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零售越发成为巨头们竞争的重点领域时,腾讯终于坐不住了。
12月8日上午,根据《财经》的报道,腾讯重金入股永辉超市旗下生鲜超市“超级物种”,消息预计在两周内宣布,投资金额和股份占比都暂时未知。
腾讯方面相关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暂时不了解这笔交易的详细内容;永辉超市也在午后发表公告称,该事项目前仍处于合作商谈阶段,与超级物种的扩张并没有必然联系,并未达成《财经》报道所描述的情形。
超级物种是永辉超市子公司永辉云创在今年1月所推出的高端超市。首家门店开设在福州温泉公园,占地面积大约有750平方米左右。超级物种的首家门店中包含了鲑鱼工坊、波龙工坊、盒牛工坊、麦子工坊等8个永辉超市旗下的商品板块,单品数量在1000个左右。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11月中旬,超级物种已经在福州、深圳、北京等城市开设13家门店。按照永辉超市方面的规划,到2017年底超级物种全国门店将达到24家。
目前来看,超级物种主打的产品算是永辉超市自有的一些生鲜品牌,比如上述提到的鲑鱼工坊等等。用户可以在其中买到新鲜的食材,然后在超市中直接进行烹调,来满足“食材销售+餐饮体验”的需求。
这很容易让人想到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而前者也的确是超级物种在市场上要挑战的最大对手。作为阿里内部在今年以来重点布局的新零售平台,盒马鲜生能够从阿里巴巴处获得完善的生态支持,比如支付宝会员体系完全打通,天猫国际提供的货源共享等等。目前,盒马鲜生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出大约20家门店。
除了盒马鲜生外,把2017年定义为“新零售元年”的阿里巴巴,还在近年多次布局线下零售项目。今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向易果生鲜收购联华超市18%的内资股股权,成为联华超市第二大股东,后者在全国有3618家门店,可以作为阿里巴巴新零售战略的实验场。而在11月,它们又以224亿港元入股了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
此前,阿里巴巴也在近年陆续投资了包括苏宁、银泰、百联、三江、日日顺等公司在内的累计数十个项目。现在,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改造策略也在一系列收购之后相对明显:先是在本土的超市内进行新模式的试验,随后进行更大规模的应用。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发展新零售算是它们自身的核心业务在成长到一定规模之后的必然需求。无论如何,相比于在线商务,线下零售在国内的市场更大,想象空间也更为广阔。
因此阿里巴巴向线下进发马云最早在2016年云栖大会上提出“新零售”概念。而在今年的投资者大会上,他再次强调,“电商至今仅占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份额的15%,如果电商可以和线下的85%的传统零售商合作,将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体验和服务。”
不过,这些商业逻辑一旦应用在腾讯之上,则显得多少有些突兀。
和商务基因浓厚的阿里巴巴不同,腾讯对于这个领域一直不得其法。此前,无论是自建还是联盟或者收购,无论是拍拍还是易迅,都没有取得成功。电商业务也从2014年开始悄然从腾讯的财务报表中撤下。之后,腾讯选择以2.15亿美元入股京东,算是表明了自己对于电商行业的态度。
当然,对于腾讯来说,在电商领域毫无动静并不是它们想要的结果。从近期来看,腾讯依然时不时会进行一些电商方面的小动作,比如在今年,它们就陆续建立了二次元电商品牌“鹅漫U品”,以及针对公益扶贫的电商项目“腾讯优品”等等。
不过,这些项目实际上都可以被看作是腾讯方面的防御性布局。作为一家以社交通信起家的互联网企业,在其他行业成为社会热潮的时候,腾讯往往会采用这种形式来构造自己的业态城墙,来对业务进行完善,但未必会寻求对于被投企业的绝对控股。比如说,当在线旅游服务兴起之时,腾讯就曾经分别投资了艺龙网和同程旅游网。
对此,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曾经评论过,BAT的战略防御性投资其实就是害怕被颠覆:“它们一定会认为,这世界不可能孤伶伶就我们三个,对手一定是伺机而动。BAT手中的钱非常之多,自身的发展又不需要什么投资,那不投资干什么?”
但这并不意味着腾讯对超级物种的这次投资就是一次纯粹的财务行为。事实上,腾讯在近年对业务进行重新梳理后,已经确立了自身“赋能”的定位,而它们进行赋能的工具就是自己的超级入口微信。通过微信,腾讯同样可以把线上和线下的场景连接在一起,来提升生态的丰富程度,从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腾讯已经在之前布局了滴滴、京东、58、美团点评等企业。
现在,入股超级物种,同样可以帮助腾讯把自己的线上流量连接到线下的零售场景之中,从线下零售中获取更加多样的用户数据,加强自己的赋能作用。另外,腾讯也可以把超级物种作为一个实验点,让自己内部的大数据或者云端技术落地——如果此路实在不通,超级物种本身也是个好资产,单单作为一次财务投资,腾讯也不会吃亏。
无论如何,在“新零售元年”的末尾,腾讯终于上了车,而看起来这还不算太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