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兴热门,印度互联网金融能否接力 “中国奇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兴热门,印度互联网金融能否接力 “中国奇迹”

在相对落后的传统银行业背景下,印度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业务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渗透情况。

2016-2017年间,印度互联网金融市场受到全球资本追捧,进入狂欢之年。第三方支付市场受到印度国家政策影响,格局相对明朗,以网贷为基础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成为这一时期投资人关注的焦点,也是本篇研究的重点。

竺道研究院与“猎豹大数据”合作推出的《中印互联网对比研究报告》发出第四弹:互联网金融篇。我们将从互联网金融背后的传统银行业和信贷业开始分析,探索印度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预期,结合对比中印典型网贷公司市值探讨印度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投资价值及其可能的成功模式。

Part 1中印互联网金融背景行业对比

一、印度传统银行业落后中国近十年

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下,几乎所有的电子支付和网贷业务都需要绑定个人银行卡,依托银行为媒介完成支付,因此银行卡持卡率直接决定了潜在互联网金融用户的最大规模。

截至2017年9月,印度储备银行(RBI)统计印度全国人均持有借记卡0.61张,人均持有信用卡0.02张,接近于中国2004-2005年人均银行卡持有量水平。

作为高度依赖现金的国家,印度90%以上的交易仍以现金形式完成。目前传统银行业最大的问题在于银行现代化比例和业务覆盖率低,存在大量不良资产负担,资产和贷款增长停滞以及民众对于银行安全保障系统信心不足等。

尽管印度政府和储备银行正在积极推行一系列政策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目前仍有19%的人口(近2.56亿人)无法享受银行金融服务,即使对于银行业务覆盖人群而言,其使用银行借记卡或信用卡的能力也不得不受到银行网点、ATM机和POS机数量的限制。

从银行受理环境来看,考虑到官方统计实际运营中有近三成ATM机和POS机无法正常使用,印度银行相关基础设施状况更接近于中国2006-2007年水平。

在银行渠道下沉方面,占印度人口总数近70%的农村人口2016年存贷款量仅占全国10%左右,农村地区银行网点占全国35%。

对比中印每万人对应的银行网点数量,可以发现中印城市地区银行基础设施基本相近,真正的差别在于农村地区。

综合而言,中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启动时期所对应的传统银行业发展阶段截然不同: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始于2011-2012年,而目前印度传统银行业的发展状况更接近于中国十年前水平。在相对落后的传统银行业背景下,印度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业务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渗透情况。

考虑到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存贷款量均以高于一线城市的速率在增长,印度互联网金融行业潜在用户范围扩张,长期发展更被看好。

二、印度政府凭借后发优势开拓创新型电子支付发展模式

银行卡运营商也是影响电子支付和网络贷款的重要因素。莫迪政府2014年8月推出的Pradhan Mantri Jan Dhan Yojana计划通过更优惠的银行政策(如零存款开户、附带意外保险、快捷转账等)吸引农村居民开户,另同印度国家支付公司(NPCI)共同推出本土银行卡运营商RuPay借记卡和面向农业贷款的Kisan信用卡,旨在打破境外运营商Visa和Mastercard两家独大的格局。

在政府强力推动下,目前RuPay的市场份额已超43%,拥有3.75亿用户,超过Visa成为印度最大的银行卡运营商。尽管政府积极推动RuPay在线上和跨境支付中的应用,其支付的范围相比于Visa和Mastercard仍然有限,例如RuPay不是GooglePlay,App Store和大部分网络借贷平台的指定银行卡支付渠道,或导致很大一部分线上支付市场的缺失。

另一方面,NPCI推出的统一支付接口(UPI)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基础设施和本土运营商支付范围的不足。除了避税心理这一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属性,网络覆盖率低、网络速度慢、设施匮乏等影响电子支付的问题都可以通过UPI的短信支付功能得到部分解决。

借助UPI平台转账至应用市场或其他平台的临时账户也可以使RuPay成为一种间接支付渠道,虽然多方平台的跳转和手续的冗杂让大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这也为UPI未来发展和平台整合提供了改进的方向。

从这一点上看,印度政府利用后发优势致力于寻找创新型方式规避耗时长、成本高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如果能顺利完成平台整合、信息安全保障、银行卡运营商本土控制等改进措施,其实现高速发展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比预期更短。

三、印度传统信贷供应无法满足本国特色信贷需求

印度传统贷款方式主要为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

1. 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固定收入人群(salaried individuals),最低每月净工资要求从12000卢比到25000卢比(约合1200-2500人民币)不等。只有少数银行为自营业者(self-employed individuals)提供个人贷款,审核更为严格,对贷款人职业、从业时间、营业额和年收入等有更高要求。

贷款额度从1到400万卢比(约合155-62000美元)不等,实际平均贷款金额在30万到50万卢比之间(约合4650-7750美元)。期限12个月到60个月,贷款利率11.25%到21.99%,不考虑排队、审核和多次提交材料所需时间,银行决策时间可长至30个工作日,偏远地区甚至更长。

2. 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

相比于银行贷款而言,非银行金融机构(NBFC)所需材料更少,流程更简洁,决策时间更短,普遍为自营业者提供无担保贷款,但是最低贷款金额更高,贷款利率也略高于对应的银行贷款。

目前印度金融机构主流的征信方式是TransUnion CIBIL根据贷款人历史借贷纪录生成的信用分数(300-900分)和信用报告,据统计印度有近6亿人和3200万户企业拥有CIBIL征信账户,但考虑到印度信贷市场的整体规模,真正拥有征信记录的人远少于这个数目。

3. 民间借贷

特色现金经济社会决定了印度近90%的劳动力属于无组织化机构(unorganised sector),近一半全国经济产出没有任何收入和支出记录,只能通过民间借贷实现贷款。国家统计局统计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民间借贷比例分别为19%和10%,其实际比例可能甚至更高,对应的借贷利率(24%-36%)也远高于机构贷款利率。

4.印度有比中国更大的借贷长尾端市场

对比印度贷款机构,中国各银行个人贷款利率更低(7.2%左右),贷款最短期限更短(可短至1个月),征信覆盖范围更广(2014年央行数据库已有8.57亿个人和1969万企业征信账户,其中有征信记录3.5亿人),民间借贷利率更低(平均23.5%)。

考虑到印度有95%的人口属于达不到金融机构贷款最低标准的低收入人群,银行覆盖率低,征信记录少,金融机构因成本问题不愿意提供小额贷款等,印度有比中国更大的长尾端市场等待被挖掘。

印度政府推行的Aadhaar身份认证系统也为未来印度实现政府化的大数据征信提供了发展思路。目前Aadhaar系统仅收录了印度居民个人基本信息、虹膜、指纹及脸部特征,绑定个人手机、银行账号。

未来印度政府计划实现Aadhaar-UPI系统整合,居民可直接使用Aadhaar号码完成所有电子支付,如这一计划顺利实施,Aadhaar很可能成为未来互联网大数据征信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口。

Part 2 中印互联网金融行业概况

一、印度互联网金融行业现有渗透率水平下仍有发展空间

随着阿里巴巴带动的第三方支付争夺战与“宝宝”类理财产品的兴起,中国互联网金融以远短于欧美发达经济体的发展历程实现爆发式增长。

具体来看,中国互联网金融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2005年的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化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05-2013年的以第三方支付为主的互联网支付快速扩张阶段;而第三个阶段是2013年以来至今的互联网实质性金融业务发展阶段。

据Statista统计,2017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总交易规模超1万亿美元,其中第三方支付规模约7800万美元,占比72%。相同口径下,印度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仅440亿美元,第三方支付438亿美元,占比99%,互联网金融整体规模不足中国5%。

国家互联网金融专业技术委员会监测中国互联网金融活跃用户数超5.7亿人,在互联网活跃用户中占比69%。这一比例在印度为58%,即约2.4亿互联网金融活跃用户,互联网金融活跃用户人数为中国的40%。

综合考虑互联网金融活跃用户人数和规模的不匹配性,竺道预测印度互联网金融在现有渗透率水平下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印度互联网支付发展处于中国2010-2011年阶段

比照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史,在互联网支付领域,仅管多数印度人仍倾向于线下银行,几乎所有大中型银行都提供网络银行业务,可以线上完成转账、支付、贷款、理财等业务,网银支付业态已基本成熟,用户规模稳步扩大。

此外,通过UPI统一接口,民众可获得与银行卡关联的虚拟账号,极大简化了跨行支付业务手续,解决了银行自主业务系统兼容性、数据共享性不高的问题,为第三方支付提供了发展的基础。

具体来看,在印度移动支付领域,电商、传统银行、电信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商都已进入市场。从“猎豹大数据”印度移动支付app排行榜来看,已经得到用户普遍认可的支付企业Paytm在移动端优势非常明显,是第二梯队app活跃渗透率的三倍多,周人均打开次数也达到40多次,用户粘性很好。Paytm在成立之初便获得了阿里巴巴的投资,同时还获得了阿里巴巴在技术和经验上的支持。

印度电信运营商推出的支付产品myAirtel和JioMoney Wallet分别排在第二和第十位,而排名第四的PhonePe和排名第六的Freecharge背后分别是电商Flipkart和Snapdeal。

今年九月,Google在印度推出了新的移动钱包和支付应用Tez,使得印度移动支付领域竞争格局进一步发生变化。

Tez支持将当地用户的银行账户与应用连接,并在线下商店及线上购物,以及进行个人到个人的转账。推出后,借助谷歌强大的流量支持,Tez活跃用户数直线上涨,很快杀入移动支付app排行榜前三名,并且以60多次的周人均打开次数遥遥领先于其他应用。

从市场竞争情况来看,印度移动支付领域依然存在变数,虽然已经分开梯队,但各梯队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各种背景下的移动支付应用都仍处在抢夺用户阶段。

结合竞争格局和发展时间表来看,印度互联网支付处于移动支付快速发展初期,接近于中国2010-2011年水平。

三、印度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处于中国2011-2012年阶段

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从2011年到2012年的6.8亿元(约合1亿美元)和18.6亿元(约合2.8亿美元)疯狂增长至2016年4367.1亿元(约合66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50%。而据Statista统计,2017年印度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约为1.38亿美元。从市场规模来看,印度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接近于中国2011-2012年阶段。

自2014年起,印度互联网贷款运营平台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016年7月,印度网贷公司总数达148家,也接近于中国2011-2012年的水平。

整体来看,印度借贷类app的活跃渗透率很低,周活跃渗透率均不超过0.1%。排行榜第一名是印度券商Indiabulls Ventures近期推出的借贷应用,第二名Captial First也是从线下走到线上的借贷企业。CASHe属于移动借贷平台,主打年轻的工薪阶层客户群体,而Krazybee被称为印度版的“分期乐”,是一款对接电商和银行/小额借贷公司的消费分期app,主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服务。

移动借贷平台初创企业目前都处于用户积累时期,CASHe、KrazyBee与年初相比,周活跃渗透率上涨速度均明显加快。

这一领域的初创公司也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2016-2017年,印度最大的中小企业商业贷平台Capital Float和Lendingkart分别获得4500万美元C轮融资和1050万美元股权融资,最大的P2P借贷平台Faircent获得BCCL150万美元B轮融资。它们的周活跃渗透率均在0.001-0.003%之间。虽然目前渗透率量级较小,大规模资本投入下其后发势头也不容小觑。

从资本投资的规模来看,印度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凭借后发优势更接近于中国2012年晚期水平,这一时期中国第一家基于互联网的P2P网贷公司拍拍贷获得红杉资本2500万美元投资,人人贷等获得首轮融资,敏锐的投资人和大型机构开始涉足网贷领域,生态雏形初现。

可以预见未来印度网贷公司在爆发式增长后也会经历如中国2013-2015年的调整期,经过大规模的洗牌,剔除诈骗、坏账问题平台完成行业整合后,幸存下来的优质网贷公司将具有更多话语权,实力进一步加强。

四、印度或于2021-2023年间迎来“互联网金融元年”

1. 印度互联网消费金融短期内难以复制中国式增长

 

传统银行业和贷款业是限制印度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2011-2012年,中国全国人均借记卡持卡量2.2张,人均信用卡持卡量0.21张,分别为印度2017年水平的3.6倍和8.5倍。

每万人对应的银行网点数量1.49个,ATM机数量2.48台,POS机数量35.91台,分别对应印度目前水平的1.4倍、2.3倍和2.4倍。

印度电商和电子支付的发展也是网贷行业增速的影响因素。2016年印度电商和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为145亿美金和438亿美元,而中国2011年电商规模为5231万亿人民币(约合790亿美元),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为22038亿元(约合3335亿美元),分别为印度的5.4倍和7.6倍。

从渠道下沉方面来看,2011年中国农村每万人对应的银行网点数量为0.63个,农村网民1.36亿人,下沉程度与印度2016年情况相近,而网络购物在农村网民中的使用率约为印度2倍,电子支付在农村网民中的使用率约为印度6倍。从一点来看,比起银行和网络基础设施的限制,印度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受制于农村人口固化的支付观念,而观念的改变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

受到基础设施、消费、支付观念的影响,印度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短期内难以复制中国2012年近220%的增速。

2. 印度互联网消费金融将于2025年达到中国2016年市场规模的49%左右

但是从长期来看,莫迪政府在推动“无现金社会”和“数字印度”发展的同时,致力于稳步提高银行覆盖率,农村地区银行网点以年均8%-9%的速度稳步增长,2015-2016年全国人均POS机增速近100%,人均信用卡持卡量增速近25%。

受到欧美消费文化影响,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正经历着从储蓄型到消费型的转型,成为个人网贷的主力人群,具体体现在2015-2016年印度全国个人贷款总额年增长率达17%,高于同期的人均GDP(6%)和储蓄(9.2%)增长率,这种转型或能带来消费金融更加快速的发展。

目前印度政府积极推行的Aadhaar Pay也正在致力于改变农村人口的支付观念,指纹识别的支付方式更能鼓励不识字的或对支付安全问题有所顾虑的农民使用电子支付完成金融交易。

2016年印度全国个人消费贷款总额为15.04万亿卢比(约合2231亿美元),而中国相应总额为5.76万亿元(约合8700亿美元)。竺道预测2025年印度能达到中国2016年消费网贷渗透率(消费网贷总额/个人消费贷款总额),即7.6%的渗透率水平。

业界普遍预测未来十年印度人均GDP增速在6%到8%之间,个人贷款增速会高于人均GDP增速。保守预测印度未来个人贷款年均复合增速为7%,2025年全国个人消费贷款总额将翻倍至27.65万亿卢比(约合4288亿美元),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将达到2.10万亿卢比(约合326亿美元)。

考虑到印度长短期发展的限制因素,结合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竺道预测印度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将匀速或增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速为83%左右。2025年达到中国2016年规模的49%左右,届时将出现2-3家上市公司。

Part 3 中印互联网贷款平台估值/市值对比

一、P2P网贷平台:Faircent vs 拍拍贷

作为印度目前最接近上市的P2P网贷平台,Faircent自2015年起先后获得多轮融资,总融资额约575万美元。截至2017年上半年,Faircent注册用户约27.5万人,其中借款人25万人,贷款撮合总额达2亿卢比(约合311万美元),预计以每月3千万卢比(约合47万美元)的速度增长,年利润约200万美元,同比增长近300%。

对比中国相对更加成熟的P2P网贷市场,截至2017年上半年,已上市的拍拍贷注册用户数超过4800万,其中借款人数量为690万,重复借贷率为68.3%,贷款撮合总额达270亿元人民币(约合41亿美元),仅半年净利润就高达10.47亿元(约合1.6亿美元),最新市值为30.17亿美元。

通过将Faircent现有活跃用户数量、贷款撮合总额、年利润与首轮融资估值情况进行对比,竺道估算Faircent市值为1.2亿美元,与拍拍贷估值差距约25倍。

除Faircent外,印度其余知名P2P网贷平台,如 i-lend、Lenden Club、i2ifunding、Loanzen、Capzest等非头部平台均处于天使轮或种子轮融资状态,用户数量和贷款撮合总额接近于Faircent种子轮水平,估值在800万到1200万美元之间。中国未上市P2P平台的估值主要在20亿到30亿人民币之间(约合3-4.5亿美元),与印度非头部P2P平台估值差距约37.5倍。

二、分期消费网贷平台: KrazyBee vs 趣店

从分期消费贷来看,KrazyBee自2016年3月成立起迅速获得三轮共1300万美元融资,成立仅18个月员工数量增至125人,共30万注册用户,5万活跃用户,近1000名校园经理,覆盖800多所高校,平均每日贷款申请1700笔,平均每笔金额约12000卢比(约合187美元),共完成近15万笔贷款,总额15亿卢比(约合2330万美元),年利润近150万美元。

对比趣店集团,注册用户4790万,平均月活跃用户数2890万人,2017年上半年的复借率高达82.7%,半年交易额超57亿元人民币(约合8.6亿美元),净利润达9.73亿元(约合1.47亿美元),最新市值为45.39亿美元。

由于目前市场上没有对KrazyBee的估值,考虑到该公司核心团队背景、盈利状况、用户量、融资金额等因素,竺道预测KrazyBee未来将会有较高增长,市值约为1.5亿美元,与趣店估值差距约30倍。

三、印度个人消费网贷仍有较大一级市场投资空间

总体而言,中印个人消费网贷行业估值差在30倍左右。根据前文的预测,印度将在2021年前后市场规模达到中国2016年1/30水平,2025年达到中国2016年49%左右,届时Faircent、KrazyBee等头部网贷公司或能达到拍拍贷、趣店的规模,实现上市。目前印度网贷行业整体融资还处于种子轮, P2P和分期消费网贷的一级市场投资空间还很大。

Part 4 印度头部和非头部网贷平台均存在较大的一级市场投资空间

印度互联网金融行业当前处于中国2011-2012年左右阶段。落后的银行基础设施,低覆盖率的电子支付和不完善的征信系统是限制印度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三个核心因素。

但考虑到印度具备后发优势,有比中国有更大的长尾端市场等待被挖掘,政府积极寻求创新型电子支付发展模式,投资者踊跃进入印度互联网金融市场,预期印度在完成支付、信贷、征信平台整合后将迎来高速发展。

头部和非头部的互联网P2P和分期消费贷款标的估值为中国同级企业当前市值3.3%左右,我们预测头部公司2025年上市时印度行业规模能够达到中国当前49%的水平,一级市场可选标的充足,整体存在很大的投资机会。

结合中国互联网贷款发展历史,我们总结出几个结构性投资机会。

非头部网贷公司:选择投资创业团队具有较强技术背景的、地区性、局部性或针对特定行业(如针对农村人口、学生等特定人口,特定邦或区域,婚嫁、装修、医疗等特定目的小规模平台)、具有多项互联网金融业务牌照的(如互联网保险、理财、众筹等)以及自身具有大数据征信渠道和能力或与具有这样的渠道和能力的公司合作的初创公司来进行投资。

头部网贷公司:可以选择活跃用户量大、市场定位成熟的公司进行目标明确的投资,帮助其扩充现有品类,收购主营其它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理财公司、征信公司等以便于未来实现一站式服务,与Amazon、Flipkart、Paytm等电商电子支付平台达成合作,丰富征信数据维度,精确定位借款人风险等级,获得高于市场的超额利润。

竺道研究院数据说明:

1.本次报告竺道所引用数据,除标明数据来源外的,均来自于竺道创投数据库以及竺道研究院。

2.在具体的外部数据使用中,竺道均采用多方数据比对、计算核验等形式来检验数据可信度。

3.对于印度宏观数据,World Bank等国际机构最终数据根源仍来自于印度政府。依照联合国统计促进委员会评估,印度国家宏观数据可信度为81.1(中国83.3,俄罗斯81.1,巴西76.7)。竺道认为可以信任并接受。

“猎豹大数据”数据说明:

1.除特别说明外,本文中标注“cheetah data”的数据来源于“猎豹大数据”(cn.data.cmcm.com)移动数据分析平台,猎豹全球智库将在此基础上为大家提供更权威、详实的移动互联网行业报告;

2.排行榜的排名依据为周活跃用户渗透率;只适用于安卓平台;

3.数据为猎豹产品日常功能收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4.数据受到猎豹产品的用户规模、分布影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兴热门,印度互联网金融能否接力 “中国奇迹”

在相对落后的传统银行业背景下,印度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业务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渗透情况。

2016-2017年间,印度互联网金融市场受到全球资本追捧,进入狂欢之年。第三方支付市场受到印度国家政策影响,格局相对明朗,以网贷为基础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成为这一时期投资人关注的焦点,也是本篇研究的重点。

竺道研究院与“猎豹大数据”合作推出的《中印互联网对比研究报告》发出第四弹:互联网金融篇。我们将从互联网金融背后的传统银行业和信贷业开始分析,探索印度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预期,结合对比中印典型网贷公司市值探讨印度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投资价值及其可能的成功模式。

Part 1中印互联网金融背景行业对比

一、印度传统银行业落后中国近十年

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下,几乎所有的电子支付和网贷业务都需要绑定个人银行卡,依托银行为媒介完成支付,因此银行卡持卡率直接决定了潜在互联网金融用户的最大规模。

截至2017年9月,印度储备银行(RBI)统计印度全国人均持有借记卡0.61张,人均持有信用卡0.02张,接近于中国2004-2005年人均银行卡持有量水平。

作为高度依赖现金的国家,印度90%以上的交易仍以现金形式完成。目前传统银行业最大的问题在于银行现代化比例和业务覆盖率低,存在大量不良资产负担,资产和贷款增长停滞以及民众对于银行安全保障系统信心不足等。

尽管印度政府和储备银行正在积极推行一系列政策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目前仍有19%的人口(近2.56亿人)无法享受银行金融服务,即使对于银行业务覆盖人群而言,其使用银行借记卡或信用卡的能力也不得不受到银行网点、ATM机和POS机数量的限制。

从银行受理环境来看,考虑到官方统计实际运营中有近三成ATM机和POS机无法正常使用,印度银行相关基础设施状况更接近于中国2006-2007年水平。

在银行渠道下沉方面,占印度人口总数近70%的农村人口2016年存贷款量仅占全国10%左右,农村地区银行网点占全国35%。

对比中印每万人对应的银行网点数量,可以发现中印城市地区银行基础设施基本相近,真正的差别在于农村地区。

综合而言,中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启动时期所对应的传统银行业发展阶段截然不同: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始于2011-2012年,而目前印度传统银行业的发展状况更接近于中国十年前水平。在相对落后的传统银行业背景下,印度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业务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渗透情况。

考虑到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存贷款量均以高于一线城市的速率在增长,印度互联网金融行业潜在用户范围扩张,长期发展更被看好。

二、印度政府凭借后发优势开拓创新型电子支付发展模式

银行卡运营商也是影响电子支付和网络贷款的重要因素。莫迪政府2014年8月推出的Pradhan Mantri Jan Dhan Yojana计划通过更优惠的银行政策(如零存款开户、附带意外保险、快捷转账等)吸引农村居民开户,另同印度国家支付公司(NPCI)共同推出本土银行卡运营商RuPay借记卡和面向农业贷款的Kisan信用卡,旨在打破境外运营商Visa和Mastercard两家独大的格局。

在政府强力推动下,目前RuPay的市场份额已超43%,拥有3.75亿用户,超过Visa成为印度最大的银行卡运营商。尽管政府积极推动RuPay在线上和跨境支付中的应用,其支付的范围相比于Visa和Mastercard仍然有限,例如RuPay不是GooglePlay,App Store和大部分网络借贷平台的指定银行卡支付渠道,或导致很大一部分线上支付市场的缺失。

另一方面,NPCI推出的统一支付接口(UPI)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基础设施和本土运营商支付范围的不足。除了避税心理这一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属性,网络覆盖率低、网络速度慢、设施匮乏等影响电子支付的问题都可以通过UPI的短信支付功能得到部分解决。

借助UPI平台转账至应用市场或其他平台的临时账户也可以使RuPay成为一种间接支付渠道,虽然多方平台的跳转和手续的冗杂让大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这也为UPI未来发展和平台整合提供了改进的方向。

从这一点上看,印度政府利用后发优势致力于寻找创新型方式规避耗时长、成本高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如果能顺利完成平台整合、信息安全保障、银行卡运营商本土控制等改进措施,其实现高速发展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比预期更短。

三、印度传统信贷供应无法满足本国特色信贷需求

印度传统贷款方式主要为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

1. 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固定收入人群(salaried individuals),最低每月净工资要求从12000卢比到25000卢比(约合1200-2500人民币)不等。只有少数银行为自营业者(self-employed individuals)提供个人贷款,审核更为严格,对贷款人职业、从业时间、营业额和年收入等有更高要求。

贷款额度从1到400万卢比(约合155-62000美元)不等,实际平均贷款金额在30万到50万卢比之间(约合4650-7750美元)。期限12个月到60个月,贷款利率11.25%到21.99%,不考虑排队、审核和多次提交材料所需时间,银行决策时间可长至30个工作日,偏远地区甚至更长。

2. 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

相比于银行贷款而言,非银行金融机构(NBFC)所需材料更少,流程更简洁,决策时间更短,普遍为自营业者提供无担保贷款,但是最低贷款金额更高,贷款利率也略高于对应的银行贷款。

目前印度金融机构主流的征信方式是TransUnion CIBIL根据贷款人历史借贷纪录生成的信用分数(300-900分)和信用报告,据统计印度有近6亿人和3200万户企业拥有CIBIL征信账户,但考虑到印度信贷市场的整体规模,真正拥有征信记录的人远少于这个数目。

3. 民间借贷

特色现金经济社会决定了印度近90%的劳动力属于无组织化机构(unorganised sector),近一半全国经济产出没有任何收入和支出记录,只能通过民间借贷实现贷款。国家统计局统计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民间借贷比例分别为19%和10%,其实际比例可能甚至更高,对应的借贷利率(24%-36%)也远高于机构贷款利率。

4.印度有比中国更大的借贷长尾端市场

对比印度贷款机构,中国各银行个人贷款利率更低(7.2%左右),贷款最短期限更短(可短至1个月),征信覆盖范围更广(2014年央行数据库已有8.57亿个人和1969万企业征信账户,其中有征信记录3.5亿人),民间借贷利率更低(平均23.5%)。

考虑到印度有95%的人口属于达不到金融机构贷款最低标准的低收入人群,银行覆盖率低,征信记录少,金融机构因成本问题不愿意提供小额贷款等,印度有比中国更大的长尾端市场等待被挖掘。

印度政府推行的Aadhaar身份认证系统也为未来印度实现政府化的大数据征信提供了发展思路。目前Aadhaar系统仅收录了印度居民个人基本信息、虹膜、指纹及脸部特征,绑定个人手机、银行账号。

未来印度政府计划实现Aadhaar-UPI系统整合,居民可直接使用Aadhaar号码完成所有电子支付,如这一计划顺利实施,Aadhaar很可能成为未来互联网大数据征信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口。

Part 2 中印互联网金融行业概况

一、印度互联网金融行业现有渗透率水平下仍有发展空间

随着阿里巴巴带动的第三方支付争夺战与“宝宝”类理财产品的兴起,中国互联网金融以远短于欧美发达经济体的发展历程实现爆发式增长。

具体来看,中国互联网金融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2005年的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化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05-2013年的以第三方支付为主的互联网支付快速扩张阶段;而第三个阶段是2013年以来至今的互联网实质性金融业务发展阶段。

据Statista统计,2017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总交易规模超1万亿美元,其中第三方支付规模约7800万美元,占比72%。相同口径下,印度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仅440亿美元,第三方支付438亿美元,占比99%,互联网金融整体规模不足中国5%。

国家互联网金融专业技术委员会监测中国互联网金融活跃用户数超5.7亿人,在互联网活跃用户中占比69%。这一比例在印度为58%,即约2.4亿互联网金融活跃用户,互联网金融活跃用户人数为中国的40%。

综合考虑互联网金融活跃用户人数和规模的不匹配性,竺道预测印度互联网金融在现有渗透率水平下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印度互联网支付发展处于中国2010-2011年阶段

比照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史,在互联网支付领域,仅管多数印度人仍倾向于线下银行,几乎所有大中型银行都提供网络银行业务,可以线上完成转账、支付、贷款、理财等业务,网银支付业态已基本成熟,用户规模稳步扩大。

此外,通过UPI统一接口,民众可获得与银行卡关联的虚拟账号,极大简化了跨行支付业务手续,解决了银行自主业务系统兼容性、数据共享性不高的问题,为第三方支付提供了发展的基础。

具体来看,在印度移动支付领域,电商、传统银行、电信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商都已进入市场。从“猎豹大数据”印度移动支付app排行榜来看,已经得到用户普遍认可的支付企业Paytm在移动端优势非常明显,是第二梯队app活跃渗透率的三倍多,周人均打开次数也达到40多次,用户粘性很好。Paytm在成立之初便获得了阿里巴巴的投资,同时还获得了阿里巴巴在技术和经验上的支持。

印度电信运营商推出的支付产品myAirtel和JioMoney Wallet分别排在第二和第十位,而排名第四的PhonePe和排名第六的Freecharge背后分别是电商Flipkart和Snapdeal。

今年九月,Google在印度推出了新的移动钱包和支付应用Tez,使得印度移动支付领域竞争格局进一步发生变化。

Tez支持将当地用户的银行账户与应用连接,并在线下商店及线上购物,以及进行个人到个人的转账。推出后,借助谷歌强大的流量支持,Tez活跃用户数直线上涨,很快杀入移动支付app排行榜前三名,并且以60多次的周人均打开次数遥遥领先于其他应用。

从市场竞争情况来看,印度移动支付领域依然存在变数,虽然已经分开梯队,但各梯队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各种背景下的移动支付应用都仍处在抢夺用户阶段。

结合竞争格局和发展时间表来看,印度互联网支付处于移动支付快速发展初期,接近于中国2010-2011年水平。

三、印度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处于中国2011-2012年阶段

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从2011年到2012年的6.8亿元(约合1亿美元)和18.6亿元(约合2.8亿美元)疯狂增长至2016年4367.1亿元(约合66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50%。而据Statista统计,2017年印度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约为1.38亿美元。从市场规模来看,印度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接近于中国2011-2012年阶段。

自2014年起,印度互联网贷款运营平台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016年7月,印度网贷公司总数达148家,也接近于中国2011-2012年的水平。

整体来看,印度借贷类app的活跃渗透率很低,周活跃渗透率均不超过0.1%。排行榜第一名是印度券商Indiabulls Ventures近期推出的借贷应用,第二名Captial First也是从线下走到线上的借贷企业。CASHe属于移动借贷平台,主打年轻的工薪阶层客户群体,而Krazybee被称为印度版的“分期乐”,是一款对接电商和银行/小额借贷公司的消费分期app,主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服务。

移动借贷平台初创企业目前都处于用户积累时期,CASHe、KrazyBee与年初相比,周活跃渗透率上涨速度均明显加快。

这一领域的初创公司也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2016-2017年,印度最大的中小企业商业贷平台Capital Float和Lendingkart分别获得4500万美元C轮融资和1050万美元股权融资,最大的P2P借贷平台Faircent获得BCCL150万美元B轮融资。它们的周活跃渗透率均在0.001-0.003%之间。虽然目前渗透率量级较小,大规模资本投入下其后发势头也不容小觑。

从资本投资的规模来看,印度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凭借后发优势更接近于中国2012年晚期水平,这一时期中国第一家基于互联网的P2P网贷公司拍拍贷获得红杉资本2500万美元投资,人人贷等获得首轮融资,敏锐的投资人和大型机构开始涉足网贷领域,生态雏形初现。

可以预见未来印度网贷公司在爆发式增长后也会经历如中国2013-2015年的调整期,经过大规模的洗牌,剔除诈骗、坏账问题平台完成行业整合后,幸存下来的优质网贷公司将具有更多话语权,实力进一步加强。

四、印度或于2021-2023年间迎来“互联网金融元年”

1. 印度互联网消费金融短期内难以复制中国式增长

 

传统银行业和贷款业是限制印度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2011-2012年,中国全国人均借记卡持卡量2.2张,人均信用卡持卡量0.21张,分别为印度2017年水平的3.6倍和8.5倍。

每万人对应的银行网点数量1.49个,ATM机数量2.48台,POS机数量35.91台,分别对应印度目前水平的1.4倍、2.3倍和2.4倍。

印度电商和电子支付的发展也是网贷行业增速的影响因素。2016年印度电商和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为145亿美金和438亿美元,而中国2011年电商规模为5231万亿人民币(约合790亿美元),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为22038亿元(约合3335亿美元),分别为印度的5.4倍和7.6倍。

从渠道下沉方面来看,2011年中国农村每万人对应的银行网点数量为0.63个,农村网民1.36亿人,下沉程度与印度2016年情况相近,而网络购物在农村网民中的使用率约为印度2倍,电子支付在农村网民中的使用率约为印度6倍。从一点来看,比起银行和网络基础设施的限制,印度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受制于农村人口固化的支付观念,而观念的改变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

受到基础设施、消费、支付观念的影响,印度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短期内难以复制中国2012年近220%的增速。

2. 印度互联网消费金融将于2025年达到中国2016年市场规模的49%左右

但是从长期来看,莫迪政府在推动“无现金社会”和“数字印度”发展的同时,致力于稳步提高银行覆盖率,农村地区银行网点以年均8%-9%的速度稳步增长,2015-2016年全国人均POS机增速近100%,人均信用卡持卡量增速近25%。

受到欧美消费文化影响,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正经历着从储蓄型到消费型的转型,成为个人网贷的主力人群,具体体现在2015-2016年印度全国个人贷款总额年增长率达17%,高于同期的人均GDP(6%)和储蓄(9.2%)增长率,这种转型或能带来消费金融更加快速的发展。

目前印度政府积极推行的Aadhaar Pay也正在致力于改变农村人口的支付观念,指纹识别的支付方式更能鼓励不识字的或对支付安全问题有所顾虑的农民使用电子支付完成金融交易。

2016年印度全国个人消费贷款总额为15.04万亿卢比(约合2231亿美元),而中国相应总额为5.76万亿元(约合8700亿美元)。竺道预测2025年印度能达到中国2016年消费网贷渗透率(消费网贷总额/个人消费贷款总额),即7.6%的渗透率水平。

业界普遍预测未来十年印度人均GDP增速在6%到8%之间,个人贷款增速会高于人均GDP增速。保守预测印度未来个人贷款年均复合增速为7%,2025年全国个人消费贷款总额将翻倍至27.65万亿卢比(约合4288亿美元),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将达到2.10万亿卢比(约合326亿美元)。

考虑到印度长短期发展的限制因素,结合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竺道预测印度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将匀速或增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速为83%左右。2025年达到中国2016年规模的49%左右,届时将出现2-3家上市公司。

Part 3 中印互联网贷款平台估值/市值对比

一、P2P网贷平台:Faircent vs 拍拍贷

作为印度目前最接近上市的P2P网贷平台,Faircent自2015年起先后获得多轮融资,总融资额约575万美元。截至2017年上半年,Faircent注册用户约27.5万人,其中借款人25万人,贷款撮合总额达2亿卢比(约合311万美元),预计以每月3千万卢比(约合47万美元)的速度增长,年利润约200万美元,同比增长近300%。

对比中国相对更加成熟的P2P网贷市场,截至2017年上半年,已上市的拍拍贷注册用户数超过4800万,其中借款人数量为690万,重复借贷率为68.3%,贷款撮合总额达270亿元人民币(约合41亿美元),仅半年净利润就高达10.47亿元(约合1.6亿美元),最新市值为30.17亿美元。

通过将Faircent现有活跃用户数量、贷款撮合总额、年利润与首轮融资估值情况进行对比,竺道估算Faircent市值为1.2亿美元,与拍拍贷估值差距约25倍。

除Faircent外,印度其余知名P2P网贷平台,如 i-lend、Lenden Club、i2ifunding、Loanzen、Capzest等非头部平台均处于天使轮或种子轮融资状态,用户数量和贷款撮合总额接近于Faircent种子轮水平,估值在800万到1200万美元之间。中国未上市P2P平台的估值主要在20亿到30亿人民币之间(约合3-4.5亿美元),与印度非头部P2P平台估值差距约37.5倍。

二、分期消费网贷平台: KrazyBee vs 趣店

从分期消费贷来看,KrazyBee自2016年3月成立起迅速获得三轮共1300万美元融资,成立仅18个月员工数量增至125人,共30万注册用户,5万活跃用户,近1000名校园经理,覆盖800多所高校,平均每日贷款申请1700笔,平均每笔金额约12000卢比(约合187美元),共完成近15万笔贷款,总额15亿卢比(约合2330万美元),年利润近150万美元。

对比趣店集团,注册用户4790万,平均月活跃用户数2890万人,2017年上半年的复借率高达82.7%,半年交易额超57亿元人民币(约合8.6亿美元),净利润达9.73亿元(约合1.47亿美元),最新市值为45.39亿美元。

由于目前市场上没有对KrazyBee的估值,考虑到该公司核心团队背景、盈利状况、用户量、融资金额等因素,竺道预测KrazyBee未来将会有较高增长,市值约为1.5亿美元,与趣店估值差距约30倍。

三、印度个人消费网贷仍有较大一级市场投资空间

总体而言,中印个人消费网贷行业估值差在30倍左右。根据前文的预测,印度将在2021年前后市场规模达到中国2016年1/30水平,2025年达到中国2016年49%左右,届时Faircent、KrazyBee等头部网贷公司或能达到拍拍贷、趣店的规模,实现上市。目前印度网贷行业整体融资还处于种子轮, P2P和分期消费网贷的一级市场投资空间还很大。

Part 4 印度头部和非头部网贷平台均存在较大的一级市场投资空间

印度互联网金融行业当前处于中国2011-2012年左右阶段。落后的银行基础设施,低覆盖率的电子支付和不完善的征信系统是限制印度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三个核心因素。

但考虑到印度具备后发优势,有比中国有更大的长尾端市场等待被挖掘,政府积极寻求创新型电子支付发展模式,投资者踊跃进入印度互联网金融市场,预期印度在完成支付、信贷、征信平台整合后将迎来高速发展。

头部和非头部的互联网P2P和分期消费贷款标的估值为中国同级企业当前市值3.3%左右,我们预测头部公司2025年上市时印度行业规模能够达到中国当前49%的水平,一级市场可选标的充足,整体存在很大的投资机会。

结合中国互联网贷款发展历史,我们总结出几个结构性投资机会。

非头部网贷公司:选择投资创业团队具有较强技术背景的、地区性、局部性或针对特定行业(如针对农村人口、学生等特定人口,特定邦或区域,婚嫁、装修、医疗等特定目的小规模平台)、具有多项互联网金融业务牌照的(如互联网保险、理财、众筹等)以及自身具有大数据征信渠道和能力或与具有这样的渠道和能力的公司合作的初创公司来进行投资。

头部网贷公司:可以选择活跃用户量大、市场定位成熟的公司进行目标明确的投资,帮助其扩充现有品类,收购主营其它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理财公司、征信公司等以便于未来实现一站式服务,与Amazon、Flipkart、Paytm等电商电子支付平台达成合作,丰富征信数据维度,精确定位借款人风险等级,获得高于市场的超额利润。

竺道研究院数据说明:

1.本次报告竺道所引用数据,除标明数据来源外的,均来自于竺道创投数据库以及竺道研究院。

2.在具体的外部数据使用中,竺道均采用多方数据比对、计算核验等形式来检验数据可信度。

3.对于印度宏观数据,World Bank等国际机构最终数据根源仍来自于印度政府。依照联合国统计促进委员会评估,印度国家宏观数据可信度为81.1(中国83.3,俄罗斯81.1,巴西76.7)。竺道认为可以信任并接受。

“猎豹大数据”数据说明:

1.除特别说明外,本文中标注“cheetah data”的数据来源于“猎豹大数据”(cn.data.cmcm.com)移动数据分析平台,猎豹全球智库将在此基础上为大家提供更权威、详实的移动互联网行业报告;

2.排行榜的排名依据为周活跃用户渗透率;只适用于安卓平台;

3.数据为猎豹产品日常功能收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4.数据受到猎豹产品的用户规模、分布影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