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会造成大学课堂的风格有何不同?最近,The Tab网站总结了美国高校课堂上七类典型的学生画像。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大学生们的表现都相差无几,占座、窃窃私语、频繁的小动作等等。当然,差异也是存在的,比如公开讨论特朗普这事更有可能发生在美国课堂上。
用背包占座的人
在大学里,你是不是经常会碰到有同学帮别人占座的情景?他们或把自己的背包放在桌子上,或把腿搭在几个椅子上,并且总是把整个教室里最好的位置提前占好。这时,无论你来的多早,只要你在占座同学的后边就只能匆匆地从空座旁边尴尬地走过,然后坐到某个不怎么开阔的座位上。不过,估计大部分人也都曾经做过那个帮别人占座的老好人吧。
带头讨论他人的人
如果有人在课上不断讨论某个公共人物,其他人也会跟着起哄,并不会去在意课上需要讨论的内容。例如2016年的美国大选,特朗普作为一匹黑马“杀”进最后的总统角逐,他已然成为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各国公民茶余饭后的谈资;在最终结果出来后,更是一片哗然。那时在教室里,你或许会经常看到有些人在课上公开批评特朗普,还煽动其他人一起,以此泄愤,整个课堂都充斥着面红耳赤的争吵,没有了原来的秩序。
喷香水掩藏身上味道的人
出门在外仪容仪表很重要,但如果好几天不洗澡再去公众场合,你会怎么做?于是,你总会碰到这么一些人,他们由于很长时间不洗澡,又出了很多汗,就往身上喷各种香水。一节课下来,整间教室都弥漫着浓浓的香水味儿。而作为当事人,他们则会在下课后迅速逃离教室,以掩盖自己身上有难闻气味的事实。
回答问题超小声的人
当教授在课上提出问题时,有的人会积极举手,而且总是自信满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不管答案的对或错,这部分同学被称为“积极分子”。而同时存在另外一类人,他们永远坐在教室的后面,选择静静地听完整节课,即使被迫被教授点名,也会特别小声地回答问题,几乎没有人可以听清她说了什么。如果教授让她再重复一遍答案,她也只会以提高0.02%的音量进行作答。
喜欢搭话的人
有些人天生爱搭话,特别是在课上不经允许搭老师的话,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有责任活跃现场的气氛。即使坐在100多人的报告厅里,他们也不会怯场,总能制造一些声音吸引全场的关注。一般情况下,这些人被视为“活跃分子”,他们智商较高,思维转换的快,又不失风趣幽默。但在课堂这种较为严肃的场合,他们就会被认为是骄傲自大的破坏分子,这完全取决于当时的环境。
提前收拾书包的人
每当要下课的时候,总有人会提前20分钟就收拾书包,他们动作迅速,但往往制造一系列噪音影响到他人的状态,这令人非常恼火。虽然教授还在讲课,但他们已经收拾完毕,宛如箭在弦上,就等下课铃声响起,做第一个冲出教室的人。
坐在你前面不停聊天的人
当你在认真读书的时候,坐在前排的同学却在笔记本电脑上不停地聊天,敲击键盘的“哒哒”声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抬头看过去,这时你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要继续读书,而是好奇地看着前面的同学在聊天。等到他们聊天结束后,你又在回想他们讨论的内容,但却不好意思询问当事人。
试问你曾经是上述七类人中的一类或几类吗?我想大多数人的回答是:Yes。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