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27日晚19:30分,新赛季的中国排球超级联赛将在上海卢湾体育馆拉开帷幕,由上海光明优倍女排坐镇主场迎战北京汽车女排。这是中国排球联赛正式升级为“中国排球超级联赛”的第一场较量,也是联赛进入商业化新阶段的里程碑时刻。
商业价值长期落后的联赛
从1996年创办至今,中国排球联赛已经走过了21个赛季,不过与中超和CBA相比,排球联赛的商业价值却相对落后。实际上,在中国女排夺得雅典奥运会冠军的2004年,排球联赛曾迎来过短暂的辉煌,但联赛却没有借此热潮向商业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此后,中国女排的实力出现下滑,从2005年至2015年,中国队的大赛最好成绩仅仅是北京奥运会和2011年世界杯的季军。受此影响,排球联赛的关注度和电视转播均大幅缩水,安踏、361°等国内运动品牌也相继终止了赞助合作。
随着2015年与361°的合约到期后,中国排球联赛没有找到合适的赞助商,被迫“裸奔”了两个赛季。好在一年后,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的逆袭夺金让“排球热”再度来袭,中国排球联赛也在时隔12年后迎来又一个翻身的机会。
在这样的势头下,排管中心制定了排球联赛职业化改革“三步走”的战略,对联赛在赛制、赛程、商业推广等方面推出了大量的改进措施。排管中心将改革战略的具体措施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寻求运营能力较强的公司来加强联赛的市场化运作;第二步是推出球队准入制,实现球员自由转会;第三步则是在适当的时候让联赛向职业联盟的方向靠拢,即打造“中国排球超级联赛”。

由告别“裸奔”为主的新改革
2016-17赛季,体育之窗以每年超亿元的价格拿下中国排球联赛的商务运营权,完成了“三步走”的第一步。此后多项联赛改革随之而来——增加比赛奖金、引进鹰眼系统、延长赛期、重启全明星周末、增设颁奖礼等一系列新举措,让联赛持续升温,面貌焕然一新。数据显示,2016-17赛季中国排球联赛的现场观众总人数达到59.6万,同比增长16.8%,而在线观看联赛的人次更是突破1亿大关。在运营仅一个赛季的情况下,这样的成绩远远超出了预期。
在打响开局之后,中国排球联赛又在今年9月宣布升级为“排超”之后继续改革:竞技层面,男女参赛球队都由12支扩军至14支,联赛周期也因为扩军而进一步延长;外援政策方面,女排联赛仍延续了各队允许两名外援同场竞技的规定,而上赛季排在第七名之后的男排球队,则允许同时派出三名外援;转会政策也将进一步放宽,内援共设置两个转会期,外援转会更是不限人数;经费投入则会再度提升,球队补贴从上赛季最低的100万元人民币提高到200万元,各类奖项的总金额也较上一赛季同比增加80%。
随着球队增加、赛程拉长、政策放宽、经费增加,参赛俱乐部的质量也必须提高,为此中国排协专门出台了《中国排球联赛俱乐部准入办法》。《准入办法》对俱乐部的青训、主场、甚至球迷组织等方面都作了规定,包括俱乐部必须要组建各层次不少于18人的青训梯队,青少年球队在每年的建设经费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每年至少举办一次青少年排球训练营;举行联赛的比赛馆要拥有2500个以上的固定观众席位,并保证60%以上的上座率;俱乐部应建立不少于300名会员的球迷组织,每两个月至少举办一次互动交流活动,每个赛季还要用至少10万元支持球迷文化建设。
当然,排超时代的最大改变,无疑是中国排球联赛结束了两年的“裸奔”,迎来新的官方赞助商——匹克体育。新赛季,匹克体育将被授予“中国排球联赛官方赞助商”、“中国排球联赛运动装备类别独家合作伙伴”、“中国排球联赛-全明星周末运动装备类别独家合作伙伴”的称号,这也意味着男女共28支参赛球队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都将身着匹克装备征战。过往,匹克一直偏重于篮球领域,但在排球联赛前景光明的情况下,他们以每年千万人民币级别的赞助金额打入排球市场,力求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先品牌。

齐头并进的版权、赞助推广
3000万,这是新赛季排超版权的预计收入,能够卖到这一量级,得益于排球之窗提出的“共享版权”新模式。排超元年,扩大影响力是核心诉求,因此排球之窗打造了三个级别的数字媒体版权产品包,意在满足不同媒体平台的预算情况,向尽可能多的媒体平台进行销售。如今,排球之窗已经向13家媒体平台提供了直播信号,此外包括新浪体育、苏宁体育、阿里体育、网易体育、今日头条等十余家媒体平台,也获得了非独家新媒体版权。
当然,转播方面的广撒网,不意味着信号制作水平的参差不齐。排球之窗媒介总监杜尔表示,随着越来越多媒体平台加入到联赛转播体系,排球之窗在信号制作方面制定了统一的技术标准,同时将实施阶段性考核和相关奖惩办法。无论是机位数量、字幕呈现还是转播细节,新赛季的排超联赛都将进一步规范化。
以机位数量为例,新赛季的排超联赛将转播包括常规赛、季后赛、总决赛、全明星赛在内的共300余场比赛,其中单一机位转播的窘境将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按赛事的重要程度分为A、B、C级,依次安排10个、8个和4个摄像机位。其中,A类赛事包含绝大多数强强对话及全明星赛,转播质量将达到国际级比赛水平。
除了版权方的推广,排超联赛的商业运营同样离不开赞助商的支持。如今,排超联赛的金主包括创始合作伙伴光明乳业、为男女28支球队提供独家装备的匹克体育、独家饮用水供应商可口可乐“纯悦”、独家官方图片合作伙伴全体育传媒,以及玲珑轮胎、运动保、CAN看尚。这些有实力的企业和品牌,将推动赛事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

职业化也应同时兼顾
商业化的众多新气象的背后,各支俱乐部却是另一番景象,最直观的数据体现在外援数量。尽管新赛季的排超联赛放宽了外援的上场和转会规定,但相比与上赛季男排9人、女排11人,外援总人数达到20人的历届新高,今年联赛的外援总数却在球队扩容的情况下不增反降。
截至目前,男排方面仅有北京、上海、四川和升班马深圳4队共引入8名外援;女排方面则是上海、北京和重新回归的广东恒大分别签下1、2、3名外援,上赛季聘请了外援的天津、四川两队又重回全华班状态。相比之下,内援的转会人数更是凤毛麟角。
与此同时,刚刚在全国锦标赛上夺得冠军、天津全运会上勇夺第四的江苏男排,也将上演连续两年的“裸奔”尴尬。命途多舛的江苏男排,仅仅在2015年成立时得到了正荣置业南京公司的鼎力支持,拿到了一笔接近300万元的赞助款。上赛季,断了炊的江苏男排,只能依靠江苏省体育局的产业引导资金,才勉强撑过一年。今年的男排联赛将在11月5日开打,但到目前为止,江苏男排的冠名赞助依旧没有落实。
此外,《准入办法》中每年百万元的青训投入,对于一些缺乏资金的俱乐部也很难实现。虽然排球联赛得以升级,商业化进程日趋规范,但排超的职业化也应同时兼顾,做到全面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