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我们特别喜欢拍大女主剧。
被出轨所以被迫洗牌人生的《我的前半生》、身边异性多次助攻的励志女商人《那年花开月正圆》、戏剧效果不嫌多的《欢乐颂》……从古代到现代,从言情到职场,都恨不得直接贴上“女权”、“自强不息”这些标签,来向世界宣告我们正在塑造“独立女性”。
大女主剧的起源《甄嬛传》,更多讲述了宫闱女子在权力体系下的一种悲剧式角逐,撕的很精彩,但阐述的人生却离我们很遥远。
然而,大部分的编剧和制作团队,貌似对独立女性有着很大误解。
尤其是职场剧,有所成就的职业女性,经常会走入各种极端:比如不需要爱情只忙于赚钱,又或者一分钟几百万上下,却是十足的婚姻失败者。
编剧们写的是现代题材,但观念仍旧是上古时期的那一套:女人是情感动物,她们的焦虑来自于婚姻、家庭又或者职场上的同性相争,永远触及不了生活中真实的忧患。
我们之前的文章就提过,国剧中主妇的蜕变,永远来自于丈夫的背叛,而并非自发的意识觉醒。
用浅显的标签去包装角色,这样的思维习惯,经常会导致剧中人物和情节的失控:罗子君从主妇到职场女的转型,一直依托于好朋友和好朋友的男朋友,任性且令人厌烦;安迪除了模仿ABC口音,开好车穿好衣之外,丝毫见不到自信与有魄力的工作状态。更别提某些连演技都不成熟,还硬要去演独立女性的演艺人士了。
于是演员塑造的形象也变得非常刻板,外在或许还算到位(毕竟大牌加身),但语气、举止与行事风度,却是畏缩而不潇洒的。
如果女演员的个人气质与真实的人生态度,还与角色相违背,那反差就更大了。
因为马伊琍,观众很容易对罗子君“前半生”的遭遇深表同情。至于她后半段的华丽转身,总是不自觉地出戏到现实中,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婚姻态度。
借句流行语,大部分演员塑造的职场女性形象,都在皮,而不在骨。
因此,我们不由想翻看一下,在如今被流量占领的演艺圈内,到底还有哪些女演员能将职场角色演得令人信服?
袁泉:沉静却有力
在《我的前半生》里,罗子君、贺涵、陈俊生的角色各有硬伤,大众评判多于褒奖,唯独袁泉的唐晶,风评一面叫好。
外表斯文柔弱,感情细腻,但面对工作,却能公私分明独挑大梁。管你是我的男票,还是打骂都来不及的闺蜜前夫,关于工作的事就用实力说话。
虽然也有很多bug,比如投行能每天5点半下班?
即使面对走向分手的十年爱情,也只是凝神望着窗外,暗自神伤笑着流泪。不免让观众感慨:相比罗子君,这才是亦舒女郎的脾性啊。
唐晶的塑造大受好评,是因为这个角色的定位,实在与袁泉本人别无二样。就连她自己也这么说:“我并没有诧异他们找我演唐晶,而是觉得终于有这样的角色找到我了。”
唐晶之于袁泉,是一个可以使她的气质外化的角色。唐晶的从容不迫,来自于袁泉本身性格的淡定自如。
袁泉脸型瘦长,颧骨略高,长相比较“清淡”。但她的清淡,又不像某些偶像剧一姐那种空无一物的寡淡,而是能将情绪包裹住的收敛和踏实,恰如职场中低调又颇有手腕的女性,万事处理起来,都是滴水不漏。
再加上剧中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的衣着,唐晶的出现,对于长期匮乏高级+稳重感女性角色的国剧来说,堪比直击观众的一把利剑:原来四十岁的女性,是可以活成这样的。
好衣品还顺便带火了MaxMara的101801。
事实上,唐晶只是袁泉的一小部分。她和章子怡是96届中戏的同班同学,早年成名,《春天的狂想》、《美丽的大脚》一度让她成为奖项常客。
表面上婚后淡出演艺圈,但其实袁泉一直活跃在话剧界。
如今国内的话剧事业,虽然逐渐走向主流市场,可放到早年,真算不上什么吃香的行业。当年人脉和资源都还不错的袁泉,能选择在收割名利的最好时机,转而投身话剧,这份勇气实属难得。
从《琥珀》到《暗恋桃花源》再到《简爱》,她构建的不只是作品,而是对所在领域的钻研、热情与执着。
论袁泉在话剧上的造诣,作为中国话剧名人堂最年轻的成员,同列的各位是这样的水平:老舍、曹禺、于是之、林兆华、焦晃、赖声川、濮存昕、李立群……
合作过专辑的姚谦,曾经用“沉静”形容过袁泉,说她有种与世无争的安静气质,甚至因为太习惯沉默,而感觉有些疏离。
遗世独立,是一种很难企及的人生状态,袁泉却能做到,并将这份状态转换为她的力量,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融入到角色中。
所以她的唐晶是自然的,没有传统职场剧里惯有的歇斯底里和用力过度,反倒更像我们向往中的城市精英:自制,体面,留有分寸。
而对大多数观众来说,他们想看到的,不过是有切身经历的演员,演出有参考意义的故事罢了。
俞飞鸿:你能感受到她的强大
最近俞飞鸿很红。
她是如今很多中国女性梦想成为的模样:看不出年纪的外貌,素养良好,生活随性,气质不凡。
即使到了40岁,在不得不面对的女性天敌皱纹时,也能平淡道出”这与青春、美丽无关”。
这份看待事物的通透,令无数同性折服,甚至一度被网友认定为中国版《贤者之爱》的不二人选:被背叛隐忍二十年,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波涛汹涌。附加她的高颜值,混搭小鲜肉什么的,想想还有点带感。
会有这样的联想,除了观众开始意识到不应对女性的生命力设限以外,主要还是由于,俞飞鸿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处事态度,很好地为我们诠释了何为“内心强大”。
和袁泉类似,俞飞鸿的起点很高,她念大学的时候就参演了《喜福会》,莺莺这个角色可以说是荧幕经典了。
后来的《小李飞刀》、《三少爷的剑》,她是很多人童年回忆里的“惊鸿仙子”。但如果有心数一下俞飞鸿的作品产出,其实量不太多,2005年最红的时候,她甚至因为不喜欢过度商业化的演艺圈,暂时考虑终止演艺,转投了幕后。
停下,是为了更好的观察。俞飞鸿接戏都有种自省的倾向,比起作品本身,她更乐意去探讨作品存在的意义。
07年的《千年敬祈》,她饰演难以与中国父亲沟通的华侨,刻画的是中西方的cultural gap。09年自导自演电影《爱有来生》,谈求而不得的爱情,票房不甚理想,她本人也不care,表示“只是了却一个心愿”。
到了13年,她在《大丈夫》里饰演的角色,讲述了女性的中年危机:因为失败的婚姻,不得不重返职场,扛起赚钱养家的大旗。
很多人认为这部剧的格局窄且婆妈,对特有仙气的俞飞鸿来说,太过庸俗。
对此,俞飞鸿的心态很轻松,她是奔着角色背后有着许多社会现象这点去的,并认为讨论这些现象本身很有意思,而且,“作为演员,不可能永远只演一种角色,需要不断地尝试新的颠覆自我的形象”。
的确,她通过《大丈夫》的角色,面对了许多30+女性可能会遇到的客观问题:离异、家庭、孩子、工作、恋爱,穿插着各种(狗血但尚算尖锐的)矛盾与冲突。
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俞飞鸿,一直有种不受牵绊的开阔气质:娱乐圈太复杂,那就不去强迫自己适应;不靠一个角色去吸取养分,因为在工作之外有太多可以使自己精神富足的地方。
女性喜欢俞飞鸿,大抵是因为向往她的游刃有余,身上有种不被社会规则束缚的轻松感,即便到了“人家眼中”的四十岁,依然活得自我又惬意。
对于生活在中国式环境下,长期被年龄阶层打压,被要求压抑梦想的女生来说,俞飞鸿是完美的熟女形象:即便外表不张扬,但她面对这个世界时,拥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去化解困难。
陈数:霸气=强势≠霸道
说到职场剧,有个类型不能不提,那就是每一秒都活在高要求里的女魔头人设。
国产剧一直很缺乏这样强势,同时具有魅力的女性角色。毕竟刻板印象里,女性要能在职场中坐到最高位,必定是个人领域的失败者,并且毫无道理的向他人释放自私、恐怖、神经质的消极情绪。不受欢迎程度,和伦理剧中的恶婆婆有的一拼。
梅姨在《穿Prada的女王》里,也是一位事业完美家庭缺憾的女魔头,但她不会把不幸福发泄到别人身上,而是自己去应对这些人生的不完满。
强势的女性在中国影视剧里受到的苛责,超过大部分角色。这与男权主导的影视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对于控制不了的女人,就想个办法毁了她呗,否则不显得男人太不中用了嘛。
于是这个类型直到现在,都是空白。事实上,我们有很多优秀的女演员擅长这种类型,比如陈冲,她是《末代皇帝》里红玫瑰的婉容,也是《马可波罗》里忽必烈的皇后,敏锐又野性。
但到了国内的职场女性励志电影,她往往会变成,这样……
这部是姚晨的大女主电影《爱出色》,基本翻版《穿Prada的女王》。
撇去那些传奇人物,强势女性本来就不是年轻女艺人擅长的区块。因为强势,来源于绝对的自信,这并非是一张有攻击性的脸就能诠释得了的东西。
某些靠着“我不嫁豪门,我自己就是豪门”人设,自认占据了角色高地的女演员,艳丽有余,底气不足,真到了测试演技的时候,很容易败下阵来。
如果真的要挑,中生代里或许有一个人可以:陈数。
陈数最早是学舞蹈的,后来进了中国国家话剧院。转战小荧幕后,定位是青衣,有过很多经典的电视剧形象,比如《暗算》的黄依依、《倾城之恋》的白流苏,大都是端庄、温婉,具有明显的传统风情。
她的演技一直很好,学院派,演什么像什么。不过10年之后,陈数开始了转型,拿到的本子基本是女强男弱的国产家庭伦理剧。
比如《夫妻那些事》,她是工作中的“铁娘子”,在家有二十四孝老公伺候。但凡抬抬眼皮,员工、老公都得按时端上茶水。
她眼型上挑,五官偏艳,如果妆容到位,狠劲一上来自带霸气buff,很好表现了什么叫做“给你一个眼神,自行体会”。
就问你,合同还敢出错吗?
在《怦然星动》里,她是手腕强硬的金牌经济。虽然是反派的设置,但轻蔑的眼神充满挑衅,让你感到对峙中有火光。
PS:陈数为我们教科书演绎“对戏的接不了自己的戏”,场面会有多尬。
前段时间在《择天记》里演了鹿晗的妈,当了一回职场属性顶级的女皇。
陈数说过一句话:“戏再烂,我不可以烂”。专业演员对自己的要求,可见一斑。
但就是这样一个外表强硬的女性,她也有私人化的一面,会悲伤、无助。多维度的情绪塑造,才会使角色更加丰满。你不会觉得这样的女性讨厌,因为她真实。
以及虽然经常演强势女,但其实陈数真实的婚姻状态,平等宽松得多。和钢琴家丈夫赵胤胤是soul mate,两个人的日常就是艺术、美食、品质生活。
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一样,无论演员还是角色,国剧太缺乏powerful female的类型,我们很难看到女演员用正确的演艺方式表现出合乎人性的脆弱与烦恼,并以此展现一个外刚内柔的女性角色。
所以陈数的转型,无疑是惊喜的。她不会令你出戏,因为她有底气,且表演松弛又自然,让你相信她本就是如此。
不过我们还是要叨叨一句,固然演员有能力,但可以展现实力的好本子和好角色太少了。陈数愿意接择天记,说明她捡来捡去,只能挑一个角色类型比较有发挥空间的来演。
今年又跑回去演话剧了,易卜生的《海上夫人》,才是陈数的正确打开方式吧
闫妮:她应该更像普通人
严格来说,以上提到的三位,各有擅长塑造的职场女性形象,或淡薄或强势,是你我向往成为的目标,但并非能够代入的类型。
而一部愿意给观众设置同理心的职场剧,还需要一位高共鸣度的角色出现:她没那么出色,有明显的不足,甚至普通、软弱。
这对演员的要求,必然挑剔了。你可以是面临100个问题,内心随时会爆炸的杜拉拉,也不能是无脑冲动,整天“加油加油加油”的鹿小葵。
如果要挑的话,最适合的人选,应该是闫妮。
别笑,佟掌柜其实很适合职场剧的。
佟湘玉给闫妮带来了名气,也让观众陷入了“闫妮=佟湘玉”的怪圈。但仔细分析一下,虽然《武林外史》是部情景喜剧,但佟湘玉就是那个江湖中的职场女性。
独自一人打理同福客栈,照顾身怀绝技的员工,处理街坊邻居的芝麻绿豆事,还有未成年的小姑子要照顾。
不过《武林外史》带给闫妮的刻板印象太深,再加上全剧恶搞+接地气的基调,以致于观众看她在别的作品出现时,第一反应,是笑。
看得出,闫妮也意识到这个角色带给自己的桎梏,于是这两年急于向正剧靠拢,接了不少现代或职场剧。
最出名的有《一仆二主》,演女商人,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天下。
给该剧的服化爆灯,乡村企业家的造型简直无人可出其左右……
还有和胡歌的《生活启示录》,离婚女性+姐弟恋的设置。
不过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两人一颗赛艇的吻戏上。
虽然碍于剧本的关系,即使闫妮发挥稳定,这两部的剧情还是逃不开缺乏共鸣,观众容易出戏的问题。
但是,如果真想要触动中国大龄女性的生活隐忧,闫妮本人去演类似的角色,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一个是因为她的个人经历。04年,闫妮接连遇上两个人生的转折点:离异与《武林外传》。
宁财神说她在拍《武林外传》时,整个人有种老了十岁的感觉。这场感情的风波一直煎熬到11年,闫妮终于走出来,并对外正式公布离异的消息。
后来媒体采访时,问她是否后悔这么早结婚,闫妮已经可以轻松地回答:“没有,有什么后悔的,这也是我的生活经历”。
晚年成名,同时也是单亲妈妈,一直独立抚养女儿,两人感情也很好。
另一个原因,是闫妮的实力过硬,尤其是略带荒诞的小人物式轻喜剧,演起来驾轻就熟。
和尔冬升、刘青云合作《大魔术师》时,两位演艺界大神称她是“中国最好的笑旦”。这个赞誉,并非字面意义上说她擅长搞笑,而是对喜剧的拿捏功力十分深厚。
要知道好的喜剧演员,塑造喜剧角色时,不仅需要表演大开大放,更要学会把握夸张和内敛的平衡,从而输出好笑又发人深省的角色特质,后者要比前者难得多。
尔刘两人,都和笑旦传说吴君如有过合作,能对闫妮发出这样的褒奖,说明她的实力绝不只是佟掌柜这么简单。
也许是因为同时成名的姚晨,后期转型过于成功,给闫妮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她现在颇为沉迷于大龄单身女子的角色,慌不择路接了不少烂片。
四十岁女性的人生价值,一定通过和二十岁男生恋爱来实现吗?
虽然闫妮不太想回到《武林外传》,但可惜,她已经很久没碰上一个丰富面堪比佟掌柜的角色了。如今接到的大部分人物,只是套了个失意女性的空壳,看重情节的戏剧化,未必想要和观众探讨什么深刻的东西。
而她最拿手的,正是嬉笑中透露严肃的表演方式。即便是演失意女中年,也应该是被社会、家庭、工作压力压得喘不过气,一边哭着一边笑着,再打起十二万分精神,去应对终会过去的困境。
而不会等着小鲜肉或者所谓的爱情来解救。靠自己站起来,继续摸索、前进,才是闫妮演得最好的女性姿态。
好了,这么捋一圈,突然发现如果把这四位放到一部剧里,应该挺精彩的:
中年危机的闫妮跳槽转职,忍受家庭压力,一切从头开始;好友俞飞鸿大龄未婚,享受年下恋爱,却被社会指摘;公司同期袁泉,是很好的竞争对手,也是很好的工作伙伴;部门大佬陈数,时刻提刀大杀四方,但私下也有温柔呵护的小世界。
四位女性排列组合,亦敌亦友,共同分享与解决人生的烦恼与焦虑。嗯,大家都有好演技,不说欲望都市,感觉至少能出个2017进阶版的《好想好想谈恋爱》吧。
这剧现在翻出来看都不过时,有关中国女性心理共鸣的好作品太少了啊。
要说中国没有优秀的女演员来演职场女性,这个观点肯定不成立。除了我们介绍的几位,尚有郝蕾、颜丙燕、秦海璐、海清……等等等等。篇幅有限,写不完。
然而有实力的女演员们,鲜少能有好角色去发挥。久而久之,剧情、格局、内涵三低的本子看多了,还不如不演。
你看,于是我们不得不回到最根源的问题:没有好剧本。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有时候演员也很无奈,只好在芸芸烂本之中,挑一个尚有发挥空间的角色。
国产的职场女性塑造,往往习惯用大量物质和孤独寂寞冷,去彰显角色的独立个性,认为这才能算得上是成功的标配。
然而当代的职场女性,是多重身份的集合体。她们也许正在经营生活,忙碌于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关系;也许经历过失败的婚姻,对感情顾忌并期待着;也许怀揣不婚、丁克、开放式关系这些反传统概念,从而不被理解,承受着讽刺与压力。
玛丽苏神剧发展至如今仍有大批拥簇,但于这个对女性远算不上友好的社会而言,只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观众,开始反感脱离生活的狗血设定,因为她们需要的是有智商的剧情,以及优质的演员和角色,去触动并映射出她们真实的职场与生活,去剖析并解答她们的思虑与隐忧。
而能够通过角色,带给观众以启示的演员,凭的不仅是演技,更多的,是自己的阅历、思考与沉淀。
她们甚至不用“演”,因为本人就是一本打开的书,写满了女性想读的故事。
站在袁泉和俞飞鸿身边,青春无极限的春夏,还是差了些什么。
洋洋洒洒和各位说了这么多,不为其他,更多是想表达我们的一种失望:蓬勃发展了十多年的中国影视行业,至今都未能产出更多客观描述女性生活现状的作品,职场剧永远飘在云上,给不到任何有效的参考价值。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多一些像《傲骨贤妻》这样的作品,多一点像Alicia、Diane这样的形象?
我们想要看到的世界,是四十岁的女性,依旧能够重启人生。六十岁的女性,依旧可以征战职场。她们享受工作、爱情带来的快乐,也承受社会、规则给与的压力。
所有人活着,也生活着,并且没有人会觉得这不正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