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7年的这十件事 决定了连锁零售的未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7年的这十件事 决定了连锁零售的未来

新零售是主旋律。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2017年即将结束,这一年里新零售风潮吹遍了中国连锁零售市场的每个角落,与传统零售企业捆绑合作的科技公司越来越多,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忙着搞线上线下融合,探索转型方向,尝试用新业态、新体验留住消费者。

与此同时,顺应消费升级需求,自我升级改造,也成了大公司们的必修课。如何适应新的消费需求,满足年轻消费者的偏好,提供更有粘性的服务都在议事日程上。

我们梳理了这一年来连锁零售领域发生的十件大事,它们可以被看作是整个消费零售行业变化进阶的风向标。

麦当劳中国进入“金拱门时代”

2017年1月中信资本、凯雷与麦当劳达成战略合作,它们合作的新公司拥有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特许经营权。中信坐上了公司大股东的位子,成为了麦当劳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特许经营商。到10月12日,新成立公司的名称从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换成了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金拱门”这个名字来自麦当劳Logo英文名称Golden Arches的直接翻译。 

引入中信这样的合作者好处多多,它了解中国市场,政府资源丰富,还拥有可观的房地产资源,这些都能有助于麦当劳门店的拓展。新公司成立后,随着麦当劳中国业务的决策权从麦当劳美国总部转到了新成立的本地化董事会手上,决策进程也会加快。过去,它的老对手肯德基,在门店数量和市场渗透率等方面都表现得更好些。

从直营为主到全部转为特许经营,也符合麦当劳的经营策略。要知道全球超过80%的麦当劳餐厅都是特许经营,过去的中国市场其实是个“异数”。在整个快餐行业增长放缓、年轻化挑战加剧的当下,麦当劳把复杂的中国市场交给中信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给自己“减负”。

京东百万便利店计划

处于传统零售链条的最末端的夫妻店,在2017年变成了科技巨头眼里的抢手货。4月,刘强东宣布未来五年要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

把夫妻店改造成便利店,京东的核心目的还是为了增长。进入2016年后,其收入增速正在下滑,它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而中国有将近700万家包括夫妻店在内的小店,它们贡献了整个零售渠道40%的出货量,其中约30%在乡镇、农村,46%在三线城市、县级市。中国市场上,便利店还是一个成长中的领域。占领这些渠道,不仅意味着更多销售机会,具有流量入口的价值。

刘强东的百万便利店计划带动了整个社区新零售市场的升温。继京东之后,阿里也宣布2018年底要覆盖100万家小店,而本财年底要突破10000家。

鞋王百丽退市

在电商兴起、消费风潮变化的中国市场上,缺乏产品创新、市场预判不足、转型缓慢的百丽落伍了。

2017年7月,“鞋王”百丽集团正式从香港退市了。完成私有化后,亚洲最大的资产管理基金之一高瓴资本坐上了百丽国际新任大股东的席位。

但对百丽而言,退市也不全是坏事。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布局服饰业务外,百丽牢牢掌控着整个女鞋的垂直产业链,并同时运营多个不同品牌、十几个差异化的客户群,拥有规模可观的零售网络,品牌影响力也还在,依然是最为中国消费者熟知的鞋履品牌。

有这些基础垫底,退市后它能相对从容地做事情,加上高瓴资本对其在科技升级转型方面的支持,我们有理由期待它的凤凰涅槃。 百丽如果能够转型成功,将为行业提供标杆,也会进一步影响到整个中国鞋服市场的未来发展。

在北美申请破产的玩具反斗城要在中国寻求救赎

童年玩洋娃娃、玩积木的时代似乎正在远去。

2017年9月,在全球拥有超过1600家门店的美国玩具零售巨头玩具反斗城(Toys ‘R’ Us)正式申请破产保护,但不涉及美国和加拿大以外地区业务,包括亚洲255家门店在内的其他业务是独立的,不会受到影响。

受网络购物和电子产品的双重冲击,玩具反斗城已连年亏损,且数字在不断加大。亚太地区的增长抵消了美国和欧洲销售疲软的影响。中国是其增长最快的市场并将加快开店速度,它计划每年在中国新开30到40家门店,且深入二三线城市。

中国二胎政策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给这家老牌玩具零售商带来增长希望。但在体验式消费兴起的今天,仍以传统零售店模式为主的反斗城的吸引力在滑落,一些新业态的玩具商正在赢得市场。与此同时,它也面临线上低价产品的冲击,以及五花八门的电子产品对孩子们游戏时间的争夺。

阿里入股高鑫零售 

人们会在越来越多线下零售大公司的身后看到阿里巴巴的影子。

11月20日,阿里巴巴宣布将投入约189.9亿元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这是阿里自2016年提出“新零售”战略以来,在线下零售市场的最大投资。后者是中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大卖场运营商,旗下拥有欧尚、大润发两大品牌,零售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入股高鑫零售将加速阿里的新零售战略。阿里在数据、支付、技术方面的优势可以加速高鑫零售的数字化转型,它也能从后者那里获得实体零售的专业知识,这有利于推进线上线下的融合。盒马先生的模式未来也有可能被复制到欧尚、大润发。

你会发现,在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不断与线下零售巨头达成合作的过程中,实体商业并未消失,它们或者成了电商企业的子公司,或者成了他们的合作伙伴,一同走在线上线下融合的大道上。

沃尔玛更名

沃尔玛宣布从2018年2月1日起,要把名称从沃尔玛百货公司(Wal-Mart Stores,Inc.)改为沃尔玛公司(Walmart Inc.)了。

与星巴克当年去掉标志中的“STARBUCKS COFFEE”英文字样,昭示要丰富产品线、拓宽渠道类似, 沃尔玛此番特意去掉stores(商店)一词,意味着这家在全球拥有超过11700个商店的零售巨头发展策略的改变。它将从传统商店运营者转型为全面覆盖线上线下,满足多种购物方式的零售商。

最近两年里,沃尔玛一直在拓宽业务范围,加码电商领域的布局,既是为了抵御电商对实体零售造成的冲击、带动业绩增长,也是为了迎合整个行业线上线下融合趋势,在与对手较量中提升竞争力的手段。

百胜中国市值进入行业全球前四 

拆分于百胜集团的百胜中国,向投资者证明了自己独立运作的能力。至少从市值上看,单是百胜中国的业务就已经可以与星巴克、麦当劳这些全球餐饮行业的庞然大物相提并论——截至2017年10月12日,百胜中国的市值达到165亿美元,行业全球排名第四。

作为百胜中国的明星品牌,肯德基是其发展的关键推动器。日益增强的市场渗透率,加上早餐、下午茶和超值午餐等促销方式,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频次,也带动了肯德基在中国的整体业绩。星巴克也曾因采用这样的扩张方式在中国大获成功。

过去一年里,百胜中国在肯德基与必胜客都加大了数字化的投入,同时在不同地区以概念店的方式,让品牌形象拥有更多的可塑空间。这些举措与中国的消费市场利好,在投资者看来都是积极信号。而最终百胜中国能能否将其转化为好看的财务数字,则需要考验它的执行能力。

星巴克中国市场升级

2017年,星巴克以13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的剩余50%股份,由此获得了江苏、浙江和上海共约1300家门店的100%所有权,实现了对中国市场所有门店的全盘掌控。这是星巴克自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

美国本土市场的平庸表现和英国脱欧之后的市场震荡,导致全球同店销售额和营收额均未达到分析师预期,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在加剧。中国成了被寄予厚望的增长市场,星巴克想要收回控制权。

全面直营管理,有利于实现它到2021年将门店数从目前的2800家发展至5000家的目标,也是星巴克在亚洲市场长期发展的关键性一步。

到12月,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也开门营业了,它是目前星巴克最高配置的门店。除了印证上海及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之外,也昭示了星巴克在高端精品咖啡市场与同行们正面较量的意志。

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

不满足于征服了一系列线上对手的战绩,亚马逊又以137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线下生鲜连锁商超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对沃尔玛等线下零售商发起了挑战。

在美国,电商市场规模不到整体零售市场规模的十分之一,亚马逊吞掉了前者的一半还要多,但销售额只有沃尔玛的一半。要扩大规模,亚马逊必需走向线下。永远有人更倾向于去实体店尝试体验商品,零售商不可能把所有的线下需求都转换到线上。

收购全食跟其主要经营食品有很大关系,这个品类不仅占到消费者购买商品的20%,还能增加会员粘性。此外,全食超市遍布全美的200家门店,还能加大亚马逊的仓储覆盖面积、完善其物流体系,尤其是在对仓储、运输方面要求很高的生鲜领域。与此同时,亚马逊有望将它在线上取得的优势与线下结合,冲击到沃尔玛等传统零售企业。当然,后者也有机会学习到亚马逊的长处,并应用到其它市场。

腾讯入股超级物种 

赶在2017年结束前,腾讯跳上了“新零售元年”的末班车,吸入永辉超市5%股份的同时,对超级物种母公司永辉云创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并将取得增资完成后15%的股权。

腾讯入股超级物种,被视为是对标阿里盒马先生布局线下生鲜零售。作为永辉旗下的已经树立独特商业模式的“网红”,快速扩张中的超级物种也需要腾讯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腾讯入股后,超级物种与盒马生鲜的竞争势必会加剧。

实际上,腾讯已经确立了自身“赋能”的定位,通过微信把线上和线下的场景连接在一起,提升生态的丰富程度,从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入股超级物种,就是一次实践机会。面对不断扩大新零售地盘的阿里,如果动作太慢,商超支付、数据、流量入口都将被阿里把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7年的这十件事 决定了连锁零售的未来

新零售是主旋律。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2017年即将结束,这一年里新零售风潮吹遍了中国连锁零售市场的每个角落,与传统零售企业捆绑合作的科技公司越来越多,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忙着搞线上线下融合,探索转型方向,尝试用新业态、新体验留住消费者。

与此同时,顺应消费升级需求,自我升级改造,也成了大公司们的必修课。如何适应新的消费需求,满足年轻消费者的偏好,提供更有粘性的服务都在议事日程上。

我们梳理了这一年来连锁零售领域发生的十件大事,它们可以被看作是整个消费零售行业变化进阶的风向标。

麦当劳中国进入“金拱门时代”

2017年1月中信资本、凯雷与麦当劳达成战略合作,它们合作的新公司拥有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特许经营权。中信坐上了公司大股东的位子,成为了麦当劳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特许经营商。到10月12日,新成立公司的名称从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换成了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金拱门”这个名字来自麦当劳Logo英文名称Golden Arches的直接翻译。 

引入中信这样的合作者好处多多,它了解中国市场,政府资源丰富,还拥有可观的房地产资源,这些都能有助于麦当劳门店的拓展。新公司成立后,随着麦当劳中国业务的决策权从麦当劳美国总部转到了新成立的本地化董事会手上,决策进程也会加快。过去,它的老对手肯德基,在门店数量和市场渗透率等方面都表现得更好些。

从直营为主到全部转为特许经营,也符合麦当劳的经营策略。要知道全球超过80%的麦当劳餐厅都是特许经营,过去的中国市场其实是个“异数”。在整个快餐行业增长放缓、年轻化挑战加剧的当下,麦当劳把复杂的中国市场交给中信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给自己“减负”。

京东百万便利店计划

处于传统零售链条的最末端的夫妻店,在2017年变成了科技巨头眼里的抢手货。4月,刘强东宣布未来五年要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

把夫妻店改造成便利店,京东的核心目的还是为了增长。进入2016年后,其收入增速正在下滑,它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而中国有将近700万家包括夫妻店在内的小店,它们贡献了整个零售渠道40%的出货量,其中约30%在乡镇、农村,46%在三线城市、县级市。中国市场上,便利店还是一个成长中的领域。占领这些渠道,不仅意味着更多销售机会,具有流量入口的价值。

刘强东的百万便利店计划带动了整个社区新零售市场的升温。继京东之后,阿里也宣布2018年底要覆盖100万家小店,而本财年底要突破10000家。

鞋王百丽退市

在电商兴起、消费风潮变化的中国市场上,缺乏产品创新、市场预判不足、转型缓慢的百丽落伍了。

2017年7月,“鞋王”百丽集团正式从香港退市了。完成私有化后,亚洲最大的资产管理基金之一高瓴资本坐上了百丽国际新任大股东的席位。

但对百丽而言,退市也不全是坏事。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布局服饰业务外,百丽牢牢掌控着整个女鞋的垂直产业链,并同时运营多个不同品牌、十几个差异化的客户群,拥有规模可观的零售网络,品牌影响力也还在,依然是最为中国消费者熟知的鞋履品牌。

有这些基础垫底,退市后它能相对从容地做事情,加上高瓴资本对其在科技升级转型方面的支持,我们有理由期待它的凤凰涅槃。 百丽如果能够转型成功,将为行业提供标杆,也会进一步影响到整个中国鞋服市场的未来发展。

在北美申请破产的玩具反斗城要在中国寻求救赎

童年玩洋娃娃、玩积木的时代似乎正在远去。

2017年9月,在全球拥有超过1600家门店的美国玩具零售巨头玩具反斗城(Toys ‘R’ Us)正式申请破产保护,但不涉及美国和加拿大以外地区业务,包括亚洲255家门店在内的其他业务是独立的,不会受到影响。

受网络购物和电子产品的双重冲击,玩具反斗城已连年亏损,且数字在不断加大。亚太地区的增长抵消了美国和欧洲销售疲软的影响。中国是其增长最快的市场并将加快开店速度,它计划每年在中国新开30到40家门店,且深入二三线城市。

中国二胎政策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给这家老牌玩具零售商带来增长希望。但在体验式消费兴起的今天,仍以传统零售店模式为主的反斗城的吸引力在滑落,一些新业态的玩具商正在赢得市场。与此同时,它也面临线上低价产品的冲击,以及五花八门的电子产品对孩子们游戏时间的争夺。

阿里入股高鑫零售 

人们会在越来越多线下零售大公司的身后看到阿里巴巴的影子。

11月20日,阿里巴巴宣布将投入约189.9亿元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这是阿里自2016年提出“新零售”战略以来,在线下零售市场的最大投资。后者是中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大卖场运营商,旗下拥有欧尚、大润发两大品牌,零售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入股高鑫零售将加速阿里的新零售战略。阿里在数据、支付、技术方面的优势可以加速高鑫零售的数字化转型,它也能从后者那里获得实体零售的专业知识,这有利于推进线上线下的融合。盒马先生的模式未来也有可能被复制到欧尚、大润发。

你会发现,在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不断与线下零售巨头达成合作的过程中,实体商业并未消失,它们或者成了电商企业的子公司,或者成了他们的合作伙伴,一同走在线上线下融合的大道上。

沃尔玛更名

沃尔玛宣布从2018年2月1日起,要把名称从沃尔玛百货公司(Wal-Mart Stores,Inc.)改为沃尔玛公司(Walmart Inc.)了。

与星巴克当年去掉标志中的“STARBUCKS COFFEE”英文字样,昭示要丰富产品线、拓宽渠道类似, 沃尔玛此番特意去掉stores(商店)一词,意味着这家在全球拥有超过11700个商店的零售巨头发展策略的改变。它将从传统商店运营者转型为全面覆盖线上线下,满足多种购物方式的零售商。

最近两年里,沃尔玛一直在拓宽业务范围,加码电商领域的布局,既是为了抵御电商对实体零售造成的冲击、带动业绩增长,也是为了迎合整个行业线上线下融合趋势,在与对手较量中提升竞争力的手段。

百胜中国市值进入行业全球前四 

拆分于百胜集团的百胜中国,向投资者证明了自己独立运作的能力。至少从市值上看,单是百胜中国的业务就已经可以与星巴克、麦当劳这些全球餐饮行业的庞然大物相提并论——截至2017年10月12日,百胜中国的市值达到165亿美元,行业全球排名第四。

作为百胜中国的明星品牌,肯德基是其发展的关键推动器。日益增强的市场渗透率,加上早餐、下午茶和超值午餐等促销方式,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频次,也带动了肯德基在中国的整体业绩。星巴克也曾因采用这样的扩张方式在中国大获成功。

过去一年里,百胜中国在肯德基与必胜客都加大了数字化的投入,同时在不同地区以概念店的方式,让品牌形象拥有更多的可塑空间。这些举措与中国的消费市场利好,在投资者看来都是积极信号。而最终百胜中国能能否将其转化为好看的财务数字,则需要考验它的执行能力。

星巴克中国市场升级

2017年,星巴克以13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的剩余50%股份,由此获得了江苏、浙江和上海共约1300家门店的100%所有权,实现了对中国市场所有门店的全盘掌控。这是星巴克自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

美国本土市场的平庸表现和英国脱欧之后的市场震荡,导致全球同店销售额和营收额均未达到分析师预期,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在加剧。中国成了被寄予厚望的增长市场,星巴克想要收回控制权。

全面直营管理,有利于实现它到2021年将门店数从目前的2800家发展至5000家的目标,也是星巴克在亚洲市场长期发展的关键性一步。

到12月,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也开门营业了,它是目前星巴克最高配置的门店。除了印证上海及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之外,也昭示了星巴克在高端精品咖啡市场与同行们正面较量的意志。

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

不满足于征服了一系列线上对手的战绩,亚马逊又以137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线下生鲜连锁商超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对沃尔玛等线下零售商发起了挑战。

在美国,电商市场规模不到整体零售市场规模的十分之一,亚马逊吞掉了前者的一半还要多,但销售额只有沃尔玛的一半。要扩大规模,亚马逊必需走向线下。永远有人更倾向于去实体店尝试体验商品,零售商不可能把所有的线下需求都转换到线上。

收购全食跟其主要经营食品有很大关系,这个品类不仅占到消费者购买商品的20%,还能增加会员粘性。此外,全食超市遍布全美的200家门店,还能加大亚马逊的仓储覆盖面积、完善其物流体系,尤其是在对仓储、运输方面要求很高的生鲜领域。与此同时,亚马逊有望将它在线上取得的优势与线下结合,冲击到沃尔玛等传统零售企业。当然,后者也有机会学习到亚马逊的长处,并应用到其它市场。

腾讯入股超级物种 

赶在2017年结束前,腾讯跳上了“新零售元年”的末班车,吸入永辉超市5%股份的同时,对超级物种母公司永辉云创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并将取得增资完成后15%的股权。

腾讯入股超级物种,被视为是对标阿里盒马先生布局线下生鲜零售。作为永辉旗下的已经树立独特商业模式的“网红”,快速扩张中的超级物种也需要腾讯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腾讯入股后,超级物种与盒马生鲜的竞争势必会加剧。

实际上,腾讯已经确立了自身“赋能”的定位,通过微信把线上和线下的场景连接在一起,提升生态的丰富程度,从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入股超级物种,就是一次实践机会。面对不断扩大新零售地盘的阿里,如果动作太慢,商超支付、数据、流量入口都将被阿里把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