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恩兄弟的电影经常会有这样的开头:男主角突然遇到了别人掉在地上的“皮夹子”,拿还是不拿?
不拿,就继续过穷日子。
拿了,可以发财,但可能要冒生命危险。
科恩兄弟会告诉你:拿呀,当然拿,必须拿。你不拿我怎么讲故事?
男人怎么可以拒绝金钱呢?
就像《谋杀绿脚趾》里,男主角回家突然被流氓一顿暴打,原来自己和某个亿万富翁同姓,流氓找错了人。于是他就动起了敲竹杠的念头,琢磨着找富翁好好赔偿一笔。
以及《阅后即焚》里的布拉德·皮特,意外得到一张刻满了国家机密的光碟,结果这位老兄的第一反应是去勒索情报机关,最后连命都搭进去了。
这种“要钱不要命”的三观其实正是科恩兄弟对当下的讽刺,曾经的美国梦已经遥远,金钱成为了新的裁决者。
今天我们来讲讲《老无所依》,这是一部集科恩兄弟之大成的作品,讲述了三个牛逼男人之间的较量。
它告诉我们,如果你想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就不能留一丝正常人的情感。
关灯特约,请勿转载
文/葛颖
美国已经“不纯真”了
奥斯卡一直都有安慰奖的传统,像老马丁凭借美版《无间道》拿了最佳影片奖,但《无间道》肯定不是他个人最好的电影。
但科恩兄弟的这个奥斯卡给得太准了。可以说,即使再过50年,这部电影也同样可以跻身影史TOP10。它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男性荷尔蒙充斥全片。
电影的开场同样是这样一笔“不义之财”。(本片的香港译名就叫做《2百万夺命奇案》)
乔什·布洛林扮演的男主角莫斯偶然路过了枪战火拼后的现场,顺走了黑帮的一箱钞票。
出于好心,他半夜里还去给垂死的黑帮送点水喝。
没想到这箱钱里有个跟踪器,于是便引发了一连串蝴蝶效应。
莫斯是越战归来的老兵,年轻时为国参战培养了他强大的野外作战能力,以及对于枪械的掌握。现在他是一名牛逼的猎人。
他打猎时会把自己的弹壳回收,隐蔽自己的行踪。
在河滩上枪杀猎狗的这场戏也表现了这一点。
天色已经渐渐放亮,莫斯极速涉水到岸上,凶狠的猎犬迎面袭来。他在河岸上占据好视野、掏出手枪、吹干枪膛、装弹射击。
在危机关头的短短几秒钟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足可见这个老兵有多稳。
越战老兵本应该是一个合法公民,一个协助执法机构抓取坏人的公民,但是由于撞见了一大笔意外之财,就渐渐堕落,走向了深渊。
由于莫斯的贪欲,引来了变态杀手齐格。导演设置这个角色就是要告诉我们,过去的罪犯还有点底线,而如今这个时代所孕育出的变态已经毫无底线了。
哈维尔·巴登从没有演过那么牛逼的角色。你看看这头发配上这样的脸,导演简直是闷骚到了极点。
所谓变态杀手,究竟变态在什么地方,不光是嗜血和草菅人命,更重要的是他的行事逻辑不是常人逻辑。
这个人物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他的武器乍一眼看上去不会让人产生警惕。
那是一把屠宰场用来杀家畜的气枪,如果用来杀人的话,必须要近距离对准头部的特定部位才会致命。可以看到齐格用这个牛枪杀人是多么狠准稳。
有一个场景也从侧面印证了齐格对杀戮的一以贯之——夜色很黑,他开车经过一座铁桥,桥头站着一只几乎和夜色融为一体的乌鸦,齐格从车窗中伸出枪去杀乌鸦。
人挡杀人,鸦挡杀鸦,这大概也是一种执着吧。
莫斯是经过战争磨练的猎人,齐格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变态,在这之间,导演还为我们描绘了第三个牛逼人物。
这就是汤米·李·琼斯扮演的老警长贝尔。
有着几十年的办案经验,还有什么事儿他没见过?根据案发现场遗留下的痕迹,单凭直觉和经验就能理顺案情。
熟悉科恩兄弟的人都知道,这对兄弟是高材生,哥哥乔尔·科恩毕业于纽约大学导演系,弟弟伊桑·科恩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哲学系。
这种学历的人拍出来的电影,逼格能不高么?来看看老警长是怎么干活的。
他的思维方式和杀人狂齐格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去莫斯家中查案,一进门就发现了齐格留下的痕迹;
锁芯落在了沙发上,一看就是被强力的武器冲击打掉的;
茶几上的牛奶还带着凝结的水滴,证明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罪犯刚走不久。
影片一前一后把罪犯和老警长安排在同一个座位上,都坐在沙发上看到了电视机屏幕的反光,说明两个男人是难分伯仲的。
老警长是猎人,变态杀手齐格是猎物。猎人遇上了他一生当中跟他最难对付的猎物,谁能战胜谁都很难讲。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警长总是比齐格慢一拍,因为他已经老了。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老警长也是有情有义的人。为了不让老爱人担心,但也为了完成任务,所以要等他走了再让助理通知他爱人。这些细节都非常重要。
科恩兄弟的作品总是能吸引有过高等教育背景、在自我想象中觉得自己有才,但是混得并不怎么样的中年男人。和没有学历的小混混昆汀相比,他们的电影更有着知识分子的闷骚。
齐格和莫斯终于在一家汽车旅馆正面对抗,两人之间就隔了一扇门,导演通过门缝里两只脚的影子,就把我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一番激战之后,导演安排了一个小细节,非常有意思。
莫斯浑身是血,路边遇到几个年轻人。莫斯要出500美元买年轻人的外套,但是那年轻人对这桩交易很不信任,要莫斯先交钱。
买到衣服后,莫斯问后面那个年轻人,能不能把啤酒也给他。结果那个年轻人问,你打算出多少钱?
你看看,人心不古啊!都给你500美元了,还嫌不够。
按照一般好莱坞剧情片的套路,接下来一定是莫斯和齐格继续斗智斗勇。但是影片到了三分之二的时候,突然莫斯就意外死了,从较量中出局了。
而老警长在戏中却渐渐凸显出来,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在好莱坞看来完全不规整的结构,就是科恩兄弟非常有意思的标签。
如果说影片当中三个男人谁更技高一筹,显然是杀手齐格,因为他没有正常人的情感。
不按正常人的逻辑行事,你才会变成一个正常人无法战胜的对手。老警长和猎人莫斯还存着一点正常人的情感,所以下场就非常惨。所谓老无所依,就是那些还守着老规矩的人将是这个时代极其不适于生存的人群。
变态杀手齐格从来不遵循人世当中的规则。
只有在电影的最后一幕,当他来到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信号灯由红变绿。
他安心开着车过路口,谁知被一辆闯红灯的车撞得头破血流,左手骨折。
那么无敌的男人,只是遵守了一次人间的规则,就马上沦为了一个不遵守规则的人的受害者,这实在是太黑色幽默了!
他一瘸一拐地走在路上,问两个小孩儿买衣服。
但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付完钱后,一个小孩儿对另一个说,我是见者有份,你也得分我一点。
你看看,这么小的小孩子,也对金钱起了贪念。
通过种种这样的细节,整部影片体现出科恩兄弟对美国现实的严峻性的认识,它告诉我们,美国已经“不纯真”了。
《老无所依》之所以能获得奥斯卡的认可,也正是因为奥斯卡本身需要拥抱变革。
这个以中老年白人男性为主要评委的行业奖项,也在不断探索未来的方向,想着如何把边缘纳入主流。
从圣丹斯独立影展走出来的科恩兄弟,在30多岁就拍出了《巴顿·芬克》,获得了第44届戛纳金棕榈。
所以我们常说,一件事儿要成,就要天时地利人和。随着科恩兄弟的风格日益成熟,而奥斯卡又需要变革,正当他们的职业生涯迎来最高峰时,80岁的奥斯卡也完成了一次自我转变。《老无所依》成为了那一年的不二之选。
科恩兄弟是反情节的,但从来不是反好莱坞的,那些经典好莱坞的类型元素一直漂浮在科恩兄弟电影的上空——黑色幽默、喜剧、悬疑、犯罪、黑色电影。
他们追求的就是要比好莱坞经典更复杂,为好莱坞的经典叙事增加更多的可能性,让那些已经被观众熟知的元素,重新产生陌生感——而只有陌生才会产生观赏的美。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