠、 湖、 湿地的复合水网体系。

彰显文化:

构建“ 中优” 区域历史文化展示体系,加强历史城区格局保护

定位:

传承巴蜀文明, 发展天府文化

措施:

保护“ 三城相重” 的古城格局和街巷肌理;

凸显城墙遗址保护及历史城市的轮廓;

通过城市设计营造特色空间景观,提升片区形态风貌。

近期目标

根据方案,成都近期将以项目组织为中心,以项目示范带动为抓手,促进存量空间的提升和增量空间的管控,推动区域发展。

实施计划

2017年,“中优”区域预计改造老旧院落649个,共计412万平方米; 改造棚户区53个,共计428万平方米; 建设小游园、微绿地128个,共计128万平方米;打造特色街道52条,共计5.9万米;改造重要地段37处,共计526万平方米;打通断头路、堵点81处,共计6.4万米;调迁批发市场、物流仓储共57个,共计812万平方米。

来源:楼市号外

原标题:成都“中优”规划优化方案出炉,5环内都将这样变!

最新更新时间:09/23 10:12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成都“中优”规划优化方案出炉 容积率人口密度全面降低

2017年,“中优”区域预计改造老旧院落649个,共计412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53个,共计428万平方米。

《成都市“中优”规划优化方案》日前已经成都市规委会审查通过。这是成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中首个完成并稳定的规划落实成果,下一步成都将按照《方案》逐步实施。

“中优”规划范围

以五环为界,涉及“11+2”区域

根据方案,按照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重塑经济地理的规划思路,主要以五环路为界形成“中优”规划范围。

涉及“11+2”的区域

总面积:

1264平方公里

“11 ”

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全部区域及温江区、双流区、龙泉驿区、新都区、青白江区、郫都区部分区域。

“2”

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部分区域。

“中优”规划中包含哪些区域?

优化“中优”区域功能

总体实现短期见成效,两年内有较大提升,制定五年行动计划,

基本实现“中优”区域“三降两提”的目标:

三降

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

两提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

降低人口密度

措施

通过降低容积率, 降低规划人口密度。

疏解非核心功能, 降低人口密度。

置换现代服务业, 优化人才结构。

目标

根据优化后的方案,“中优”区域将通过各种方式调减规划人口185万人,调减后规划人口将为1155万人,调减后规划人口密度从1.58万/平方公里,下降到1.36万/平方公里。

绕城高速内共调减规划人口110万人,调减后规划人口约为800万人。规划人口密度从1.86万/平方公里,调减为1.63万/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分布图

具体怎么调?

主要将通过疏解非核心功能、降低容积率来调整。

比如,将调迁一般性制造业、调迁商品市场及一般仓储物流、调迁中等职业教育,疏解人口。产业将由原有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服务密集型转变。

经估算,疏解非核心功能置换出的用地,40%用地将引入新兴业态,作为现代服务业用地,60%用地补充公共服务设施及绿地。

降低开发强度优化形态分“三区”

形态格局优化后示意图

核心区:指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轴线、城市中心区,为建设强度相对较高的区域;

特别地区:指中心城历史片区、滨水区、依山区、城市风道区,环城生态区等区域,对建设强度进行严格管控;

一般地区:除核心区及特别地区以外的城市区域。

在此基础上,降低住宅基准容积率。三类分区分别限制最高容积率,实行平均容积率和最高容积率双向控制。

降低建筑尺度

《方案》提出,要通过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及详细城市设计,编制城市设计导则,加强城市建筑尺度管控。

空间形态

四边建筑形态控制示意

建筑形态

滨水地区建筑形态控制示意

临主要滨河地区、历史文化片区、主要临山地区、主要公园周边、环城生态区,地块内50米以内建筑高度应不超过24米,50米以外的高层建筑之间的高差比不宜小于25%,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形态。

建筑形体

建筑形体控制示意

30亩以上建设用地内的建设项目, 高层建筑之间的高差比不宜小于25%, 面向城市开敞空间和主要道路应形成高低错落的天际轮廓线。

中国-欧洲中心

商业办公建筑不宜出现3栋及以上简单重复。

住宅建筑不宜出现6栋及以上简单重复

提高产业层次构建“ 双核联动、 多中心支撑”网络化功能体系,强化“ 中优”区域“ 五中心一枢纽”核心功能,打造现代服务业增长极核, 提升产业层次▼

强化“ 五中心一枢纽” 核心功能

经济中心

(高端商业服务业核心区、 西部生产性服务业中心、 国际性总部集聚中心)

主要为功能总部、 区域性营运中心。

金融中心

主要为西部金融中心。

科技中心

(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科技研发孵化和技术扩散中心、 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主要为先进生产服务业、 先进科技服务业。

文创中心

(文化创意中心、 国际文化交流与展示中心、 国际演艺活动中心、 国际文体活动中心、 国际医疗服务中心、 国际教育及职业培训中心、 媒体及信息发布中心)

主要为时尚产业聚集区。

对外交往中心

( 国际组织与机构集聚中心、 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国际贸易中心、 国际产业合作示范区)

主要为国际化交流区、 生活区。

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 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 国际区域物流中心、 国际性区域通 信及信息枢纽)

主要为信息中心和交互平台。从新产业培育入手,加快建设产业生态圈,

注入新兴业态,提升产业层次

①培育特色产业生态圈

②建设环高校知识经济圈

③建设泛成都历史文化创意街区

④建设泛城市绿道的休闲旅游体验区

⑤建设泛成都中心的商业商务服务区

⑥发展区域性功能总部

成都金融城

提高城市品质

提升城市品质主要从塑造特色、 完善配套、 改善交通、 提升环境、 彰显文化等方面进行。

塑造特色:

塑造“ 蜀风雅韵、 大气秀丽、 国际时尚”的城市特色,分片区确定风貌特色。

保护特色风貌片区及特色风貌街道。

铁像寺水街

强化城市天际线及色彩管控

总体管控: 在总体层面, 引导高层簇群布局, 形成高低错落的城市总体天际线。

分区指引: 在次区域层面, 形成高地错路空间格局。

特色塑造: 在河流、 公园、 山体周边等重点地区, 通过重要地段城市设计塑造近人尺度的特色天际轮廓线。

完善配套:

按照国家中心城市标准, 建设一批大型公共设施

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 建设城市音乐厅、露天音乐广场、 四川大剧院、 国际足球中心、 成都科学馆、 奥体中心、 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重大公共设施。

锦城广场露天音乐主题公园

形成以轨道交通、 公共交通、 慢行系统多网融合的城市交通体系

以“ 增加慢行资源, 优化慢行系统,提升慢行品质” 为规划策略, 构建自行车交通网、 步行交通网和锦城步道城市特色慢行线。

提升中心城区水网体系,增加小游园、 微绿地,全面构建天府绿道体系。

总体布局:构建河、 渠、 湖、 湿地的复合水网体系。

彰显文化:

构建“ 中优” 区域历史文化展示体系,加强历史城区格局保护

定位:

传承巴蜀文明, 发展天府文化

措施:

保护“ 三城相重” 的古城格局和街巷肌理;

凸显城墙遗址保护及历史城市的轮廓;

通过城市设计营造特色空间景观,提升片区形态风貌。

近期目标

根据方案,成都近期将以项目组织为中心,以项目示范带动为抓手,促进存量空间的提升和增量空间的管控,推动区域发展。

实施计划

2017年,“中优”区域预计改造老旧院落649个,共计412万平方米; 改造棚户区53个,共计428万平方米; 建设小游园、微绿地128个,共计128万平方米;打造特色街道52条,共计5.9万米;改造重要地段37处,共计526万平方米;打通断头路、堵点81处,共计6.4万米;调迁批发市场、物流仓储共57个,共计812万平方米。

来源:楼市号外

原标题:成都“中优”规划优化方案出炉,5环内都将这样变!

最新更新时间:09/23 10:12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