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些云南百年老字号的故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些云南百年老字号的故事

这些老字号历经百年却依旧鲜活如初,屹立不倒。

云南有一些百年老字号,它们个个都是封存时间的高手,历经百年却依旧鲜活如初,屹立不倒,他们保存了经得住百年时间考验的滋味,也留下了流传百年的传奇风云。

下关沱茶

在风云变幻的清代末年,因为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云南的茶叶集散地逐步转移到下关。而这里加工精制的下关沱茶,最终由1902年成立的“永昌祥”商号成功 定型。

自此,这种凸面圆似面包,凹面如厚壁小碗的沱茶开始流行起来。这种小碗臼形下关沱茶的最大设计特点是能使团茶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地增大表面积,这样既保证了紧压团茶良好的透气性,防止团茶过厚而内生霉变,又增大了团茶凹凸面与空气的接触,能有效地促进其缓慢地有氧自然发酵过程,对生料团茶的后发酵 十分有利。

由于地理位置、生活习惯以及口味的相近,下关沱的口感一直很受川渝市场欢迎,所以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川渝一直是下关沱的主要消费市场。

到了三四十年代,下关沱进入了迅猛发展期,带有官方色彩的“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 司”、“康藏茶厂”等相继成立。五十年代以后,下关茶厂在国家计划里主要负责生产以心脏紧茶和砖茶为主的边销茶,沱茶的生产和供应一度曾拱手让给重庆茶 厂。直到八十年代中旬,市场经济践行以后,才再次迎来了沱茶的春天。

时至今日,经过不断的产品研发、技艺传承,下关沱茶的味道依旧迷人,2011年,下关沱茶不但荣获“中华老字号”,更跻身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林肥酒

既然有茶,当然也不能少了美酒。杨林肥酒的发源地杨林自古即为滇中名镇,也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酿酒历史悠久,几乎家家户户都要酿酒,所酿之酒也是中国唯一一支绿酒。

1880年,杨林人陈鼎根据民间“水酒十八方”的配方,对酿造原材料和工艺进行改良,并取名“杨林肥酒“,130余年传承至今,2011年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

而据陈家后人说,最早酒里只有6种药材,经过三代人的传承、改良,在1959年才确定了党参、拐枣、陈皮等13味中药材,并精选豌豆尖、青竹叶、小茴香等绿色植物精酿,或许对口味的不断尝试、完善、更新,正是这个老字号品牌保持鲜活的一个重要原因。

“吉庆祥“云腿月饼

很多人未必知道吉庆祥,但每年中秋节的时候,你一定吃过云腿月饼,据说吉庆祥就是云腿月饼的首创者。而“吉庆祥“三个字则来源于三个股东的名字,三人各取一字,起名“吉庆祥”。

在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越南、缅甸、泰国的富豪人家还会专门雇佣马帮,途经茶马古道来采购吉庆祥的硬壳火腿月饼。1956年,和其他企业一样,吉庆祥经历了公 私合营的挑战。那时候,实力、资金都充足的吉庆祥合并了18家店铺,形成新公司“昆明吉庆祥糕点厂”,直到2002年变更为“昆明吉庆祥食品有限责任公 司”。

这一百多年来的重组,没有改变其内核,到现在公司旗下最著名产品仍旧是火腿界的四两坨“云腿月饼”。

“宣字牌“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也被称为“云腿”,因为它足以代表云南火腿。它是宣威汉族在数百年腌渍腊肉的时间中创造出的腊肉精品,独特的地域地理气候环境所形成的特有风味,使其一直与浙江金华火腿、江西安抚火腿齐名。

到了20世纪初,趁着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以浦在廷为代表的一批有志之士兴办“宣和火腿公司”,不仅派人到日本、上海学习制造罐头技术,还向美国引进先进的设备来制作罐头,除蒸煮属土法装置外,制罐、打盖、切肉均用机械化,可谓是走在时代潮流之上。

后来又得孙中山为其题词“饮和食德“,宣威火腿自此声名大振,远销海外。建国后,宣威火腿曾因宣威县更名为榕峰县,而改名“榕峰火腿“,却因此一度滞销,后又经国务院批准复名,才又畅销如故。

本文来源于茶语网(www.chayu.com),茶语频道商务合作电话:400-799-3998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些云南百年老字号的故事

这些老字号历经百年却依旧鲜活如初,屹立不倒。

云南有一些百年老字号,它们个个都是封存时间的高手,历经百年却依旧鲜活如初,屹立不倒,他们保存了经得住百年时间考验的滋味,也留下了流传百年的传奇风云。

下关沱茶

在风云变幻的清代末年,因为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云南的茶叶集散地逐步转移到下关。而这里加工精制的下关沱茶,最终由1902年成立的“永昌祥”商号成功 定型。

自此,这种凸面圆似面包,凹面如厚壁小碗的沱茶开始流行起来。这种小碗臼形下关沱茶的最大设计特点是能使团茶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地增大表面积,这样既保证了紧压团茶良好的透气性,防止团茶过厚而内生霉变,又增大了团茶凹凸面与空气的接触,能有效地促进其缓慢地有氧自然发酵过程,对生料团茶的后发酵 十分有利。

由于地理位置、生活习惯以及口味的相近,下关沱的口感一直很受川渝市场欢迎,所以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川渝一直是下关沱的主要消费市场。

到了三四十年代,下关沱进入了迅猛发展期,带有官方色彩的“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 司”、“康藏茶厂”等相继成立。五十年代以后,下关茶厂在国家计划里主要负责生产以心脏紧茶和砖茶为主的边销茶,沱茶的生产和供应一度曾拱手让给重庆茶 厂。直到八十年代中旬,市场经济践行以后,才再次迎来了沱茶的春天。

时至今日,经过不断的产品研发、技艺传承,下关沱茶的味道依旧迷人,2011年,下关沱茶不但荣获“中华老字号”,更跻身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林肥酒

既然有茶,当然也不能少了美酒。杨林肥酒的发源地杨林自古即为滇中名镇,也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酿酒历史悠久,几乎家家户户都要酿酒,所酿之酒也是中国唯一一支绿酒。

1880年,杨林人陈鼎根据民间“水酒十八方”的配方,对酿造原材料和工艺进行改良,并取名“杨林肥酒“,130余年传承至今,2011年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

而据陈家后人说,最早酒里只有6种药材,经过三代人的传承、改良,在1959年才确定了党参、拐枣、陈皮等13味中药材,并精选豌豆尖、青竹叶、小茴香等绿色植物精酿,或许对口味的不断尝试、完善、更新,正是这个老字号品牌保持鲜活的一个重要原因。

“吉庆祥“云腿月饼

很多人未必知道吉庆祥,但每年中秋节的时候,你一定吃过云腿月饼,据说吉庆祥就是云腿月饼的首创者。而“吉庆祥“三个字则来源于三个股东的名字,三人各取一字,起名“吉庆祥”。

在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越南、缅甸、泰国的富豪人家还会专门雇佣马帮,途经茶马古道来采购吉庆祥的硬壳火腿月饼。1956年,和其他企业一样,吉庆祥经历了公 私合营的挑战。那时候,实力、资金都充足的吉庆祥合并了18家店铺,形成新公司“昆明吉庆祥糕点厂”,直到2002年变更为“昆明吉庆祥食品有限责任公 司”。

这一百多年来的重组,没有改变其内核,到现在公司旗下最著名产品仍旧是火腿界的四两坨“云腿月饼”。

“宣字牌“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也被称为“云腿”,因为它足以代表云南火腿。它是宣威汉族在数百年腌渍腊肉的时间中创造出的腊肉精品,独特的地域地理气候环境所形成的特有风味,使其一直与浙江金华火腿、江西安抚火腿齐名。

到了20世纪初,趁着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以浦在廷为代表的一批有志之士兴办“宣和火腿公司”,不仅派人到日本、上海学习制造罐头技术,还向美国引进先进的设备来制作罐头,除蒸煮属土法装置外,制罐、打盖、切肉均用机械化,可谓是走在时代潮流之上。

后来又得孙中山为其题词“饮和食德“,宣威火腿自此声名大振,远销海外。建国后,宣威火腿曾因宣威县更名为榕峰县,而改名“榕峰火腿“,却因此一度滞销,后又经国务院批准复名,才又畅销如故。

本文来源于茶语网(www.chayu.com),茶语频道商务合作电话:400-799-3998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