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科伦药业“药二代”接班须重视:家族治理先于企业治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科伦药业“药二代”接班须重视:家族治理先于企业治理

来自交接班的考验与挑战,往往决定着家族企业传承的成与败。

基于家族成员的特殊身份,其减持大量套现,还是多少打击了市场投资者信心,从这个角度来看,家族治理先于企业治理就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今天的涌金系“基本盘”,均是魏东2008年去世前完成,而新掌门陈金霞如今不仅守业有成,尚有所拓展,比如持股前海微众银行3%股权。若要论起魏东生前的最后一个投资,或许就是“大输液”药企龙头科伦药业了。

2008年3月,科伦药业掌门人刘革新启动了股权改革,当时以每股40元的价格引入新股东中,一家是湖南涌金,另一家是四川刘永好的新希望,2个月后,在资本运作上长袖善舞的41岁涌金系掌门人魏东,在北京家中因个人身体原因跳楼自杀。

“输液大王” 刘革新的奇迹:一波三折资本路

在中国,四川也是一个盛产富豪的地方,比如有曾经的中国首富刘永好。号称中国“输液大王”科伦药业刘革新家族,也是四川一个富有家族,不过,与刘永好“生于斯长于斯”不同,出生于1951年的刘革新原籍在湖北,老家是武汉市黄陂区,有6个兄弟姐妹。刘革新的父亲,是一位高级工程师,母亲教书,年幼时随父母来到四川成都的。

(四川科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革新)

与许多大佬创业之路稍显不同,刘革新在45岁之前的身份还是一位职业经理人。刘革新35岁那年,也就是1985年,他完成了重庆医科大学药理学硕士课程;到1992年时,他已经是中美合资四川奇力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5年年底,他离开了供职4年的合资药企,据说辞职是原因是不满美方老板们对中国员工的种种“不公”,那一年随着45岁刘革新一起赌气出走的还有这家合资药企的副总经理程志鹏,还有财务总监潘慧,这三人一起成为后来科伦药业的创业合伙人。

来年3月春暖花开,适逢中国医药产业投资向民间资本开放,刘革新与伙伴们到了四川新都,对一家胶囊厂进行技术改造后,由此创办了四川科伦大药厂,时间是1996年,就是科伦药业的前身。

俗话说:“创业难,创业难,创成事业如登山!”草创之初,一起都异常困难。大年三十到初一,刘革新都是在厂房度过的,身边只有一只名叫“波比”的小狗,凛冽寒风中,耳边偶尔能听见厂房边上古庙的钟声。也就三年时间,科伦在当地就小有名气,成都还为此设立了“科伦大药厂”的公交站牌。

“与团队同甘共苦、做事情一马当先、对大局和行业有着超强的判断力。”这是刘思川后来对父亲刘革新的总结,确实,喜欢刘《孙子兵法》的刘革新做事一贯果断,想好的事说做就做,从不拖泥带水。过去,刘革新有个外号叫“五当”弟子,哪““五当””?当时,公司把输液产品转为主业后,不多医院急需100毫升儿童输液产品,刘革新调动所有力量投入其中,产品一上市后,供不应求,项目一举实现了“当年策划、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生产、当年盈利”的“五当”奇迹。

到1999年,公司进行GMP异地扩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大输液生产基地,成为中国“输液大王”。

1996年,“科伦大药厂”创办时,注册资金是150万元,实际到资其实是100万元,这还是刘革新太太四处办他借来的,娘家所有人的钱几乎借遍了。而2010年6月,科伦药业在中小板上市后,市值到了300个亿,在14年间资本增值了3万倍,而且当初的创业团队还在一起干。

(刘革新(中)参加科伦药业上市路演)

2014年5月,在科伦药业年度股东大会上,董事长刘革新频频向股东道歉,表示“以后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因为上一年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引发外界对该公司治理问题的担忧。证监会在该调查结果中指出科伦存在三大违规问题,其中未披露公司与惠丰投资的关联关系(惠丰投资的股东实为科伦药业员工和高管),属于重大遗漏行为。

刘革新在业内以强势和血性著称,他以华为任正非为榜样标杆,但过去常常急躁、火气大。为了科伦药业上市,刘革新一路来颇为折腾,可谓“一波三折”。

并购是许多药业巨头的主旋律,科伦亦如是。从1997年起,刘革新就开始兼并扩张,仅从2003—2009年这6年间,科伦就耗费1.5亿元兼并收购了13家公司;不过,这都是围绕公司的产业链展开的。最初,刘革新采取的是一种低成本扩张模式,并购对象多为处于停产、破产状况的企业,有的企业才花上一百万元。若遇上“蚂蚁难吞大象”情形,他们就用“先租后买”的方法,用租赁所赚的钱来购买资产,比如湖南科伦,就是这样“赚”来的。

在2005年,以及接下去的2006年,刘革新就两次启动科伦上市。一次是想登陆港交所,后一次是通过借壳收购出海美国。可二次都未果而返,原因很多,其中品牌知名度就是一大问题。很多投资人、机构,并不了解巴蜀盆地的科伦,再者,大输液是处方用药,又无法四处打广告,“养在深闺人未识”呀!

上市未果的失意中,2008年3月科伦药业启动了股权改革,如篇首提及的,他曾经一度引入新希望系和涌金系旗下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其中,刘革新与魏东虽从未谋面,可辅助其上市的国金证券,就是由魏东控股的。

2010年6月,几番波折后,刘革新终于如愿以偿,科伦药业在中小板上市,仅刘革新个人,就持股6193.728万股,身家达51.63亿元。

科伦“药二代”要考古?

2015年9月,科伦药业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科伦创业“三剑客”之一的程志鹏,一举辞去公司董事、总经理职务,接替他的是公司董事长刘革新的儿子刘思川,科伦少帅正式开启接班之路。

(科伦药业总经理刘思川)

刘思川是个80后,1984年出生的。从英国留学归国后,就进入科伦药业,留在父亲身边,担任董事长助理一职,那年他年方23岁,也开始进入刘革新“子承父业”的接班培养体系。

未进入家族产业,最喜欢读史书的刘思川,从小的梦想就是做考古,他自己也说,如果没有进入科伦药业的话,可能选择做一个历史学者。刘思川是在成都七中后才去了英国留学。

2007年,进入科伦药业后,刘思川工的作最多的就是历练,跑云南市场,还去过缅甸,新疆项目启动后,又在那儿度过了整整两个冬天。对于二代交班,父亲刘革新自有一番道道:“核心接班人的定位要越早越好!”“如果第二棒跑不好或是不能产生众望所归的接班人,这么大的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势必会陷入困局。”

爱子进入科伦药业8年之后,升职总经理,“钦定”为科伦接班人,对于正式的接班时间表,刘革新认为“我的使命是为接班团队夯实基础,让他们能够在科伦全盛时期接班。就是在无危机的情况下,完成最高权力的程序交接,即董事长之位的换届。交接班不是对某一人的交班,而是一个团队的有序更迭。”

如此来看,在传承问题上,刘革新的做法颇有见地。选择在家族成员中挑选合适人选后,交接班的步骤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因为来自交接班的考验与挑战,往往决定着家族企业传承的成与败。

与其将来在“弱爆”的时候被动交班,不如在企业全盛时刻,趁精力充沛时主动交接权力,尤其是经营管理权,再逐步安排所有权的接棒。如果第二棒接力出了问题或者大的差错,还有时间腾出来“回马救驾”, 辅弼新人。此外,一个完整的交班,往往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准备及运作。

在台湾商界,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是最早完成交接班的大佬,可遇上困局,他又“三度出山”,再造宏碁,又均能全身而退。这一点上,连联想柳传志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前不久,科伦的化学药品“注射用帕瑞昔布钠”获批,另外,其创新静脉麻醉药物 KL100137 脂肪乳注射液,也获得临床批件,这显示“药二代”接班二年后,公司在仿制药及创新药上已开始厚积薄发。

需要指出,不少上市公司一直将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作为提升企业治理的重要途径。作为家族企业,上市后,不仅要明晰自身短、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夯实企业发展的基础,也必须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作为重要因素一并考虑。

在2015年8月,因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妹妹刘亚蜀的连续减持股票,引来了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的关注函。而在之前的7月份,为维护公司股价稳定,刘革新还表态增持自家公司股票,这前后矛盾的动作,岂不自掌嘴巴!?

(四川科盟医药贸易董事长刘亚蜀(右))

当然了,正如科伦后来披露,刘亚蜀与刘革新虽属兄妹关系,但非一致行动人,另外,她也不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

科伦药业上市后,曾一度登上“四川第一百元股”神坛,跟随刘革新一起打拼的6位高管,持有股份最少的身家也一度高达3.99亿元。除造就高管富豪外,刘革新整个家族成员也跟着一夜暴富,上市初,刘革新的哥哥刘绥华、妹刘亚光、刘亚蜀,还有弟弟刘卫华,妹夫尹凤刚等,均持有着不同比例的股份。

刘亚蜀减持是否违反相关规定,暂且不议,不过基于家族成员的特殊身份,其减持大量套现还是多少打击了市场投资者的信心。从这个角度来看,家族治理先于企业治理就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科伦药业

2.8k
  • 科伦药业(002422.SZ):2024年年报净利润为29.36亿元
  • 机构风向标 | 科伦药业(002422)2024年四季度已披露持股减少机构超100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科伦药业“药二代”接班须重视:家族治理先于企业治理

来自交接班的考验与挑战,往往决定着家族企业传承的成与败。

基于家族成员的特殊身份,其减持大量套现,还是多少打击了市场投资者信心,从这个角度来看,家族治理先于企业治理就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今天的涌金系“基本盘”,均是魏东2008年去世前完成,而新掌门陈金霞如今不仅守业有成,尚有所拓展,比如持股前海微众银行3%股权。若要论起魏东生前的最后一个投资,或许就是“大输液”药企龙头科伦药业了。

2008年3月,科伦药业掌门人刘革新启动了股权改革,当时以每股40元的价格引入新股东中,一家是湖南涌金,另一家是四川刘永好的新希望,2个月后,在资本运作上长袖善舞的41岁涌金系掌门人魏东,在北京家中因个人身体原因跳楼自杀。

“输液大王” 刘革新的奇迹:一波三折资本路

在中国,四川也是一个盛产富豪的地方,比如有曾经的中国首富刘永好。号称中国“输液大王”科伦药业刘革新家族,也是四川一个富有家族,不过,与刘永好“生于斯长于斯”不同,出生于1951年的刘革新原籍在湖北,老家是武汉市黄陂区,有6个兄弟姐妹。刘革新的父亲,是一位高级工程师,母亲教书,年幼时随父母来到四川成都的。

(四川科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革新)

与许多大佬创业之路稍显不同,刘革新在45岁之前的身份还是一位职业经理人。刘革新35岁那年,也就是1985年,他完成了重庆医科大学药理学硕士课程;到1992年时,他已经是中美合资四川奇力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5年年底,他离开了供职4年的合资药企,据说辞职是原因是不满美方老板们对中国员工的种种“不公”,那一年随着45岁刘革新一起赌气出走的还有这家合资药企的副总经理程志鹏,还有财务总监潘慧,这三人一起成为后来科伦药业的创业合伙人。

来年3月春暖花开,适逢中国医药产业投资向民间资本开放,刘革新与伙伴们到了四川新都,对一家胶囊厂进行技术改造后,由此创办了四川科伦大药厂,时间是1996年,就是科伦药业的前身。

俗话说:“创业难,创业难,创成事业如登山!”草创之初,一起都异常困难。大年三十到初一,刘革新都是在厂房度过的,身边只有一只名叫“波比”的小狗,凛冽寒风中,耳边偶尔能听见厂房边上古庙的钟声。也就三年时间,科伦在当地就小有名气,成都还为此设立了“科伦大药厂”的公交站牌。

“与团队同甘共苦、做事情一马当先、对大局和行业有着超强的判断力。”这是刘思川后来对父亲刘革新的总结,确实,喜欢刘《孙子兵法》的刘革新做事一贯果断,想好的事说做就做,从不拖泥带水。过去,刘革新有个外号叫“五当”弟子,哪““五当””?当时,公司把输液产品转为主业后,不多医院急需100毫升儿童输液产品,刘革新调动所有力量投入其中,产品一上市后,供不应求,项目一举实现了“当年策划、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生产、当年盈利”的“五当”奇迹。

到1999年,公司进行GMP异地扩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大输液生产基地,成为中国“输液大王”。

1996年,“科伦大药厂”创办时,注册资金是150万元,实际到资其实是100万元,这还是刘革新太太四处办他借来的,娘家所有人的钱几乎借遍了。而2010年6月,科伦药业在中小板上市后,市值到了300个亿,在14年间资本增值了3万倍,而且当初的创业团队还在一起干。

(刘革新(中)参加科伦药业上市路演)

2014年5月,在科伦药业年度股东大会上,董事长刘革新频频向股东道歉,表示“以后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因为上一年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引发外界对该公司治理问题的担忧。证监会在该调查结果中指出科伦存在三大违规问题,其中未披露公司与惠丰投资的关联关系(惠丰投资的股东实为科伦药业员工和高管),属于重大遗漏行为。

刘革新在业内以强势和血性著称,他以华为任正非为榜样标杆,但过去常常急躁、火气大。为了科伦药业上市,刘革新一路来颇为折腾,可谓“一波三折”。

并购是许多药业巨头的主旋律,科伦亦如是。从1997年起,刘革新就开始兼并扩张,仅从2003—2009年这6年间,科伦就耗费1.5亿元兼并收购了13家公司;不过,这都是围绕公司的产业链展开的。最初,刘革新采取的是一种低成本扩张模式,并购对象多为处于停产、破产状况的企业,有的企业才花上一百万元。若遇上“蚂蚁难吞大象”情形,他们就用“先租后买”的方法,用租赁所赚的钱来购买资产,比如湖南科伦,就是这样“赚”来的。

在2005年,以及接下去的2006年,刘革新就两次启动科伦上市。一次是想登陆港交所,后一次是通过借壳收购出海美国。可二次都未果而返,原因很多,其中品牌知名度就是一大问题。很多投资人、机构,并不了解巴蜀盆地的科伦,再者,大输液是处方用药,又无法四处打广告,“养在深闺人未识”呀!

上市未果的失意中,2008年3月科伦药业启动了股权改革,如篇首提及的,他曾经一度引入新希望系和涌金系旗下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其中,刘革新与魏东虽从未谋面,可辅助其上市的国金证券,就是由魏东控股的。

2010年6月,几番波折后,刘革新终于如愿以偿,科伦药业在中小板上市,仅刘革新个人,就持股6193.728万股,身家达51.63亿元。

科伦“药二代”要考古?

2015年9月,科伦药业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科伦创业“三剑客”之一的程志鹏,一举辞去公司董事、总经理职务,接替他的是公司董事长刘革新的儿子刘思川,科伦少帅正式开启接班之路。

(科伦药业总经理刘思川)

刘思川是个80后,1984年出生的。从英国留学归国后,就进入科伦药业,留在父亲身边,担任董事长助理一职,那年他年方23岁,也开始进入刘革新“子承父业”的接班培养体系。

未进入家族产业,最喜欢读史书的刘思川,从小的梦想就是做考古,他自己也说,如果没有进入科伦药业的话,可能选择做一个历史学者。刘思川是在成都七中后才去了英国留学。

2007年,进入科伦药业后,刘思川工的作最多的就是历练,跑云南市场,还去过缅甸,新疆项目启动后,又在那儿度过了整整两个冬天。对于二代交班,父亲刘革新自有一番道道:“核心接班人的定位要越早越好!”“如果第二棒跑不好或是不能产生众望所归的接班人,这么大的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势必会陷入困局。”

爱子进入科伦药业8年之后,升职总经理,“钦定”为科伦接班人,对于正式的接班时间表,刘革新认为“我的使命是为接班团队夯实基础,让他们能够在科伦全盛时期接班。就是在无危机的情况下,完成最高权力的程序交接,即董事长之位的换届。交接班不是对某一人的交班,而是一个团队的有序更迭。”

如此来看,在传承问题上,刘革新的做法颇有见地。选择在家族成员中挑选合适人选后,交接班的步骤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因为来自交接班的考验与挑战,往往决定着家族企业传承的成与败。

与其将来在“弱爆”的时候被动交班,不如在企业全盛时刻,趁精力充沛时主动交接权力,尤其是经营管理权,再逐步安排所有权的接棒。如果第二棒接力出了问题或者大的差错,还有时间腾出来“回马救驾”, 辅弼新人。此外,一个完整的交班,往往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准备及运作。

在台湾商界,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是最早完成交接班的大佬,可遇上困局,他又“三度出山”,再造宏碁,又均能全身而退。这一点上,连联想柳传志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前不久,科伦的化学药品“注射用帕瑞昔布钠”获批,另外,其创新静脉麻醉药物 KL100137 脂肪乳注射液,也获得临床批件,这显示“药二代”接班二年后,公司在仿制药及创新药上已开始厚积薄发。

需要指出,不少上市公司一直将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作为提升企业治理的重要途径。作为家族企业,上市后,不仅要明晰自身短、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夯实企业发展的基础,也必须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作为重要因素一并考虑。

在2015年8月,因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妹妹刘亚蜀的连续减持股票,引来了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的关注函。而在之前的7月份,为维护公司股价稳定,刘革新还表态增持自家公司股票,这前后矛盾的动作,岂不自掌嘴巴!?

(四川科盟医药贸易董事长刘亚蜀(右))

当然了,正如科伦后来披露,刘亚蜀与刘革新虽属兄妹关系,但非一致行动人,另外,她也不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

科伦药业上市后,曾一度登上“四川第一百元股”神坛,跟随刘革新一起打拼的6位高管,持有股份最少的身家也一度高达3.99亿元。除造就高管富豪外,刘革新整个家族成员也跟着一夜暴富,上市初,刘革新的哥哥刘绥华、妹刘亚光、刘亚蜀,还有弟弟刘卫华,妹夫尹凤刚等,均持有着不同比例的股份。

刘亚蜀减持是否违反相关规定,暂且不议,不过基于家族成员的特殊身份,其减持大量套现还是多少打击了市场投资者的信心。从这个角度来看,家族治理先于企业治理就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