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独孤伊人
坊间传闻大多不是“空穴来风”,近期光线传媒正式发布公告:微影时代和猫眼电影合并成一家公司。这家新公司以猫眼电影为主导。原猫眼电影CEO郑志昊继续担任新公司CEO。而微影时代的创始人林宁则成为了副董事长。
当天7人合影中,林宁站在了最中间,相比于左三位置的郑志昊来说,林宁的表情是较为沉重的,用他自己当天表达心情的词来说,“百感交集”。林宁被“架空”,合并后新公司的主动权也掌握在了猫眼手中。仿佛就像2015年微影时代收购格瓦拉时的一幕再次重演一样,只不过这次是林宁将他的微影转让给了他人。
从林宁的不忿到妥协,都发生了什么?
2015年,微影时代宣布收购格瓦拉时,林宁或许没想到,不到两年,娱票儿业务也将拱手转让出去。
商场如战场,现实本就无情,猫眼微影成立后,林宁在自己朋友圈对这张照片的配文则是:一部新的电影《猫眼微影》即将上映,光线、微影、腾讯、美团点评共同出品。新公司的CEO郑志昊在下面评论:一起加油!一起创造奇迹!
2015年底,微影时代收购格瓦拉那会儿,跟猫眼就合并事宜也谈过多次,只不过一直没有谈拢。
2017年初,林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过一直考虑收购猫眼。
不过7月初,猫眼和微影传来合并消息的时候,林宁的态度则是180°大转变,最主要原因在于,合并方案跟林宁最初的意愿不相符。从林宁早期的合并意愿来看,他是想像收购格瓦拉一样,将猫眼的票务业务整合到娱票儿中来。当时有记者找他求证合并事件时,他说得很不客气:“我们是个电影、演出、体育的泛娱乐公司,猫眼只是一个票务公司,就别自作多情了”。
但从票务市场份额来看,娱票儿市场占有率一直逊色于猫眼电影。尽管娱票儿市场份额一直稳居在前三,但面对着淘票票在今年第二季度成功逆袭成首位后,猫眼电影和微影时代背后的股东腾讯不会再“坐以待毙”了。为了联合两家票务一起抗衡淘票票背后的阿里,权衡之下,林宁和娱票儿自然成为了“弃子”。
“微格时代”100%股权换来的39.74亿元,被微影时代用来注资“猫眼电影”,也给林宁换来一个副董事长的位置,微影持有27.59%的股权,但光线依然是最大股东。
目前票务市场份额依旧靠继续砸钱维持,这点上光线是没法与阿里可比的。腾讯也不会坐视不理,预测将来在股权上势必还要进行一番动荡。
辛苦三年的林宁,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2014年5月,林宁创了微影时代,靠着票务业务起家,并在前三年顺利拿到了B轮、C轮、C+轮融资。
尤其在C轮两次融资下来,微影时代融资总额达45亿人民币,公司估值为20亿美金。
但拿到融资的这几年里,林宁带领下的微影时代也一直沉迷在各种投资中:成立影视公司、基金组织或参投各种中小文化公司,投资案例近20起。
三年下来,微影时代四处扩张,涉足领域包括演出、体育赛事、影业制作和发行业务,并专门成立了一直规模超40亿元的基金做投资。
但是,在电影投资上,微影时代2016年参与的《致青春2》(4亿保底)、《盗墓笔记》(10亿保底)、《铁道飞虎》(10亿保底)几部影片保底失败,近年来参与投资的多部海外影片票房也不是特别理想。
比如,近4亿美元投资的《攻壳机动队》在大陆市场仅2.6亿元票房,《变形金刚5》票房也成系列最差,最终只有16亿元票房。今年5月底的戛纳电影节,微影时代又疯狂购买了9部海外片的中国发行权,《无爱可诉》、《敬畏》、《你从未在此》、《12天》等片名更是有点“文艺高冷”。
扩张过快,加上经营不善,让微影时代失去了资本热捧。至少截止到目前,微影时代再没传出D轮融资的消息。而据腾讯财经报道,目前介入到微影时代的投资方,已经有的开始转让股份选择退出。
也正是这些蠢蠢欲动的投资方,加速了微影时代与猫眼的合并。
对于产品和运营商的短板,林宁也有想办法弥补过。2017年2月6日,前优酷土豆首席产品官顾思斌加盟微影时代,接替林宁担任总裁,负责公司运营,林宁则选择退居幕后,将精力放在公司战略和资本运作层面上。
林宁互联网创业的初心是什么?
林宁把微影时代定位为“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过程中,承载的一个大数据的互联网公司,应用在制宣发的过程中的一个娱乐公司。”在去年成立娱跃影业时,他还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条丑丑的小黑鱼在水中很孤立,但它汇聚了海里所有的小鱼,并成为鱼群的眼睛,带着一起在海洋里探索,看更广阔的世界的故事。
林宁认为,娱跃就是这样一条小鱼,可以在用户和数据基础下,发挥移动互联网社交属性。而成立微影时代之前,林宁拥有超过10年互联网媒体及营销管理经验。
1996年,林宁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进入福建电视台工作,随后做了频道运营总监助理。2000年,林宁参与福建电视台《互联网改变中国》采访时,一下子被点燃了在互联网行业的兴趣。那年,他辞职北漂,当时想做一个娱乐网站,恰逢互联网泡沫破裂,林宁融资失败。
为了生存,林宁曾拾起本行,开了家“紫禁之巅”的广告公司,主要拍商业广告片,高峰期时一年利润可达3000万,最后这家公司在2005年被一家上市公司收购。
2007年,林宁准备再次创业,开了一家“热度传媒”的视频网站,并拿到了日本三井集团和日本一家银行的A轮、B轮融资,由于业绩不太理想,林宁考虑转型做团购,2009年F团(放心团)上线。这段时期,美团、拉手网等团购网站也相继出现。
同时兼顾视频网站和团购,三井集团对于林宁的举动并不赞成,无奈林宁只能寻求更换董事会成员,这时愿意接盘的只有腾讯。在腾讯介入后,当时林宁旗下已经有F团、高朋、QQ团购三家团购公司。
与当下的互联网票务平台大战一样,当时的团购市场也面临了并购的命运。F团、高朋、QQ团购三家团购公司并购成为“高朋”后,原F团的营业额由美团的1/3缩减至1/6。
2012年,微信开始兴起,林宁将高朋的发展押注在了微信上,转做微商户,随着微信支付的广泛应用,高朋现金流逐渐回温。
如今,对于微影的发展,林宁也在做着自己的摸索。当今年5月份记者就关于《变形金刚5》保底问题对林宁进行采访时,他正在参加一个创业训练营,并进行着走沙滩戈壁的体能运动。
他说:“慢下来,你会发现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大家情感爆发了,互相认识更深了。创业也是一样的。快有快的好处,目标简单,慢也有慢的好处,你对产业的理解会更深刻。”两天戈壁走下来,带给林宁很大的感触。
林宁最新的朋友圈动态写道:初心不变,继续投资电影、演出、体育上下游,包括优质内容(IP、CP),新营销、新渠道,线下场景升级,新媒体知识付费等领域。
艾问每日人物(微信ID:iaskmedia)想说:
基于互联网基因的创业,成败只在一瞬。林宁的微影时代,面临的命运无非就是继续发展,亦或被收购,但只要互联网基因还在,林宁在创业这条路上还会继续走下去。娱票儿业务既已纳入猫眼微影,对于目前的林宁和微影时代来说,需要慢下节奏专研剩下擅长的业务板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