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东第一家族沙特阿拉伯是如何崛起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东第一家族沙特阿拉伯是如何崛起的

今天讲讲沙特阿拉伯的故事。

文字:重光 | 制图:孙绿 | 编辑:大绿

沙特王室又生变故,王储换人的背后,有着该国领导人代际交换的复杂博弈。今天让我们回到第一代沙特国王的创业年代,看看沙特王朝的建国大业。

6月21日,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萨勒曼宣布废黜原王储穆罕默德·本·纳伊夫,将原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改立为新王储。

原王储穆罕默德·本·纳伊夫是萨勒曼国王的侄子,新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则是萨勒曼国王的亲儿子,萨勒曼将自己的儿子立为王储,两年内第二次打破了沙特立国王位“兄终弟及”传统。

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本·阿卜杜勒-

阿齐兹·阿勒沙特

生于1985年,是沙特阿拉伯现任王储、

第一副首相兼国防大臣

(世界上最年轻的国防部长)。

那么沙特王室为何之前要采用“兄终弟及”这种特殊的继承方式呢?沙特家族又如何一步步从半岛沙漠深处的一个部落发展为独霸阿拉伯半岛的西亚强国的呢?今日我局来一探究竟沙特家族的“建国大业”。

政治与宗教的联合:

沙特家族与瓦哈比派

时间回到1726年,此时的沙特家族的家长穆罕默德·本·沙特登基成为了德拉伊耶酋长国的埃米尔,统领着德拉伊耶绿洲周边的一小块土地。

德拉伊耶在利雅得西北面,位于阿拉伯半岛的内志高原中心,四周均为荒漠。

辽阔的荒漠里

点缀着几个小的可怜的城市

穆罕默德·本·沙特是一位年轻、富有才华且雄心勃勃的沙漠武士,他不甘就这样守着祖先的一亩三分地,在绿洲里看沙子度过一生。他渴望恢复阿拉伯人昔日的荣光,统一阿拉伯半岛再北上新月沃地,重建400多年前土崩瓦解的阿拉伯帝国。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此时的中东局势也给穆罕默德·本·沙特实现他的抱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时机:奥斯曼帝国控制着新月沃地、埃及、阿拉伯半岛西部的汉志与东部的哈萨,虽然看似庞大,但其内部各方面的发展早已陷入了停滞,且在1683年后就再也没有打过胜仗。

盛极而衰之时

奥斯曼帝国虽坐拥大片领土与海量人口,却由于民族众多与行政效率低下,无法将其整合为一体,“西亚病夫”对阿拉伯半岛的控制力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与国力江河日下,也在逐年减弱。

另外葡萄牙与英国殖民者开始侵占波斯湾南岸的部分地区,与奥斯曼帝国展开了博弈,使得奥斯曼帝国暂时无心应对德拉伊耶酋长国。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我们的“建国大业”呢?发展生产力?不行,我们连教育和科研都搞不起。求助外援?谁会理沙漠里我们这些要什么没什么的的“野蛮人”啊?”

再三思索后,穆罕默德·本·沙特想到了利用伊斯兰教的力量来统合阿拉伯诸部落,1100多年前先知穆罕默德也是依靠宗教整合了阿拉伯民族,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再进一步扩张的。

“可是现有的伊斯兰教教派如今好像不管用啊?不然怎么现在还有阿拉伯部落在崇拜偶像?我们现在怎么又从富丽堂皇的大马士革与巴格达,退回半岛沙漠深处的帐篷里了呢?

听说最近有个叫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瓦哈卜的伊玛目在传播一种新的伊斯兰教教义,号召人们回归先知穆罕默德的时代,回归《古兰经》与圣训,清除‘异端’,恢复伊斯兰教原来的面貌。不如找他来谈谈。”

于是穆罕默德·本·沙特与阿卜杜勒-瓦哈卜在1744年碰了头,后者正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瓦哈比派的创立者。

穆罕默德·本·沙特

在德拉伊耶的宫殿,

他与阿卜杜勒-瓦哈卜在此会面。

两者相谈甚欢,并立刻签订了条约,由此沙特家族和瓦哈比派结盟。

沙特家族负责政治&军事事务,保障瓦哈比派传教士的安全;而瓦哈比派则负责宗教事务,为沙特家族的统治与扩张提供意识形态的支持。

政治势力与宗教势力合二为一,两者分享权力,互利共赢。

沙特家族由此开启了它的“建国大业”,德拉伊耶酋长国由此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沙特第一王国。

瓦哈比派的具体介绍

之前我局已在此文介绍过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屡败屡战

越战越勇

在与瓦哈比派结盟后,

沙特第一王国开启它“星辰大海”版的征途

至1816年时已控制了阿拉伯半岛大部

瓦哈比派伊斯兰教依靠其复古且激进的教义主张,迅速得到了许多对现状不满的阿拉伯人的支持。沙特家族利用此趋势,顺势统合了半岛上诸多阿拉伯部落,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力量,由此沙特第一王国开始对外发动“圣战”(其阿拉伯语音译即Jihad,吉哈德)。

阿拉伯“三个火枪手”,

无数这样的阿拉伯人参与了

沙特第一王国的对外征服行动。

穆罕默德·本·沙特御驾亲征,亲自指挥了无数次对外的“圣战”;而阿卜杜勒—瓦哈卜则通过宗教,号召普通百姓与宗教学者全身心地投入“圣战”。

在沙特第一王国潮水般的攻势下,1786年内志彻底被沙特第一王国征服,由此王国基本控制了从阿曼到科威特的阿拉伯半岛东半部,此举大大提高了王国的实力与家族的威望。

1801年沙特第一王国攻入什叶派圣城卡尔巴拉,摧毁圣墓并屠杀了5000多名平民。1803年沙特第一王国开始攻打汉志,塔伊夫被率先征服,随后1811年麦加与麦地那也被沙特第一王国攻占。

此时的第一沙特王国

其规模已经与现代沙特相差不多

取得伊斯兰教的两座圣城的统治权极大地提高了沙特第一王国的统治合法性与国内外威望,但是也终于把奥斯曼帝国打毛了。

奥斯曼帝国可是从1517年就开始统治两座圣城,怎会就这样轻易将其拱手相让呢?很快,奥斯曼帝国就对沙特第一王国发动了全面战争,“西亚病夫”虽无法与西方列强互搏,但是收拾“野蛮人”还是在行的。

奥斯曼帝国埃及省总督

穆罕默德·阿里帕夏

他带领埃及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走向事实独立

并且他还主导了埃及的现代化进程

奥斯曼帝国苏丹将“剿匪”的重任托付给了埃及省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帕夏,这位文武双全的阿尔巴尼亚人带着埃及军队经由海陆登陆汉志,迅速收复了两圣城;而帝国中央则派出了易卜拉欣帕夏率军攻入内志,直捣黄龙,1818年冬沙特第一王国的首都德拉伊耶被攻陷。

埃及省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帕夏

对沙特第一王国发动的攻势示意图

易卜拉欣帕夏将沙特家族的大量成员流放至埃及与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并将德拉伊耶夷为平地。

而时任沙特第一王国埃米尔阿卜杜拉·本·沙特在君士坦丁堡被处死,他的头被丢入博斯普鲁斯海峡喂鱼,沙特第一王国宣告终结。

沙特家族的幸存成员建立了内志酋长国,即沙特第二王国。

与沙特第一王国相比,尽管内志酋长国的君主仍然保持着宗教领袖伊玛目的头衔,并且依然雇有瓦哈比派学者,内志酋长国的宗教热情也较之前少了很多,领土扩张规模也显得小了许多。

沙特第二王国比第一王国小了很多

王国内斗也相当严重

1824年,内志酋长国从奥斯曼帝国埃及省处夺回了利雅得,并将其作为首都。

内志酋长国存在期间,沙特家族内部存在着非常激烈的矛盾,为了继承王位常常发生内部械斗,拉帮结派的现象也很严重,内部一盘散沙,最终酿成了1891年沙特第二王国被敌对的拉希德家族所建立的舎迈尔山酋长国所灭的惨剧,沙特家族由此暂时失去了全部领土,流亡科威特。

来自大漠深处的战神:

阿卜杜勒-阿齐兹

阿卜杜勒-阿齐兹·本·阿卜杜-

拉赫曼·本·费萨尔·阿勒沙特

1902年6月,一位有着雄心壮志的沙特家族成员登基成为内志与哈萨酋长国(沙特第三王国)的埃米尔,他就是日后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开国君主与后来所有沙特国王的父亲——阿卜杜勒-阿齐兹。

先前在1902年1月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阿卜杜勒—阿齐兹率领约40人乘夜潜入利雅得,袭击并成功占领了玛斯马克城堡。他俘虏了拉希德家族委任的市长,并在晨祷后处决了他,将他的头扔向利雅得的人民,夺回了利雅得。

战役发生地:

利雅得玛斯马克城堡

在阿卜杜勒-阿齐兹登基后,立即带领军队进攻舍迈尔山酋长国,意图夺回祖辈失去的土地。他的攻势很成功,夺回了些许失地。

经过多次冲突后,舍迈尔山酋长国与阿卜杜勒-阿齐兹的军队在盖西姆地区进行了一场恶战,阿卜杜勒-阿齐兹的军队获胜,舍迈尔山的埃米尔在这场战斗中阵亡。

此后舍迈尔山的国力逐渐衰弱,其靠山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崩瓦解,亲英的沙特变得愈发强大。

1902年的阿拉伯半岛局势

1912年阿卜杜勒-阿齐兹统一了内志地区,次年夺取波斯湾沿岸的哈萨和盖提夫地区。1918年在胡马尔击败汉志国王。1921年,他加冕为内志苏丹,国家也随之更名为内志苏丹国,他于当年彻底征服了拉希德家族的舍迈尔山酋长国,报仇雪恨。

1921年的阿拉伯半岛局势

不到二十年

沙特就灭亡了舍迈尔山酋长国

此时阿卜杜勒-阿齐兹距离统一阿拉伯半岛的目标还差个汉志,汉志此时由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哈希姆家族统治,汉志王国之前在一战时期与协约国并肩作战,发动阿拉伯大起义对抗奥斯曼帝国,英国因此曾一度扶持汉志王国。

阿拉伯大起义我局之前曾介绍过

《阿拉伯百团大战》

但是汉志王国也有统一阿拉伯的野心,其参与一战也就是因为协约国同意帮助其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可是协约国在获胜后却出尔反尔拒绝了他的要求,汉志国王侯赛因一气之下宣布拒绝接受帮助犹太人复国的《贝尔福宣言》,英国由此撤消了对他的支持。

英法根据《赛克斯—皮科协定》

瓜分中东后的地区局势

此时的内志和汉志都有

统一阿拉伯半岛的野心

但英国打算打压下强大的汉志

1924年内志军队开始进攻汉志,不久攻下圣城麦加,随之在1925年吞并了汉志,圣裔哈希姆家族被迫迁往约旦。

1926年内志又占领了阿西尔地区,阿卜杜勒-阿齐兹自封为苏丹,1932年9月23日,内志、汉志与阿西尔一道合并为沙特阿拉伯王国,阿卜杜勒-阿齐兹出任首任国王。沙特家族的“建国大业”终于完成了。

沙特首都利雅得纪念

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的雕像

历时两百多年,沙特家族完成了从沙漠部落到大国王室的转变,但沙特家族的征途还没有结束,政治上的征战止于沙特阿拉伯的统一,而宗教上的征战才刚刚开始,在滚滚石油美元的资助下,瓦哈比派伊斯兰教开始了全球性的传播,沙特真正的“星辰大海”之旅能否成功,尚未可知。

关于《沙特王国的传教大业》可查看

参考资料:

1.Madawi Al-Rasheed. A History of Saudi Arabia. Cambridge, England,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2.A Brief overview of Hejaz - Hejaz history

3.J. A. Hammerton. Peoples Of All Nations: Their Life Today And Story Of Their Past (in 14 Volumes). Concept Publishing Company, 2007. Pp. 193.

4. Al Rasheed, Madawi (1991). Politics in an Arabian Oasis. The Rashidis of Saudi Arabia. New York: I. B. Tauirs &C. Ltd.

5. Alexei Vassiliev, The History of Saudi Arabia, London, UK: Al Saqi Books, 1998

6.Front Cover George Walter Prothero, Great Britain. Foreign Office. Historical Section. Peace Handbooks: Turkey in Asia (II), no. 61-66. H. M. Stationery Office, 1920.

7.Sir James Norman Dalrymple Anderson.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Stacey International, 1983.

8.http://www.iranicaonline.org/articles/karbala

9. Sauds's campaign for Hejaz and the two holy cities, Islam Life online magazine

10. Abdullah bin Saud's capture, King Abdullah Ibn Saud Information Resource

11. Abdullah bin Saud's execution, King Abdullah Ibn Saud Information Resource

12. House of Saud Revivals, King Abdullah Ibn Saud Information Resource

13. Pike, John. "King Abdul Aziz Bin Abdul Rahman Al-Saud". Retrieved 12 July 2016.

14. McHale, T. R. (Autumn 1980). "A Prospect of Saudi Arabia". International Affairs. 56 (4). JSTOR 2618170.

15. ágoston, Gábor; Masters, Bruce Alan (2009). Encyclopedia of the Ottoman Empire. Infobase Publishing. p. 261. ISBN 978-0-8160-6259-1.

16.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2004). Saudi Arabia A Country Study. Kessinger Publishing. ISBN 978-1-4191-4621-3.

END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ID:diqiuzhishiju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东第一家族沙特阿拉伯是如何崛起的

今天讲讲沙特阿拉伯的故事。

文字:重光 | 制图:孙绿 | 编辑:大绿

沙特王室又生变故,王储换人的背后,有着该国领导人代际交换的复杂博弈。今天让我们回到第一代沙特国王的创业年代,看看沙特王朝的建国大业。

6月21日,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萨勒曼宣布废黜原王储穆罕默德·本·纳伊夫,将原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改立为新王储。

原王储穆罕默德·本·纳伊夫是萨勒曼国王的侄子,新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则是萨勒曼国王的亲儿子,萨勒曼将自己的儿子立为王储,两年内第二次打破了沙特立国王位“兄终弟及”传统。

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本·阿卜杜勒-

阿齐兹·阿勒沙特

生于1985年,是沙特阿拉伯现任王储、

第一副首相兼国防大臣

(世界上最年轻的国防部长)。

那么沙特王室为何之前要采用“兄终弟及”这种特殊的继承方式呢?沙特家族又如何一步步从半岛沙漠深处的一个部落发展为独霸阿拉伯半岛的西亚强国的呢?今日我局来一探究竟沙特家族的“建国大业”。

政治与宗教的联合:

沙特家族与瓦哈比派

时间回到1726年,此时的沙特家族的家长穆罕默德·本·沙特登基成为了德拉伊耶酋长国的埃米尔,统领着德拉伊耶绿洲周边的一小块土地。

德拉伊耶在利雅得西北面,位于阿拉伯半岛的内志高原中心,四周均为荒漠。

辽阔的荒漠里

点缀着几个小的可怜的城市

穆罕默德·本·沙特是一位年轻、富有才华且雄心勃勃的沙漠武士,他不甘就这样守着祖先的一亩三分地,在绿洲里看沙子度过一生。他渴望恢复阿拉伯人昔日的荣光,统一阿拉伯半岛再北上新月沃地,重建400多年前土崩瓦解的阿拉伯帝国。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此时的中东局势也给穆罕默德·本·沙特实现他的抱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时机:奥斯曼帝国控制着新月沃地、埃及、阿拉伯半岛西部的汉志与东部的哈萨,虽然看似庞大,但其内部各方面的发展早已陷入了停滞,且在1683年后就再也没有打过胜仗。

盛极而衰之时

奥斯曼帝国虽坐拥大片领土与海量人口,却由于民族众多与行政效率低下,无法将其整合为一体,“西亚病夫”对阿拉伯半岛的控制力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与国力江河日下,也在逐年减弱。

另外葡萄牙与英国殖民者开始侵占波斯湾南岸的部分地区,与奥斯曼帝国展开了博弈,使得奥斯曼帝国暂时无心应对德拉伊耶酋长国。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我们的“建国大业”呢?发展生产力?不行,我们连教育和科研都搞不起。求助外援?谁会理沙漠里我们这些要什么没什么的的“野蛮人”啊?”

再三思索后,穆罕默德·本·沙特想到了利用伊斯兰教的力量来统合阿拉伯诸部落,1100多年前先知穆罕默德也是依靠宗教整合了阿拉伯民族,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再进一步扩张的。

“可是现有的伊斯兰教教派如今好像不管用啊?不然怎么现在还有阿拉伯部落在崇拜偶像?我们现在怎么又从富丽堂皇的大马士革与巴格达,退回半岛沙漠深处的帐篷里了呢?

听说最近有个叫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瓦哈卜的伊玛目在传播一种新的伊斯兰教教义,号召人们回归先知穆罕默德的时代,回归《古兰经》与圣训,清除‘异端’,恢复伊斯兰教原来的面貌。不如找他来谈谈。”

于是穆罕默德·本·沙特与阿卜杜勒-瓦哈卜在1744年碰了头,后者正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瓦哈比派的创立者。

穆罕默德·本·沙特

在德拉伊耶的宫殿,

他与阿卜杜勒-瓦哈卜在此会面。

两者相谈甚欢,并立刻签订了条约,由此沙特家族和瓦哈比派结盟。

沙特家族负责政治&军事事务,保障瓦哈比派传教士的安全;而瓦哈比派则负责宗教事务,为沙特家族的统治与扩张提供意识形态的支持。

政治势力与宗教势力合二为一,两者分享权力,互利共赢。

沙特家族由此开启了它的“建国大业”,德拉伊耶酋长国由此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沙特第一王国。

瓦哈比派的具体介绍

之前我局已在此文介绍过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屡败屡战

越战越勇

在与瓦哈比派结盟后,

沙特第一王国开启它“星辰大海”版的征途

至1816年时已控制了阿拉伯半岛大部

瓦哈比派伊斯兰教依靠其复古且激进的教义主张,迅速得到了许多对现状不满的阿拉伯人的支持。沙特家族利用此趋势,顺势统合了半岛上诸多阿拉伯部落,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力量,由此沙特第一王国开始对外发动“圣战”(其阿拉伯语音译即Jihad,吉哈德)。

阿拉伯“三个火枪手”,

无数这样的阿拉伯人参与了

沙特第一王国的对外征服行动。

穆罕默德·本·沙特御驾亲征,亲自指挥了无数次对外的“圣战”;而阿卜杜勒—瓦哈卜则通过宗教,号召普通百姓与宗教学者全身心地投入“圣战”。

在沙特第一王国潮水般的攻势下,1786年内志彻底被沙特第一王国征服,由此王国基本控制了从阿曼到科威特的阿拉伯半岛东半部,此举大大提高了王国的实力与家族的威望。

1801年沙特第一王国攻入什叶派圣城卡尔巴拉,摧毁圣墓并屠杀了5000多名平民。1803年沙特第一王国开始攻打汉志,塔伊夫被率先征服,随后1811年麦加与麦地那也被沙特第一王国攻占。

此时的第一沙特王国

其规模已经与现代沙特相差不多

取得伊斯兰教的两座圣城的统治权极大地提高了沙特第一王国的统治合法性与国内外威望,但是也终于把奥斯曼帝国打毛了。

奥斯曼帝国可是从1517年就开始统治两座圣城,怎会就这样轻易将其拱手相让呢?很快,奥斯曼帝国就对沙特第一王国发动了全面战争,“西亚病夫”虽无法与西方列强互搏,但是收拾“野蛮人”还是在行的。

奥斯曼帝国埃及省总督

穆罕默德·阿里帕夏

他带领埃及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走向事实独立

并且他还主导了埃及的现代化进程

奥斯曼帝国苏丹将“剿匪”的重任托付给了埃及省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帕夏,这位文武双全的阿尔巴尼亚人带着埃及军队经由海陆登陆汉志,迅速收复了两圣城;而帝国中央则派出了易卜拉欣帕夏率军攻入内志,直捣黄龙,1818年冬沙特第一王国的首都德拉伊耶被攻陷。

埃及省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帕夏

对沙特第一王国发动的攻势示意图

易卜拉欣帕夏将沙特家族的大量成员流放至埃及与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并将德拉伊耶夷为平地。

而时任沙特第一王国埃米尔阿卜杜拉·本·沙特在君士坦丁堡被处死,他的头被丢入博斯普鲁斯海峡喂鱼,沙特第一王国宣告终结。

沙特家族的幸存成员建立了内志酋长国,即沙特第二王国。

与沙特第一王国相比,尽管内志酋长国的君主仍然保持着宗教领袖伊玛目的头衔,并且依然雇有瓦哈比派学者,内志酋长国的宗教热情也较之前少了很多,领土扩张规模也显得小了许多。

沙特第二王国比第一王国小了很多

王国内斗也相当严重

1824年,内志酋长国从奥斯曼帝国埃及省处夺回了利雅得,并将其作为首都。

内志酋长国存在期间,沙特家族内部存在着非常激烈的矛盾,为了继承王位常常发生内部械斗,拉帮结派的现象也很严重,内部一盘散沙,最终酿成了1891年沙特第二王国被敌对的拉希德家族所建立的舎迈尔山酋长国所灭的惨剧,沙特家族由此暂时失去了全部领土,流亡科威特。

来自大漠深处的战神:

阿卜杜勒-阿齐兹

阿卜杜勒-阿齐兹·本·阿卜杜-

拉赫曼·本·费萨尔·阿勒沙特

1902年6月,一位有着雄心壮志的沙特家族成员登基成为内志与哈萨酋长国(沙特第三王国)的埃米尔,他就是日后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开国君主与后来所有沙特国王的父亲——阿卜杜勒-阿齐兹。

先前在1902年1月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阿卜杜勒—阿齐兹率领约40人乘夜潜入利雅得,袭击并成功占领了玛斯马克城堡。他俘虏了拉希德家族委任的市长,并在晨祷后处决了他,将他的头扔向利雅得的人民,夺回了利雅得。

战役发生地:

利雅得玛斯马克城堡

在阿卜杜勒-阿齐兹登基后,立即带领军队进攻舍迈尔山酋长国,意图夺回祖辈失去的土地。他的攻势很成功,夺回了些许失地。

经过多次冲突后,舍迈尔山酋长国与阿卜杜勒-阿齐兹的军队在盖西姆地区进行了一场恶战,阿卜杜勒-阿齐兹的军队获胜,舍迈尔山的埃米尔在这场战斗中阵亡。

此后舍迈尔山的国力逐渐衰弱,其靠山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崩瓦解,亲英的沙特变得愈发强大。

1902年的阿拉伯半岛局势

1912年阿卜杜勒-阿齐兹统一了内志地区,次年夺取波斯湾沿岸的哈萨和盖提夫地区。1918年在胡马尔击败汉志国王。1921年,他加冕为内志苏丹,国家也随之更名为内志苏丹国,他于当年彻底征服了拉希德家族的舍迈尔山酋长国,报仇雪恨。

1921年的阿拉伯半岛局势

不到二十年

沙特就灭亡了舍迈尔山酋长国

此时阿卜杜勒-阿齐兹距离统一阿拉伯半岛的目标还差个汉志,汉志此时由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哈希姆家族统治,汉志王国之前在一战时期与协约国并肩作战,发动阿拉伯大起义对抗奥斯曼帝国,英国因此曾一度扶持汉志王国。

阿拉伯大起义我局之前曾介绍过

《阿拉伯百团大战》

但是汉志王国也有统一阿拉伯的野心,其参与一战也就是因为协约国同意帮助其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可是协约国在获胜后却出尔反尔拒绝了他的要求,汉志国王侯赛因一气之下宣布拒绝接受帮助犹太人复国的《贝尔福宣言》,英国由此撤消了对他的支持。

英法根据《赛克斯—皮科协定》

瓜分中东后的地区局势

此时的内志和汉志都有

统一阿拉伯半岛的野心

但英国打算打压下强大的汉志

1924年内志军队开始进攻汉志,不久攻下圣城麦加,随之在1925年吞并了汉志,圣裔哈希姆家族被迫迁往约旦。

1926年内志又占领了阿西尔地区,阿卜杜勒-阿齐兹自封为苏丹,1932年9月23日,内志、汉志与阿西尔一道合并为沙特阿拉伯王国,阿卜杜勒-阿齐兹出任首任国王。沙特家族的“建国大业”终于完成了。

沙特首都利雅得纪念

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的雕像

历时两百多年,沙特家族完成了从沙漠部落到大国王室的转变,但沙特家族的征途还没有结束,政治上的征战止于沙特阿拉伯的统一,而宗教上的征战才刚刚开始,在滚滚石油美元的资助下,瓦哈比派伊斯兰教开始了全球性的传播,沙特真正的“星辰大海”之旅能否成功,尚未可知。

关于《沙特王国的传教大业》可查看

参考资料:

1.Madawi Al-Rasheed. A History of Saudi Arabia. Cambridge, England,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2.A Brief overview of Hejaz - Hejaz history

3.J. A. Hammerton. Peoples Of All Nations: Their Life Today And Story Of Their Past (in 14 Volumes). Concept Publishing Company, 2007. Pp. 193.

4. Al Rasheed, Madawi (1991). Politics in an Arabian Oasis. The Rashidis of Saudi Arabia. New York: I. B. Tauirs &C. Ltd.

5. Alexei Vassiliev, The History of Saudi Arabia, London, UK: Al Saqi Books, 1998

6.Front Cover George Walter Prothero, Great Britain. Foreign Office. Historical Section. Peace Handbooks: Turkey in Asia (II), no. 61-66. H. M. Stationery Office, 1920.

7.Sir James Norman Dalrymple Anderson.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Stacey International, 1983.

8.http://www.iranicaonline.org/articles/karbala

9. Sauds's campaign for Hejaz and the two holy cities, Islam Life online magazine

10. Abdullah bin Saud's capture, King Abdullah Ibn Saud Information Resource

11. Abdullah bin Saud's execution, King Abdullah Ibn Saud Information Resource

12. House of Saud Revivals, King Abdullah Ibn Saud Information Resource

13. Pike, John. "King Abdul Aziz Bin Abdul Rahman Al-Saud". Retrieved 12 July 2016.

14. McHale, T. R. (Autumn 1980). "A Prospect of Saudi Arabia". International Affairs. 56 (4). JSTOR 2618170.

15. ágoston, Gábor; Masters, Bruce Alan (2009). Encyclopedia of the Ottoman Empire. Infobase Publishing. p. 261. ISBN 978-0-8160-6259-1.

16.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2004). Saudi Arabia A Country Study. Kessinger Publishing. ISBN 978-1-4191-4621-3.

END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ID:diqiuzhishiju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