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以来,也门就陷入了连年无休的战乱之中,上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全球各经济体的竞争力排名,也门排在第137名位居最末,世界经济论坛称也门是一个“由于内战、经济崩溃、霍乱和接近饥荒的状况而遭到进一步破坏”的国家。
但最近,人们也许看到了状况正在好转的希望。据阿拉伯媒体alarabiya报道,也门环境水利部长Ezzi Shuraim在两周前访问了塔伊兹(Taiz),这是也门政府官员近年来首次访问这个不久前从胡赛因组织的武装力量中得到解围的城市。Ezzi Shuraim与当地政府会面,在讨论城市的恢复与重建问题之外,他还提到了位于塔伊兹西部一个名叫摩卡(Mocha)的滨海城市,并谈到今后可能在那里建造海水淡化厂(Desalination Plant)的计划。
咖啡爱好者也许会好奇,这个名叫摩卡的海边小城,为何会与人见人爱的花式咖啡有着相同的名字?答案是,这并不是一个巧合,因为摩卡咖啡的名字正源于这里,只是,这样的联系发生在距今数百年前。
如果将时间倒回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作为港口城市的摩卡,是海上贸易发达的繁荣商埠,许多商船装载着这个国家出产的带有狂野可可风味的咖啡豆,它们将穿越红海和地中海,最终化身为欧洲人餐桌上一种令人着迷的、有着巧克力风味的黑色饮料:咖啡。
根据大英百科全书的记载,18世纪初正是也门与欧洲咖啡贸易的鼎盛时期,直接奠定了欧洲咖啡文化的基础,并在日后进一步扩展到北美、亚洲等——可以说,没有也门的“摩卡”,就没有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咖啡风靡全球。
不要误会,埃塞俄比亚的确是咖啡的故乡,但根据世界咖啡研究组织(WCR)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五世纪,也门的摩卡港口就迎来了第一批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成为也门与咖啡结缘的起点。咖啡作为一种饮品首次出现在人类历史中,就是在也门的城市Zabid。
咖啡研究作者Mark Pendergrast在她的书中介绍,1450年,饮用咖啡成为也门的阿拉伯苏菲派信徒在晚祷之前的必备功课,以保持祷告期间头脑清醒。这种最初带有医药或宗教性质的饮品,很快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1517年,奥斯曼的土耳其人将也门纳入了他们的版图,经由这个盛极一时的帝国的推动,咖啡的声誉迅速传播开来。
15世纪末,穆斯林朝圣者进一步将咖啡推广到整个伊斯兰世界。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消费需求,也门人开始自己种植咖啡,也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咖啡作为农作物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国度。很快,人们发现,这种植物只能在高海拔地区种植,于是,毗邻高地、而且有着较完善码头基础建设的“摩卡”港口成为最适合出口咖啡的地点。
17世纪初,荷兰人最早建立了咖啡贸易公司,咖啡开始从摩卡港向欧洲出口,从阿姆斯特丹到巴黎的西欧市场,人们开始用“摩卡”来称呼这种令人提神醒脑的黑色饮料,“因为大部分豆子都从也门的摩卡港口出口到其他国家,于是,人们就用港口的名称来指代也门的咖啡。”由于带有独特的巧克力香气,人们后来将加入了可可奶或巧克力糖浆的花式咖啡,统一称作摩卡。
也门咖啡的产量如今已远不如从前,摩卡不再是全球咖啡的中心,甚至早就失去了作为商埠港口的功能,但也门仍出产着世界几款最独特的咖啡豆。例如也门玛妲莉摩卡咖啡(Mocha Mattari),到现在都是令真正的咖啡爱好者为之疯狂的一款豆子。
它来自也门首都西部的Bany Mattar省,当地的咖啡农依然延续着古老的咖啡生产和种植传统:尽量不使用化学肥料等人工化学制品,并通过栽种杨树以提供咖啡生长所需的阴凉空间。如同数百年前一样,这些树种植在陡峭的梯田上,在贫瘠干涸的土地上,生长出豆型细小、有着淡淡绿色的咖啡豆,在深度烘焙之后会展现出巧克力般诱人的苦甜韵味,以及红酒、烟草、肉桂等复合香气,还有悠长的奶油回甘。此外,由于产量稀少,也门的摩卡咖啡在市场上正变得倍加珍贵。2016年,也门咖啡的价格在美国的售价平均为173美元一磅。
也门的咖啡贸易虽然已经大不如前,但还保有着自身某些独特的优势,一方面,也门摩卡咖啡中的顶级品种如玛妲莉、依诗玛莉(Mokha Ismaili)等在咖啡市场中仍然极具价值,是令咖啡发烧友们疯狂热捧的精品咖啡。
另一方面,根据国际咖啡组织(ICO)的分析,西方国家的消费者近年来在咖啡消费方面愈加偏向质优价廉的原产地咖啡,而也门至今还保有着每年过万吨的咖啡产量,同时真正具有西方国家看重的原生态、无污染等卖点。如果能够提高咖啡豆的采摘、干燥和炒制技术,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使更多比例的豆子达到发达国家的进口标准,那么仍有很大的向上发展空间。或许,除了依靠外国的力量建立海水淡化厂之外,生长于这片土地的咖啡作物,将来也有可能为这个饱受战争和分裂困扰的国家带去些许希望。
题图来源:Medium
文图来源:Reuters、Dutch geographer-mapmaker Olfert Dapper、AP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