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缝纫机乐队》全网上映受好评,它是今年最被低估的电影之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缝纫机乐队》全网上映受好评,它是今年最被低估的电影之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口碑好但是票房却被严重低估?

作者:浮萍

“机仔是倔强的。”

这是大鹏在个人微博里面对《缝纫机乐队》(昵称机仔)的一句评论,虽然是在说电影,但是背后分明显现大鹏的身影。

作为大鹏的第二部电影,《缝纫机乐队》曾经备受舆论的关注,在上映之初的看片会中,也都受到专业影评人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国庆档票房却不及预期,待到国庆节假期结束后还停留在3亿元左右。

一时间舆论的负面汹涌而来,大有终结之势,可这部电影依然像一个负重的少年,倔强缓慢前行,最终下映的时候票房逆袭达到4.57亿,超乎很多人的意外。

《缝纫机乐队》近期刚刚在网络上线,也受到了热捧,很多之前各种原因没有来得及去院线看片的观众,纷纷在网上观看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部电影是今年最被低估的电影之一,很多加注在其身上的标签,在影片质量面前,都显得虚弱无力。

做电影的人都是信命的,机仔以其特有的倔强最终赢回了属于自己的口碑;而倔强的大鹏又何尝不是呢?

当所有的人都嘲笑他的电影梦的时候,他的倔强让他交出了《煎饼侠》,并且获得了超过10亿的票房;

当别人质疑《煎饼侠》影片质量的时候,他拍出了《缝纫机乐队》,一部被公认为在完片的叙事能力、视觉语言上都有着巨大进步的电影;

当《缝纫机乐队》被严重低估,从而被外界质疑其“跨界导演”身份的时候,他决定远渡重洋,选最好的学校重新学习如何做优秀的电影导演,变身科班出身的电影导演。

一路走来,无论是电影《缝纫机乐队》还是大鹏,都在倔强活着,也唯有倔强,才会有真正的成长。

《缝纫机乐队》,今年最被低估的电影之一

如果《煎饼侠》说的是大鹏成名前的故事,那么这部《缝纫机乐队》说的就是大鹏成名后的故事,他也曾组建过及格乐队,有着自己的电影梦想,这算是他一部致敬自己少年时代的电影。

因此外界在上映前非常看好,整个点映口碑特别好,专业影评人和市场分析人士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其在猫眼电影的评分上,《缝纫机乐队》达到9.2分,是所有国庆档影片中最高的。

文娱商业观察分别在刚上映和快结束的时候看过这个电影,看完后都非常喜欢,影片中的音乐风格鲜明,温暖励志,故事剧情耐心看下去会发现相当棒,程宫和他的缝纫机乐队数度让人感动落泪。

但是这部电影反映在票房成绩上却不是很好。

从还没上映就被影评人刻意打低分开始,这部电影就被很多看热闹的人冷嘲热讽,有的说是故事老套、梗太老、有的说是卖弄情怀、大鹏飘了……

随着负面情绪的不断发酵,导致票房并没有如预期般快速引爆,在国庆八天假结束的时候,仅收获不到3亿的票房,与《羞羞的铁拳》《追龙》《英伦对决》等片有明显的差距,与大鹏导演的第一部电影《煎饼侠》11.62亿票房相比,更是反差巨大。

当时外界普遍预计这部电影票房会落在3亿元左右,但是在随后的几天里,《缝纫机乐队》开始逐渐反弹,在最不看好的时候依然每日收获千万级别的票房,甚至单日逆袭到前两名,最终在下映的时候取得了4.57亿票房,让外界刮目相看。

但是这接近5亿的票房依然是被严重低估的,从影片的剧情、完成度和卡司配置来说,远远不止这个票房,可以说是今年以来最被低估的电影之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口碑好但是票房却被严重低估?

文娱商业观察复盘认为首要原因是惯性认知,甚至包括导演和片名的偏见。很多人对大鹏的评价还刻意停留在《屌丝男士》的阶段,认为大鹏讲故事能力没有改进。

还有很多人认为大鹏自第一部《煎饼侠》取得相当成功的成绩后就飘飘然,刻意回避这部电影的亮点,以看笑话的心态对待导演本人和这部电影。而大鹏主演的《父子雄兵》在暑期档上映后,低迷口碑下更是加重了这种质疑。

至于片名偏见,是因为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摇滚题材的电影,很多人对摇滚音乐不感兴趣,准入门槛相对较高,对这部电影自然难以走进影院支持。

最后和国庆档的激烈竞争也不无关系。今年的国庆档被称为史上质量最高的国庆档,《羞羞的铁拳》《追龙》《英伦对决》等高质量影片扎堆出现,争夺有限容量的市场。

尤其是在面对各片的疯狂票补时候,《缝纫机乐队》显然票补很少。国庆档历来是票补的重镇,今年的一般大片都是4000万票补起步,大部分都是砸在上映当天,直接导致29日上映的《缝纫机乐队》,在提档后的30日无力应对《羞羞的铁拳》《英伦对决》等凌厉票补攻势,丢掉大量排片。

如果说在院线票房上《缝纫机乐队》是被严重低估的话,那么在网络院线上则让人宽慰。

近日,《缝纫机乐队》正式在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全网上线,引爆口碑,很多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去院线看电影的观众,在网上看过之后纷纷打Call。

这集中反映在弹幕上:“今天看了两遍,后悔没去电影院看。”“这电影太好看了,当初网上看了影评,觉得没意思就没去看了,前面刚看完,大鹏,我欠你一张电影票。”

也有一些人看完之后在电影官方微博下面留言:今天刚刚看了缝纫机乐队。连着刷了两遍,最后大合唱刷了无数遍!这真的是一部好片儿,真的被宣传和评分黑了的好片。我不是影评,也不是专业人士,我只知道这片我连看了两遍,我喜欢,有感动,有欢笑。确实是欠大鹏一张电影票,极力推荐。

从《煎饼侠》到《缝纫机》,看到了大鹏的成长

认真看完《缝纫机乐队》的观众和专业影评人,之所以给予极高的评价,是因为在这部电影中大鹏真的成长了。

从作品角度来说,《缝纫机乐队》相较于大鹏的第一部电影《煎饼侠》成熟很多;经过2年时间的沉淀,大鹏无论是在故事的能力上还是在视觉语言上都有很大的进步,这一点是怎么都无法抹杀的。

如果说《煎饼侠》是大鹏电影的呱呱坠地,《缝纫机乐队》则是大鹏电影导演能力的快速成长,或许是外界看他的眼光太挑剔,总觉得《煎饼侠》过了10亿,《缝纫机乐队》就一定要过10亿,而忘了这只是他的第二部导演电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实属不易。

严格上来说,大鹏在拍电影上还算新人,应该多些鼓励和宽容的态度,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去批判。

从《煎饼侠》到《缝纫机乐队》的2年时间里,我们也看到大鹏的诸多变化。比如他多次提及的自卑,因为不是电影科班出身的他总是被贴上跨界标签,质疑其能力,让他经常陷入自我怀疑的困境中,而显得不自信。

“《缝纫机乐队》刷新了我对很多事情的认知,所以我在想,那是不是压根我就错了。现在是我对自己怀疑了,我觉得还是道行不够。”大鹏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深刻审视这部电影中自己的变化,在他看来,如今已经35岁的他正在进入人生的下半场。

下半场的他给自己送了个礼物,就是去国外进修。他在最近的采访中透露,打算去国外最好的电影学校学习电影导演知识,沉淀自己多年来的从业经验。

“我知道其实没必要较这个劲,但我的性格就是这样的。我下一部电影会找《缝纫机乐队》所有的一模一样的人拍,不一定是演员,但摄影师和美术师和副导演和声音和道具等等,一定是同一拨人。我要在下一部电影的时候让他们争回《缝纫机乐队》没有得到的成就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缝纫机乐队》全网上映受好评,它是今年最被低估的电影之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口碑好但是票房却被严重低估?

作者:浮萍

“机仔是倔强的。”

这是大鹏在个人微博里面对《缝纫机乐队》(昵称机仔)的一句评论,虽然是在说电影,但是背后分明显现大鹏的身影。

作为大鹏的第二部电影,《缝纫机乐队》曾经备受舆论的关注,在上映之初的看片会中,也都受到专业影评人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国庆档票房却不及预期,待到国庆节假期结束后还停留在3亿元左右。

一时间舆论的负面汹涌而来,大有终结之势,可这部电影依然像一个负重的少年,倔强缓慢前行,最终下映的时候票房逆袭达到4.57亿,超乎很多人的意外。

《缝纫机乐队》近期刚刚在网络上线,也受到了热捧,很多之前各种原因没有来得及去院线看片的观众,纷纷在网上观看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部电影是今年最被低估的电影之一,很多加注在其身上的标签,在影片质量面前,都显得虚弱无力。

做电影的人都是信命的,机仔以其特有的倔强最终赢回了属于自己的口碑;而倔强的大鹏又何尝不是呢?

当所有的人都嘲笑他的电影梦的时候,他的倔强让他交出了《煎饼侠》,并且获得了超过10亿的票房;

当别人质疑《煎饼侠》影片质量的时候,他拍出了《缝纫机乐队》,一部被公认为在完片的叙事能力、视觉语言上都有着巨大进步的电影;

当《缝纫机乐队》被严重低估,从而被外界质疑其“跨界导演”身份的时候,他决定远渡重洋,选最好的学校重新学习如何做优秀的电影导演,变身科班出身的电影导演。

一路走来,无论是电影《缝纫机乐队》还是大鹏,都在倔强活着,也唯有倔强,才会有真正的成长。

《缝纫机乐队》,今年最被低估的电影之一

如果《煎饼侠》说的是大鹏成名前的故事,那么这部《缝纫机乐队》说的就是大鹏成名后的故事,他也曾组建过及格乐队,有着自己的电影梦想,这算是他一部致敬自己少年时代的电影。

因此外界在上映前非常看好,整个点映口碑特别好,专业影评人和市场分析人士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其在猫眼电影的评分上,《缝纫机乐队》达到9.2分,是所有国庆档影片中最高的。

文娱商业观察分别在刚上映和快结束的时候看过这个电影,看完后都非常喜欢,影片中的音乐风格鲜明,温暖励志,故事剧情耐心看下去会发现相当棒,程宫和他的缝纫机乐队数度让人感动落泪。

但是这部电影反映在票房成绩上却不是很好。

从还没上映就被影评人刻意打低分开始,这部电影就被很多看热闹的人冷嘲热讽,有的说是故事老套、梗太老、有的说是卖弄情怀、大鹏飘了……

随着负面情绪的不断发酵,导致票房并没有如预期般快速引爆,在国庆八天假结束的时候,仅收获不到3亿的票房,与《羞羞的铁拳》《追龙》《英伦对决》等片有明显的差距,与大鹏导演的第一部电影《煎饼侠》11.62亿票房相比,更是反差巨大。

当时外界普遍预计这部电影票房会落在3亿元左右,但是在随后的几天里,《缝纫机乐队》开始逐渐反弹,在最不看好的时候依然每日收获千万级别的票房,甚至单日逆袭到前两名,最终在下映的时候取得了4.57亿票房,让外界刮目相看。

但是这接近5亿的票房依然是被严重低估的,从影片的剧情、完成度和卡司配置来说,远远不止这个票房,可以说是今年以来最被低估的电影之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口碑好但是票房却被严重低估?

文娱商业观察复盘认为首要原因是惯性认知,甚至包括导演和片名的偏见。很多人对大鹏的评价还刻意停留在《屌丝男士》的阶段,认为大鹏讲故事能力没有改进。

还有很多人认为大鹏自第一部《煎饼侠》取得相当成功的成绩后就飘飘然,刻意回避这部电影的亮点,以看笑话的心态对待导演本人和这部电影。而大鹏主演的《父子雄兵》在暑期档上映后,低迷口碑下更是加重了这种质疑。

至于片名偏见,是因为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摇滚题材的电影,很多人对摇滚音乐不感兴趣,准入门槛相对较高,对这部电影自然难以走进影院支持。

最后和国庆档的激烈竞争也不无关系。今年的国庆档被称为史上质量最高的国庆档,《羞羞的铁拳》《追龙》《英伦对决》等高质量影片扎堆出现,争夺有限容量的市场。

尤其是在面对各片的疯狂票补时候,《缝纫机乐队》显然票补很少。国庆档历来是票补的重镇,今年的一般大片都是4000万票补起步,大部分都是砸在上映当天,直接导致29日上映的《缝纫机乐队》,在提档后的30日无力应对《羞羞的铁拳》《英伦对决》等凌厉票补攻势,丢掉大量排片。

如果说在院线票房上《缝纫机乐队》是被严重低估的话,那么在网络院线上则让人宽慰。

近日,《缝纫机乐队》正式在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全网上线,引爆口碑,很多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去院线看电影的观众,在网上看过之后纷纷打Call。

这集中反映在弹幕上:“今天看了两遍,后悔没去电影院看。”“这电影太好看了,当初网上看了影评,觉得没意思就没去看了,前面刚看完,大鹏,我欠你一张电影票。”

也有一些人看完之后在电影官方微博下面留言:今天刚刚看了缝纫机乐队。连着刷了两遍,最后大合唱刷了无数遍!这真的是一部好片儿,真的被宣传和评分黑了的好片。我不是影评,也不是专业人士,我只知道这片我连看了两遍,我喜欢,有感动,有欢笑。确实是欠大鹏一张电影票,极力推荐。

从《煎饼侠》到《缝纫机》,看到了大鹏的成长

认真看完《缝纫机乐队》的观众和专业影评人,之所以给予极高的评价,是因为在这部电影中大鹏真的成长了。

从作品角度来说,《缝纫机乐队》相较于大鹏的第一部电影《煎饼侠》成熟很多;经过2年时间的沉淀,大鹏无论是在故事的能力上还是在视觉语言上都有很大的进步,这一点是怎么都无法抹杀的。

如果说《煎饼侠》是大鹏电影的呱呱坠地,《缝纫机乐队》则是大鹏电影导演能力的快速成长,或许是外界看他的眼光太挑剔,总觉得《煎饼侠》过了10亿,《缝纫机乐队》就一定要过10亿,而忘了这只是他的第二部导演电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实属不易。

严格上来说,大鹏在拍电影上还算新人,应该多些鼓励和宽容的态度,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去批判。

从《煎饼侠》到《缝纫机乐队》的2年时间里,我们也看到大鹏的诸多变化。比如他多次提及的自卑,因为不是电影科班出身的他总是被贴上跨界标签,质疑其能力,让他经常陷入自我怀疑的困境中,而显得不自信。

“《缝纫机乐队》刷新了我对很多事情的认知,所以我在想,那是不是压根我就错了。现在是我对自己怀疑了,我觉得还是道行不够。”大鹏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深刻审视这部电影中自己的变化,在他看来,如今已经35岁的他正在进入人生的下半场。

下半场的他给自己送了个礼物,就是去国外进修。他在最近的采访中透露,打算去国外最好的电影学校学习电影导演知识,沉淀自己多年来的从业经验。

“我知道其实没必要较这个劲,但我的性格就是这样的。我下一部电影会找《缝纫机乐队》所有的一模一样的人拍,不一定是演员,但摄影师和美术师和副导演和声音和道具等等,一定是同一拨人。我要在下一部电影的时候让他们争回《缝纫机乐队》没有得到的成就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