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乐活网lahoo.ca 孙权综述】12月7日,美国新墨西哥州一所高中发生枪击,直接导致3名学生死亡。该事件迅速将人们的视线拉回至“美国枪支暴力”问题上,数据显示自2013年起,美国各大校园共发生266起枪击案。
此类频繁发生的枪击事件,已逐渐经成为美国校园的“恐怖”特色,而一众留学生家长也为该现象感到担忧。虽然,美国枪支管控问题早已是政府的“老大难”,但频发的校园枪击事件足令人陷入沉思,其背后究竟有无因果关系?
美国高中有3名学生死于枪击
12月7日清晨,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Four Corners地区,靠近Navajo Nation路段的Aztec高中发生枪击事件,导致3人死亡。当地圣胡安郡县治安官Ken Christesen向记者表示,死者均为该校学生,凶手也当场死亡,但他没有透露凶手是否为3名死者中的一位。据悉,当天警方疏散了校园内所有人士,并将学生送上大巴,以与父母在安全地点团聚。目前,美国警方正针对此案进行调查。
回望美国10大恶性校园枪击案
据美国Every town的最新统计数据,自2013年起,美国至少发生266起校园枪击事件。虽然,美国是一个持枪合法的国度,但层出不穷的校园枪击事件,依旧让旁观者为当地学生捏了把冷汗。
1.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
2007年4月16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事件。一名韩裔学生Cho Sung-Hui在校园内开枪行凶。枪击先后发生两起,共造成33人死亡,至少23人受伤。第一起枪击发生在清晨7点15分,2名死者在宿舍遭到枪击并死亡。
第一起枪击发生后,学校并没有封锁学校,因为校方认为枪手可能已离开学校。但在2个半小时后,枪手又开始在校园里疯狂扫射,造成另外30人死亡。最后,枪手本人自杀。
2.北伊利诺伊大学校园枪击案
2008年2月14日下午3点06分左右,一名男子冲进北伊利诺伊大学校园教学楼开枪射击,造成包括凶手在内的6人死亡,21人受伤。学校官方指出,凶手名叫Steven Phillip Kazmierczak,他于2月14日下午进入学校Cole Hall中的101教室,教室里共有120名学生。凶手进入教室后,对着教室和同学进行扫射,随后开枪自杀。
3.奥依克斯大学校园枪击案
2012年4月2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的奥依克斯大学枪击案造成7人死亡,3人受伤。凶手是一个名叫One Goh Ko韩裔男子,他曾经在奥依克斯大学就读,枪击案发生的几个月前,校方认为该学生行为有问题而将其开除。
当天,凶手到达护理教室,叫学生们站在墙边排好队并朝他们开火,案发后逃离现场。逃跑的过程中,他还不停地向周围开枪。几个小时后,凶手主动向警方投降。警方表示,凶手的作案动机除了被校方开除外,还有校行政处未同意返还他6000美元的学费。
4.南加州大学校园枪击案
2012年4月11日发生在南加州大学附近,两名中国研究生瞿铭和吴颖遭枪击身亡。当天凌晨1点左右,距离学校一英里的雷蒙德大道2700区,瞿铭和吴颖在老式宝马车内被枪杀身亡。
警方调查细节显示,两名凶手接近车身时,瞿铭快速离开汽车,跑到附近房屋砸门求救,但最终被枪弹击中头部身亡。吴颖当时坐在副驾驶位上,胸部中枪而死。这次事件在中国和美国引起轩然大波,谋杀嫌疑人Javier Bolden、Byran Barnes已被警方逮捕。
5.桑迪胡克小学校园枪击案
2012年12月14日上午9点30分左右,康涅狄格州的桑迪胡克小学发生的恶性枪击案,造成26人死亡,其中包括20名6-7岁的学生,还有6名教师。事后,据警方证实,凶手是一名20岁、名叫AdamLanza的年轻男子。他在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后,又携带3支枪去血洗校园。该起事件也是美国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校园枪击案之一。
6.麻省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
2013年4月18日,麻省理工大学发生一起枪击案。当地时间18日晚上10点48分左右,校园32号楼附近发生枪击。一名麻省理工的校警遭到枪击,被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
7.圣莫尼卡大学校园枪击案
2013年7月6日,23岁的John Zawahri先在家中杀死自己的爸爸和哥哥,再将房子烧掉。随后,他穿好一身黑衣和防弹服,带着一把型号为AR-15的半自动步枪在Santa Monica College校园附近展开枪击。
凶手不停扫射过往车辆,其中包括一辆警车和城市公交车,至少造成三人受伤。后来,Zawahri又抢到一辆Ford Explorer并杀死车主,车主女儿在该过程中受到重伤,两天后因抢救无效死亡。当时,凶手还曾冲进校图书馆,对学生进行疯狂扫射。最后,Zawahri在与警方交火时中弹死亡。
8.普渡大学校园枪击案
2014年1月21日,美东时间12点20分左右,一名叫Cody Cousins的男子闯入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的一个教室,枪杀了一名助教。随后不久被警方逮捕。这件事情在中国也引起不小的轰动,因为案发时,与被害者一起上课的有多名中国学生。他们在案发后第一时间通过社交平台发布了事件动态,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9. Marysville Pilchuck中学校园枪击案
2014年10月24日,一名年仅15岁的高一学生Jaylen Fryberg在学校餐厅里向他的5名同学开枪射击,4人因伤势过重死亡。案发当天,凶手通过短信邀请朋友和他共进午餐。枪击案发生前的几分钟,凶手给他的家人发短信为他将做出的行为道歉,并解释了个人动机,且为自己的葬礼做出安排。
当朋友都到达餐厅后,凶手也进入餐厅,但并未与他们同坐一桌。上午10点39分,凶手突然开始向他的朋友开枪。几枪之后,凶手自杀而亡。事后调查发现,因凶手在案件中所使用的枪支是父亲通过非法途径购买,所以其父亲也因此被捕。
10.安普夸社区学院校园枪击案
2015年10月1日上午10点40分左右,一名叫Christopher Harper Mercer的26岁男子走进俄勒冈州安普夸社区学院的一间教室进行警告性开火,并要求教室中学生集中起来。随后,他回到校园内进行射击,在枪杀9人,击伤9人后,凶手自杀。
美国校园枪击案原因并不简单
以上美国校园枪击案令人触目惊心。舆论普遍认为,导致这些校园枪击案的根源是因为缺乏严格的控枪法律及措施、枪手有精神疾病、媒体报道这类事件引来盲目模仿者、青少年出现偏激行为、网络及影视作品中的暴力宣传以及学校的安全防范措施薄弱等。这些因素虽反映了美国校园涉枪暴力的一些侧面,但并未触及本质。持枪比例高是否必然推高校园枪击事件的发生率呢?
全球来看,奥地利民众拥有的枪支也很多,但他们有更为严格的控枪法规。因此,只有责任感高,暴力倾向低的民众才可能获得枪支。这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奥地利校园枪击案很少。不过,也门和泰国的民众持枪比例也很高,两国的枪支管制法规比美国还要宽松。但奇怪的是,两国在21年间分别只有一次校园枪击案。这说明,控枪法规的严格或宽松与校园枪击事件并不总是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
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涉案校园枪击事件的个人常常缺乏正常的沟通及交际能力。由于缺乏与外界或他人的沟通,他们经常被所在的社区边缘化,成为游离于社区之外的独行客。无法与人沟通容易出现不稳定和不安全感,由此变得对外部世界异常敏感。如果这时出现任何“社会不公”,很容易引发他们的过激反应,如产生报复、破坏心理等。起初被边缘化的个人可能出现情绪偏激,无法与人相处,最终失去生活信念,甚至发展成为危害公众的“独狼”。
美国居高不下的校园枪击案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加强控枪立法的问题。它涉及人们的精神健康问题,校园安全措施,学生安全教育及如何处理社会不公现象等诸多方面。其中如何保持人们在社区内的良好沟通尤为重要。
德国当代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认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核扩散或全球变暖,而是“系统性的扭曲传播”。如果深入分析校园枪击案行凶者的沟通和互动能力,他们与社区出现扭曲传播的几率可能较大,最终被所在社区边缘化。尽早发现并采取干预,不仅有利于他们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也有利于社区的稳定。因此,如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扭曲传播”,将成为美国减少校园枪击案的关键因素之一。
信源:《美国校园枪击案中的“扭曲传播”》、北美留学生日报
出品:温哥华头条
微信ID:lahoobignews
来源:加拿大乐活网lahoo.c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