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凤日前撰文指出,虽然中国家庭负债总额仅为GDP的38%,但超过1/3的家庭都属于高负债家庭,即债务收入比大于4。这意味着,一旦这些家庭的资产负债表恶化,便有可能对银行部门和宏观经济部门产生负面影响。
李凤在新浪财经专栏刊文称,中国居民的住房拥有率约90%,如此高的住房拥有率使得房屋资产占家庭总资产的2/3以上,成为家庭总资产得最大组成部分。负债方面,中国城市家庭的负债比例在不断增加,从银行获得的住房按揭贷款是家庭负债的主要组成部分。
2007年到2016年,家庭债务额与GDP的比例从18.7%上升到约38%,居民贷款总额占总贷款的比例在同一时期也从19.4%提高到31.3%。
李凤说,与生命周期理论相一致,参与负债的城市家庭年龄呈驼峰分布,年轻家庭的负债参与率最高。需要注意的是,户主年龄在45-59岁的家庭有一半以上没有住房抵押贷款,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家庭今天的住房很大一部分仍来源于政府或国有企业分配住房的计划经济时期。
尽管和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的抵押贷款参与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近几年来,城市地区的抵押贷款人的债务负担有所增加。几乎各个收入组的家庭债务收入比都在增加,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同时,偿债收入比和贷款余额比也在不断增加,前者是指抵押贷款每月还款额除以家庭每月收入,后者指抵押贷款余额除以家庭住房价值。
李凤认为,中国家庭债务的持续增加可能会放大负面冲击的宏观经济后果。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研究,高负债收入比家庭的消费对收入冲击的反应更强烈,这意味着对家庭资产负债表的负面冲击很可能会扩散到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因为高负债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这与发达经济体的模式一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