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石油Link
◆◆◆
四大老油田将出征他乡
2017年12月7日,中石油正式对外宣布,其首批矿权内部流转项目尘埃落定。本次内部流转一共涉及16个矿权,国内7家油田。中石油称,如此大范围的矿权流转,在中国石油历史上尚属首次。
中石油内部矿权流传情况:
辽河油田,获得青海油田4个探矿权、2个采矿权;
大庆油田,获得西南油气田2个探矿权、1个采矿权;
华北油田、玉门油田,获得长庆油田5个探矿权、2个采矿权;
中国的近代石油工业发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甘肃玉门油田,而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的石油开采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中国东部的石油资源不仅埋深浅、开采难度相对低,而且中国东部人口密集,石油的储运便捷,因此以大庆、辽河、华北为代表的地区,率先迎来了石油业的繁荣。而在经过几十年开采之后,中国东部油田的产量不可避免出现了下降。
发现于1959年的大庆油田,在1976年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随后稳产5000万吨以上27年。从2003年起,大庆油田的产量跌至5000万吨以下,而在近3年时间中稳定在4000万吨左右水平。
发现于1965年的辽河油田,在1995年达到年产原油1552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随后产量逐步下降,在近几年保持在1000万吨/年左右的水平。
始建于1975年的华北油田,自1977年起连续10年年产实现1000万吨,并在1979年迅速达到了年产原油1733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目前油气当量年产量已下降至400万吨左右。
始建于1939年的玉门油田,在1959年就达到了年产140万吨的峰值,目前年产量约40万吨。
而与石油产量下降不匹配的是,东部老油田聚集了大量石油人才、技术力量。例如位于黑龙江的大庆油田员工数量达到24万人,年产量仅40万吨的玉门油田却拥有员工1.4万人。
拥有半个多世纪石油生产经验的老油田,掌握了诸多世界级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如何将强大的技术、人才力量盘活,成为老油田面临的一大问题。
◆◆◆
油气潜力巨大的中国西部
中国西部地区的油气田开采难度大,且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该地区的油气资源长时间来处于沉睡状态。
但随着东部油田产量的下降,西部成为了未来重要的油气产量接替区,中国近年来加大了西部油气资源的开发。
位于西部地区的长庆油田、西南油气田、青海油田在近年来逐步崛起,而这些油气田所在地区还有大量资源未动用。
鄂尔多斯盆地
长庆油田所在的鄂尔多斯盆地,拥有石油资源量128.5亿吨,天然气资源量高达15.16万亿方(约合120亿吨油当量)。
在近年来,中国近半数的新增探明油气储量都来自这一盆地。从2011~2016年这5年时间,中国探明的亿吨级油田一共10个,除了蓬莱9-1油田位于渤海海域,另外9个亿吨级油田全部位于鄂尔多斯盆地。
但鄂尔多斯盆的油气田有相当一部分具有低渗、致密的特性,开采难度极大,其开发需要有强大技术能力和资本实力的企业介入。若要引入作业者,经验丰富的老油田企业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四川盆地
西南油气田所处的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量达到20.7万亿方,约合164亿吨油当量。目前四川的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00亿方左右,约合1600万吨油当量。
四川天然气的采出量远小于其总储量,诸如页岩气这样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旺盛,未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大庆油田此番在四川获得的合川——潼南区块,天然气及凝析油探明储量近2亿吨当量,储量十分可观。
柴达木盆地
青海油田所在的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量达到70亿吨,其中石油资源量有38亿吨。而目前该盆地的探明率只有17%。
青海油田目前油气年产量在700万吨左右,其中石油产量仅230万吨/年。柴达木盆地无疑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
在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趋势下,西部地区油气资源有待加速勘探开发。西部丰富的未开采油气资源,将成为大庆、辽河等老油田的发展新空间。
◆◆◆
老油田还在担心减产?
中石油方面表示,油田矿权内部流转是为了激活勘探开发市场,打破“画地为牢”格局。此举不仅可以激活勘探开发市场,还将促进高效勘探和低成本开发,实现上游板块的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
此番矿权流转采取了勘探区块和未动用储量区块“1+1捆绑”模式,实行新体制新机制,投资计划单列、单独考核,实现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对中国油气行业而言,是一次具有革命性质的改革。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油气开采有着有限的生命周期。油气产量减少后油田单位将如何发展,业内对此问题的思考从未停止过。最具代表性的玉门油田,业内曾一次又一次地探索其减产后油田企业发展的出路。
中国在过去半个世纪当中,油气产量整体处于上升阶段,因此对这一问题的考虑并不多。而目前中国国内原油产量已告别增长期,如何对石油技术、人力资源进行调配显得愈发重要。面临这一问题的将不仅是玉门油田。
而随着中石油这一波上游领域改革的启动,玉门油田相关企业未来在哪里,终于也有了新的答案。
如果中石油此番16个矿权在7大油田之间流转顺利,未来极可能进一步扩大。中国油气产业上游领域的传统运营模式,将逐步改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