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作为手机行业里的“老兵”,魅族这一年在外界看来似乎过的并不怎么舒坦,也是不平静的一年。
两次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高管接连离职,年度旗舰Pro7市场表现欠佳,创始人黄章也将全面复出,并将亲自掌控包括魅蓝在内的所有产品线。
整合之后,魅蓝又将迎来怎样的改变?据钉科技了解,在前不久魅蓝事业部总裁李楠的微博直播中,他曾透露,下一代的魅蓝X依然定位旗舰手机,售价可能会上探到2499元。
随后李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在黄章的亲自操刀下,今年魅蓝的风格将比以往更为激进,产品更具进攻性。而在这个过程中,魅蓝希望新一代旗舰机售价能够冲击到2499元。
显然魅蓝希望在今年以更强势的姿态亮相,但考虑到其相对比较年轻以及刚刚“独立”出来,手机产品冲击2499元似乎有点操之过急了。
首先,从价位上来说,魅蓝突破自身天花板或将与魅族出现重叠。近两年来,竞争厮杀激烈的千元机市场已经趋于理性并出现萎缩现象,许多手机厂商转战中高端市场。除了专注于硬实力的竞争,厂商们之间的价格之战似乎也在逐渐升温。
由此看来魅蓝似乎也在积极准备新一轮的价格战,只不过以目前情况而言,这一轮的价格战对于魅族和魅蓝来说或许来得过于快速与猛烈一些。
钉科技注意到,目前国内智能手机尤其是互联网手机品牌,2499元可以说是已经进入了主力旗舰机的价格区间。就比如小米与荣耀去年各自的旗舰机小米6、荣耀9等,均处于这一价位档。而这也可以说是目前魅族旗舰机的主力价格区间,如魅族Pro 6系列等。
对于“独立”之后的魅蓝来说,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上探中高端市场是趋势,也在情理之中。但如果魅蓝的手机产品上探至2499元这一价位,或许将与魅族的市场和价格出现较为明显的重叠。
其次,从渠道上来说,魅族、魅蓝均主打线上,或将进一步加剧左右手互博。魅蓝“独立”之后,李楠就曾指出,魅蓝要成为一个独立且强大的品牌。但目前来看,魅族与魅蓝的具体关系应当还在探索中,如何保持两个品牌协同,又尽力避免左右互搏或许还是个难题。
这一点在销售渠道上得以明显体现。作为互联网品牌的魅族与魅蓝,在销售渠道方面一直比较偏重于线上,同时也取得了还算不错的成绩。据赛诺数据显示,魅族在2017年前11个月成为国内继荣耀、小米之后的第三大互联网手机品牌。
但与此同时,无论魅族还是魅蓝,均比较依赖线上销售渠道,线下市场似乎并没有太多建树。前段时间还有消息指出魅族正在渠道结构方面作出调整,已经关闭了部分线下专卖店。由此可见,此后的魅族与魅蓝或将更注重于线上市场。
钉科技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魅族与魅蓝的模式类似小米与红米,目前均以线上渠道为主。相比华为与荣耀,线上线下均衡发展,优势互补,魅族与魅蓝线下市场虽然也有一定份额但总体表现似乎欠佳。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魅蓝“贸然”冲击中高端或许也将在销售渠道层面加剧与魅族旗舰机的左右手互博。
其三,从品牌上来说,无论魅族还是魅蓝,目前都不具备太高的品牌溢价。当李楠说出“2499”这个数字的时候,或许不少用户都会感到一丝诧异。作为一个当初被认为是对标红米的子品牌,魅蓝一直以来秉承“青年良品”的理念,主打高性价比,在千元机市场中有着良好表现。
经过三年的发展,魅蓝也正逐步划分和完善自家产品线。不过即便是魅蓝定位旗舰的首款X系列产品,售价也在1699元至1999元之间,并未突破2000元大关。
同时在这样的情况下,魅蓝的品牌形象也已经基本成型,其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与印象并不够高端。对于魅蓝来说,冲击2499元价位可以说是一次“大跨越”了。但考虑到魅蓝品牌溢价不够高,如果其新一代旗舰机不能拿出更多吸引消费者的亮点出来,体现其核心竞争力,过于激进地提价或许是具有比较大的风险的。
另外,当走中低端路线的魅蓝上探至2499元价位之后,主打高端旗舰系列的魅族如果为了避免与之互博,或许将在产品定价策略上作出调整,进一步上调售价。
而关键问题便在于,魅族自身的品牌定位似乎也并不足以支撑其作出更进一步的产品提价。以售价上探至3000元档位的魅族 Pro 7为例,除了可能存在较大影响的画屏设计以及联发科处理器之外,过高的定价也是造成其市场表现平平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魅族、魅蓝均不具备足够高的品牌溢价的时候,魅蓝产品定价上探乃至突破自身天花板,或许显得急了一点,幅度也大了一点。
总而言之,魅族希望在今年来个大翻身,但魅蓝向中高端发展一定程度上将抢占部分魅族市场份额。而与此同时走高端化也是主打性价比的互联网品牌手机面临的难题,魅族与魅蓝品牌定位的提升需要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不断积累和沉淀,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由此看来,魅蓝手机产品如果定价上探至2499元,或许有点操之过急。
(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