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属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名列“七国集团”之一,但不少人可能不很清楚,加拿大也是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
根据相关统计,目前加拿大生产全球25%的芥花籽油、4.5%的小麦、7.2%的大麦、11.2%的燕麦、1.2%的玉米。对一个只有3600多万人口的国家来说,这样的农业生产成绩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近年来,加拿大房价飙升、经济低落,很多当地华人为了寻求立足之地,开始转向加拿大农业领域发展。加拿大-中国农业与食品发展中心主任赵友明说,不少留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便投身于农业领域,这样既解决了就业,又解决了住房;鉴于农业投资项目门槛较低,一些有移民想法的人也愿意到农业领域放手一搏。
很多中国人出身农村,对农业并不陌生。但加拿大农业经过上百年现代化积淀,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与中国部分农村地区从上千年传统中延续下来的小农经济还是有很大不同。“这里的农场规模都很大,一般两三万亩,所以操作都是高度机械化,”加拿大绿地农业公司总经理苏东亮对笔者说。要想投资加拿大农业,或者到加拿大农业中谋求一席之地,必须先了解加拿大农业的现状和趋势。
农业分布
加拿大农业主要集中在西部的草原三省,即萨斯喀彻温、马尼托巴和阿尔伯塔。这三省农田面积占加拿大农田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萨斯喀彻温是加拿大第一农业大省,拥有全国43%的耕地面积,人口却只有110万。大规模的农场基本集中在萨斯喀彻温省。阿尔伯塔和马尼托巴两省的优势则在于养殖,前者是全国最大的养牛场,后者是全国最大的水产养殖场、第三大养猪场,并拥有全国第二大家禽和蛋品生产商。
其他省份农场所占比例较小,农作物种植相对零散,但也各有特色。其中,纽芬兰、新斯科舍和魁北克以种植玉米为主,爱德华王子岛和新布伦瑞克以种植土豆为主,安大略以种植大豆为主,卑诗则以种植春小麦为主。这种分散的农业经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各省之间的恶性竞争。
劳动人口
据加拿大统计局数据,2016年加拿大农业从业人员约27.19万,与二十年前相比,这个数字减少了近30%。相应地,农场主群体也从二十年前的27.65万人减少到19.35万人。由此看,几十年来加拿大农民这个群体的数量是急速萎缩的。资本少、技术更新不及时的农民,由于无法适应国际市场竞争,不得不放弃农场到城里工作,导致很多传统加拿大乡镇失去活力,其中一些甚至濒临消亡。
更令人担忧的是,加拿大农民群体的人数不仅急速萎缩,年龄也日趋老化。根据相关统计,1996年加拿大农民平均年龄为48.4岁,2006年为52.0岁,2016年已经升高到了55.0岁,到这一年70岁以上的农民竟然有三四万。这意味着,大部分老农场主的子女不愿子承父业,而更想改行做其他工作。如今,只有习惯了乡村生活的老一辈还坚守在土地上。当然,对准备进入加拿大农业的人而言,加拿大农民群体年龄老化倒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这意味着未来10年内,至少有三四万个农场主要“退位让贤”,农场转手频率会提高。
现代农业
大量农场主退出的结果,是农场数量减少而规模扩大。从1996年到2016年,加拿大农场从27.65万个减少到19.35万个。在目前农场中,10英亩(约合4公顷,60亩)以下的占6.82%,10至69英亩的占16.54%,70至129英亩的占11.63%,130至239英亩的占15.92%,240至559英亩的占18.91%,560至1119英亩的占18.14,1120至2239英亩的占13.59%,2240至3519英亩的占4.31%;3520英亩以上的占4.70%。由此可知,加拿大现在75%以上的农场都在130英亩(52公顷,780亩)以上,2000英亩(约合810公顷,1.2万亩)以上的占到10%左右。
如此大规模的农场,依靠传统的人力耕种显然不现实。加拿大农场与美国一样,采用高度机械化操作。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技术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比如土壤实时分析、卫星定位、计算机网络等。由于完全自动化,人力操作这些机器并不困难。苏东亮介绍说:“这里(萨省)的大部分拖拉机和收割机都是带空调和GPS的,启动后手都无须放在方向盘上。最新的机械是遥控的,农民甚至不用坐到机械上。”当然,并不是每个农场主都能享受高精尖的农业机械,只有大规模的农场才买得起。
作息时间
加拿大纬度高、气候寒冷,只有4月到10月适合农耕。因此,很多农民只有夏秋两季在农场忙碌,冬天和春天直接到南方度假。即使在耕种时节,有了大型农业机械的帮助,加拿大农民的劳作时间也不断减少。据统计,在2010年,有40.1%的经营者每周在农场工作超过40小时,31.5%的人不到20小时;到了2015年,每周工作超过40多个小时的经营者下降至37.5%,工作时间不到20个小时的则增加至32.7%。就工作时间而言,在加拿大当农民要比其他工作优越的多。有餐馆老板开玩笑说,看着附近农场主大部分时间都来餐馆侃大山,连他自己都想买个农场当农民了。
不过,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从数据统计来看,凡是农场收入高的经营者,投入时间都相对较多。2015年农业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农业经营者中,有73.2%的人每周工作超过40小时;而农业收入不到1万美元的农业经营者,只有9.8%的人每周工作超过40小时。当然,有些行业的工作时间季节性明显,比如养殖奶牛会耗费大量时间,76.5%的经营者每周工作超过40小时;枫糖浆生产时间比较集中,只有15.9%的经营者每周工作超过40小时,56.0%的人不到20小时。
作物产出
加拿大小半农场从事养殖,大半农场种植农作物。在各种农作物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油菜籽(canola)、春小麦、苜蓿和大麦(barley)。其中,油籽和豆类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近年来增加迅速,从2010年的3010万英亩提高到了2016年的3830万英亩;而用于饲养牲畜的干草种植面积,与2011年相比则下降了16.6%,为1410万英亩。传统粮食作物春小麦、大麦和燕麦种植面积,也出现了大幅度下滑。这反映出,最近二三十年,加拿大小麦类作物和饲料谷物(Feed grains,包括燕麦、大麦和杂粮)似乎在国际市场上遭遇了销售瓶颈,而油籽和豆类作物则需求旺盛。
三十多年来,随着品种改良、技术改进,加拿大农作物产量出现了大幅度提高。1981年,小麦类作物、油菜籽、大麦、大豆、扁豆的平均产量为每英亩29.7、23.5、46.6、32.3、16.2蒲式耳(bushels,每bushels等于36.4升),至2016年已经分别提高至53.2、42.3、73.4、44.1、20.8蒲式耳,这样算下来,前两项增加80%,后两项增加30%,中间一项增加近60%。转换成中国人熟悉的单位,2016年加拿大小麦亩产量为239公斤。这个产量远远不如传统中国的精耕细作,但是加拿大农业种植靠的是耕种面积,而不是亩产量。
出口市场
加拿大人少地多、国内消费不了,农作物主要用于出口。2016年,加拿大小麦类产量为3172.86万吨,出口1960.52万吨,占61.79%;油菜籽产量为1842.36万吨,出口1054.27万吨,占57.22%;大麦产量为878.36万吨,出口119.73万吨,占13.63%;大豆产量为646.27万吨,出口435.64万吨,占67.41%;扁豆产量为324.82万吨,出口205.3万吨,占63.20%。由此可见,产量居于前五位的农作物中,除大麦出口比例较低,其他农作物的出口比例都在55%-68%之间。
这些农作物都出口哪些国家?油菜籽主要出口中国、日本、墨西哥、巴基斯坦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其中中国进口占加拿大出口量的33.6%,日本占21.6%,两者合计占加拿大油菜籽出口量的一半以上;大豆主要出口中国、日本、荷兰、意大利和美国,其中中国是加拿大大豆出口的绝对头号市场,占出口量的41%。扁豆主要出口印度、土耳其、阿联酋、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旱地豌豆(Dry field peas)主要出口印度、中国、孟加拉国、美国和古巴。小麦出口相对多元,主要为印度尼西亚、日本、美国、阿尔及利亚和秘鲁等。
苏东亮和赵友明说,加拿大农场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高度市场化、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土地归农场主永久所有,经营时考虑更为长远。这些特点决定了加拿大农场主要像企业家一样,必须学会在国际市场上搏击风雨、摸爬滚打。一个农场就相当于一个企业,农场主知道,如果经营不好,农场也会像企业一样破产垮掉。
(界面特约撰稿人胡乐发自北美,文中所述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评论