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如何组建管理创业团队?任正非、杨浩涌都是这么做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如何组建管理创业团队?任正非、杨浩涌都是这么做的

团队的组建过程也是公司的成长历程,最需要创始人CEO花精力去投入的。

投资就是投人,这几乎是所有风险投资的普遍共识。对于早期创业公司来说,“人”是极端重要的,挖掘、招聘、任用…每一步的管理都需恰到点上。在公司快速发展过程中,架构调整、空降高管等问题都在考验团队的适应能力。

所以,在CEO找钱找人定战略的三件事中,有人认为,找人能力是第一竞争力。团队的组建过程也是公司的成长历程,最需要创始人CEO花精力去投入的。

作者:小兰

(ID:chuangkem) 来源:创客猫

初创期如何找到合适的人?

如何找到合适的人,这个难题贯穿了一家公司的发展全过程。杨浩涌认为,你对这个领域要花时间,通过你的投资人,通过你的朋友找业内最好的人去聊,真心的请教他,让他们帮你去推荐,好的人推荐的人往往都是好的。而且你对这个领域了解的越多,你找的这个人就不会差,做产品出身的人,招来的产品经理不会差。“出大问题的摔跟头的地方一定是不懂的,这个经验我是屡试不爽,无数公司看到的都是这样一个结果。”

在初创公司的发展早期,公司人数少,每个员工的判断都会对公司的未来产生影响。这时,文化建设的作用非常重要,只有让员工明确公司的价值观并且强烈认同,才能在工作上更有效率。反向,这也是一个筛选适合公司员工的过程。

对初创公司而言,公司文化常常带有创始人的个人色彩,根据这样的价值观,找到认同公司文化的团队,在最低的沟通成本下共同制定战略。在这一方面,阿里巴巴是强大企业文化的极致体现,公司从上到下都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阿里到了几千人的时候,马云都坚持给新人做第一堂培训课,不是去做技能培训,而是做使命、愿景、价值观的培训:创业初心是什么,公司为什么要存在,公司的文化价值观是什么,什么事情在公司是鼓励的,什么事情是公司反对的。但每家公司基因不同,可以参考,但如果照搬,很难被员工认同。

其次,由于初创早期资源资金匮乏,有潜力又有经验的人可遇不可求,更多时候会陷入是找有经验的带领团队一起走,还是找有潜力的人员跟公司一起成长的情况。有经验的人才可以最大程度让公司避开他之前踩过的坑,为公司争取更多的时间在产品研发上。但经验丰富的人员在加入初创公司时,容易水土不服,所以不要一味全追求“高配”,除了要有“引路人”外,还要找到最适合公司当前阶段,在当前环境下最可能把事做成和帮助周围人做成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有潜力但没经验的人员会给公司带来试错成本,但如果可以培养一批对公司价值观有强烈认同感的员工,在之后的发展中他们将会成为公司的中流砥柱。

如何消除快速发展期的阵痛?

当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期后,需要面对的是更高更大的格局,这时候再单靠文化建设已经不足以满足公司的人员管理问题,需要更加体系化的制度,包括好的激励机制,形成团队作战的文化和价值观等。

此时会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团队成员掉队,当“老臣“甚至”功臣“跟不上公司发展的时候,必须果断换掉。但是“换掉”不一定就是要离开公司,而是可以调整到其他岗位或是开辟新的业务。在“换将”的过程中,需要和团队充分沟通,确保团队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原有员工有心理预期。

为了尽量减少出现跟不上公司发展的员工的出现,最应该做的就是培训。杨浩涌认为,培训这个事不能找借口,尤其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公司,每年几倍几十倍的增长,CEO在找人和在团队培养中要花最多的时间,一部分是用在当前,还有一部分时间是用在未来的。

任正非曾经说过,华为公司要强大,必须要强腰壮腿,中层就是“腰”,基层就是腿,腰是中枢。中层领导力便是“腰部力量”,是用来支撑身体的。而中层很多都是公司初期就加入的元老,对公司的忠诚度高,但最容易出现的就是上述说的能力跟不上公司的发展。所以,在如何提升中层领导力方面,杨浩涌的心得是,中层的领导力最需要花时间去做,CEO如果对这些人有更多的关注,包括管理能力上的培训,技能上的分享培训,还是在公司战略上、或者CEO对公司的长远想法等等,这些方面公司做的越好,最终会受益的是整个公司整个团队。

阿里在培训方面除了培训新人,同时也培训新干部。第一类是公司内部提拔起来的新干部,没有人天生会当干部,从被人管到管人,是很大的一个跨度。提拔一个人之前,如果你觉得他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管理上的问题,在把他放过去之前,跟他谈清楚问题所在,沟通之后他会有更多的成长,在他走马上任时会付出更多。这些人是值得培养的,找到这样的人,给他机会,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阿里培养的第二类新干部就是外面招来的干部。其实除了外部的新干部外,还有“拉人入伙”,这时候就要处理好空降兵的问题。因为对方属于中高层,要考虑是否适合公司的发展环境,能否与原有的管理层员工和谐共处,CEO要做的就是帮助这些空降兵更好地融入团队,而不是单纯把他们招进来就完事了。

“创业是一帮有情有义的人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是阿里对创业最好的总结。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人员配置调动都会给公司带来阵痛,但如果整个团队可以对公司绝对的忠诚,相互帮助合作,就可以挨过每一次的磨合。作为创始人或者CEO,最有可能成为公司发展的天花板,只有不断开拓自身,提高领导力,才能把公司带向新高度。作为领导,最厉害的不是自身厉害,而是带出一个比你更牛的团队,让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以上部分资料来源:

金沙江创投《创业团队升级:如何在高速上一边狂飙一边换轮胎》

金沙江创投《CEO修炼手册:识人、识人还是识人》

山行资本《杨浩涌:多数公司出问题都是出在“腰部力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如何组建管理创业团队?任正非、杨浩涌都是这么做的

团队的组建过程也是公司的成长历程,最需要创始人CEO花精力去投入的。

投资就是投人,这几乎是所有风险投资的普遍共识。对于早期创业公司来说,“人”是极端重要的,挖掘、招聘、任用…每一步的管理都需恰到点上。在公司快速发展过程中,架构调整、空降高管等问题都在考验团队的适应能力。

所以,在CEO找钱找人定战略的三件事中,有人认为,找人能力是第一竞争力。团队的组建过程也是公司的成长历程,最需要创始人CEO花精力去投入的。

作者:小兰

(ID:chuangkem) 来源:创客猫

初创期如何找到合适的人?

如何找到合适的人,这个难题贯穿了一家公司的发展全过程。杨浩涌认为,你对这个领域要花时间,通过你的投资人,通过你的朋友找业内最好的人去聊,真心的请教他,让他们帮你去推荐,好的人推荐的人往往都是好的。而且你对这个领域了解的越多,你找的这个人就不会差,做产品出身的人,招来的产品经理不会差。“出大问题的摔跟头的地方一定是不懂的,这个经验我是屡试不爽,无数公司看到的都是这样一个结果。”

在初创公司的发展早期,公司人数少,每个员工的判断都会对公司的未来产生影响。这时,文化建设的作用非常重要,只有让员工明确公司的价值观并且强烈认同,才能在工作上更有效率。反向,这也是一个筛选适合公司员工的过程。

对初创公司而言,公司文化常常带有创始人的个人色彩,根据这样的价值观,找到认同公司文化的团队,在最低的沟通成本下共同制定战略。在这一方面,阿里巴巴是强大企业文化的极致体现,公司从上到下都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阿里到了几千人的时候,马云都坚持给新人做第一堂培训课,不是去做技能培训,而是做使命、愿景、价值观的培训:创业初心是什么,公司为什么要存在,公司的文化价值观是什么,什么事情在公司是鼓励的,什么事情是公司反对的。但每家公司基因不同,可以参考,但如果照搬,很难被员工认同。

其次,由于初创早期资源资金匮乏,有潜力又有经验的人可遇不可求,更多时候会陷入是找有经验的带领团队一起走,还是找有潜力的人员跟公司一起成长的情况。有经验的人才可以最大程度让公司避开他之前踩过的坑,为公司争取更多的时间在产品研发上。但经验丰富的人员在加入初创公司时,容易水土不服,所以不要一味全追求“高配”,除了要有“引路人”外,还要找到最适合公司当前阶段,在当前环境下最可能把事做成和帮助周围人做成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有潜力但没经验的人员会给公司带来试错成本,但如果可以培养一批对公司价值观有强烈认同感的员工,在之后的发展中他们将会成为公司的中流砥柱。

如何消除快速发展期的阵痛?

当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期后,需要面对的是更高更大的格局,这时候再单靠文化建设已经不足以满足公司的人员管理问题,需要更加体系化的制度,包括好的激励机制,形成团队作战的文化和价值观等。

此时会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团队成员掉队,当“老臣“甚至”功臣“跟不上公司发展的时候,必须果断换掉。但是“换掉”不一定就是要离开公司,而是可以调整到其他岗位或是开辟新的业务。在“换将”的过程中,需要和团队充分沟通,确保团队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原有员工有心理预期。

为了尽量减少出现跟不上公司发展的员工的出现,最应该做的就是培训。杨浩涌认为,培训这个事不能找借口,尤其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公司,每年几倍几十倍的增长,CEO在找人和在团队培养中要花最多的时间,一部分是用在当前,还有一部分时间是用在未来的。

任正非曾经说过,华为公司要强大,必须要强腰壮腿,中层就是“腰”,基层就是腿,腰是中枢。中层领导力便是“腰部力量”,是用来支撑身体的。而中层很多都是公司初期就加入的元老,对公司的忠诚度高,但最容易出现的就是上述说的能力跟不上公司的发展。所以,在如何提升中层领导力方面,杨浩涌的心得是,中层的领导力最需要花时间去做,CEO如果对这些人有更多的关注,包括管理能力上的培训,技能上的分享培训,还是在公司战略上、或者CEO对公司的长远想法等等,这些方面公司做的越好,最终会受益的是整个公司整个团队。

阿里在培训方面除了培训新人,同时也培训新干部。第一类是公司内部提拔起来的新干部,没有人天生会当干部,从被人管到管人,是很大的一个跨度。提拔一个人之前,如果你觉得他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管理上的问题,在把他放过去之前,跟他谈清楚问题所在,沟通之后他会有更多的成长,在他走马上任时会付出更多。这些人是值得培养的,找到这样的人,给他机会,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阿里培养的第二类新干部就是外面招来的干部。其实除了外部的新干部外,还有“拉人入伙”,这时候就要处理好空降兵的问题。因为对方属于中高层,要考虑是否适合公司的发展环境,能否与原有的管理层员工和谐共处,CEO要做的就是帮助这些空降兵更好地融入团队,而不是单纯把他们招进来就完事了。

“创业是一帮有情有义的人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是阿里对创业最好的总结。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人员配置调动都会给公司带来阵痛,但如果整个团队可以对公司绝对的忠诚,相互帮助合作,就可以挨过每一次的磨合。作为创始人或者CEO,最有可能成为公司发展的天花板,只有不断开拓自身,提高领导力,才能把公司带向新高度。作为领导,最厉害的不是自身厉害,而是带出一个比你更牛的团队,让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以上部分资料来源:

金沙江创投《创业团队升级:如何在高速上一边狂飙一边换轮胎》

金沙江创投《CEO修炼手册:识人、识人还是识人》

山行资本《杨浩涌:多数公司出问题都是出在“腰部力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