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Hygge、Lagom和Fika,这三个描述北欧生活的词有什么不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Hygge、Lagom和Fika,这三个描述北欧生活的词有什么不同?

蜡烛、暖暖的香薰灯、咖啡,以及低饱和度的壁纸和家具颜色,这不正适合晒图和卖东西吗?

先点出三个词,Hygge、Lagom和Fika。

在寒冷的夜晚,坐在壁炉边,被一条大大的羊毛围巾包裹住身体,喝着红酒,并抚摸睡着的狗,也许周围还点满了蜡烛,这是“Hygge”。

阳光明媚的午后时光,在公司的办公室或者街边的咖啡馆享受一段和工作无关的咖啡闲篇,这是“Fika”。

自己动手组装家具、甚至给自己的房子组建一个阳台,刷漆、铺地板,节约用水以及使用可回收材料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Lagom更强调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简单点来说就是“不多不少,刚刚好”。

这三个词,代表了所有你能想到的北欧风。

从定义来说,北欧风首先从家居设计领域刮起。Scandinavian Design(北欧设计)指的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从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兴起的设计风格,特征是:注重功能性、追求理性,讲究简洁明朗的颜色和淡雅清爽的自然材质,线条流畅,不事雕琢。

还需要补充一个概念,新功能主义。功能主义源于德国,德国人认为这种纯粹的功能主义实用易学,但是从美观度来说就有点堪忧了。北欧人则取长补短,1930年举办的斯德哥尔摩展览中的一众家具和产品,兼具理性和情感,由此出现了“新功能主义”这个术语。

之所以将北欧风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算起,主要是那会儿的北欧设计简直厉害到可以横扫国际各项大奖。1951年,伦敦希尔斯家具展的小型展馆“北欧生活设计展”中展出了北欧国家的一些家居照明设计,这是“北欧设计(Scandinavian Design)”这个词组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接下来一发不可收拾了。

1951年的米兰三年展中,北欧设计一展成名,丹麦、芬兰分别斩获四项大奖不说,国际上也是纷纷给予了极高赞誉。这是北欧设计的“黄金时期”。

后现代设计的繁盛,一时风头盖过了北欧设计。大众消费及劳动成本的增加,与北欧设计讲究的小公司制作工艺不太相符了,但也有公司里另辟蹊径,北欧人毕竟很擅长做“结合”,比如宜家就把小公司的工艺做成了大公司的批量生产,简单实用、美观大方、耐用便宜,而且还鼓励人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感觉似曾相识?是的,就是我刚刚介绍的“lagom”。

而且,宜家为了让这种生活状态更深入人心,还和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合作做了一个叫做 “Live Lagom”的营销活动,主旨是,教你如何可持续的生活,宜家会给客户发放礼券,来鼓励他们购买自己的产品,而这些产品会帮助消费者节能、节水,减少排放,从而健康的生活下去,嗯,真“Lagom”。

这样,你应该能分清楚Lagom和Hygge了吧,前者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后者只是你在壁炉旁喝一杯咖啡的幸福瞬间而已。

还有人觉得,北欧风不就是极简主义?或者说,性冷淡。

这完全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极简主义是日本的设计代表风格,如果说对比,北欧风是视觉上的“简”,而极简风是内心的“空”。

北欧的低温需要明亮色彩的照亮,不难看出和北欧的森林、水、天空一样,颜色干净而且界限分明。而日本的文化底蕴则希望人们获得心灵的安定,回归本质,类似于“禅意”。

北欧的各品牌是完全不赞同自己的产品是“性冷淡”这一点的,或者说,北欧品牌的风格比性冷淡要多元得多。丹麦设计师品牌HAY多数运用暖性的设计元素和多彩的配色,“其实北欧的设计重要的部分是使用的材质天然且颜色明朗,整个家具设计当中,墙和地六个面不会有雕花或图样的元素,通过线条和色块来进行区分。”HAY亚太总监Kim Bukbjerg Fiedler也说出了自己品牌的主要特点,哪儿有性冷淡的产品会使用少女心十足的茱萸粉呢?

不只是家居品牌,时装品牌同样在往北欧风上靠。简单明亮的色彩和利落的剪裁,对一件衣服而言,很吸粉。就拿哥本哈根女装品牌Ganni来说,2016年秋冬系列中一件280英镑的粉色毛衣除了在设计上保留高领、宽松、简洁这几点要素之外,还把当季流行的Pantone粉调得更明亮了些,不算特别,但是又有点与众不同,特别是网红们在Instagram上晒图后,这件毛衣立刻被一抢而空。

当你所熟知的各家居品牌、各服装品牌都在力捧北欧风的时候,你就很难跳出这个“坑”了,特别是,还有一众博主、网红在社交平台上疯狂的用Lagom、Hygge、Fika来描述自己的生活质感。

Kayleigh Tanner开了一个博客叫Hello Hygge,她在博客里说道:我第一次看到Hygge这个词是在Trine Hahnemann的《斯堪的纳维亚的圣诞节》这本书中,现代生活中要做到真正的Hygge不容易,但是绝对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大家都希望达到那样一种感觉。

在网络上,热词是能很快造成“病毒式传播”的,在网红博主的推波助澜下,尤其是社交平台,会自发产生群体行为,而这种群体行为,是能感染的。

当你看到有你关注的博主在某家色彩明亮的咖啡店,点了一碗不含脂肪的燕麦糊,恰到好处的光线让这位博主看起来容光焕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适感,脸上也是刚刚好的微笑,你也会想去那打个卡吧,来证明,自己的生活里同样也能如此Hygge。

有人去分析过Hygee、Lagom这批词产生的社会缘由,大致是与北欧国家对公众福利、民主平等追求有关,而且,也将这些词与北欧人幸福指数高联系在一起。

要说受到追捧,除了他们所表达或者说所指向的具象物体一般般贵却又看起来质感很好之外,还和已形成的“反应圈”相关,而这个反应圈,少不了各品牌和各路网红的推波助澜。

如果把Lagom当做是一种处事方式或者生活态度,很有利于维持社会秩序,或者说保持心情舒畅。

坐飞机行李延误了好长时间,Lagom的人不会焦虑,而是等在传送带周围,和周围的人聊聊天;家庭聚会的时候,彼此谈论的不仅是工作,还有自己如何给狗梳毛,抑或是组装了一件不错的家具之类。

“温和”是能描述Lagom心态比较贴切的中文词语了,或者说,中庸之道,但凡会用这种方式去思考和处事的人,发脾气和起冲突的可能性都不太大。

“Lagom教我们如何避免过度和极限的思考方式,使我们能更好的了解什么是我们快乐,哪些有助于自己,通过Lagom思想,情绪会很平和。”

图片来源:THINKSTOCK、Lola Akinmade Åkerström、Ganni官网、MUJI Labo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Hygge、Lagom和Fika,这三个描述北欧生活的词有什么不同?

蜡烛、暖暖的香薰灯、咖啡,以及低饱和度的壁纸和家具颜色,这不正适合晒图和卖东西吗?

先点出三个词,Hygge、Lagom和Fika。

在寒冷的夜晚,坐在壁炉边,被一条大大的羊毛围巾包裹住身体,喝着红酒,并抚摸睡着的狗,也许周围还点满了蜡烛,这是“Hygge”。

阳光明媚的午后时光,在公司的办公室或者街边的咖啡馆享受一段和工作无关的咖啡闲篇,这是“Fika”。

自己动手组装家具、甚至给自己的房子组建一个阳台,刷漆、铺地板,节约用水以及使用可回收材料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Lagom更强调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简单点来说就是“不多不少,刚刚好”。

这三个词,代表了所有你能想到的北欧风。

从定义来说,北欧风首先从家居设计领域刮起。Scandinavian Design(北欧设计)指的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从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兴起的设计风格,特征是:注重功能性、追求理性,讲究简洁明朗的颜色和淡雅清爽的自然材质,线条流畅,不事雕琢。

还需要补充一个概念,新功能主义。功能主义源于德国,德国人认为这种纯粹的功能主义实用易学,但是从美观度来说就有点堪忧了。北欧人则取长补短,1930年举办的斯德哥尔摩展览中的一众家具和产品,兼具理性和情感,由此出现了“新功能主义”这个术语。

之所以将北欧风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算起,主要是那会儿的北欧设计简直厉害到可以横扫国际各项大奖。1951年,伦敦希尔斯家具展的小型展馆“北欧生活设计展”中展出了北欧国家的一些家居照明设计,这是“北欧设计(Scandinavian Design)”这个词组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接下来一发不可收拾了。

1951年的米兰三年展中,北欧设计一展成名,丹麦、芬兰分别斩获四项大奖不说,国际上也是纷纷给予了极高赞誉。这是北欧设计的“黄金时期”。

后现代设计的繁盛,一时风头盖过了北欧设计。大众消费及劳动成本的增加,与北欧设计讲究的小公司制作工艺不太相符了,但也有公司里另辟蹊径,北欧人毕竟很擅长做“结合”,比如宜家就把小公司的工艺做成了大公司的批量生产,简单实用、美观大方、耐用便宜,而且还鼓励人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感觉似曾相识?是的,就是我刚刚介绍的“lagom”。

而且,宜家为了让这种生活状态更深入人心,还和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合作做了一个叫做 “Live Lagom”的营销活动,主旨是,教你如何可持续的生活,宜家会给客户发放礼券,来鼓励他们购买自己的产品,而这些产品会帮助消费者节能、节水,减少排放,从而健康的生活下去,嗯,真“Lagom”。

这样,你应该能分清楚Lagom和Hygge了吧,前者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后者只是你在壁炉旁喝一杯咖啡的幸福瞬间而已。

还有人觉得,北欧风不就是极简主义?或者说,性冷淡。

这完全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极简主义是日本的设计代表风格,如果说对比,北欧风是视觉上的“简”,而极简风是内心的“空”。

北欧的低温需要明亮色彩的照亮,不难看出和北欧的森林、水、天空一样,颜色干净而且界限分明。而日本的文化底蕴则希望人们获得心灵的安定,回归本质,类似于“禅意”。

北欧的各品牌是完全不赞同自己的产品是“性冷淡”这一点的,或者说,北欧品牌的风格比性冷淡要多元得多。丹麦设计师品牌HAY多数运用暖性的设计元素和多彩的配色,“其实北欧的设计重要的部分是使用的材质天然且颜色明朗,整个家具设计当中,墙和地六个面不会有雕花或图样的元素,通过线条和色块来进行区分。”HAY亚太总监Kim Bukbjerg Fiedler也说出了自己品牌的主要特点,哪儿有性冷淡的产品会使用少女心十足的茱萸粉呢?

不只是家居品牌,时装品牌同样在往北欧风上靠。简单明亮的色彩和利落的剪裁,对一件衣服而言,很吸粉。就拿哥本哈根女装品牌Ganni来说,2016年秋冬系列中一件280英镑的粉色毛衣除了在设计上保留高领、宽松、简洁这几点要素之外,还把当季流行的Pantone粉调得更明亮了些,不算特别,但是又有点与众不同,特别是网红们在Instagram上晒图后,这件毛衣立刻被一抢而空。

当你所熟知的各家居品牌、各服装品牌都在力捧北欧风的时候,你就很难跳出这个“坑”了,特别是,还有一众博主、网红在社交平台上疯狂的用Lagom、Hygge、Fika来描述自己的生活质感。

Kayleigh Tanner开了一个博客叫Hello Hygge,她在博客里说道:我第一次看到Hygge这个词是在Trine Hahnemann的《斯堪的纳维亚的圣诞节》这本书中,现代生活中要做到真正的Hygge不容易,但是绝对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大家都希望达到那样一种感觉。

在网络上,热词是能很快造成“病毒式传播”的,在网红博主的推波助澜下,尤其是社交平台,会自发产生群体行为,而这种群体行为,是能感染的。

当你看到有你关注的博主在某家色彩明亮的咖啡店,点了一碗不含脂肪的燕麦糊,恰到好处的光线让这位博主看起来容光焕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适感,脸上也是刚刚好的微笑,你也会想去那打个卡吧,来证明,自己的生活里同样也能如此Hygge。

有人去分析过Hygee、Lagom这批词产生的社会缘由,大致是与北欧国家对公众福利、民主平等追求有关,而且,也将这些词与北欧人幸福指数高联系在一起。

要说受到追捧,除了他们所表达或者说所指向的具象物体一般般贵却又看起来质感很好之外,还和已形成的“反应圈”相关,而这个反应圈,少不了各品牌和各路网红的推波助澜。

如果把Lagom当做是一种处事方式或者生活态度,很有利于维持社会秩序,或者说保持心情舒畅。

坐飞机行李延误了好长时间,Lagom的人不会焦虑,而是等在传送带周围,和周围的人聊聊天;家庭聚会的时候,彼此谈论的不仅是工作,还有自己如何给狗梳毛,抑或是组装了一件不错的家具之类。

“温和”是能描述Lagom心态比较贴切的中文词语了,或者说,中庸之道,但凡会用这种方式去思考和处事的人,发脾气和起冲突的可能性都不太大。

“Lagom教我们如何避免过度和极限的思考方式,使我们能更好的了解什么是我们快乐,哪些有助于自己,通过Lagom思想,情绪会很平和。”

图片来源:THINKSTOCK、Lola Akinmade Åkerström、Ganni官网、MUJI Labo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