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优客工场与方糖小镇成立合资公司 共同抵御WeWork在国内的扩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优客工场与方糖小镇成立合资公司 共同抵御WeWork在国内的扩张

优客工场正在进行的战略则更像谷歌,采用开放的生态系统,更多第三方建立合作,合作方式灵活。

9月23日,中国联合办公领域两大品牌“优客工场”和“方糖小镇”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互换部分股份,并成立新的合资子公司。

优客工场董事长毛大庆将兼任新公司董事长,方糖小镇CEO万里江将兼任新公司CEO,合资公司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运营双方门店、打通双方会员体系、整合双方生态资源等,并以轻资产形式对外输出管理、技术和生态资源。

优客工场(UrWork)由毛大庆成立于2015年4月,是全球共享办公领域除了WeWork以外的另一只独角兽,刚刚在今年8月完成12亿元Pre-C轮融资。优客工场的投资方除了早期的红杉中国、真格、创新工场、高榕,后期大多具有地产背景,这自然与毛大庆的地产行业背景有关。

根据优客工场数据,截止2017年8月,优客工场已经在全球30座城市布局了100个共享办公空间,总管理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拥有入驻企业4000家,5万名会员。这其中包括海外城市新加坡、纽约、旧金山、伦敦、洛杉矶等,国际会员5000名。 

方糖小镇则由万里江成立于2015年4月,截止2017年7月,方糖小镇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共拥有25个社区,2万个工位。高管团队来自华住、德必、阿里巴巴、宜家、如家、携程和雷格斯,获得过华住、歌斐、鼎晖的投资。

其中,歌斐系诺亚控股旗下从事资产管理的全资子公司,房地产基金投资也是其业务之一。而诺亚财富和歌斐也是优客工场的投资方之一。

“我们两家之后好几个股东都是相通的,这次整合之后其实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把背后的资本带来更好一个更大的舞台。”毛大庆在双方的战略合作发布会上表示。

如果你关注优客工场的话,会发现它很乐于跟别家的共享办公品牌建立各种合作。

最早是在2016年3月,优客工场战略入股无界空间,双方保持独立运营。

今年4月,优客工场与洪泰创新空间战略合并,合并后,洪泰空间产品线依然保持独立运营。今年7月,他们又战略投资了华南共享办公团队Wedo。

优客工场还在跟海外的共享办公运营商建立合作,今年7月,优客工场宣布与美国共享办公空间Serendipity Labs合作,当然,这成了优客工场惹上官司的一个导火索,我们之后会详细说。

今年9月,优客工场还投资了印尼共享办公空间团队ReWork,开始布局东南亚。

这可能只是我搜罗的一个不完全名单,看得出来,优客工场除了自己做共享办公,还喜欢投资别人家的团队。从某种意义上,优客工场不只是家共享办公运营商,它正在承担另一个角色——共享办公领域的投资机构,而毛大庆也已经是多家共享办公团队的董事了。

不过,优客工场投其他共享办公团队并不只为了投资回报,这样的布局更重要的是,整合共享办公领域各家的资源。优客工场甚至曾经发起过共享办公领域的“万向空间联盟”,推荐联盟成员采用优客工场研发的空间管理系统。

顺带和WeWork做一下对比,即便WeWork已经达到现在的体量,它却很少和与其做同类业务的团队有合作,不多的几次收购都和办公软件相关,直到今年8月才收购了东南亚一家共享办公团队Spacemob。

那么,这次优客工场和方糖又是怎么个合作方式?

这不是一次合并,“首先我们俩不是合并,我们是联合体。商业运行上,两家公司仍然是独立的商业运行经济体。”万里江在发布会上反复强调了这一点。但又不只是松散的联盟,确实在股权层面上发生了变动,交叉持股,甚至还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

双方没有透露互换了部分股份的比例,从毛大庆兼任新的合资公司董事长,万里江兼任CEO来看,可能这次还是偏向于优客工场投资了方糖。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架构安排?

“联合办公应该说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跟企业资源流动的高速投入,其实是未来城市的基础设施,我一直把共享办公当成城市基础设施的看待。”毛大庆认为,“联合办公有一个更大的资源是企业池,我们谈的第一条就是客户打通,这是最关键的,等于我们把两个铁路运营公司运营的客户放在一块。”

“联合办公最重要的两个价值,一个是网络,一个是企业。联合办公估值更大的想象力在于网络,中国一定会诞生一个品牌,比星巴克更好的办公室。”万里江同样认为。

除此之外,二者还会探索更多层面的合作,“这个平台的意义是很大。包括会员的打通,场地之间的资源共享,还有运营标准的制定等。这也是国际上流行的操作方式,以联合体的方式存在,双发发挥各自的优势。”毛大庆表示。

与此同时,在这样的架构下,双方还可以按照各自的基因保持独立的成长空间。

同时毛大庆和万里江都认为未来一般皆有可能。未来也会探寻很更多合作,包括人员可能有一些交换,比方可能把一部分的东西放在合资平台上。也不排除,这家合资公司未来变成的实体。

毛大庆、万里江等在方糖小镇

另一方面,毛大庆否认了这是一种“抱团取暖”的行为。

“我不赞成抱团取暖这个词, 抱团取暖是一个很被动的词,我们认为这个行业其实在上升过程中,不是说我们俩过不下去了,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对于发布会上媒体的质疑,毛大庆表示。

“我们现在谁都不冷。”万里江很有默契地补充道。

毛大庆认为,城市空间已经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意味着空间价值升值更多来自资产管理和运营,而不是从前的建设和买卖,不只是共享办公,其他的商业空间的运营也面临同样的机遇。

我同意的一个观点是,共享办公是一个具有网络规模效应的生意,而且是全球级别上的。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具有海外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海外企业也希望进入中国。全球化网络布局决定了共享办公运营商的国际竞争力。

当然,目前在全球化网络布局已经建立规模壁垒的自然是WeWork,这也是除了社区建设、大公司在入驻WeWork之外,WeWork最喜欢讲的故事。

创立于2010年的WeWork ,截止到目前,已经扩张至全球17个国家,52个城市,163个地点,拥有15万名会员。WeWork在今年陆续拿到多笔大额融资,最近也是最大的一笔来自软银Vision Fund的44亿美元,估值已经超过了200亿美元。

即便优客工场在门店数量和会员规模上和WeWork差别只有2倍左右,但二者估值却相差将近20倍,其中最显著的一个原因在于WeWork的门店布局是全球,而优客工场则基本在中国。

如果说软性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是难以捉摸的,WeWork的全球化的网络规模被认为是其硬性壁垒,而且是其竞争对手难以在短时间内超越的。“从社区的意义上来说,我们是一个全球化的国际社区,我们可以为会员带来全球的资源,开拓全球业务的可能性。目前还没有其他的共享办公空间运营者拥有这样可以享受全球资源的国际化社区。”WeWork的一位高管曾在接受界面采访时表示,这也是几乎所有的WeWork高管在采访中喜欢强调的。

WeWork在全球各个重要市场大多已有布局,但只是作为其全球化网络的节点,以节点布局的速度均衡扩张,在大多数海外市场的办公空间远远没有达到其在美国那样的网络密度。尽管这些竞争者在国际布局上还不及WeWork,但在本土市场的密度却更高。这显然分流了WeWork在当地的客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本地市场的客户拓展,有国际扩张需求的客户毕竟占比更少。

自从2016年4月进入中国以来,WeWork在大中华区目前只在北京、上海、香港3个城市开设了9个办公空间,另有3个办公空间即将开业,预计在2017年底将拥有超过1.5万名会员。 这可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客户拓展,比如吸引一些对中国城市网络有需求,但海外扩张需求弱的客户。

不过,为了抵御本土市场竞争,WeWork正在几个重点市场建立本地化团队或者单独的实体,比如中国WeWork,WeWork日本和WeWork太平洋,整个亚洲的扩张进程都在加速。

弘毅投资和WeWork宣布成立中国WeWork的时候表示,本地化的团队组建,将是中国WeWork首先面对的重要任务。“现在我这儿重要的工作是尽快把本地化团队建立起来,从CEO到高管,到每一个城市的负责人,我们都在找人。”弘毅投资董事长兼CEO赵令欢表示。

而中国WeWork团队组建后,将会大大加快扩张速度,以及将会向二线城市下沉,到时候将会真正对中国本土共享办公运营商的生存造成挑战。

因此,在国内抵御WeWork的竞争,以及海外扩张构建自己的全球化网络布局,是中国共享办公运营商接下来的战略重点。

抵御WeWork在国内的竞争,是优客工场和方糖的这次联合的背景之一。

“WeWork普及了中国人心目中联合办公的概念。但WeWork卖得特别贵,大家都还是愿意选择性价比高的。还有一句话,就说我总结的,不是毛总说的,像这种创新型的企业,这么大体量的,过去十年这种外资企业在全中国没有一家。”万里江表示。

万里江之所以向媒体强调这不是毛总的说法,原因在于,WeWork和优客工场(UrWork)正在打官司。WeWork已经不止一次向优客工场发起诉讼。今年7月在英国以LOGO侵权,之后9月又在纽约以LOGO和App设计侵权。

优客工场采用UrWork的英文名字已经很久了,但WeWork现在才开始发起诉讼的原因在于,优客工场已经开始海外扩张的行动了,这刺激到WeWork的雷区。

今年7月,优客工场宣布与美国共享办公空间Serendipity Labs合作,准备10月在曼哈顿华尔街金融区自由街28号开出3.4万平方英尺(约3159平方米)的共享办公空间,这栋物业目前的业主是中资企业复兴集团。在此之前,优客工场已经在美国洛杉矶、新加坡开业门店,同时,还计划向美国旧金山、英国伦敦扩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WeWork的战略类似于像苹果一样打造高端而且封闭的生态,独家掌握会员,每家店都亲自运营。即便成立了本地化团队,依然在WeWork的统一品牌管理下。而优客工场正在进行的战略则更像谷歌,采用开放的生态系统,更多第三方建立合作,合作方式灵活。

优客工场的开放合作战略可以迅速整合资源,而减弱了WeWork先发积累的规模优势,尤其是全球化的网络布局带来的壁垒,这恐怕是WeWork对其表示警惕的原因。

无论如何,优客工场的海外扩张已经开始了,界面创业会保持关注。

 

——————————

关注「界面创业」公众号
阅读有价值和有意思的创业报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优客工场与方糖小镇成立合资公司 共同抵御WeWork在国内的扩张

优客工场正在进行的战略则更像谷歌,采用开放的生态系统,更多第三方建立合作,合作方式灵活。

9月23日,中国联合办公领域两大品牌“优客工场”和“方糖小镇”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互换部分股份,并成立新的合资子公司。

优客工场董事长毛大庆将兼任新公司董事长,方糖小镇CEO万里江将兼任新公司CEO,合资公司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运营双方门店、打通双方会员体系、整合双方生态资源等,并以轻资产形式对外输出管理、技术和生态资源。

优客工场(UrWork)由毛大庆成立于2015年4月,是全球共享办公领域除了WeWork以外的另一只独角兽,刚刚在今年8月完成12亿元Pre-C轮融资。优客工场的投资方除了早期的红杉中国、真格、创新工场、高榕,后期大多具有地产背景,这自然与毛大庆的地产行业背景有关。

根据优客工场数据,截止2017年8月,优客工场已经在全球30座城市布局了100个共享办公空间,总管理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拥有入驻企业4000家,5万名会员。这其中包括海外城市新加坡、纽约、旧金山、伦敦、洛杉矶等,国际会员5000名。 

方糖小镇则由万里江成立于2015年4月,截止2017年7月,方糖小镇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共拥有25个社区,2万个工位。高管团队来自华住、德必、阿里巴巴、宜家、如家、携程和雷格斯,获得过华住、歌斐、鼎晖的投资。

其中,歌斐系诺亚控股旗下从事资产管理的全资子公司,房地产基金投资也是其业务之一。而诺亚财富和歌斐也是优客工场的投资方之一。

“我们两家之后好几个股东都是相通的,这次整合之后其实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把背后的资本带来更好一个更大的舞台。”毛大庆在双方的战略合作发布会上表示。

如果你关注优客工场的话,会发现它很乐于跟别家的共享办公品牌建立各种合作。

最早是在2016年3月,优客工场战略入股无界空间,双方保持独立运营。

今年4月,优客工场与洪泰创新空间战略合并,合并后,洪泰空间产品线依然保持独立运营。今年7月,他们又战略投资了华南共享办公团队Wedo。

优客工场还在跟海外的共享办公运营商建立合作,今年7月,优客工场宣布与美国共享办公空间Serendipity Labs合作,当然,这成了优客工场惹上官司的一个导火索,我们之后会详细说。

今年9月,优客工场还投资了印尼共享办公空间团队ReWork,开始布局东南亚。

这可能只是我搜罗的一个不完全名单,看得出来,优客工场除了自己做共享办公,还喜欢投资别人家的团队。从某种意义上,优客工场不只是家共享办公运营商,它正在承担另一个角色——共享办公领域的投资机构,而毛大庆也已经是多家共享办公团队的董事了。

不过,优客工场投其他共享办公团队并不只为了投资回报,这样的布局更重要的是,整合共享办公领域各家的资源。优客工场甚至曾经发起过共享办公领域的“万向空间联盟”,推荐联盟成员采用优客工场研发的空间管理系统。

顺带和WeWork做一下对比,即便WeWork已经达到现在的体量,它却很少和与其做同类业务的团队有合作,不多的几次收购都和办公软件相关,直到今年8月才收购了东南亚一家共享办公团队Spacemob。

那么,这次优客工场和方糖又是怎么个合作方式?

这不是一次合并,“首先我们俩不是合并,我们是联合体。商业运行上,两家公司仍然是独立的商业运行经济体。”万里江在发布会上反复强调了这一点。但又不只是松散的联盟,确实在股权层面上发生了变动,交叉持股,甚至还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

双方没有透露互换了部分股份的比例,从毛大庆兼任新的合资公司董事长,万里江兼任CEO来看,可能这次还是偏向于优客工场投资了方糖。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架构安排?

“联合办公应该说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跟企业资源流动的高速投入,其实是未来城市的基础设施,我一直把共享办公当成城市基础设施的看待。”毛大庆认为,“联合办公有一个更大的资源是企业池,我们谈的第一条就是客户打通,这是最关键的,等于我们把两个铁路运营公司运营的客户放在一块。”

“联合办公最重要的两个价值,一个是网络,一个是企业。联合办公估值更大的想象力在于网络,中国一定会诞生一个品牌,比星巴克更好的办公室。”万里江同样认为。

除此之外,二者还会探索更多层面的合作,“这个平台的意义是很大。包括会员的打通,场地之间的资源共享,还有运营标准的制定等。这也是国际上流行的操作方式,以联合体的方式存在,双发发挥各自的优势。”毛大庆表示。

与此同时,在这样的架构下,双方还可以按照各自的基因保持独立的成长空间。

同时毛大庆和万里江都认为未来一般皆有可能。未来也会探寻很更多合作,包括人员可能有一些交换,比方可能把一部分的东西放在合资平台上。也不排除,这家合资公司未来变成的实体。

毛大庆、万里江等在方糖小镇

另一方面,毛大庆否认了这是一种“抱团取暖”的行为。

“我不赞成抱团取暖这个词, 抱团取暖是一个很被动的词,我们认为这个行业其实在上升过程中,不是说我们俩过不下去了,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对于发布会上媒体的质疑,毛大庆表示。

“我们现在谁都不冷。”万里江很有默契地补充道。

毛大庆认为,城市空间已经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意味着空间价值升值更多来自资产管理和运营,而不是从前的建设和买卖,不只是共享办公,其他的商业空间的运营也面临同样的机遇。

我同意的一个观点是,共享办公是一个具有网络规模效应的生意,而且是全球级别上的。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具有海外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海外企业也希望进入中国。全球化网络布局决定了共享办公运营商的国际竞争力。

当然,目前在全球化网络布局已经建立规模壁垒的自然是WeWork,这也是除了社区建设、大公司在入驻WeWork之外,WeWork最喜欢讲的故事。

创立于2010年的WeWork ,截止到目前,已经扩张至全球17个国家,52个城市,163个地点,拥有15万名会员。WeWork在今年陆续拿到多笔大额融资,最近也是最大的一笔来自软银Vision Fund的44亿美元,估值已经超过了200亿美元。

即便优客工场在门店数量和会员规模上和WeWork差别只有2倍左右,但二者估值却相差将近20倍,其中最显著的一个原因在于WeWork的门店布局是全球,而优客工场则基本在中国。

如果说软性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是难以捉摸的,WeWork的全球化的网络规模被认为是其硬性壁垒,而且是其竞争对手难以在短时间内超越的。“从社区的意义上来说,我们是一个全球化的国际社区,我们可以为会员带来全球的资源,开拓全球业务的可能性。目前还没有其他的共享办公空间运营者拥有这样可以享受全球资源的国际化社区。”WeWork的一位高管曾在接受界面采访时表示,这也是几乎所有的WeWork高管在采访中喜欢强调的。

WeWork在全球各个重要市场大多已有布局,但只是作为其全球化网络的节点,以节点布局的速度均衡扩张,在大多数海外市场的办公空间远远没有达到其在美国那样的网络密度。尽管这些竞争者在国际布局上还不及WeWork,但在本土市场的密度却更高。这显然分流了WeWork在当地的客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本地市场的客户拓展,有国际扩张需求的客户毕竟占比更少。

自从2016年4月进入中国以来,WeWork在大中华区目前只在北京、上海、香港3个城市开设了9个办公空间,另有3个办公空间即将开业,预计在2017年底将拥有超过1.5万名会员。 这可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客户拓展,比如吸引一些对中国城市网络有需求,但海外扩张需求弱的客户。

不过,为了抵御本土市场竞争,WeWork正在几个重点市场建立本地化团队或者单独的实体,比如中国WeWork,WeWork日本和WeWork太平洋,整个亚洲的扩张进程都在加速。

弘毅投资和WeWork宣布成立中国WeWork的时候表示,本地化的团队组建,将是中国WeWork首先面对的重要任务。“现在我这儿重要的工作是尽快把本地化团队建立起来,从CEO到高管,到每一个城市的负责人,我们都在找人。”弘毅投资董事长兼CEO赵令欢表示。

而中国WeWork团队组建后,将会大大加快扩张速度,以及将会向二线城市下沉,到时候将会真正对中国本土共享办公运营商的生存造成挑战。

因此,在国内抵御WeWork的竞争,以及海外扩张构建自己的全球化网络布局,是中国共享办公运营商接下来的战略重点。

抵御WeWork在国内的竞争,是优客工场和方糖的这次联合的背景之一。

“WeWork普及了中国人心目中联合办公的概念。但WeWork卖得特别贵,大家都还是愿意选择性价比高的。还有一句话,就说我总结的,不是毛总说的,像这种创新型的企业,这么大体量的,过去十年这种外资企业在全中国没有一家。”万里江表示。

万里江之所以向媒体强调这不是毛总的说法,原因在于,WeWork和优客工场(UrWork)正在打官司。WeWork已经不止一次向优客工场发起诉讼。今年7月在英国以LOGO侵权,之后9月又在纽约以LOGO和App设计侵权。

优客工场采用UrWork的英文名字已经很久了,但WeWork现在才开始发起诉讼的原因在于,优客工场已经开始海外扩张的行动了,这刺激到WeWork的雷区。

今年7月,优客工场宣布与美国共享办公空间Serendipity Labs合作,准备10月在曼哈顿华尔街金融区自由街28号开出3.4万平方英尺(约3159平方米)的共享办公空间,这栋物业目前的业主是中资企业复兴集团。在此之前,优客工场已经在美国洛杉矶、新加坡开业门店,同时,还计划向美国旧金山、英国伦敦扩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WeWork的战略类似于像苹果一样打造高端而且封闭的生态,独家掌握会员,每家店都亲自运营。即便成立了本地化团队,依然在WeWork的统一品牌管理下。而优客工场正在进行的战略则更像谷歌,采用开放的生态系统,更多第三方建立合作,合作方式灵活。

优客工场的开放合作战略可以迅速整合资源,而减弱了WeWork先发积累的规模优势,尤其是全球化的网络布局带来的壁垒,这恐怕是WeWork对其表示警惕的原因。

无论如何,优客工场的海外扩张已经开始了,界面创业会保持关注。

 

——————————

关注「界面创业」公众号
阅读有价值和有意思的创业报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