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敏
对有纹身的人而言,“纹身有瘾。”
刘禹把纹身店开在购物中心里,这是和那些私人作坊,车站街边摊、小工作室最大的区别,在这里有清一色的女纹身师、明亮的灯光、相对安全的纹身设备,熙熙攘攘的都市人在他的店门口来来回回,“有客人来了!”刘禹在和观察家聊纹身的同时注意着门口的动态。
纹玩刺青创始人刘禹
他在纹身的行业里已经做了七年了,现在他是30岁的老板,纹玩刺青的创始人,几家独立店铺开进了大悦城、银泰in99、太古里。
越来越大众化的纹身市场让这个行业受到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刘禹从事这个行业也不仅是看到商业上的价值,更多还是源于对行业的喜欢,“打小就喜欢,便就开始自己琢磨起来。”
过去这是一个不成系统,不被推崇的行业,甚至连一张信用卡都不能以纹身师的名义办理,因为没有这个职业选项。做这个行业的人也不太喜欢交流,他们在各自的人脉圈子里做事情。
而早期纹身所承载的内容也容易让人产生偏见,什么左青龙,右白虎,爱恨情仇是常被用作纹身的素材。加之过去纹身技术的落后和审美因素,让纹身在过去带着一股“社会人”的味道。
现在却不一样了。
国外价值观念的流入,明星效应的催化,越来越个性化的年轻人需要某些宣泄的渠道,纹身便是其中的一个方式。尽管光顾纹玩的客人不只是年轻人。
纹玩刺青作品
由美国哈里斯在线(HarrisPoll)发起的全美国2225名成年人参与的纹身调研,结果显示,美国纹身的主力市场人群在25-39岁,按职业70%以上的运动员、IT人员、厨师、警察、银行家、医生、小学老师、法官、总统候选人等都接受纹身。2012年美国的纹身比例不过20%,2016年年初已经升至30%,在这30%的纹身者中拥有1个纹身的占31%,拥有2个及以上纹身占69%。这还是截至2016年的数据。
刘禹对于自己的纹身店有不一样的经营方式,这也是区别于其他纹身店的根本,首先纹身师傅是清一色的女纹身师傅,多年从事这个行业的经验告诉他女纹身师更细心,体验感会更好。
纹身师大柒
说到底这也是一份“匠人”的工作,雕刻家在物体上雕刻,纹身却是在人的肌肤上,所以这个过程需要好的体验;他的学徒基本都是自己去美术学院招募对这个行业有兴趣的新学员,“至少要对纹身有好感或者愿意去琢磨”,然后刘禹会定制一套理论的学习课程然后再到实践,通过考试及客户体验来给纹身师傅定级。为了防止人才的流失,他还制定了一套管理和学习的商业契约。
刘禹说:“成都纹身市场的产值约2亿”,行业好发展才能支撑他店铺的成长,单个店铺每年平均的租金几十万,这还不包括人力成本和其他开销。为开拓纹身行业的其他业态,还开设了纹身基础体验、喷绘、清洗纹身、荧光纹身等周边衍生业态。他还做了一个饮品品牌——花臂。
开在明亮的购物中心里自有刘禹的想法,他说,纹身最高的价值点就是记载,成为独特的载体,他想把业内的东西大众化,让纹玩刺青成为成都纹身行业的大品牌。
纹身师星星
纹玩刺青做纹身一般是按小时收费,价格大概在500元每小时,纹身面积的大小和工艺决定了消耗的时间,刘禹左臂上的花臂花费了大概20个小时的制作时间。工艺复杂,大一点的图片价格上万,纹身行业是一个比较轻的行业,有技术有好的产品输出就显得很重要了。
纹身成为了一种符号,很多人对于纹身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一些简单的英文字母和图标会让一个人更与众不同。
一位不愿具名的受访者在自己的手臂上纹了自己孩子的图案,不论时间流逝多快,手臂上的孩子永远是微笑的模样,纹玩店里的一个员工在自己背上纹了家人主题的纹身。
她说:“纹身有瘾。”
“记录对于我来说真正重要的人或者事,不需要别人懂,自己记得就好。” 一个女性纹身者说。
纹身的人越来越多,需求也越来越广,有些人想纹一条狗、纹一个人的名字、纹一个字母、纹一只蝴蝶、纹一段仅是自己懂的符号。刘禹说大多数人其实并不知道自己需要纹什么内容,他们会根据客人的需求来创作一个新的作品。
当然有人纹身就有人来洗纹身,尤其是某段美好爱情破灭的时候,所以纹身者在即将纹身的时候,刘禹及其团队都会为客人排除后顾之忧,比如那些想在全脸全身纹满的人。因为现在大家对待纹身的态度还不够开放,他不想客人因为过多的纹身和社会格格不入。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创家集团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版权事宜请联系:Observer@chuangjia.m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