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脱口秀这个舶来品能否站稳脚跟 中国的脱口秀市场究竟如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脱口秀这个舶来品能否站稳脚跟 中国的脱口秀市场究竟如何?

《脱口秀大会》以差异化的喜剧定位完成了对喜剧脱口秀市场的一次开拓,助力中国喜剧脱口秀生态圈的形成,开创了中国综艺节目的先锋品类。

近年来,网络脱口秀发展势头很猛,大有盖过电视脱口秀之势。网络脱口秀尤其是知识类脱口秀,改变了人们对于网络自制节目泛娱乐性的快餐文化印象。但这个舶来品能否站稳脚跟,中国的脱口秀市场未来发展如何?

《脱口秀大会》话题引爆网络

今年8月份,一档名为《脱口秀大会》的节目在腾讯视频上线。光看名字,恐怕许多人都会把它与《吐槽大会》联系到一起,甚至误以为《吐槽大会》改名播出。事实上,这是两档不同的节目,不过它们之间联系确实紧密。《脱口秀大会》是由《吐槽大会》背后的原班人马打造。因《吐槽大会》走红的脱口秀演员李诞、池子、主持人张绍刚以及冠名商京都念慈菴都再次出现在了《脱口秀大会》中。

根据数据显示,《吐槽大会》获得了14.5 亿的播放,微博同名话题“#吐槽大会#”阅读量近11.5 亿次。由此,《脱口秀大会》也格外受到网友关注。李诞曾直言两档节目的不同,《吐槽大会》是“人带内容”,而《脱口秀大会》则是“内容带人”:《吐槽大会》的方式是每期请到自带流量的明星来接受吐槽并自嘲,《脱口秀大会》更多则是由素人选手负责脱口秀表演。

眼下《脱口秀大会》第一季接近尾声,从节目效果来看,似乎没有达到《吐槽大会》的辉煌,但影响仍不可小觑。如“北上广爱来不来”“这个标签我不背”“做人不能太折腾”等主题,其内容涵盖丰富,涉及了乱贴标签、女性消费观、减肥误区等诸多方面,让观众在欢笑之余又有诸多思考,让高级的智慧和亲切的幽默相得益彰。

脱口秀和喜剧节目有何区别?

《脱口秀大会》以小场景围观、party式互动和聚焦式的演讲等经典又新颖的形式,让喜剧节目从依赖虚拟故事情节的相声小品中解脱出来,相比于传统的喜剧节目,《脱口秀大会》深入高级的地方在于其对主题提炼的高度,在于对社会的洞察和透视,还在于它更大更密集的信息量释放。

节目成功的达成了由一个人去展现一群人的效果,比如对倪萍煽情的归纳和调侃,映射出了那一代人注重情感共鸣的普遍特点。节目选题具体但却做到了内涵的无限延展,讲述者幽默风趣又不失机智的交谈,构建了经典的脱口秀节目样态,也吸引了时尚消费新锐的青年人群。

《脱口秀大会》以差异化的喜剧定位完成了对喜剧脱口秀市场的一次开拓,助力中国喜剧脱口秀生态圈的形成,开创了中国综艺节目的先锋品类。

多元化脱口秀节目分化观众市场

从《大鹏嘚吧嘚》《今晚80后》到《脱口秀大会》,脱口秀节目从一枝独秀到百家争鸣,从娱乐型到文化型,脱口秀市场的分化类型在不断完善。有风格上犀利且尖锐,直击问题所在,敢于谈出自己看法的金星;有半路出家归国,靠文化差异做梗取胜的黄西;还有看起来有些呆萌的王自健,其脱口秀融合相声元素与脱口秀元素相结合,跨界混搭之后,融合一些热门话题,听后颇有另一种感觉。从风格及形式上说,他更加适合时下年轻群体口味,这也是细分市场的成功所在。

再看高晓松,从音乐人到脱口秀,这种转型跨度很大,但他却能胜任,从中不难看出其在知识储备,学识基础等方面具有一定基础。而好的脱口秀必须建立在主持人丰富视野与渊博阅历基础之上,要不然纯粹只是一种自娱自乐,所以,从这点上说,高晓松是一名合格脱口秀人。

脱口秀陷入怪圈 市场大热却招商难

近年来脱口秀节目在国内越来越普遍,数量不下30档,与此同时,脱口秀节目也受到不少观众的欢迎,收获较高的点击量。其中以即将停播的《晓松奇谈》为例,在线112期节目总播放量已达7.9亿次,单集最高播放量超过4300万次,同时豆瓣评分也达9.1分。

但在市场热度背后,却出现脱口秀节目难以寻找播放平台或者是招商遇到阻碍的情况。且有消息显示,目前已经形成品牌影响力的《金星秀》,其实第一季时是在开播前一周才找到冠名商,此外《恶毒梁欢秀》在第一季播出时也没有招商。

脱口秀节目脱成出新面临困境

除了外界招商的压力,脱口秀栏目内部也存在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同质化严重,中国内地娱乐脱口秀节目,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常常是买下国外脱口秀节目版权之后,就不再作过多的筹划。另外,娱乐脱口秀节目在中国内地本身也存在相互之间的模仿与借鉴,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两档节目,表现形式可能略有不同,但实质内容大抵没有变化。此外,娱乐脱口秀制作成本低廉,因而受到电视市场的热捧,这是其优势。为增强节目效果,还会邀请嘉宾。然而,他们为了节省预算开支,反复请同一类型嘉宾甚至同一个人做客,这种问题常出现在艺人身上。长此以往,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失去收看兴趣,节目最终走入嘉宾单一化的怪圈。

由于内容上的一些局限,中国的脱口秀干脆放弃了对深度的追求,仅仅把脱口秀变成了“段子秀”,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脱口秀节目还没有在尺度、深度和笑点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深度不够,有时只能用浮夸的演技和撒狗血似的表演来凑,使得整体节目档次降低。”有评论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国产”脱口秀普遍存在的弊端。

中国脱口秀市场热度的背后,还面临尺度有限、深度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中国脱口秀的春天还很遥远。

资本如何布局脱口秀市场?

对于网综脱口秀而言,以《晓说》《罗辑思维》为典型案例代表,它们其实都是自带很强个人IP属性的节目,所以这类脱口秀对平台方的依赖性不是很大,所以矮大紧可以从优酷搬家到爱奇艺,之后又搬回到老东家优酷。

必须承认,优质内容依旧是最好的流量入口,而好内容也确实需要好平台的不断加持。

当然,腾讯视频的身份其实是有点特殊的,它是一种双重身份,既是一个拥有强影响力的平台方,同时也是一个深度参与节目制作的内容方,正是如此,才会成就了优质内容和热门话题集结于一身的黑马脱口秀《吐槽大会》,建立起了一个超级IP的脱口秀样本,又积极促成了《脱口秀大会》新节目的成型落地。

对现实的时效性关照、对热点的幽默性调侃、对社会的洞察性提醒、对传统的继承性思辨,正是腾讯视频对喜剧脱口秀的四大特征定义。不难看出,这四个特征是喜剧脱口秀市场爆发的社会基础,同样也是腾讯视频决心深耕这一市场的依据。

所以,从《吐槽大会》到《脱口秀大会》,以及将在年底开始筹备的《吐槽大会2》,足见腾讯视频一直努力深耕中国喜剧脱口秀市场的行动力,当然在内容上的整体布局,也是对国内脱口秀节目和产业能够深度发展进行的一种正向刺激,影响深远,意义非凡。

脱口秀最大瓶颈

目前仍处于缺人才状态

那么,未来的脱口秀节目走向如何?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到底谁在看脱口秀?网络开始在脱口秀市场深挖,越来越多人看中小众市场的潜在大生意。网络脱口秀以强烈的个人风格、独具魅力的观点、灵活的制作方式和真诚的表达,吸纳了高黏度的忠诚用户,它靠小众带动,影响大众,在高端人群的细分领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而所谓强烈的个人风格,则需要优质的脱口秀演员。以美国脱口秀市场为例,脱口秀在美国发展多年,已经是一个竞争相当激烈的行业,能进入广大观众视野的,都是凤毛麟角的优秀脱口秀演员。然而,在中国脱口秀其实仍然是一个较为小众的行业。如何打开瓶颈?解决编剧人才、尺度把控及同质化等问题成为脱口秀节目诞生爆款的关键所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脱口秀这个舶来品能否站稳脚跟 中国的脱口秀市场究竟如何?

《脱口秀大会》以差异化的喜剧定位完成了对喜剧脱口秀市场的一次开拓,助力中国喜剧脱口秀生态圈的形成,开创了中国综艺节目的先锋品类。

近年来,网络脱口秀发展势头很猛,大有盖过电视脱口秀之势。网络脱口秀尤其是知识类脱口秀,改变了人们对于网络自制节目泛娱乐性的快餐文化印象。但这个舶来品能否站稳脚跟,中国的脱口秀市场未来发展如何?

《脱口秀大会》话题引爆网络

今年8月份,一档名为《脱口秀大会》的节目在腾讯视频上线。光看名字,恐怕许多人都会把它与《吐槽大会》联系到一起,甚至误以为《吐槽大会》改名播出。事实上,这是两档不同的节目,不过它们之间联系确实紧密。《脱口秀大会》是由《吐槽大会》背后的原班人马打造。因《吐槽大会》走红的脱口秀演员李诞、池子、主持人张绍刚以及冠名商京都念慈菴都再次出现在了《脱口秀大会》中。

根据数据显示,《吐槽大会》获得了14.5 亿的播放,微博同名话题“#吐槽大会#”阅读量近11.5 亿次。由此,《脱口秀大会》也格外受到网友关注。李诞曾直言两档节目的不同,《吐槽大会》是“人带内容”,而《脱口秀大会》则是“内容带人”:《吐槽大会》的方式是每期请到自带流量的明星来接受吐槽并自嘲,《脱口秀大会》更多则是由素人选手负责脱口秀表演。

眼下《脱口秀大会》第一季接近尾声,从节目效果来看,似乎没有达到《吐槽大会》的辉煌,但影响仍不可小觑。如“北上广爱来不来”“这个标签我不背”“做人不能太折腾”等主题,其内容涵盖丰富,涉及了乱贴标签、女性消费观、减肥误区等诸多方面,让观众在欢笑之余又有诸多思考,让高级的智慧和亲切的幽默相得益彰。

脱口秀和喜剧节目有何区别?

《脱口秀大会》以小场景围观、party式互动和聚焦式的演讲等经典又新颖的形式,让喜剧节目从依赖虚拟故事情节的相声小品中解脱出来,相比于传统的喜剧节目,《脱口秀大会》深入高级的地方在于其对主题提炼的高度,在于对社会的洞察和透视,还在于它更大更密集的信息量释放。

节目成功的达成了由一个人去展现一群人的效果,比如对倪萍煽情的归纳和调侃,映射出了那一代人注重情感共鸣的普遍特点。节目选题具体但却做到了内涵的无限延展,讲述者幽默风趣又不失机智的交谈,构建了经典的脱口秀节目样态,也吸引了时尚消费新锐的青年人群。

《脱口秀大会》以差异化的喜剧定位完成了对喜剧脱口秀市场的一次开拓,助力中国喜剧脱口秀生态圈的形成,开创了中国综艺节目的先锋品类。

多元化脱口秀节目分化观众市场

从《大鹏嘚吧嘚》《今晚80后》到《脱口秀大会》,脱口秀节目从一枝独秀到百家争鸣,从娱乐型到文化型,脱口秀市场的分化类型在不断完善。有风格上犀利且尖锐,直击问题所在,敢于谈出自己看法的金星;有半路出家归国,靠文化差异做梗取胜的黄西;还有看起来有些呆萌的王自健,其脱口秀融合相声元素与脱口秀元素相结合,跨界混搭之后,融合一些热门话题,听后颇有另一种感觉。从风格及形式上说,他更加适合时下年轻群体口味,这也是细分市场的成功所在。

再看高晓松,从音乐人到脱口秀,这种转型跨度很大,但他却能胜任,从中不难看出其在知识储备,学识基础等方面具有一定基础。而好的脱口秀必须建立在主持人丰富视野与渊博阅历基础之上,要不然纯粹只是一种自娱自乐,所以,从这点上说,高晓松是一名合格脱口秀人。

脱口秀陷入怪圈 市场大热却招商难

近年来脱口秀节目在国内越来越普遍,数量不下30档,与此同时,脱口秀节目也受到不少观众的欢迎,收获较高的点击量。其中以即将停播的《晓松奇谈》为例,在线112期节目总播放量已达7.9亿次,单集最高播放量超过4300万次,同时豆瓣评分也达9.1分。

但在市场热度背后,却出现脱口秀节目难以寻找播放平台或者是招商遇到阻碍的情况。且有消息显示,目前已经形成品牌影响力的《金星秀》,其实第一季时是在开播前一周才找到冠名商,此外《恶毒梁欢秀》在第一季播出时也没有招商。

脱口秀节目脱成出新面临困境

除了外界招商的压力,脱口秀栏目内部也存在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同质化严重,中国内地娱乐脱口秀节目,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常常是买下国外脱口秀节目版权之后,就不再作过多的筹划。另外,娱乐脱口秀节目在中国内地本身也存在相互之间的模仿与借鉴,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两档节目,表现形式可能略有不同,但实质内容大抵没有变化。此外,娱乐脱口秀制作成本低廉,因而受到电视市场的热捧,这是其优势。为增强节目效果,还会邀请嘉宾。然而,他们为了节省预算开支,反复请同一类型嘉宾甚至同一个人做客,这种问题常出现在艺人身上。长此以往,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失去收看兴趣,节目最终走入嘉宾单一化的怪圈。

由于内容上的一些局限,中国的脱口秀干脆放弃了对深度的追求,仅仅把脱口秀变成了“段子秀”,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脱口秀节目还没有在尺度、深度和笑点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深度不够,有时只能用浮夸的演技和撒狗血似的表演来凑,使得整体节目档次降低。”有评论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国产”脱口秀普遍存在的弊端。

中国脱口秀市场热度的背后,还面临尺度有限、深度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中国脱口秀的春天还很遥远。

资本如何布局脱口秀市场?

对于网综脱口秀而言,以《晓说》《罗辑思维》为典型案例代表,它们其实都是自带很强个人IP属性的节目,所以这类脱口秀对平台方的依赖性不是很大,所以矮大紧可以从优酷搬家到爱奇艺,之后又搬回到老东家优酷。

必须承认,优质内容依旧是最好的流量入口,而好内容也确实需要好平台的不断加持。

当然,腾讯视频的身份其实是有点特殊的,它是一种双重身份,既是一个拥有强影响力的平台方,同时也是一个深度参与节目制作的内容方,正是如此,才会成就了优质内容和热门话题集结于一身的黑马脱口秀《吐槽大会》,建立起了一个超级IP的脱口秀样本,又积极促成了《脱口秀大会》新节目的成型落地。

对现实的时效性关照、对热点的幽默性调侃、对社会的洞察性提醒、对传统的继承性思辨,正是腾讯视频对喜剧脱口秀的四大特征定义。不难看出,这四个特征是喜剧脱口秀市场爆发的社会基础,同样也是腾讯视频决心深耕这一市场的依据。

所以,从《吐槽大会》到《脱口秀大会》,以及将在年底开始筹备的《吐槽大会2》,足见腾讯视频一直努力深耕中国喜剧脱口秀市场的行动力,当然在内容上的整体布局,也是对国内脱口秀节目和产业能够深度发展进行的一种正向刺激,影响深远,意义非凡。

脱口秀最大瓶颈

目前仍处于缺人才状态

那么,未来的脱口秀节目走向如何?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到底谁在看脱口秀?网络开始在脱口秀市场深挖,越来越多人看中小众市场的潜在大生意。网络脱口秀以强烈的个人风格、独具魅力的观点、灵活的制作方式和真诚的表达,吸纳了高黏度的忠诚用户,它靠小众带动,影响大众,在高端人群的细分领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而所谓强烈的个人风格,则需要优质的脱口秀演员。以美国脱口秀市场为例,脱口秀在美国发展多年,已经是一个竞争相当激烈的行业,能进入广大观众视野的,都是凤毛麟角的优秀脱口秀演员。然而,在中国脱口秀其实仍然是一个较为小众的行业。如何打开瓶颈?解决编剧人才、尺度把控及同质化等问题成为脱口秀节目诞生爆款的关键所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