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奇幻乏味、科幻难产,中国特色“唯物有神论”闪亮登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奇幻乏味、科幻难产,中国特色“唯物有神论”闪亮登场

鉴于片方要做到逻辑自恰、文化兼容、政治正确三者的平衡,中国观众肯定还会见到更多的“唯物有神论”电影。

作者:杨文山

2017年就要结束了,那个从2015年起就一直流传的“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神话并没有来,反倒是一些奇幻电影越来越多开始加进去一些科幻元素。

去年年底,张艺谋借助好莱坞僵尸/怪兽片的视听经验在《长城》玩了一把奇幻。今年贺岁,陈凯歌借助日式奇诡的想象力在《妖猫传》中梦回大唐。无论如何,传统意义上的古典神怪叙事已经无法满足当下观众的需求。

当题材红利在过去两年通过几部影视作品透支之后,盗墓小说IP的影视化魔力在今年开始消退。而“九州”系列的架空魔幻开始抢占中国幻想类影视作品的头牌,《海上牧云记》之后又迎来了《九州缥缈录》。

在电影院看徐克、袁和平搭档的《奇门遁甲》时,第一反应是:这是继《九层妖塔》之后又一部“唯物有神论”的电影。在笔者看来,“唯物有神论”的设定是解决中国科幻难产、奇幻乏味的一大法门,是中国幻想类影视作品的一次“理论创新”。

《奇门遁甲》:从“灵幻武侠”到“天外飞仙”

年初的《西游伏妖篇》中,红孩儿在战斗中变身“机械婴”,而孙悟空的高能模式更像是哥斯拉式的金刚。在这部西游奇幻故事中,徐克已经开始用科幻电影的视听修辞来进行视觉创新。

到了《奇门遁甲》中,“奇门遁甲”之术暗示和外星文明有莫大关联,而所谓“妖人”已然化身“天外来客”,于是乎,这部电影中的“怪力乱神”似乎都可以用更高级别的文明来解释。虽然故事讲得不怎么样,但这个设定还是十分有趣,只是最终完成度问题很大。

在接受高晓松的访谈中,徐克把自己的想法做了很大程度的阐释。他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十分发达,很多现在都无法解释清楚,有一种可能就是外星文明干预的结果。而《奇门遁甲》就是讲述“我们源头的一种可能性”。

一开始,《奇门遁甲》主打的就是“重新定义武侠”。事实上,如今连武侠剧都没有市场,何况武侠片?如果不进行类型创新,根本就不合时宜。而袁和平老版《奇门遁甲》更多呈现的是中国民间神秘主义,这种会被人贴上“封建迷信”色彩的基因在今天既不高级,也难以过审。

《奇门遁甲》这种“唯物有神论”的世界观设定,既解决了审查问题,也在类型元素上和科幻电影进行嫁接,使得类型创新得以实现。从最终呈现的结果来看,《奇门遁甲》是一部试错之作。

《九层妖塔》:从“鬼吹灯”到外星兽

很多经典科幻电影从科学出发,由神学结束。因为思考到一定深度没法用科学和人类既有经验解释的事物,只能归之为造物主神的存在,如《2001:太空漫游》《星际穿越》《超体》。但中国幻想类影视作品却是反着来,从神学出发,由科学结束。这方面最典型的便是陆川的《九层妖塔》。

在《九层妖塔》中,陆川把自己年轻时在秘密军事机构工作的经历、对未知文明的好奇、历史考古档案、中国民间灵异传奇,混搭着《鬼吹灯》的小说,构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异世界。

如果《九层妖塔》是一个原创故事,没有和《鬼吹灯》产生关系,它的争议性不会像后来这么大。《九层妖塔》把奇幻故事拍成了科幻,根上是唯物主义,电影中“鬼族”定位为高于人类级别的未知文明,所有的“超自然”都放置在这样一个科学空间而不是用魔法神力去诠释。

据陆川解释,电影中的鬼族是一个外星生物,落地到地球上,然后跟人类结合,再往下他们有几种生物,搭载它们过来的就是九层妖塔,这个妖塔其实是一个航空母舰或者是太空飞船。

《九层妖塔》中有一个神秘机构叫749局,设定该机构密切监控中国境内的灵异现象和超自然现象。好莱坞电影《地狱男爵》系列中有一个“超自然调查防御署”(简称B.P.R.D.),负责保护美国乃至世界免受神秘主义、超自然等活动的侵害,和749局类似。

由于和《鬼吹灯》原著的官司,《九层妖塔2》已经正式改名《749:异族崛起》。据了解,这部电影对于《九层妖塔》第一部有世界观的延伸和发展,但是剧情相对独立,会彻底展示宏大的鬼族文明,并展现更为惨烈的749局精英与鬼族之间的生死搏杀。

除了《九层妖塔》和《奇门遁甲》,还有一部电影也设想把奇幻故事科幻化,那就是《封神传奇》。除了魔幻重金属风格的美术设计,结尾拔地而起的城堡化身巨型战舰,完全是奔着《星球大战》的架势去的,但这个世界观十分混乱没有做到逻辑自洽。

“唯物有神论”:中国幻想类影视作品的新思维

事实上,所谓“唯物有神论”并不是一种新鲜的视角和观点,有一位瑞典作家已经为了推广他的理论奔走了半个世纪,他就是冯·丹尼肯。

在他的代表作《众神的战车》中,他认为金字塔、玛雅文明、秘鲁纳兹卡平原上的巨型图画等很多文明遗迹其实是外星人留下的,外星人不但很早就来过地球,而且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他的核心观点归纳一句就是:我们信仰的神,都是远古外星人。”

除了出版大量著作之外,从2009年起,冯·丹尼肯开始拍摄《远古外星人》纪录片,在美国历史频道播放。目前已经出了12季,主要讲述假设在古代有外星人探访,验证他提出的“古代外星宇航员”理论。

在这些纪录片中,冯·丹尼肯根据历史文献,考古,传说,探访过去人类与外星人接触的证据。其中,中国历史传说中“黄帝御龙”的故事也被引用作为“远古外星人”普遍存在的论证之一。

除了徐克,张黎导演也提出过类似“唯物有神论”的观点。拍摄《武动乾坤》时,张黎认为“玄幻就是史前史”。

他在采访中详细阐释:“你怎么知道我们是地球上唯一的一波人?《易经》是谁发明的?现在都说是周文王。周文王被拘以后把它推演出来而已,那这东西哪来的?《易经》一定是我们前一波人的数字化管理方式。包括一些灵异事件,包括南极下面是不是有比我更高级的生物……这都能称之为‘玄幻’”。

一方面是“唯物主义”的削足适履,一方面是嫁接在本土的神奇想象。在好莱坞科幻电影都在飞向未来的时候,中国影视工作者自觉不自觉地开始在历史中大开脑洞。

如果说好莱坞科幻电影的经典命题是:科学的终极是神学;那么中国奇幻电影的经典设定便是:神学的终极是科学。其实这一点也不矛盾,西方社会是工业文明却信仰上帝,中国社会则是农业文明信仰唯物主义。

虽然《九层妖塔》和《奇门遁甲》都不是很成功,但是给中国幻想类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新思维。在中国科幻真正被观众接受之前,要做到逻辑自恰、文化兼容、政治正确三者的平衡,“唯物有神论”的混搭还会以更多的形式闪亮登场,不信走着瞧。

来源:影视独舌

原标题:奇幻乏味、科幻难产,中国特色“唯物有神论”闪亮登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奇幻乏味、科幻难产,中国特色“唯物有神论”闪亮登场

鉴于片方要做到逻辑自恰、文化兼容、政治正确三者的平衡,中国观众肯定还会见到更多的“唯物有神论”电影。

作者:杨文山

2017年就要结束了,那个从2015年起就一直流传的“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神话并没有来,反倒是一些奇幻电影越来越多开始加进去一些科幻元素。

去年年底,张艺谋借助好莱坞僵尸/怪兽片的视听经验在《长城》玩了一把奇幻。今年贺岁,陈凯歌借助日式奇诡的想象力在《妖猫传》中梦回大唐。无论如何,传统意义上的古典神怪叙事已经无法满足当下观众的需求。

当题材红利在过去两年通过几部影视作品透支之后,盗墓小说IP的影视化魔力在今年开始消退。而“九州”系列的架空魔幻开始抢占中国幻想类影视作品的头牌,《海上牧云记》之后又迎来了《九州缥缈录》。

在电影院看徐克、袁和平搭档的《奇门遁甲》时,第一反应是:这是继《九层妖塔》之后又一部“唯物有神论”的电影。在笔者看来,“唯物有神论”的设定是解决中国科幻难产、奇幻乏味的一大法门,是中国幻想类影视作品的一次“理论创新”。

《奇门遁甲》:从“灵幻武侠”到“天外飞仙”

年初的《西游伏妖篇》中,红孩儿在战斗中变身“机械婴”,而孙悟空的高能模式更像是哥斯拉式的金刚。在这部西游奇幻故事中,徐克已经开始用科幻电影的视听修辞来进行视觉创新。

到了《奇门遁甲》中,“奇门遁甲”之术暗示和外星文明有莫大关联,而所谓“妖人”已然化身“天外来客”,于是乎,这部电影中的“怪力乱神”似乎都可以用更高级别的文明来解释。虽然故事讲得不怎么样,但这个设定还是十分有趣,只是最终完成度问题很大。

在接受高晓松的访谈中,徐克把自己的想法做了很大程度的阐释。他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十分发达,很多现在都无法解释清楚,有一种可能就是外星文明干预的结果。而《奇门遁甲》就是讲述“我们源头的一种可能性”。

一开始,《奇门遁甲》主打的就是“重新定义武侠”。事实上,如今连武侠剧都没有市场,何况武侠片?如果不进行类型创新,根本就不合时宜。而袁和平老版《奇门遁甲》更多呈现的是中国民间神秘主义,这种会被人贴上“封建迷信”色彩的基因在今天既不高级,也难以过审。

《奇门遁甲》这种“唯物有神论”的世界观设定,既解决了审查问题,也在类型元素上和科幻电影进行嫁接,使得类型创新得以实现。从最终呈现的结果来看,《奇门遁甲》是一部试错之作。

《九层妖塔》:从“鬼吹灯”到外星兽

很多经典科幻电影从科学出发,由神学结束。因为思考到一定深度没法用科学和人类既有经验解释的事物,只能归之为造物主神的存在,如《2001:太空漫游》《星际穿越》《超体》。但中国幻想类影视作品却是反着来,从神学出发,由科学结束。这方面最典型的便是陆川的《九层妖塔》。

在《九层妖塔》中,陆川把自己年轻时在秘密军事机构工作的经历、对未知文明的好奇、历史考古档案、中国民间灵异传奇,混搭着《鬼吹灯》的小说,构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异世界。

如果《九层妖塔》是一个原创故事,没有和《鬼吹灯》产生关系,它的争议性不会像后来这么大。《九层妖塔》把奇幻故事拍成了科幻,根上是唯物主义,电影中“鬼族”定位为高于人类级别的未知文明,所有的“超自然”都放置在这样一个科学空间而不是用魔法神力去诠释。

据陆川解释,电影中的鬼族是一个外星生物,落地到地球上,然后跟人类结合,再往下他们有几种生物,搭载它们过来的就是九层妖塔,这个妖塔其实是一个航空母舰或者是太空飞船。

《九层妖塔》中有一个神秘机构叫749局,设定该机构密切监控中国境内的灵异现象和超自然现象。好莱坞电影《地狱男爵》系列中有一个“超自然调查防御署”(简称B.P.R.D.),负责保护美国乃至世界免受神秘主义、超自然等活动的侵害,和749局类似。

由于和《鬼吹灯》原著的官司,《九层妖塔2》已经正式改名《749:异族崛起》。据了解,这部电影对于《九层妖塔》第一部有世界观的延伸和发展,但是剧情相对独立,会彻底展示宏大的鬼族文明,并展现更为惨烈的749局精英与鬼族之间的生死搏杀。

除了《九层妖塔》和《奇门遁甲》,还有一部电影也设想把奇幻故事科幻化,那就是《封神传奇》。除了魔幻重金属风格的美术设计,结尾拔地而起的城堡化身巨型战舰,完全是奔着《星球大战》的架势去的,但这个世界观十分混乱没有做到逻辑自洽。

“唯物有神论”:中国幻想类影视作品的新思维

事实上,所谓“唯物有神论”并不是一种新鲜的视角和观点,有一位瑞典作家已经为了推广他的理论奔走了半个世纪,他就是冯·丹尼肯。

在他的代表作《众神的战车》中,他认为金字塔、玛雅文明、秘鲁纳兹卡平原上的巨型图画等很多文明遗迹其实是外星人留下的,外星人不但很早就来过地球,而且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他的核心观点归纳一句就是:我们信仰的神,都是远古外星人。”

除了出版大量著作之外,从2009年起,冯·丹尼肯开始拍摄《远古外星人》纪录片,在美国历史频道播放。目前已经出了12季,主要讲述假设在古代有外星人探访,验证他提出的“古代外星宇航员”理论。

在这些纪录片中,冯·丹尼肯根据历史文献,考古,传说,探访过去人类与外星人接触的证据。其中,中国历史传说中“黄帝御龙”的故事也被引用作为“远古外星人”普遍存在的论证之一。

除了徐克,张黎导演也提出过类似“唯物有神论”的观点。拍摄《武动乾坤》时,张黎认为“玄幻就是史前史”。

他在采访中详细阐释:“你怎么知道我们是地球上唯一的一波人?《易经》是谁发明的?现在都说是周文王。周文王被拘以后把它推演出来而已,那这东西哪来的?《易经》一定是我们前一波人的数字化管理方式。包括一些灵异事件,包括南极下面是不是有比我更高级的生物……这都能称之为‘玄幻’”。

一方面是“唯物主义”的削足适履,一方面是嫁接在本土的神奇想象。在好莱坞科幻电影都在飞向未来的时候,中国影视工作者自觉不自觉地开始在历史中大开脑洞。

如果说好莱坞科幻电影的经典命题是:科学的终极是神学;那么中国奇幻电影的经典设定便是:神学的终极是科学。其实这一点也不矛盾,西方社会是工业文明却信仰上帝,中国社会则是农业文明信仰唯物主义。

虽然《九层妖塔》和《奇门遁甲》都不是很成功,但是给中国幻想类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新思维。在中国科幻真正被观众接受之前,要做到逻辑自恰、文化兼容、政治正确三者的平衡,“唯物有神论”的混搭还会以更多的形式闪亮登场,不信走着瞧。

来源:影视独舌

原标题:奇幻乏味、科幻难产,中国特色“唯物有神论”闪亮登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