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升级转型新趋势:如何实现正品保障?

电商流量红利在逐渐消失,为了解决流量红利消失的问题,升级或者转型成为各电商平台的首要选择。

电商们依旧努力用各种购物节去刺激人们的购物欲,但事实上互联网流量增速在逐年下降,互联网用户总数趋于稳定,而用户使用时长已基本被挖掘殆尽,个体流量的增加愈发困难。

对于电商平台而言,如何实现升级或者转型来解决流量红利消失的问题迫在眉睫。

创建于2008年以做特卖为主的唯品会,今年进行了大的调整与变革。5月时唯品会宣布进行业务调整,分拆互联网金融及重组物流业务,打造电商、互联网金融和物流三大业务板块。

电商做金融本身就具有天然的流量优势,阿里巴巴的支付宝、花呗,京东的京东白条、金条等,唯品会带着自家的唯品花加入互联网金融的阵营,跟上电商平台发展节奏的同时也更有利于提高其自身估值。

唯品会物流业务的开放让外界充满想象,拆分物流业务之前,其物流业务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直营站点超过3600家,快递员超过2.7万人,仓储总面积达220万平方米,并且还实现了自动化系统。据记者了解,未来两年唯品会要将派送点数量提升至5000个,仍旧是全部自营。

唯品会拆分出的品骏物流业务已经独立成型。7月份,“品骏快递”已获得国家邮政局颁发的全国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8月,在互联网周刊发布的《2017物流产业图谱》中,唯品会的品骏物流位列“2017电商自建物流代表企业”第三名。

在互联网金融、物流两项业务拆分重组后,6月唯品会宣布进行品牌升级,从“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升级为“全球精选正品特卖”。

新的slogan较之以往,更加强调其全球化、品质化的特点,同时保留着其一直坚持的特卖属性,品牌升级朝着正品电商的方向全面发力。

此前艾瑞发布的《2017年中国网民消费升级和内容升级洞察报告》显示,在新零售时期,消费升级已经成主流理念,愿意多花钱购买好品质东西和认为质量与价格挂钩的网民占比涨幅最大,分别达到32.9%和22.5%。

除此之外,对品牌有所偏好和认为品牌是商品质量的背书的网民比例也分别增长18.6%和16.8%。整体来看,人们对品质的要求变得更明确,同时也更重视品牌所象征的商品特性。

然而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用户投诉案例库显示,电商平台网络欺诈、售假、虚假宣传等涉及诚信的问题较为突出,相比去年同期的 5.92%上涨39.02%。假货几乎是电商行业挥之不去的阴霾,正品“保障”可以说一直以来是消费者心中的痛。

消费升级的推动下,消费者已经从满足日常需求升级到讲究品质的新时期,“正品保障”是消费者在网购时最希望能够得到的保证。

电子商务法草案在10月31日第二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二审稿进一步体现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其中,对于电商平台内出现侵权假冒情况,草案强化了电商平台应承担的责任。草案二审稿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侵犯知识产权的,应当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终止交易和服务等必要措施;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消费升级的需要、政策法规的规范都要求着:电商平台的升级或者转型要朝着正品保障的方向迈进。

对此,唯品会在11月3日的“坚守正品电商,提升产品质量,共创美好生活”发布会上,宣布了其正品电商的行动计划。

发布会上,唯品会推出了“正品十重保障”的措施。唯品会坚持采用自营货品、自营仓储、自营物流等全程自营的重运营模式,为每件商品购买正品保险,同时在货源、资金储备、大数据分析等方面有平台资源积累优势。另外,品控九条的措施保证着唯品会正品十重保障的实行。其中“全平台首负责任”的措施,意味着当消费者因商品质量等问题正当权益受到损害时,唯品会将向消费者先行赔付,并承担起相应责任。

唯品会供应链高级总监琚科昌坦言,在质量保障方面唯品会所出质检费用几乎在千万元以上。

他告诉记者:“我们愿意花这个钱,哪怕对公司毛利和净利有一些影响,因为我们一直是坚守这方面的底线,成本是一定的,但是不管从品牌商他自己的角度,还是从我们的角度,这个事情都是必须去做的。”

唯品会还联合了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进行深度合作,从检验检测、认证、增值服务、提供贯穿平台全链条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质量管家型增值服务等多个纬度来保障商品质量。同时通过神秘抽查、质量风险预警、新兴产品检测标准研究、‘优品优选’认证等多个层面全力管控产品质量、扶持质量升级。

唯品会副总裁黄红英表示:“我们从一开始就坚持正品,无论从货品的直采,还是从出仓检查、物流人员的挑选、客服人员培训。我们认为哪怕模式非常重,哪怕成本非常高,但是我们要保障正品,这就是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

除了自身的监管、和广东质检院的合作以外,唯品会推出了“正品鉴定天团”的计划。“正品鉴定天团”是由唯品会向社会各界大V诚邀的正品鉴定官组成。唯品会希望通过KOL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知道唯品会所坚持的正品保障理念。

除了像韩火火、毒舌电影这样拥有极大影响力的KOL,还有女性服饰、美妆个护、母婴等细分领域的权威大咖。受邀的正品鉴定官将会在唯品会的官方渠道亲身体验购买商品,并输出正品鉴定报告,以此为消费者提供真实有价值的参照。

黄红英认为,进入“正品鉴定天团”的KOL一定会是购物达人,有辨别真假的火眼金睛。懂得行业的套路,并且必须拥有独立的精神,以客观的态度去看待电商、评价产品。黄红英希望以“正品鉴定天团”的方式,让消费者了解唯品会一直以来坚持的正品电商精神,同时能够倒逼唯品会继续坚持做正品电商。

在中国电子商务中心发布的《2017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零售电商的用户满意度唯品会排名第二,给予其“放心购买”的评级。2017上半年中国 B2C 网络零售市场,唯品会排名第三,占6.5%份额,同比上升了2.7%。排名的维持和数据的上升于唯品会而言得之不易,毕竟前有天猫、京东牢牢盘踞在前,后有苏宁易购、国美在线紧紧追在身后。

唯品会曾公布过截至6月30日的2017财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报告显示,唯品会第二季度总净营收为人民币175.2亿元(约合25.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34.4亿元增长30.3%,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865亿元(约合5700万美元),实现连续19个季度盈利。

今年的改革和调整使唯品会正在形成以电商、金融和物流为一体的闭环增长模式,也许“特卖”的模式会被他人模仿,但是唯品会对于正品电商的坚持以及行之有效的措施,与金融、物流等多元化业务协同发展的B2C商业模式并不能够被轻易模仿。电商下半场,唯品会仍有保持稳健增长的盈利能力,未来依然让人充满期待。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电商升级转型新趋势:如何实现正品保障?

电商流量红利在逐渐消失,为了解决流量红利消失的问题,升级或者转型成为各电商平台的首要选择。

电商们依旧努力用各种购物节去刺激人们的购物欲,但事实上互联网流量增速在逐年下降,互联网用户总数趋于稳定,而用户使用时长已基本被挖掘殆尽,个体流量的增加愈发困难。

对于电商平台而言,如何实现升级或者转型来解决流量红利消失的问题迫在眉睫。

创建于2008年以做特卖为主的唯品会,今年进行了大的调整与变革。5月时唯品会宣布进行业务调整,分拆互联网金融及重组物流业务,打造电商、互联网金融和物流三大业务板块。

电商做金融本身就具有天然的流量优势,阿里巴巴的支付宝、花呗,京东的京东白条、金条等,唯品会带着自家的唯品花加入互联网金融的阵营,跟上电商平台发展节奏的同时也更有利于提高其自身估值。

唯品会物流业务的开放让外界充满想象,拆分物流业务之前,其物流业务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直营站点超过3600家,快递员超过2.7万人,仓储总面积达220万平方米,并且还实现了自动化系统。据记者了解,未来两年唯品会要将派送点数量提升至5000个,仍旧是全部自营。

唯品会拆分出的品骏物流业务已经独立成型。7月份,“品骏快递”已获得国家邮政局颁发的全国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8月,在互联网周刊发布的《2017物流产业图谱》中,唯品会的品骏物流位列“2017电商自建物流代表企业”第三名。

在互联网金融、物流两项业务拆分重组后,6月唯品会宣布进行品牌升级,从“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升级为“全球精选正品特卖”。

新的slogan较之以往,更加强调其全球化、品质化的特点,同时保留着其一直坚持的特卖属性,品牌升级朝着正品电商的方向全面发力。

此前艾瑞发布的《2017年中国网民消费升级和内容升级洞察报告》显示,在新零售时期,消费升级已经成主流理念,愿意多花钱购买好品质东西和认为质量与价格挂钩的网民占比涨幅最大,分别达到32.9%和22.5%。

除此之外,对品牌有所偏好和认为品牌是商品质量的背书的网民比例也分别增长18.6%和16.8%。整体来看,人们对品质的要求变得更明确,同时也更重视品牌所象征的商品特性。

然而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用户投诉案例库显示,电商平台网络欺诈、售假、虚假宣传等涉及诚信的问题较为突出,相比去年同期的 5.92%上涨39.02%。假货几乎是电商行业挥之不去的阴霾,正品“保障”可以说一直以来是消费者心中的痛。

消费升级的推动下,消费者已经从满足日常需求升级到讲究品质的新时期,“正品保障”是消费者在网购时最希望能够得到的保证。

电子商务法草案在10月31日第二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二审稿进一步体现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其中,对于电商平台内出现侵权假冒情况,草案强化了电商平台应承担的责任。草案二审稿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侵犯知识产权的,应当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终止交易和服务等必要措施;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消费升级的需要、政策法规的规范都要求着:电商平台的升级或者转型要朝着正品保障的方向迈进。

对此,唯品会在11月3日的“坚守正品电商,提升产品质量,共创美好生活”发布会上,宣布了其正品电商的行动计划。

发布会上,唯品会推出了“正品十重保障”的措施。唯品会坚持采用自营货品、自营仓储、自营物流等全程自营的重运营模式,为每件商品购买正品保险,同时在货源、资金储备、大数据分析等方面有平台资源积累优势。另外,品控九条的措施保证着唯品会正品十重保障的实行。其中“全平台首负责任”的措施,意味着当消费者因商品质量等问题正当权益受到损害时,唯品会将向消费者先行赔付,并承担起相应责任。

唯品会供应链高级总监琚科昌坦言,在质量保障方面唯品会所出质检费用几乎在千万元以上。

他告诉记者:“我们愿意花这个钱,哪怕对公司毛利和净利有一些影响,因为我们一直是坚守这方面的底线,成本是一定的,但是不管从品牌商他自己的角度,还是从我们的角度,这个事情都是必须去做的。”

唯品会还联合了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进行深度合作,从检验检测、认证、增值服务、提供贯穿平台全链条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质量管家型增值服务等多个纬度来保障商品质量。同时通过神秘抽查、质量风险预警、新兴产品检测标准研究、‘优品优选’认证等多个层面全力管控产品质量、扶持质量升级。

唯品会副总裁黄红英表示:“我们从一开始就坚持正品,无论从货品的直采,还是从出仓检查、物流人员的挑选、客服人员培训。我们认为哪怕模式非常重,哪怕成本非常高,但是我们要保障正品,这就是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

除了自身的监管、和广东质检院的合作以外,唯品会推出了“正品鉴定天团”的计划。“正品鉴定天团”是由唯品会向社会各界大V诚邀的正品鉴定官组成。唯品会希望通过KOL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知道唯品会所坚持的正品保障理念。

除了像韩火火、毒舌电影这样拥有极大影响力的KOL,还有女性服饰、美妆个护、母婴等细分领域的权威大咖。受邀的正品鉴定官将会在唯品会的官方渠道亲身体验购买商品,并输出正品鉴定报告,以此为消费者提供真实有价值的参照。

黄红英认为,进入“正品鉴定天团”的KOL一定会是购物达人,有辨别真假的火眼金睛。懂得行业的套路,并且必须拥有独立的精神,以客观的态度去看待电商、评价产品。黄红英希望以“正品鉴定天团”的方式,让消费者了解唯品会一直以来坚持的正品电商精神,同时能够倒逼唯品会继续坚持做正品电商。

在中国电子商务中心发布的《2017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零售电商的用户满意度唯品会排名第二,给予其“放心购买”的评级。2017上半年中国 B2C 网络零售市场,唯品会排名第三,占6.5%份额,同比上升了2.7%。排名的维持和数据的上升于唯品会而言得之不易,毕竟前有天猫、京东牢牢盘踞在前,后有苏宁易购、国美在线紧紧追在身后。

唯品会曾公布过截至6月30日的2017财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报告显示,唯品会第二季度总净营收为人民币175.2亿元(约合25.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34.4亿元增长30.3%,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865亿元(约合5700万美元),实现连续19个季度盈利。

今年的改革和调整使唯品会正在形成以电商、金融和物流为一体的闭环增长模式,也许“特卖”的模式会被他人模仿,但是唯品会对于正品电商的坚持以及行之有效的措施,与金融、物流等多元化业务协同发展的B2C商业模式并不能够被轻易模仿。电商下半场,唯品会仍有保持稳健增长的盈利能力,未来依然让人充满期待。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