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集团在持续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日前,作为国家发改委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之一,中粮集团旗下中粮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资本”)正式挂牌成立,通过引入弘毅投资、北京首农、温氏投资等7家投资者,募集资金达69亿元。
这意味着中粮集团不再“一股独大”,并组建起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此次参与中粮混改的投资者中,弘毅投资出资18亿元,在7位新股东中持股比例最高;首农集团投资9亿元,居第四位。
弘毅投资创始人赵令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粮资本背靠中粮集团,已形成综合性央企金融控股平台。弘毅认可中粮资本的业务基础和经营能力,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同时又能发挥所长,包括在战略、机制、海内外并购整合等方面发挥优势。首农则是想中粮的渠道优势,为旗下食品、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铺路。
2016年以来,6家中粮下属专业化公司通过混改、职工持股等方式引资超过200亿元。截至目前,已有中粮置地、中粮包装、中粮工科、中粮肉食、中茶、中粮资本等14家专业化公司完成混改。其中,中粮肉食于去年11月正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主板,成为中粮旗下第十家上市公司。
中粮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赵双连表示:“明年年底前,将完成全部18家专业化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造,通过新的体制机制改变国企效率低、成本高、不适应市场的现象,未来,中粮集团将努力让百分之百的资产上市。”
此前,依托中粮资本的投资、金融功能,中粮集团还发起成立了“中粮产业调整优化基金”,目标是打造千亿规模的中国农粮领域“国字号”投资平台,助力农业产业发展。截至目前,该基金一期规模240亿元,中粮出资60亿元,引入其他投资者资金180亿元。总计将引入资本380亿元。
作为资本运营中心,从管资产到管资本,中粮集团正在积极创建三大平台:投资平台、融资平台及整合平台。除上述投资平台外,融资平台将在国际上代表国家直接融资,体现金融杠杆作用;整合平台则是代表国家,把分散在各个领域涉及粮食和食品的国有资产进行整合优化,解决行业小散乱的问题,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与此同时,基于自身现状与发展需求,改革中的中粮集团也在努力做好“加、减法”。一方面,聚焦粮油棉糖核心主业,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将原先相对分散的资产与管理职能,按十八家专业化公司设计整合,并在专业化公司层面推动股权多元化。另一方面,施行内部“止血”。2016年至今,共剥离僵尸和严重亏损企业183户,收回资金超过50亿元,有效地遏止了资金流失,优化了集团的资本。
这一些列改革措施已初见成效。2017年1月到8月,中粮集团完成销售收入2996亿元,利润总额达71.7亿元,实现了超同期、超历史峰值、超预算的好成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