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500亿市场规模,街舞综艺们能否复制《有嘻哈》的爆款效应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500亿市场规模,街舞综艺们能否复制《有嘻哈》的爆款效应

嘻哈内容消费正在迎来红利期,其商业价值依旧有待释放。

作者 | Dewelf

校对 | 李雪娇

编辑 | 李禾子

近日,街舞综艺《舞力觉醒》正式举办了开播发布会。发布会公布了节目的三位导师阵容,尚雯婕、苏醒以及大目(罗志祥御用编舞),该节目将于11月17日在北京卫视正式首播。

早在8月中旬,《舞力觉醒》就已经对外公布进入了拍摄期,并打出了“中国首档街舞齐舞竞技节目”的宣传口号。在当时的宣传稿中,节目还特别强调了与美国华纳的深度合作,基于后者全美街舞大赛(America’s Best Dance Crew)的成功操作经验,双方共同表示将对节目进行“本土化改造”。

不过,当时公布的备受外界关注的三位流量明星“队长”,张艺兴、宋茜和罗志祥此次却并未现身节目的开播发布会。

街舞作为嘻哈文化的四大元素(分别是DJ、街舞、说唱和涂鸦)之一,因为相较于DJ和涂鸦更具观赏性,早已成为继今年大火的说唱之后综艺节目瞄准的下一个目标,2018年也被部分媒体称作是“街舞元年”。而在今年早前,据天信投资估算,目前国内街舞相关产业市场规模已经突破2500亿元,潜力巨大。

实际上除了《舞力觉醒》,之前还出现了另外两档颇受关注的街舞综艺将要投拍的消息,分别是《热血街舞团》和《这!就是街舞》。音乐财经总结了以下表格来对这三档节目进行比较:

短短几天内,三档街舞综艺就前后脚进行了官宣。在10月25日举办的优酷秋集大会上,作为优酷未来三年规划的网综创新方向,《这!就是街舞》成为其重点推介的综艺节目之一在会上正式进行了公布。节目监制陈坤介绍道,节目“将以嘻哈中的街舞元素为切入口,首次深挖垂直类潮文化,打造年轻潮文化聚集地”;并且,优酷将对这档自制节目以S级的顶配资源进行全方位投入,并联合天猫与灿星共同打造这档节目,天猫还将以3亿元以上顶级资源配合节目播出、推广。

随后的10月31日,在上海举办的爱奇艺iJOY悦享会上,爱奇艺也正式官宣了将拍摄《热血街舞团》的消息,并且宣布冠名方是VIVO,百事可乐成为节目重要合作伙伴。此外,节目还宣布了第一批“热血召集人”(预计将有四位)鹿晗和陈伟霆,不过先前外界猜测的黄子韬和易烊千玺暂时还未出现在确认名单中。

其实,舞蹈类的节目一直是国内综艺节目的重要类型之一,如湖南卫视的《舞动奇迹》,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舞林盛典》、《与星共舞》,浙江卫视的《中国好舞蹈》,央视的《舞出我人生》等等。而此次的“街舞综艺热”无疑也将是一次传统综艺节目制作经验与时下流行文化的结合,同时也意味着小众青年文化再一次被主流综艺市场挖掘。

之所以各大平台和卫视都将目光瞄准了街舞综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今年《中国有嘻哈》尝到了甜头,不管是对于选手、导师,还是对于节目制作者、赞助商,其实都成为了这档节目的直接受益者。

首先,参赛选手收获了名气,在《有嘻哈》还未结束时,参赛Rapper就已经代言、演出邀约不断,据称冠军PG ONE目前的出场费已经达到了三位数;其次,担任节目导师的艺人提升了个人形象,在看过《有嘻哈》之后,不少观众都对吴亦凡“路转粉”,节目打破了他们对于“小鲜肉”和“流量担当”没有实力的质疑,还有媒体戏称吴亦凡才是《有嘻哈》的总冠军;并且,节目制作者也收获了肯定,再加入爱奇艺不到一年时,因为打造出了爆款网综,《有嘻哈》总导演车澈也顺势升任爱奇艺副总裁;最后,更别说各大赞助商收获的大量曝光和产品销量了……

就目前的三挡街舞综艺来看,从已经公布的细节,不论是导师阵容还是制作方,无疑还是《有嘻哈》原班人马打造的《热血街舞团》更具吸引力。《有嘻哈》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该团队的实力,不过,反过来说,观众也会对节目有更高的期待。

有关注就会有质疑。在几档节目宣布投入制作之后,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质疑的言论,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街舞圈的从业者,他们的质疑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第一,流量很可能会引发经济泡沫,嘻哈文化面临被过度消费的困境,其中就有人调侃道,“2018年我可能都上不起街舞课了”;第二,真正的舞者很可能被边缘化,得不到尊重,“街舞真的应该回归街头,现在竟然做了节目,自由个性大多变质了吧!”“希望能真的推动嘻哈文化走向大众,而不是曲解嘻哈,只为了利益服务。”

当然,这些质疑也都是建立在节目热播的基础之上,三档节目是否能出现像《有嘻哈》那样的爆款现在依然是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嘻哈内容消费正在迎来红利期,其商业价值依旧有待释放,综艺节目和厂牌应该如何正确合理地开发这种文化?艺人们在面临巨大的机遇和诱惑时又应该如何自处?这些仍然是每个从业者需要慢慢适应和摸索的问题。

本周轮值编辑:李禾子

联系方式:lhz_940107@163.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音乐财经
界面财经号
IP属地:北京
国 内 第 一 家 专 注 于 从“ 商 业” 角 度 解 读 音 乐 产 业 的 财 经 网 站,整 合 资 讯、 专 栏、 深 度 文 章 等 产 品, 为 读 者 提 供 高 品 质 内 容。 旨在忠实记录变革时代,音乐产业里“每一位人”的故事,“每一家公司”的故事,深耕细作、细水长流。深入挖掘音乐产业发展趋势,帮助“音乐生意人”分析形势、剖析案例,推动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

下载界面新闻

2500亿市场规模,街舞综艺们能否复制《有嘻哈》的爆款效应

嘻哈内容消费正在迎来红利期,其商业价值依旧有待释放。

作者 | Dewelf

校对 | 李雪娇

编辑 | 李禾子

近日,街舞综艺《舞力觉醒》正式举办了开播发布会。发布会公布了节目的三位导师阵容,尚雯婕、苏醒以及大目(罗志祥御用编舞),该节目将于11月17日在北京卫视正式首播。

早在8月中旬,《舞力觉醒》就已经对外公布进入了拍摄期,并打出了“中国首档街舞齐舞竞技节目”的宣传口号。在当时的宣传稿中,节目还特别强调了与美国华纳的深度合作,基于后者全美街舞大赛(America’s Best Dance Crew)的成功操作经验,双方共同表示将对节目进行“本土化改造”。

不过,当时公布的备受外界关注的三位流量明星“队长”,张艺兴、宋茜和罗志祥此次却并未现身节目的开播发布会。

街舞作为嘻哈文化的四大元素(分别是DJ、街舞、说唱和涂鸦)之一,因为相较于DJ和涂鸦更具观赏性,早已成为继今年大火的说唱之后综艺节目瞄准的下一个目标,2018年也被部分媒体称作是“街舞元年”。而在今年早前,据天信投资估算,目前国内街舞相关产业市场规模已经突破2500亿元,潜力巨大。

实际上除了《舞力觉醒》,之前还出现了另外两档颇受关注的街舞综艺将要投拍的消息,分别是《热血街舞团》和《这!就是街舞》。音乐财经总结了以下表格来对这三档节目进行比较:

短短几天内,三档街舞综艺就前后脚进行了官宣。在10月25日举办的优酷秋集大会上,作为优酷未来三年规划的网综创新方向,《这!就是街舞》成为其重点推介的综艺节目之一在会上正式进行了公布。节目监制陈坤介绍道,节目“将以嘻哈中的街舞元素为切入口,首次深挖垂直类潮文化,打造年轻潮文化聚集地”;并且,优酷将对这档自制节目以S级的顶配资源进行全方位投入,并联合天猫与灿星共同打造这档节目,天猫还将以3亿元以上顶级资源配合节目播出、推广。

随后的10月31日,在上海举办的爱奇艺iJOY悦享会上,爱奇艺也正式官宣了将拍摄《热血街舞团》的消息,并且宣布冠名方是VIVO,百事可乐成为节目重要合作伙伴。此外,节目还宣布了第一批“热血召集人”(预计将有四位)鹿晗和陈伟霆,不过先前外界猜测的黄子韬和易烊千玺暂时还未出现在确认名单中。

其实,舞蹈类的节目一直是国内综艺节目的重要类型之一,如湖南卫视的《舞动奇迹》,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舞林盛典》、《与星共舞》,浙江卫视的《中国好舞蹈》,央视的《舞出我人生》等等。而此次的“街舞综艺热”无疑也将是一次传统综艺节目制作经验与时下流行文化的结合,同时也意味着小众青年文化再一次被主流综艺市场挖掘。

之所以各大平台和卫视都将目光瞄准了街舞综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今年《中国有嘻哈》尝到了甜头,不管是对于选手、导师,还是对于节目制作者、赞助商,其实都成为了这档节目的直接受益者。

首先,参赛选手收获了名气,在《有嘻哈》还未结束时,参赛Rapper就已经代言、演出邀约不断,据称冠军PG ONE目前的出场费已经达到了三位数;其次,担任节目导师的艺人提升了个人形象,在看过《有嘻哈》之后,不少观众都对吴亦凡“路转粉”,节目打破了他们对于“小鲜肉”和“流量担当”没有实力的质疑,还有媒体戏称吴亦凡才是《有嘻哈》的总冠军;并且,节目制作者也收获了肯定,再加入爱奇艺不到一年时,因为打造出了爆款网综,《有嘻哈》总导演车澈也顺势升任爱奇艺副总裁;最后,更别说各大赞助商收获的大量曝光和产品销量了……

就目前的三挡街舞综艺来看,从已经公布的细节,不论是导师阵容还是制作方,无疑还是《有嘻哈》原班人马打造的《热血街舞团》更具吸引力。《有嘻哈》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该团队的实力,不过,反过来说,观众也会对节目有更高的期待。

有关注就会有质疑。在几档节目宣布投入制作之后,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质疑的言论,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街舞圈的从业者,他们的质疑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第一,流量很可能会引发经济泡沫,嘻哈文化面临被过度消费的困境,其中就有人调侃道,“2018年我可能都上不起街舞课了”;第二,真正的舞者很可能被边缘化,得不到尊重,“街舞真的应该回归街头,现在竟然做了节目,自由个性大多变质了吧!”“希望能真的推动嘻哈文化走向大众,而不是曲解嘻哈,只为了利益服务。”

当然,这些质疑也都是建立在节目热播的基础之上,三档节目是否能出现像《有嘻哈》那样的爆款现在依然是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嘻哈内容消费正在迎来红利期,其商业价值依旧有待释放,综艺节目和厂牌应该如何正确合理地开发这种文化?艺人们在面临巨大的机遇和诱惑时又应该如何自处?这些仍然是每个从业者需要慢慢适应和摸索的问题。

本周轮值编辑:李禾子

联系方式:lhz_940107@163.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