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莱
编辑 | 周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简称宁夏博物馆), 是中国省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50大庆献礼项目,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人民广场东街,总建筑面积30258平方米,其前身是1959年9月成立的宁夏地质博物馆筹备处,1973年正式更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位于银川市承天寺院内;2006年11月,总投资2.28亿元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新馆破土动工,200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宁夏博物馆对西夏文物的收藏陈列居全国博物馆之首。这里展出了自70年代起至今考古发掘出的西夏文物精品原始物件,有世界之最的文物一件,国宝级文物两件,国家一级文物100多件。这里可以领略到西夏高超的雕塑技艺、奇特的西夏文字、精美的制瓷工艺和绚丽的佛教艺术等四方面内容。
西夏王陵,西夏王朝的十三陵。
博物馆的第一层是“石刻史书”,用很大面积展示了贺兰山岩画,既有实物也有拓片。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神秘的远古人的生活记录——自古以来就有西戎、羌氐、匈奴、鲜卑、突厥、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在这里长期游牧、繁衍生息,岩画就是他们留下了的历史画卷。
这是贺兰山岩画中闻名世界的“太阳神”,太阳神的线条粗重圆滑,看起来像个外星人,大眼睛,脑袋眼睛周边都画着光芒似的放射线(据讲解还都是偶数的),真是炯炯有神,外加神采奕奕。也许,远古的人们认为有了太阳神,太阳的灵魂就会与他们同在一起,他们就不会害怕寒冷与黑暗。
先民们用虔诚的心在坚硬的岩石上凿刻,对神灵的崇拜主宰着他们的内心,充斥在他们的生活中。
手印,可能表示的是权利和占有的意思。可以这样看这幅岩画:右边大手的部落战胜了左边小手的部落,部落的牛羊垂着头走向战胜方,成为战胜方的战利品,上边有人和神作证,这个契约是永远有效的。
以马祭神的场面。六个小人连臂起舞,前面一头大马,是准备献给神灵的祭品。
可以想象,远古时的贺兰山是个风光秀美草木葱茏的动物乐园,图片中呈现出形象丰满的鹿和老虎,还有很多说不清的动物。
参观宁夏博物馆,也有必要了解神秘的西夏王国:
- 西夏王国的建立于1038年,开国皇帝是党项族(古羌族)人李元昊。国号大夏,因为在宋朝的西北边,中原地区习惯的叫西夏。
- 西夏王国的首都是银川。
- 西夏王国最盛时,曾管辖22州,包括今天的宁夏、陕西北部、甘肃大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部分地区,在中国形成了宋、辽(金)、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
- 1227年,西夏国被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所灭。
西夏文大号字木雕印版
宁夏博物馆历经近50 年的发展,经过每一位文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从一开始的一无所有到现在已成为一个颇具影响的省级大馆。这里的文物不像内地的文物那样成系列,但却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大气味道,真的要走进宁夏博物馆,面对面地凝视文物,才能感受到遥远的西夏王国历史就在眼前。
西夏王陵出土。青铜铸造,牛身长1.2米,重188公斤。铜牛中空,外表通体鎏金,制造时需要将冶炼、模具雕塑、浇注、抛光和鎏金等集于一体,需要高超的铸造工艺,是西夏艺术珍品。 仔细看这头大牛,连脖子上的褶皱都铸造出来了。能铸造这么头大牛,也可窥见西夏的国力强盛。它出土于西夏陵区 101号陪葬墓。
西夏王陵出土。高62厘米。这是个男性雕像(看手上的手镯,是一个圈),这个支柱其实是我们常见的碑座,西夏人是用人来抬驾崩皇帝的功德碑的,而且这个看起来彪悍的力士也有警卫和维护陵园安全的功能。
在西夏王陵里一共出土了11个支座,这两个为女性,除了身体特征外,手上戴两个手镯也是区分性别的特征之一。
胡旋舞是唐代非常流行的一种乐舞,出自于西域小国康国,很有名,但考古学者一直都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胡旋舞传入唐代之后,长安城内几乎是人人学跳胡旋舞,据说,安禄山就是善于跳胡旋舞而深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赏识。
胡旋舞石刻墓门是非常清晰、典型的胡旋舞图案,这类题材的石刻作品,是在我国唐代墓葬中首次发现,是研究唐代乐舞的珍贵资料。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
这是藏传佛教经典的西夏文译本,白麻纸精印,装帧完整,共9册约10万字,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它的发现将木活字的发明和使用时间提早了一个朝代,对研究中国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术具有重大价值。是我国的64件不能出国参展的文物之一。
西夏王陵出土的琉璃鸱吻,是用琉璃制成的一个形象奇特的怪兽,传说它是龙王九子之一。它长着龙头、鱼身、鱼尾,遍身鱼鳞纹。相传,它的嘴可以吸入火焰,尾可以引来水源,是避火除灾的象征。
彩绘泥塑罗汉。 西夏是个笃信佛教的国度,泥塑作品在西夏具有很高的水平,在敦煌莫高窟也有西夏泥塑作品发现。这几尊西夏泥塑每一尊都是完美的艺术品。
雕像体态丰满,神态怡然,形神兼备。纹饰线条流畅,技法运用纯熟。细节放大从面部表情看,佛像纯真自然,纹饰线条简练,达到了以形写神的艺术境界。
贺兰县宏佛塔天宫中曾出土六尊西夏泥塑佛头残像,造型完好者仅两尊。佛像头顶为螺髻,中间有一白色肉瘤,面相方颐,双眉隆起,眉间有白毫,眼珠乌亮,为黑色釉料特制。下眼睑上有黑色泪痕,系高温下眼珠釉料化滴流出所致。佛鼻梁高直,厚唇上用墨线绘出八字胡须,下颌用墨线绘日、月、云状纹饰。塑像月牙形眉毛,深目,与额头连成直线的高鼻,使佛像面部表情显得平淡、冷静。半闭双眼,流露出沉思内省的神态。恬静而庄重,具有犍陀罗造像艺术的古朴风格。丰腮、下巴圆润、眉如弯月、嘴唇短厚、圆而近方的脸型特征,是以当时人们公认的典型面相标准而塑造的,富有唐代造像遗风。
回首卧式错金银铜羊,高5厘米,身上用金丝银丝镶嵌出卷曲的毛状图案,生动有趣,工艺非常精湛。
声 明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后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