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氧融资4亿,万亿医美市场三分天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氧融资4亿,万亿医美市场三分天下

医美在近几年的复合增长率是超过了20%—30%,去年增长超过了40%。

这是乐创蜂巢发布的第183篇文章

12月23日,新氧完成D1轮4亿人民币融资,至此,新氧成为首家获得D轮融资的医美平台。

蜂蜂不想和《奇葩说》一样,把“整容能否帮你成为人生赢家”再和大家撕一遍。

关于整容,从一开始的嗤之以鼻,到如今的习以为常,这个万亿医美市场,是时候浮出水面了。

今年8月8日,新氧发布《新氧2017医美白皮书》,中国当前医美市场规模1760亿,年增速达40%,全产业链市场份额8000亿!

而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有靠一支玻尿酸冲击IPO的「爱美客」,有刚刚拿了4亿D轮融资的「新氧」,甚至在全球每2.5个医美消费者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每100个中国消费者中,就有53个90后!

那这个医美市场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玻尿酸的暴利到底算谁的?整容连锁医院真的如传说中那么赚钱吗?医美app的现状如何?蜂蜂就带你一探究竟。

在医疗美容行业里,医美器械耗材的暴利简直让人流口水。

2017年7月,靠一支玻尿酸冲击IPO的「爱美客」引发热议。据其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公司毛利润高达98%,主营产品就是玻尿酸,公司估值约16亿!

那玻尿酸到底有什么用呢?

▲玻尿酸鸭

当然是像玻尿酸鸭一样有性感的嘴唇,鼓鼓的脸颊啦……好啦,玻尿酸主要就是用于填充、除皱,所有你能想到的部分。

玻尿酸行业的进门门槛比较高,中国医美市场上有13家品牌取得玻尿酸材料的销售许可,其中进口产品有4家,国产产品为9家。Q-MedAB公司、LG生命科学公司、华熙生物等占据80%以上份额。

而另一神器“肉毒素”,也就是大众俗称的瘦脸针,行业的技术壁垒极高,目前通过认证的产品仅两款,美国艾尔建公司(保妥适)、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衡力)双头垄断市场。

除了上述的耗材,器械类主要包括激光美容仪、射频美容仪、美容注射器和吸脂机等。美容器械利润更高,其主要生产厂家大多数为欧美企业,如美国科匠人、赛诺秀,还有以色列飞顿等,国内有奇致激光等。

那各位群众最关心的医美机构又是什么情况呢?

1. 品牌连锁医院:不上市偷偷赚钱?

在全国范围内来说,华美、联合丽格、美莱、爱思特4家在医生资源、标准化流程服务、连锁机构数量方面建立了优势,明显领先于第二梯队的对手。

其中,联合丽格在2017年6月完成了2亿元B轮融资,除了加速在全国的医美网络布局,还加大对优质医生的投资,成为中国顶尖的医美医生创业平台。

而美莱则成立了互联网中心,研究各个互联网渠道的属性,转变拓客模式。

虽然第一梯队的四家机构并没有上市后的公开数据,但从新三板上医美盈利情况可以看出,受人力场地成本、营销费用等影响,品牌连锁医美机构的平均利润率在11.29%左右,甚至存在亏损状态。

医美机构大多是民营医院,甚至存在很多莆田系,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许多利润来源是灰色的。因此未来规模化、拓展高毛利的微整形业务,成了新的发展方向。

2. 轻医美机构流行:打“针”成日常

另一方面,玻尿酸、水光针、胶原蛋白、肉毒素、美白针……甚至纹个眉,这些微整形扩充了整容群体,撑起了80%的市场!毕竟,动刀还是很可怕。

相比手术类整容的低频次,微整形的平均半年到1年的高复购率,以及较高的毛利率,推动5家新三板品牌连锁医院大力发展微整形。

韩都整形、华韩整形的微整形实力最强,业务毛利率达71.5%、60.15%,已超过整形手术的毛利率水平。永成医美、利美康、春天医美微整形营收规模虽不大,但近3年营收增速较快。

微整形的流行,也催生了一批轻医美机构,比如这家由靳鹏、王思聪、甘薇、秦岚联合创办的柠悦丽都诊所,2016年就获得千万元的天使融资,2017年8月在北京正式开业,计划5年内开设100家门店。

以及国内大型连锁医美机构「美贝尔」也刚刚与万达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旗下新晋轻医美品牌“SULI速丽”的所有连锁门店,将全部陆续进驻国内多家万达商业广场。

但轻医美机构,也是黑诊所的重灾区,真假瘦脸针、美白针、玻尿酸,还有一个星期的培训医生,也让这个行业秩序混乱。

2016年是医美APP集中宣布融资的爆发期,新氧(D轮)、更美(C轮)、悦美(B轮)、美黛拉(B轮)、美丽神器(B轮),都有融资。而新氧在服务端积累了5000家整形医院、近万名整形医生,以及330多万篇整形日记,在客户端积累了1000万活跃用户,初步建立竞争优势,独处于第一梯队。

医美APP“一大五小”竞争格局也初步划定,即新氧(大)、更美(小)、悦美(小)、美黛拉(小)、美呗(小)、美丽神器(小)。

过去医美机构超50%的费用被渠道分摊,而医美APP平台主要通过内容+社区+电商/预约转诊的形式聚拢用户,搭建B端机构、医生和C端客户沟通的桥梁。通过互联网进行获客及患者教育相较过去,有了很大变革。

比如,在新氧app上,就有2014年上线的“整形日记”,积累了330 万篇由客户撰写的整形日记,通过真实性的体验来降低用户的心理门槛。

许多医美app也添加了直播+短视频的形式,直播内容主要有三种:探店、医生UGG科普知识,以及用户体验,提高了用户使用的粘性。

其中,以“短视频+直播+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形式输出医美专业内容的医美自媒体,「咋整呢呵呵」垂直领域脱口秀节目也获得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

医美在近几年的复合增长率是超过了20%—30%,去年增长超过了40%。目前GDP发展是6%上下,医美行业接近于7到8倍的速度在发展。在整个市场爆发的情况下,整个医美投融资也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不过对于尔等吃瓜群众来说,只希望这个行业能更规范一点,毕竟,脸可是大事!!

-END-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氧融资4亿,万亿医美市场三分天下

医美在近几年的复合增长率是超过了20%—30%,去年增长超过了40%。

这是乐创蜂巢发布的第183篇文章

12月23日,新氧完成D1轮4亿人民币融资,至此,新氧成为首家获得D轮融资的医美平台。

蜂蜂不想和《奇葩说》一样,把“整容能否帮你成为人生赢家”再和大家撕一遍。

关于整容,从一开始的嗤之以鼻,到如今的习以为常,这个万亿医美市场,是时候浮出水面了。

今年8月8日,新氧发布《新氧2017医美白皮书》,中国当前医美市场规模1760亿,年增速达40%,全产业链市场份额8000亿!

而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有靠一支玻尿酸冲击IPO的「爱美客」,有刚刚拿了4亿D轮融资的「新氧」,甚至在全球每2.5个医美消费者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每100个中国消费者中,就有53个90后!

那这个医美市场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玻尿酸的暴利到底算谁的?整容连锁医院真的如传说中那么赚钱吗?医美app的现状如何?蜂蜂就带你一探究竟。

在医疗美容行业里,医美器械耗材的暴利简直让人流口水。

2017年7月,靠一支玻尿酸冲击IPO的「爱美客」引发热议。据其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公司毛利润高达98%,主营产品就是玻尿酸,公司估值约16亿!

那玻尿酸到底有什么用呢?

▲玻尿酸鸭

当然是像玻尿酸鸭一样有性感的嘴唇,鼓鼓的脸颊啦……好啦,玻尿酸主要就是用于填充、除皱,所有你能想到的部分。

玻尿酸行业的进门门槛比较高,中国医美市场上有13家品牌取得玻尿酸材料的销售许可,其中进口产品有4家,国产产品为9家。Q-MedAB公司、LG生命科学公司、华熙生物等占据80%以上份额。

而另一神器“肉毒素”,也就是大众俗称的瘦脸针,行业的技术壁垒极高,目前通过认证的产品仅两款,美国艾尔建公司(保妥适)、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衡力)双头垄断市场。

除了上述的耗材,器械类主要包括激光美容仪、射频美容仪、美容注射器和吸脂机等。美容器械利润更高,其主要生产厂家大多数为欧美企业,如美国科匠人、赛诺秀,还有以色列飞顿等,国内有奇致激光等。

那各位群众最关心的医美机构又是什么情况呢?

1. 品牌连锁医院:不上市偷偷赚钱?

在全国范围内来说,华美、联合丽格、美莱、爱思特4家在医生资源、标准化流程服务、连锁机构数量方面建立了优势,明显领先于第二梯队的对手。

其中,联合丽格在2017年6月完成了2亿元B轮融资,除了加速在全国的医美网络布局,还加大对优质医生的投资,成为中国顶尖的医美医生创业平台。

而美莱则成立了互联网中心,研究各个互联网渠道的属性,转变拓客模式。

虽然第一梯队的四家机构并没有上市后的公开数据,但从新三板上医美盈利情况可以看出,受人力场地成本、营销费用等影响,品牌连锁医美机构的平均利润率在11.29%左右,甚至存在亏损状态。

医美机构大多是民营医院,甚至存在很多莆田系,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许多利润来源是灰色的。因此未来规模化、拓展高毛利的微整形业务,成了新的发展方向。

2. 轻医美机构流行:打“针”成日常

另一方面,玻尿酸、水光针、胶原蛋白、肉毒素、美白针……甚至纹个眉,这些微整形扩充了整容群体,撑起了80%的市场!毕竟,动刀还是很可怕。

相比手术类整容的低频次,微整形的平均半年到1年的高复购率,以及较高的毛利率,推动5家新三板品牌连锁医院大力发展微整形。

韩都整形、华韩整形的微整形实力最强,业务毛利率达71.5%、60.15%,已超过整形手术的毛利率水平。永成医美、利美康、春天医美微整形营收规模虽不大,但近3年营收增速较快。

微整形的流行,也催生了一批轻医美机构,比如这家由靳鹏、王思聪、甘薇、秦岚联合创办的柠悦丽都诊所,2016年就获得千万元的天使融资,2017年8月在北京正式开业,计划5年内开设100家门店。

以及国内大型连锁医美机构「美贝尔」也刚刚与万达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旗下新晋轻医美品牌“SULI速丽”的所有连锁门店,将全部陆续进驻国内多家万达商业广场。

但轻医美机构,也是黑诊所的重灾区,真假瘦脸针、美白针、玻尿酸,还有一个星期的培训医生,也让这个行业秩序混乱。

2016年是医美APP集中宣布融资的爆发期,新氧(D轮)、更美(C轮)、悦美(B轮)、美黛拉(B轮)、美丽神器(B轮),都有融资。而新氧在服务端积累了5000家整形医院、近万名整形医生,以及330多万篇整形日记,在客户端积累了1000万活跃用户,初步建立竞争优势,独处于第一梯队。

医美APP“一大五小”竞争格局也初步划定,即新氧(大)、更美(小)、悦美(小)、美黛拉(小)、美呗(小)、美丽神器(小)。

过去医美机构超50%的费用被渠道分摊,而医美APP平台主要通过内容+社区+电商/预约转诊的形式聚拢用户,搭建B端机构、医生和C端客户沟通的桥梁。通过互联网进行获客及患者教育相较过去,有了很大变革。

比如,在新氧app上,就有2014年上线的“整形日记”,积累了330 万篇由客户撰写的整形日记,通过真实性的体验来降低用户的心理门槛。

许多医美app也添加了直播+短视频的形式,直播内容主要有三种:探店、医生UGG科普知识,以及用户体验,提高了用户使用的粘性。

其中,以“短视频+直播+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形式输出医美专业内容的医美自媒体,「咋整呢呵呵」垂直领域脱口秀节目也获得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

医美在近几年的复合增长率是超过了20%—30%,去年增长超过了40%。目前GDP发展是6%上下,医美行业接近于7到8倍的速度在发展。在整个市场爆发的情况下,整个医美投融资也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不过对于尔等吃瓜群众来说,只希望这个行业能更规范一点,毕竟,脸可是大事!!

-END-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