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银翼杀手2049》没什么好看的,只是看后心绪难以平静罢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银翼杀手2049》没什么好看的,只是看后心绪难以平静罢了

《银翼杀手2049》为了让更多观众看懂这是个怎样的故事,在故事结构的表达上采用了明显降纬的方式——故事的结尾甚至有了一些好莱坞商业化的味道。但这并不妨碍作品延续了“银翼杀手”世界的整体氛围。

当瑞克·戴克持枪从黑幕中缓缓现身,我清楚听见了前排男人倒吸凉气的声音;当瑞秋登场的镜头重现的那个刹那,眼泪一下子就控制不住了……

看过一些影评说在《银翼杀手2049》里,对于煽情是很克制的。但宋先森却认为,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给予了这部电影的感情太充沛了,只是它的表达方式太“银翼杀手”了,不是所有人都能被触碰到。

比起上一部剧情的简洁和晦涩相比,《银翼杀手2049》在剧情设置上更加丰富、更加迎合主流观众一些。故事的开篇,通过字幕了解到人类世界发生了大断电,过去的信息很难被找回,华莱士收购了发明了复制人的泰瑞公司,并进行了改造,让他们更加听话忠诚。

华莱士

这些文字提示设置打破了观影的障碍,既让老影迷迅速进入情绪,也让新影迷能够了解“银翼杀手”的世界观。随后,一脸“我不开心”的高司令帅气登场了——这一次他的身份是新一代银翼杀手、复制人K。

K的身份是警察,但无论是在警察局内部,还是在自己住所,周围的人都视他为异类,叫他“假货”。K只有在回到家中,和自己的人工智能虚拟女友乔伊在一起时,才能感到放松的一面。

在执行任务中,K发现了一具女性复制人的遗骨,令人震惊的是,这名女性复制人生前不仅怀过孕,还将孩子生了下来,这个孩子的存在将会彻底破坏政府苦心经营的规则和秩序,因为政府官员命令K找到这个孩子。同时,为了延续复制人的生命,华莱士也派出了他的复制人杀手,寻找着这个孩子的下落。而在这个过程中,K也在寻找着自己身份“特别”的答案——这里有个巨大的反转,让宋先森久久不能平息,在此卖一个关子。

"银翼杀手"K

《银翼杀手2049》为了让更多观众看懂这是个怎样的故事,在故事结构的表达上采用了明显降纬的方式——故事的结尾甚至有了一些好莱坞商业化的味道。但这并不妨碍作品延续了“银翼杀手”世界的整体氛围。

在反乌托邦和悲观主义的赛博朋克世界里,人类的生存如同在一个个暗黑的囚笼,囚笼之内,是绚丽魅惑的高科技楼宇宣传品,呈现出一派末日荒芜却又垂死挣扎的基调。而在建筑之内,是阴影明暗交错的简洁冷淡;人群之外,是废土世界的昏黄。

冷暖色调的交叉搭配,光影的相互补充,银翼世界的每一帧画面,是对主题的补充,也为这个世界注入不一样的美学风格。对于老粉丝来说,仅仅是几幅场景,足以让他将情绪沉醉其中。

除了视觉的冲击,整部电影都伴随着神级配乐大师汉斯季默为这部压抑的片子匹配的Shepard tone(错听风格),同时利用电子哥特管风乐诠释,再依附着C大调旋律,伴随着剧情,达到最大程度的高亢,但同时不断压抑着观影者的情绪爆发,保持旁观者的身份状态。

丰富的故事线、凄美末世的场景、空旷昂扬的音乐,这部颇有视觉、观赏冲击力的史诗作品却依然没有获得主流观众的认可,无数人表示“在电影院睡着”,在猫眼评分上甚至低于全网批斗的国产烂片——《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以至于某著名影评自媒体高呼:“当我们仅仅用刺激、紧凑、快又爽这些标准来衡量所有大片,是对大片粗暴,还是在对自己粗暴?……如果对电影(即使是商业大片)只容忍一种表达。如果粗暴地用“装逼”拒绝一切思考边界的挑战。那我们将来,只会拥有一个千人一面,且越来越烂的朋友圈。”

但在豆瓣上,《银翼杀手2049》的评分高达8.5,好于95%的科幻片,并高过了上一部的评价。著名媒体人张春老师直接给出了五星满分评价:“杰出的,足以载入史册的电影。太沉太累,看完觉得一辈子都高兴不起来了。”

何以这部让宋先森全程汗毛孔直立、后半程泪腺崩裂的史诗大片竟遭遇如此界限分明的两极分化?归根结底,在于“银翼杀手”系列在表达方式上的节制。

很多人在谈及《银翼杀手2049》时,会谈到“慢”这个字。比如K前往戴克的住所时,在昏黄、空旷的无人区缓慢前行,这段路程足足走了五分钟有余——坐在隔壁的两个姑娘在这个过程中不约而同地拿起了手机。

导演丹尼斯在接受采访时说,慢的存在是因为他“想尽可能的建立一种幽闭而紧张的环境氛围,仅在展示空间关系的时候展示脱离这种氛围……我希望能够站在一个冷静而客观的角度讲述故事——我更愿意‘陈述’故事。”

正是因为这份“慢”,观众才能沉浸在这个虚构的世界里;也正是这份“慢”,影片中人物深埋于表情之下的情绪才饱和立体起来。

而在感情戏的表现手法上,导演将最丰满的表达放在戴克面对仿造的瑞秋,一句简单的“Her eyes were green”后的转身离去。短短四个单词,凝集着戴克几十年的追思。

而对于K和人工智能女友乔伊而言,无论是雨中的拥吻,还是乔伊借助她人的肉体和K做爱,或者乔伊那句“临终”前匆匆但又轻轻说出的那句“I love you”,都把情感的爆发压抑在一个临界点,让人感到无比的压抑和难过。

而这种克制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内在澎拜汹涌的情感爆发的挣扎,正是整部电影在情感戏的基调。对于习惯了迷人的情话、浪漫的场景的大多数观众来说,味同嚼蜡。

无论是《银翼杀手》,还是《银翼杀手2049》,两部间隔35年的电影在探讨,都是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究竟人类和复制人的差别在哪里?是灵魂( K一度认为)?还是道德的边界?

从数据来看,人类的组成符号是4个符号:A、G、C&T;而复制人只需要两个:1 和 0。从情感来看,复制人仿佛没有情感的波动——一切行为都是代码符号的具现化,但他们又渴望和人的情感交流、真实的碰撞。他们那些无私、高尚的爱情,并不比人类逊色。

当复制人突破了生命的禁区,孕育了生命,那么复制人和人类的地位是否彻底颠覆了呢?

在《银翼杀手2049》对于人类和复制人的未来并没有着笔过多,也给未来留下了悬念。

在结尾处,戴克找回了三十年前失去的东西,K放下了对身份的执着。将故事从一个宏大的体系里回归到每一份具体而又细微的幸福。但这幸福线藏匿在乌云背后,绕过它,等待的依然是造物主所遗留的问题,和那个找不回的答案。

你,是谁?

我,又是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银翼杀手2049》没什么好看的,只是看后心绪难以平静罢了

《银翼杀手2049》为了让更多观众看懂这是个怎样的故事,在故事结构的表达上采用了明显降纬的方式——故事的结尾甚至有了一些好莱坞商业化的味道。但这并不妨碍作品延续了“银翼杀手”世界的整体氛围。

当瑞克·戴克持枪从黑幕中缓缓现身,我清楚听见了前排男人倒吸凉气的声音;当瑞秋登场的镜头重现的那个刹那,眼泪一下子就控制不住了……

看过一些影评说在《银翼杀手2049》里,对于煽情是很克制的。但宋先森却认为,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给予了这部电影的感情太充沛了,只是它的表达方式太“银翼杀手”了,不是所有人都能被触碰到。

比起上一部剧情的简洁和晦涩相比,《银翼杀手2049》在剧情设置上更加丰富、更加迎合主流观众一些。故事的开篇,通过字幕了解到人类世界发生了大断电,过去的信息很难被找回,华莱士收购了发明了复制人的泰瑞公司,并进行了改造,让他们更加听话忠诚。

华莱士

这些文字提示设置打破了观影的障碍,既让老影迷迅速进入情绪,也让新影迷能够了解“银翼杀手”的世界观。随后,一脸“我不开心”的高司令帅气登场了——这一次他的身份是新一代银翼杀手、复制人K。

K的身份是警察,但无论是在警察局内部,还是在自己住所,周围的人都视他为异类,叫他“假货”。K只有在回到家中,和自己的人工智能虚拟女友乔伊在一起时,才能感到放松的一面。

在执行任务中,K发现了一具女性复制人的遗骨,令人震惊的是,这名女性复制人生前不仅怀过孕,还将孩子生了下来,这个孩子的存在将会彻底破坏政府苦心经营的规则和秩序,因为政府官员命令K找到这个孩子。同时,为了延续复制人的生命,华莱士也派出了他的复制人杀手,寻找着这个孩子的下落。而在这个过程中,K也在寻找着自己身份“特别”的答案——这里有个巨大的反转,让宋先森久久不能平息,在此卖一个关子。

"银翼杀手"K

《银翼杀手2049》为了让更多观众看懂这是个怎样的故事,在故事结构的表达上采用了明显降纬的方式——故事的结尾甚至有了一些好莱坞商业化的味道。但这并不妨碍作品延续了“银翼杀手”世界的整体氛围。

在反乌托邦和悲观主义的赛博朋克世界里,人类的生存如同在一个个暗黑的囚笼,囚笼之内,是绚丽魅惑的高科技楼宇宣传品,呈现出一派末日荒芜却又垂死挣扎的基调。而在建筑之内,是阴影明暗交错的简洁冷淡;人群之外,是废土世界的昏黄。

冷暖色调的交叉搭配,光影的相互补充,银翼世界的每一帧画面,是对主题的补充,也为这个世界注入不一样的美学风格。对于老粉丝来说,仅仅是几幅场景,足以让他将情绪沉醉其中。

除了视觉的冲击,整部电影都伴随着神级配乐大师汉斯季默为这部压抑的片子匹配的Shepard tone(错听风格),同时利用电子哥特管风乐诠释,再依附着C大调旋律,伴随着剧情,达到最大程度的高亢,但同时不断压抑着观影者的情绪爆发,保持旁观者的身份状态。

丰富的故事线、凄美末世的场景、空旷昂扬的音乐,这部颇有视觉、观赏冲击力的史诗作品却依然没有获得主流观众的认可,无数人表示“在电影院睡着”,在猫眼评分上甚至低于全网批斗的国产烂片——《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以至于某著名影评自媒体高呼:“当我们仅仅用刺激、紧凑、快又爽这些标准来衡量所有大片,是对大片粗暴,还是在对自己粗暴?……如果对电影(即使是商业大片)只容忍一种表达。如果粗暴地用“装逼”拒绝一切思考边界的挑战。那我们将来,只会拥有一个千人一面,且越来越烂的朋友圈。”

但在豆瓣上,《银翼杀手2049》的评分高达8.5,好于95%的科幻片,并高过了上一部的评价。著名媒体人张春老师直接给出了五星满分评价:“杰出的,足以载入史册的电影。太沉太累,看完觉得一辈子都高兴不起来了。”

何以这部让宋先森全程汗毛孔直立、后半程泪腺崩裂的史诗大片竟遭遇如此界限分明的两极分化?归根结底,在于“银翼杀手”系列在表达方式上的节制。

很多人在谈及《银翼杀手2049》时,会谈到“慢”这个字。比如K前往戴克的住所时,在昏黄、空旷的无人区缓慢前行,这段路程足足走了五分钟有余——坐在隔壁的两个姑娘在这个过程中不约而同地拿起了手机。

导演丹尼斯在接受采访时说,慢的存在是因为他“想尽可能的建立一种幽闭而紧张的环境氛围,仅在展示空间关系的时候展示脱离这种氛围……我希望能够站在一个冷静而客观的角度讲述故事——我更愿意‘陈述’故事。”

正是因为这份“慢”,观众才能沉浸在这个虚构的世界里;也正是这份“慢”,影片中人物深埋于表情之下的情绪才饱和立体起来。

而在感情戏的表现手法上,导演将最丰满的表达放在戴克面对仿造的瑞秋,一句简单的“Her eyes were green”后的转身离去。短短四个单词,凝集着戴克几十年的追思。

而对于K和人工智能女友乔伊而言,无论是雨中的拥吻,还是乔伊借助她人的肉体和K做爱,或者乔伊那句“临终”前匆匆但又轻轻说出的那句“I love you”,都把情感的爆发压抑在一个临界点,让人感到无比的压抑和难过。

而这种克制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内在澎拜汹涌的情感爆发的挣扎,正是整部电影在情感戏的基调。对于习惯了迷人的情话、浪漫的场景的大多数观众来说,味同嚼蜡。

无论是《银翼杀手》,还是《银翼杀手2049》,两部间隔35年的电影在探讨,都是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究竟人类和复制人的差别在哪里?是灵魂( K一度认为)?还是道德的边界?

从数据来看,人类的组成符号是4个符号:A、G、C&T;而复制人只需要两个:1 和 0。从情感来看,复制人仿佛没有情感的波动——一切行为都是代码符号的具现化,但他们又渴望和人的情感交流、真实的碰撞。他们那些无私、高尚的爱情,并不比人类逊色。

当复制人突破了生命的禁区,孕育了生命,那么复制人和人类的地位是否彻底颠覆了呢?

在《银翼杀手2049》对于人类和复制人的未来并没有着笔过多,也给未来留下了悬念。

在结尾处,戴克找回了三十年前失去的东西,K放下了对身份的执着。将故事从一个宏大的体系里回归到每一份具体而又细微的幸福。但这幸福线藏匿在乌云背后,绕过它,等待的依然是造物主所遗留的问题,和那个找不回的答案。

你,是谁?

我,又是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